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離開中國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但是,關于她此次訪華的一些議論,仍然在輿論場余波蕩漾。
耶倫是來談經貿問題的,而民間輿論場議論的焦點,卻是她的“平民化作風”。
耶倫下飛機第一餐,就選在了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云南菜館“一坐一忘”。
有網友發布微博稱,在“一坐一忘”吃飯,遇到了耶倫本人,“去洗手間時經過她們的餐桌,放緩腳步撇了一下桌上的菜品……很云南、很家常”,“耶倫有安保陪同,但沒坐包間,只是畫出了一塊區域,去洗手間就會路過,并沒有封閉。”
該網友還寫道,“她餐后離席經過我餐桌時,我對她點頭微笑,她也回應了我明媚的笑容。”
如何看待耶倫的“平民化作風”?
常征要指出這樣幾點:
第一,耶倫是美國選舉政治熏陶出來的政客,她深知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的一舉一動都是宣傳。在自媒體短視頻時代,她甚至無須支付宣傳費,自然會有人把她的“親民形象”傳到網上去;
第二,雖然只是一頓晚餐,但耶倫的行為無疑是政治性的,即一方面是為美國政治做了一次形象廣告,另一方面,也對自己做客的國家進行了一次不動聲色的嘲諷,且讓對方有苦說不出;
第三,耶倫的行為當然具有虛偽性。這是她抵達北京后的首次亮相,無疑經過精心設計,對可能產生的輿論效果也做了仔細評估。在她“平民化作風”的另一方面,則是她作為美國政府高官所享有的特權與高薪、家族擁有的巨量財富、以及不為公眾所知的豪華生活。
在指出了這樣幾點后,常征也要強調另一點:無論耶倫的行為是否刻意,但至少表明,美國政客對二十世紀以來被廣泛接受的一條政治常識還是心存畏懼的,這條政治常識就是:人民才是主權者,政治人物是人民公仆,不能凌駕于人民之上。
心存畏懼當然有可能導致虛偽,但仍然好過肆無忌憚。
在常征看來,最關鍵的問題在于,耶倫的所作所為,無非西方政客的小伎倆而已,何以會在中國人心中激起陣陣漣漪?
這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優良傳統,丟得太干凈了。
新中國本是誕生于人民革命之中的,她自成立之日起,就并非現在一些人鸚鵡學舌的所謂“民族國家”,而是一個“人民國家”,是一個由人民建立,人民做主權者,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奪取全國的勝利后,的確存在干部脫離群眾的可能性,毛主席對此一直高度警惕,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兩個務必”,以后又反復強調干部不能脫離群眾,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并從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干部(無論級別高低)必須參加體力勞動,從勞動群眾中直接選拔干部,以后又創設了“五七干校”制度。
那個時候,干部下基層,要和社員、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走的時候要交伙食費和糧票,短期出差,往往自帶干糧,也就是在挎包里裝兩個饅頭,再帶一壺開水,午飯就解決了,像耶倫那樣動不動就下館子,即便不被當成腐敗,也會被看成是搞特殊化而受批評。
陽和平老師的父親陽早老人,是一位參加中國革命的美國人,雖然政府按照外國專家的標準給他很高待遇,但他受中國革命的影響,把這種“自帶干糧”的作風保持了一生,直到新世紀初去世。
遺憾的是,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歷史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干部西裝革履,油頭粉面,肚腩也越來越大,一看就不是下田勞動的樣子,群眾要見他們一面也很難了,以后更是越來越高高在上,一切都要人伺候,甚至發展到連像耶倫那樣到普通餐館自掏腰包吃頓飯都不會了。
顯然,如果干部隊伍能一直保持不脫離群眾的作風,耶倫在中國搞這一套,就只能貽笑大方。
耶倫吃了一次飯,給中國官員小小上了一課,也許他們能從中悟出點什么?
但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