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權是基本人權,無數第三世界國家正為本國的糧食自主權而抗爭,菲律賓人民反對黃金大米的斗爭就是其中一例。
黃金大米問世于2000年初,當時被挺轉科學家吹捧為“能拯救數百萬人的大米”,不過黃金大米的問題越曝越多:畝產下降、β-胡蘿卜素的含量過低,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潛在風險。2008年,黃金大米的支持者違反科研倫理,在中國湖南利用兒童進行人體試驗,隨后遭到世界各國的譴責。目前,擁有黃金大米的先正達公司雖然放棄了商業計劃,卻仍把商業產權牢牢抓住手上,并試圖在菲律賓等國繼續推廣種植。
今年4月18日,菲律賓法院裁定商業推廣黃金大米違憲,菲律賓農民獲得了法律上的勝利,有力維護了本國的糧食自主權。為了反對他們的勝利,英國《衛報》屈從于轉基因支持者的觀點,斷言群眾方案落后不可行,還將農化巨頭視為救世主。
對此,菲律賓農民與科學家發展聯盟(MASIPAG)發表了公開信,揭露《衛報》的不良用心。本號將此公開信譯出,以讓更多讀者看到菲律賓人民自己的聲音。
翻譯|開心的甲魚、胖頭魚
圖片來源:MASIPAG
《衛報》一直致力推動科學公正且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為底層發聲,我們【譯者注:即菲律賓農民與科學家發展聯盟】對此深表敬意。然而,《衛報》最近關于綠色和平組織以及菲律賓高等法院對黃金大米禁令的裁決的兩篇文章都未能遵循它的新聞操守:其中一篇名為《觀察者觀點:轉基因大米可以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反對它是錯誤的》,而另一篇名為《對轉基因大米的封殺“導致數百萬人喪生,并導致兒童失明”》。[1]
菲律賓農民與科學家發展聯盟(MASIPAG)成立于1985年,是一個由500多個農民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科學家組成的農民領導網絡,一直致力于支持農民管理遺傳和生物資源,掌握農業生產和相關知識,以及對生物多樣性進行的可持續利用。我們無法接受《衛報》所傳遞的錯誤信息和帶有偏見的主張——這些主張破壞了我們的共同愿景。
《衛報》的文章罔顧大量的科學證據,也無視菲律賓農民豐富的本地文化實踐,而屈從于黃金大米支持者的觀點,否認了富含維生素A的天然作物在防治維生素A缺乏癥(Vitamin A Deficiency, VAD)方面的功效——這些都是可行的、由人民主導的解決方案。
此外,這些文章對我們的本地解決方案含沙射影,認為其落后、不具規模、脫離實際和缺乏科學性,還將企業走狗捧為救世主。這些論斷的措辭居高臨下,且歪曲事實。
一
讓我們菲律賓人民自己發聲
菲律賓是全球18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各種富含維生素A的農作物。盡管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本土的解決方案,西方和企業“黃金大米”的支持者們卻在過去二十年間將轉基因大米描繪成緩解菲律賓維生素A缺乏癥的必要方案。然而,基于嚴謹、誠實的學術角度,我們應該質疑:為什么在自然資源如此富饒的環境中,維生素A缺乏癥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應該從內部探尋原因及解決方案。
從歷史上看,過去的幾個世紀里,殖民者侵占了菲律賓的土地,并踐踏了我們的本地知識體系,使得我們的糧食和農業主權被侵犯。這種殖民統治的遺留持續影響著我們的農業政策和實踐,并最終動搖我們農業立國的宗旨。所以盡管菲律賓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并具有糧食自給自足的巨大潛力,它卻淪為當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之一。由前殖民國家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也使菲律賓的本土經濟長期陷入出口導向型、進口依賴型的窘境,并導致人民的購買力持續下降。另外,即使作為糧食生產者,我們也越來越難獲得天然、營養豐富的農作物。
菲律賓的食物銀行正在分發食品。菲律賓大約有21%的人口營養不良 | 圖片來源:The Philippine Food Bank Foundation
二
黃金大米將進一步
加深菲律賓對進口的依賴
