8月23號,上海等22個城市開展試點,試點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就說以后不單要給自己交養老金、體檢、報銷,你可能還得給你房子體檢、養老:
但目前就一直強調,這養老金不讓業主出,但讓具體讓誰出說法還模模糊糊。
而在8月初,深圳安居集團宣布收購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各位大概瞄一眼這保障房標準:
這個要掰扯一下。
摸良心說真按這嚴苛標準收商品房,
幾乎全深圳也找不到幾棟樓。
早在今年5月,央行稱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地方國企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然后到現在依然推進很慢。
拋開這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地產集團,地方上若真想搞點福利房,幫打工人省房租錢,在地方財政收入的高點來布局會不會更好?那會最不缺錢,最缺是待交的樓盤。
現在上至政府企業下至居民存款都沒錢,況且資產風險又高,現在再去盤算收購商品房是不是晚了些?
收購沒問題,錢從哪來?這就是為什么該套路在全國各地其實都在探索,但進展極緩的原因。
再包括上海這邊優化新出讓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應結構,在上海未來新建住宅面積會越來越大,另一邊再用質量更好、價格更低(多為90平以下)的新房/保障房,降維打擊2手房,對2手房市場做利空。
等等諸如現在的“后人智慧”,
都在為過去賣單罷了。
解決問題要找源頭,
找源頭必先翻舊賬。
不管是現在全國給房子上保險,還是深圳收購商品房作保障住房,亦或上海住房結構優化,現在年輕人統一特征就是住房難、背房貸。這一悲催現狀,其根源早在92年分稅跟98年房改就已注定了,確切說從92年分稅后房地產就開始離譜了。
很簡單,分稅后地方財稅全靠房地產,再加上98年房改后,土地出讓金是地方上極為有效財政收入,此后房價就開始脫離居民收入了。
但其實好日子沒過多久,這賣地/擊鼓傳花游戲就已玩不下去。最早是08年外部危機開始,而后是12年、16年國內地方債務、房企大危機時,我們先后4W億、小棚改、大棚改共3次放水。
拋開主觀情緒,這3次放水出發點很簡單:這把不救就得崩盤,崩了之前所投沉默成本就全沒了。
不恰當去講,現在PF差距一定程度上也是這3次放水給加劇了。放水的錢全沖進了房市,這變相進一步稀釋了無房者的財富,因為無房者沒房子都沒資格進行財富增值,而對有房者也一樣;你1套房漲得沒人家2套房多,你3線城市漲得沒人家1線多。
3次放水1次比1次影響深遠,別的不說,現在低結婚率、低生育率就是最直接后果:
低生育背后是中國房地產總值4-500萬億的輝煌數字。我之前文章里寫過,美國股市總值是折人民幣300萬億,我們房地產可把美國上市公司全買下來。
我再貼2個熱知識:拿出現房地產總值1%,可夠全國1年養老金,拿出所有房地產總值,即使我們現存養老金賬戶現在是0,頃刻間也夠我們無憂養老100年。同樣獻祭房地產,即使0起步我們教育經費亦可持續投入100年...
有人說房地產事關經濟命脈,我想問莫非養老、教育民生等就不是命脈了?
高房價演化至今,根源想必你應該也清楚:無他,唯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罷了。
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交通等,1線吊打2線,城市吊打農村。你想去1線、你想進城,就必須買房交“進城稅”。不交?那你就是什么滬漂、深漂、北漂各種漂,搞得好像你去找銀行貸款買房跟扎根了一樣...
基于現狀,如文章開頭所言,現在國資收購存量房,乃至于給房子交保險、養老,尤其包括上海套型結構供應,這種模式也是很多人都在說我們正轉向“新加坡模式”。
表面看是這樣。國資想進駐開發商,逐步房地產國有化,包括一邊建大平層,一邊建保障房,最后有錢的買大別墅,沒錢的住低保房,香港模式會在本輪周期被淘汰掉。
但實際呢?當我們在侃侃而談什么香港模式、日韓、新加坡、美國、德國模式時,有沒有捫心問問自己:國情都不同(考卷都不一樣),怎么就敢隨便抄別人作業?
新加坡多少人多少地?日韓多少人多少地?國外人地矛盾才多少?他們多少農民我們多少農民?他們什么經濟布局我們什么布局?
“一方水土一方人”,拋開社會主義階段,人類歷史上解決14億人住房問題的成功案例,目前看還沒有1個,所以抄別人作業能對得上我們考卷內容嗎?
我們學香港學新加坡,其實質是全掉進了慣性陷阱,全站在了極端城鎮化路線上,全默認把內陸人往沿海趕,抽干小鎮人口趕到1線變成人礦。
這對嗎?我之前文章提過,我們不單要規避“日韓化”更要避免“拉美化”!相比黑社會、貧民窟,什么不結婚不生育只躺平的日韓現狀又算得了什么?
我提供1個新思路:誰說農民一定要進城?農村可不可以自己建設起來?這思路不是我拍腦袋臆想,是我們主席當年就主張這么干。
他老人家認為:
農村人口多,這是大問題,要解決就要生產發展,農村人口不要引入城市。
咋辦?就在農村大辦工業,讓農民就地成為工人。每個農村都有自己公社,以公社為抓手,輻射周邊。目的是把農村建設的不亞于城市,或大體相當,甚至還略高于城市。每個農村都有自己經濟中心,都有自己學校醫院,都有自己公共服務。
把農村建設的跟城市一樣,全發展起來,消除城鄉差異,正兒八經做到“1個也不落下”。
過去有些人總拿“集中力量辦大事”當幌子,認為資源不集中GDP發展不起來。可我就問集中了這么些年,那些被抽過來的人力資源有享受到城市發展福利嗎?
并沒有,交社保時一視同仁,要分福利了369等。
所以就目前這現狀我們換個思路行不行?規規矩矩落實上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行不行?踏踏實實去農村走走轉轉,用行動去寫“全面鄉村振興”這幾個字,行不行呢?
我今日寫的是房子,實則寫的是人。“人口”這張多米諾牌一旦倒下,區區房地產算甚?百行千業全得被沖碎。
現在有些創業的一天到晚哀嚎,說現在錢太難賺,我跟他們說要知足,現在大環境還是可以的,不要啥都怪大環境不好,怪用戶不掏錢。因為現在僅僅是用戶不愿消費,畢竟你再過10年,問題就不是“用戶不掏錢”而成了“沒有用戶”。
有用戶卻不消費跟沒有用戶,這是2種做事難度。群眾現在說要把房地產給“鯨落”了,只能說群眾眼睛依然雪亮,“鯨落”2字精準透徹!而這2字更代表了我們要敢干一些罪在當代,功在萬世的偉業。
我還是那句話,趕緊用“房產換產房”,變相直接送房,就這10年人口窗口期,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最起碼,房產稅先收起來,用2次分配緩解當下緊張關系也可以啊。
有些人就覺得啥也不干,維持現狀,繼續他“睡后收入”,我只能說雪崩來了,誰都別說自己無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