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名人很多,最有名的的三位是劉備、張飛和趙匡胤。
涿州的桃子很不錯。
在這次洪水以前,我對涿州的了解局限于此。
有讀者在知識星球問我關于這次涿州水災的看法。
一方面是全球氣候變,這幾年明顯感覺氣溫上升,雨熱帶北移。
歐洲過去基本不用空調,現在歐洲也熱得不得了。
美國更不用說了。
現代西裝本來是適合歐洲那種四季如春的氣候,風衣適合歐洲的雨季連綿,現在看,未來流行的服裝的趨勢大概率要發生變化了。
中國古代經歷過幾次氣候變暖,我們看唐代的服裝,唐代仕女的穿著在今天看也很開放。
有一種說法,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中的荔枝,當時種在四川,而不是廣東,所以,快馬加鞭,荔枝從四川運動長安,還能新鮮,如果是廣東的話,累死驛馬也送不到。
歷史上大禹治水的時代,估計也是類似的氣候變暖的時代。氣候在短時間內變暖,原來相對干旱的地區,沒有這么寬闊的河道、蓄水的湖泊和密集的水網,卻突然遭遇了大量降水,于是洪水泛濫。
這次降水,集中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的夾角。由于地形限制,臺風杜蘇芮攜帶的大量水汽上不去山西高原和蒙古高原,全部傾瀉在這個夾角,于是門頭溝、房山,發生山洪和泥石流。
不僅如此,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除了通過河道排泄到下游的洪水,還有大量的雨水再次蒸發??諝獬睗?,再次降水。杜蘇芮攜帶的水汽,反復“降水——蒸發——再降水——再蒸發”的循環。
從地圖可以看到,華北平原背后是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相比降水充沛的長江流域和淮河地區,地表可以蓄洪的胡泊數量稀少,面積狹小。
三個箭頭所指區域分別是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的交匯夾角、涿州和白洋淀。
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一下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湖泊與水網的密度。相比其他大湖,白洋淀小的可憐。
如果氣候再次變暖,華北平原可能像大禹治水的時代一樣,再次變成江南一樣的水鄉。
這種氣候變暖是否是人類活動造成的,讓人懷疑。
氣候變暖讓內陸地區更加溫暖濕潤,許多地區植被茂盛。唐代氣候炎熱,西域降水較多,唐軍可以屯田駐守。后來隨時氣候變冷,西域降水稀少,中原遂失去了西域。所以,氣候變暖未必都是壞事。不過,后果必然是北方需要大量的蓄洪區和水網河道。
一方面是很多蓄洪區、泄洪區現在都蓋房子、修路了。
帝堯命令大禹的父親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以填埋洪水之法治水,卻九年也未能平息水災,結果被殺。接著帝舜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職。
大禹采取疏通水道(建立蓄洪區、泄洪區?)的方式治水,取得了成功。
合理布置的蓄洪區和泄洪區是防御洪水的重要手段。
但是,最近這些年,各地大興土木,許多地方建設了新城、新區,有些新城、新區就在原先地勢低洼的湖泊、低地周邊,甚至把湖泊、低地填埋以后,圍湖造地建設城鎮或小區。把這些地方地勢墊高以后,蓋房子、修路了,水只能往其他地方排了。
在這些地勢低洼或者說有蓄水能力的地方蓋房子的好處是不是因為征拆成本低呢?
水務、規劃資源的意見和財政收入比起來,孰輕孰重?
除非遇到大災,否則財政的意見肯定具有壓倒性,水務和規劃資源的意見則顯得杞人憂天。
至于海綿城市,除了騙錢,用處不大。
一天之內,三位數的降水量,什么樣的地面,多么干涸的土壤,能吸收這么多水分?大多數城市都沿河建立,上游來洪怎么辦?
難道需要在城市建巨大的地下蓄水池嗎?有資源建地下蓄水池,還不如保留原先的湖泊和低地。
這可能是城市內澇嚴重、水災頻發的另一個原因。
目前看,氣候變暖,降水增加的大趨勢已經形成,華北地區地處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夾角,湖泊、水網相對稀少的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大量具有蓄水功能湖泊、低地被開發為新城、新區的情況以及發生。未來華北地區遭遇洪澇災害的概率將大幅提升,短期內難以改變。
涿州水災是一個信號,華北地區今后一段時期可能會經常遭遇類似情況。
歷史上的水災之中,大多數人口不是死于溺水,而是死于饑荒和疾病。
我曾經解釋過,圍城戰時水攻殺傷收成軍民的主要原理。
水攻真正的可怕之處,是迅速污染水源和食品,并剝奪守城軍民加熱消毒食品和飲水的能力。
洪水所到之處,垃圾、糞便、死尸隨水漂流,水井、貯存的糧食,全部被浸泡,這樣的環境必然導致細菌(尤其是霍亂弧菌、痢疾桿菌、傷寒沙門氏菌)四處傳播。另一方面,由于燃料全部被水浸泡,受災人群只能吃未經加熱消毒的食品,引用未煮沸的生水,這些食物和水往往已經被病菌污染。
由于疾病傳播,大量人口會在短時間內死亡。死者的尸體和患者的糞便,再次成為傳染源。
古代城市,一旦被水攻,很快就會陷落,不投降就是大批病死。
所以,要做的工作不局限于救人,轉移和救人是一方面,還要為災民提供足夠的干凈、衛生的飲水和食物。這必然對后勤保障產生巨大的壓力。不僅如此,還要為災民提供足夠相對干燥、放水的避難場所,有效無害化處理每日產生的垃圾和糞便。
軍事上,單位面積容納的軍隊數量是有限的。每個集團軍(旅、營)展開的面積,都有不同的規定。每個集團軍的后面,都有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每個集團軍都要對應足夠的公路(鐵路)運輸補給。
大量的部隊,展開在狹小的空間,后面肯定一塌糊涂。彈藥、裝備、燃料、糧食、備件,該進去的進不去,傷員、俘虜、撤退轉移的部隊、需要維修的裝備,該出的出不來。
個人看法,民間的救援隊伍,沒有統一協調好后勤以前,最好不要貿然前往災區。當地缺的未必是人,更多的可能是前運設備和補給,后送災區人口。本來交通就不暢、物資短缺,人去多了可能反而加劇阻塞交通,增加后勤補給的難度。
最后,說幾點個人感受:
組織協調確實不到位,比如有些讀者說的收費站的問題。類似的還有很多,不說了。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缺乏組織協調,更缺乏擔當。缺乏協調和擔當的根源是只有追責問責,沒有正向激勵,不能風險覆蓋。有些事情,其實從前三年就能看出苗頭。
重大事故和災難,處置得當或不當,能導致截然不同的后果。1998年大洪水,親臨一線、現場指揮,是成功經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現場的救援隊員有很多英勇的行為,但是蘇共組織低效、官僚無能,造成了群眾的失望,引起了強烈不滿。這樣的教訓值得警惕。
信息的及時發布非常重要。對涿州洪災的主要了解來自微信公眾號或者抖音,而不是央視。相比之下,對歐洲、美國氣候異常,加拿大、美國山火的報道,都比涿州大水多,這不正常。民眾渴望得到信息,主渠道信息缺位,必然給謠言留下滋生的空間。
還有讀者提到白洋淀泄洪的問題,這個事情,不掌握水文資料,不妄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