在2022年11月舉行的一次黃金大米網絡研討會上[2],支持者聲稱,他們計劃在2028年之前廣泛種植黃金大米,種植面積將覆蓋菲律賓近50萬公頃的水稻種植區。據菲律賓政府統計,2023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480萬公頃,總產量為2064萬噸,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4.3噸。而黃金大米在2023年的平均產量僅為2.8噸/公頃[3]。假設這50萬公頃的稻田種植黃金大米,那么現在的預計稻米總產量將僅為1828萬噸。這意味著,全國稻米生產率將降低4%,即損失了75萬噸。而75萬噸稻米足以養活菲律賓400多萬人口一整年。
菲律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進口國之一,2022年稻米的自給率僅為77%。黃金大米上市后將導致菲律賓全國大米產量下降75萬噸,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數字,預計占2023年菲律賓大米進口總量的近20%。如果黃金大米的計劃繼續推進,菲律賓將需要進口更多的外國大米。大米進口量的增加以及菲律賓主糧的對外依存性擴大,會對農民和消費者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人們獲取基本必需品和充足營養食品的購買力會下降,進而導致貧困和營養不良,如維生素A缺乏癥的爆發。
馬尼拉市場售賣的本地和進口大米。“把米價降到每公斤20比索(10菲律賓比索約合1.3元人民幣)”曾是菲總統馬科斯的競選口號之一 | 圖片來源:The Philippine News Agency
在農業已經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黃金大米種子的擴散會進一步打擊菲律賓的農業獨立性和糧食主權。與黃金大米的雜交和混種將污染菲律賓的傳統水稻品種——這些品種是原住民群體幾個世紀以來留種的成果。不可逆轉的基因污染將威脅我們豐富的農業遺產,包括kinandang pula、pirurutong、dinurado和milagrosa等傳統稻米品種。此外,目前還沒有無限期免費提供黃金大米種子的相關協議。農民最終將被迫為種子付費,對外國公司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大。種子和土地所有權是菲律賓農業的基石——誰控制了種子和土地,誰就控制了糧食;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權力。
鑒于菲律賓人民所處的現實困境,《衛報》應堅持其宗旨,即“以無畏的勇氣追求調查性的新聞報道,為無權者發聲,讓掌權力者承擔責任”。在黃金大米的問題上,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生是結構性因素引起的,需要采取綜合全面的方法來解決——而《衛報》的文章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支持黃金大米的論調之一是,黃金大米是維生素A缺乏癥的關鍵解決方案。對此,長期以來,菲律賓人民一直反駁:菲律賓有豐饒的本地作物,適應當地的文化和生態,能有效地防治維生素A缺乏癥。如malunggay(辣木)、kalabasa(南瓜)和kamote(紅薯)等作物,天然富含維生素A,且適宜本地的土壤和種植環境。這些作物本身就是菲律賓的飲食文化和農業實踐的一部分。
然而,去年,菲律賓有數百噸南瓜無人問津,南瓜產量過剩已經持續了三年,但政府仍未找到解決之道。而黃金大米卻得到了政府、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和企業的廣泛關注,并獲取大量的資源,這嚴重損害了菲律賓的糧食和農業系統。
三
反對黃金大米訴訟案遭抹黑
《衛報》的文章歪曲事實,聲稱綠色和平組織“說服了”法院禁止黃金大米上市。盡管案件的細節已向公眾披露[4],但《衛報》就像殖民主義者一樣無視當地的實情。事實的情況是,菲律賓法院“在被告的相關政府機構提交安全性與合法性的證據之前”,將會禁止黃金大米的生產。這一決定不僅僅是受到綠色和平組織的影響,而是基于原告和被告所提交的證據、證人和科學家的證詞以及菲律賓憲法條文。
宣告勝訴的海報 | 圖片來源:MASIPAG
具體而言,菲律賓法院認為監管機構沒有進行任何實際實驗來確保黃金大米的長期安全性。相反,他們僅僅依賴二手文獻,并根據“實質性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的原則來判定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而沒有展開真正的、詳盡的、獨立的和積極的監測。
