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此既鄭板橋要求官吏關心百姓疾苦的名詩,其中的“一枝一葉總關情”便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不過這只是他的一種愿望和期盼,可最近上了熱搜的新任湖州市委書記一個講話視頻,那對群眾真摯純真的情感,樸實感人的為民發聲,引發的強烈反響和社會震撼,倒成了這個佳句精準詮釋,也成了現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經典。
這段視頻乃剛剛上任的湖州市委書記陳浩,6月24日“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動員大會講話一個片段,昆侖研究院宋方敏將軍6月25日特別轉發于我,囑我寫篇評論,因有個須在七一前完成的稿子,此任務便擱淺下來,及至前日認真悉心觀看,琢磨品味再三,梳理所涵蓋的三層意思:
一是走進群眾的內心世界,看準百姓最關心什么,他認為“你說我們的老百姓,哪一個老百姓是早上一醒來就關心湖州的GDP有多少?他只是關心他的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醫院掛號難不難、小孩成績好不好,這些都是影響他們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體的因素”,這些話講的非常實在,非常接地氣,不免讓人想到了90年前毛主席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重讀“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教誨,就會徹悟這位書記的樸實真摯話語能夠打動黨員干部,打動全國網民,就是因為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指示要求,站在人民立場想問題看問題,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分析問題,引導黨員干部:老百姓雖然也關心國家大事,也關心居住城市的大事,但更關心與自己密切相連的柴米油鹽,雖然也關心GDP有多少、全省排名是否靠前,但更關心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腰包鼓不鼓,出門交通堵不堵,到醫院看病掛號難不難,小孩能不能有學上、學習成績好不好等實際問題。只有把群眾的需求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柴米油鹽的小事當作影響群眾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體的因素,才能做到圍繞人民群眾需要思考謀劃、決策部署和舉措作為,做到對上級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一致性。
二是要求黨員干部換位思考,推進工作處理問題把自己當做普通百姓。這位書記的難能可貴,就在于要求“我們的廣大干部,除卻我們的職務,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都無論如何不能忘記,自己來自哪里,無論如何不能忘記生活的瑣碎真實,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滋養我們的平民情懷,我們要保持將百姓之心為心,多換位思考,讓每一個社情民意都能得到關注,讓每一個百姓期待都能予以重視,讓每一個民生問題都能得到解決”,讓廣大干部忘掉職務把自己當做普通人,保持將百姓之心為心,多換位思考,更顯示出為民執政的境界。由此想起了河南內鄉縣衙的“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對聯,富有的深刻哲理就是要求當官的要換位思考,不要欺負百姓,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副對聯勉勵今天的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應當是“這個境界高得多”的基本解讀。
三是歡迎群眾批評,對群眾批評的改進研究不過夜。這位書記還針對湖州媒體開設定期曝光各區縣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的專題欄目《看見》,強調“我們提出要求,所有的批評報道,20點播出,21點必須研究怎么整改,事不過夜。一個小小的點,事不過夜,它會形成一個對工作作風改變的一個撬動,所以我們要習慣聞風而動、事不過夜”(新任市委書記發話:所有批評報道,20點播出,21點必須研究怎么整改!網易2022-06-25 )。由此也想起了毛主席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名言,這位書記要求黨政領導、黨政機關不僅要善待批評不能壓制批評,而且要認真整改,事不過夜,越發顯得共產黨人的光明磊落,襟懷坦白,這與那些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千方百計打擊壓制批評意見形成了鮮明對比。有意思的是,上網搜尋時無意中發現,此前的湖州市委書記王綱也有一段類似的懇切話語——要常問“我是誰”,深刻認識到組織給了我們干事創業、施展才華的平臺,就是給了我們為民干事、為民服務的機會,必須自覺當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當好“心里裝著老百姓”的人民公仆,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要常問“為了誰”,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群眾需要為第一選擇、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扎扎實實辦好民生實事,動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要常問“依靠誰”,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效于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用活市場的無形之手、挽上群眾的勤勞之手,用民心評判得失、用民主激揚力量、用民智推動發展,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在湖州大地競相迸發、充分涌流(源自市委書記王綱在市委九屆一次全會上的講話,湖州市人民政府網2022-02-27),也就繪成了為民代代接力的美麗畫卷。
不可否認,由于信息網絡的發展,地方大員和主要領導就發展環境、重點工等方面,苦口婆心打動領導和公務人員的視頻層出不窮,而且都是掏心掏肺,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讓聽者有如雷貫耳之感,可像湖州市委書記這樣深入群眾內心世界、拿出公仆的的赤誠真誠,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換位思考善待群眾,善待群眾的意見,做做真正的孺子牛,就顯得極其難能可貴。或許有的領導不以為然,認為經濟發展是大事,群眾的柴米油鹽是應該兼顧的事,只要經濟發展了財力增加了,有了為群眾辦事的實力就會為群眾辦許許多多的事,一些專家也會拿出慣用的做蛋糕和分蛋糕之說,來說明群眾的柴米油鹽不是主要矛盾。實際上,我們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就是因為黨的工作是從解決群眾具體的生活問題出發的,是真正代表群眾的利益,是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從革命戰爭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黨中央經濟工作的目標,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共產黨人的經濟學的實質就在這里。上文提到的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正是在這篇文章中,毛主席把很多人看來很多群眾生活上的小事當作共產黨人的大事,強調“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第一次把人民群眾形象地比喻為“銅墻鐵壁”。他認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么,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這與蔣介石依靠財閥軍閥和土豪劣紳大佬迥然相異。毛主席帶領蘇區干部把群眾的一件件瑣碎的小事,當作實實在在的大事,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壩住的房子外面是一條道路,群眾經常從這里經過,考慮到夜里天黑不便,就讓在靠路的墻上開了一個窗戶,以便夜晚讓燈光照在路上,像這樣“打開一扇窗,照亮一片心”的事例不勝枚舉,贏得了蘇區群眾交口稱贊“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所以,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把重兵碉堡這些“烏龜殼”,當作壓制共產黨人的“銅墻鐵壁”,僅針對蘇區就筑建4000多座碉堡,可毛主席卻石破天驚地告訴世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從而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偉大真理,也昭告了“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這一歷史規律。湖州市委書記讓人感到親切,感到振奮,就在于把老百姓當作天,當作地,當作衣食父母,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時刻牽掛群眾冷暖,群眾才會衷心擁護我們,才能筑起銅墻鐵壁,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行文至此,又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為人民服務宗旨之問,這就是他在焦裕祿干部學院曾深沉發問:“我們要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并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么多,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些什么?”因為為誰服務是最大的“考場”,他那首直抒胸臆,飽含著對好干部焦裕祿的崇敬與懷念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就是答案,其中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當年親手栽下的如今亭亭如蓋生機勃勃的那棵泡桐樹,以及他在縣便民服務中心提出的“把群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就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真實寫照。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這是臧克家“有的人”的名句,深刻揭示了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唯有自覺堅守以人民為中心,時刻保持“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境界和為民情懷,才能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加快滿載人民幸福陽光“共富班車”速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凝聚人民群眾的銅墻鐵壁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創造第二個百年的輝煌。
參考文章:1、新任市委書記發話:所有批評報道,20點播出,21點必須研究怎么整改!網易2022-06-25;2、共產黨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重溫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共產黨員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