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的民營企業家中,有兩位值得關注和研究。
一位是華為的老總任正非。多年以來,他一直在以一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默默地做技術、做產品,竟把華為做成了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這證明,華為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在科技上的崛起步調一致的,也是和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步調一致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華為可以被比較恰當地命名為民族企業。
另一位,則是創辦了京東的劉強東。
去年11月22日,劉強東發出了一封致京東員工的內部信件,引發熱議。
這封信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自明年1月1日起,為所有德邦員工,不管是外包的還是自有的,都繳齊五險一金;
第二,集團拿出100億元人民幣,為包括全體德邦員工在內的所有基層員工,設立循環無息貸款的住房保障基金。
第三,劉強東本人捐款1億,擴大“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規模,任何京東員工發生重大事故,他們的孩子都會由這支基金撫養到22周歲,直至大學畢業。
第四,高管降薪10%-20%不等,職位越高,降得越多。
這四點,尤其是最后一點,有一點“自我革命”的味道了。劉強東無疑一定會遇到不小的阻力,也希望他能夠堅持到底。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新出現之后,與社會公眾的關系,一直不夠融洽,“原罪”問題,如噩夢般揮之不去。一些“幫忙”或者“幫閑”,每當遇到爭議,就會忍不住跳將出來,指責民眾“仇富”,甚至祭出“極左”的大帽子排頭扣去,他們暴戾激烈的言論,使得社會氛圍變得更加緊張。
在民營企業家和社會公眾這一對矛盾中,民營企業家無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民營企業”成為一個“問題”并經常陷入爭議,則意味著雖然從政策、法律和經濟層面看,民營企業的存在已經毫無問題,但在社會倫理層面,民營企業并沒有完全確立自己的正當性。
這里的一個根本原因,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還沒有確立與自己的經濟、社會地位相適應的財富倫理。
有些民營企業家,對待財富態度,長期停留在暴發戶狀態,以貪婪和揮霍為特征,并且錯誤地認為,“我自己的錢我愛怎么花就怎么花”。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任正非與劉強東為民營企業家樹立了一個榜樣,展示了民營企業家階層建立新財富倫理的可能性。
民營企業家應該認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夠“發財”,是社會和公眾給予了合作的結果,是勞動者付出了努力乃至血汗的結果,所以回饋社會和員工,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民營企業家還應該認識到,民營企業的成長壯大,離不開強大國家的保護和支持。近代以來,許多抱有實業救國理念的民族資本家最后只能“怒目蒼天,空懷壯志”,被外國資本和買辦勢力擠垮,與晚清、民國始終積貧積弱有決定性關系。
民營企業家新的財富倫理,只能建立在這樣兩個“認識到”的基礎之上,樹立起自己只是社會財富看護人、管理者的意識,有善用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以及共同富裕做貢獻的義務,沒有肆意揮霍、榨取的權利。
只有這樣,民營企業家才能在社會倫理層面,獲得公眾的認可,才能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任正非、劉強東已經大步向前走了,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希望其他民營企業家緊緊跟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