法院還發現,監管機構的風險評估條款過于寬泛和籠統,只依賴于公眾提供的信息,而沒有主動地進行檢測活動。我們的法院甚至建議生物安全政策的起草者在發放生物安全許可證書之前必須滿足評估時限的要求。相關評估人員和監管機構應該對這些許可證進行徹底審查和評估,而不是因為符合如《促進營商便利法》之類法律所規定的較短期限,就草率簽發許可證。
適當的監管是風險評估的重要一環,僅僅依賴科學文獻未必能發現轉基因的風險。因此,監管機構有必要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觀察、識別并予以解決,履行這一義務和責任是監管機構的職責所在。
四
《衛報》的可疑企圖
《衛報》文章所引用的黃金大米倡導者馬丁·凱姆博士(Dr.Matin Qaim)的例子,進一步展示了科學如何被用作工具,來否認維生素A缺乏癥的社會和結構性因素,從而人為制造對“黃金大米”的需求。2003年,凱姆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聲稱,黃金大米能使畝產提高多達87%,這一數據完全基于孟山都印度分公司的數據。許多科學家已經對這份報告提出了反駁,其中,先正達的山塔拉姆(Shantu Shantaram)博士指出,這份不成熟的報告建基于不嚴謹的數據,不利于科學技術的發展[5]。
此外,凱姆博士的報告以及其他類似的研究忽視了重要的倫理問題,比如一些美國科學家在中國秘密進行的黃金大米喂養試驗[6]。這項試驗的結果在2012年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但后來被揭發,無論是家長還是國家的監管機構都未被告知該試驗及其潛在風險。作者偽造了批準文件,導致該論文在2015年被撤回,且主要作者被禁止在兩年內進行人體研究。《衛報》的相關記者應對此丑聞如實報道[7]。
五
對尊重和認可的呼吁
“對轉基因大米說不” | 圖片來源:MASIPAG
《衛報》故意將菲律賓反對黃金大米商業化的機構和個人統稱為“當地農民”,這在我們看來是為了壓制菲律賓的機構為健康和環境權利而斗爭的聲音。我們敦促《衛報》尊重菲律賓人民的自主權和知識。我們需要用整體性的思維來解決維生素A缺乏癥問題,將其視為一個結構性問題,而不是依賴黃金大米這樣的單一技術解決方案。首推企業主導解決方案的做法,不僅打擊了我們的力量,還鞏固了我們必須摒棄的殖民心態。
我們的聲音和故事必須被聽到。菲律賓人民擁有知識和資源來直面挑戰。我們已經在各條戰線上竭盡全力斗爭了二十多年,因為我們知道菲律賓農民和全體人民應當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將繼續斗爭,因為對我們來說,稻米就是生命。我們希望《衛報》能從地方視角出發,并在報道中考慮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
請愿者包括菲律賓農民與科學家發展聯盟(MASIPAG)、綠色和平東南亞-菲律賓分部、東南亞社區賦權區域倡議組織(SEARICE)、菲律賓農民運動(KMP)、社區為本的氣候變化應對網絡(CCNCI)、關心兒童事務的Salinlahi聯盟(SALINLAHI),以及包括前國防部長和參議員奧蘭多·梅爾卡多(Orlando Mercado)、菲律賓馬尼拉大學教授作物科學家Teodoro Mendoza博士、社會評論家和關心社會事務的公民Mae Paner、人權倡導者與前國家反貧困委員會委員Liza Maza,農民Virginia Nazareno、Jocelyn Jamandron和稻谷繁育者Lauro Diego等。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article/2024/may/26/the-observer-view-when-modified-rice-could-save-thousands-of-lives-it-is-wrong-to-oppose-it;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9/oct/26/gm-golden-rice-delay-cost-millions-of-lives-child-blindness
[2]PhilRice. 2022. Golden Rice Multi-Year Deployment Timeline
[3] PhilRice. 2023. Malusog Rice Program Stats as of September 2023. Malusog Rice E-newsletter.
https://us2.campaign-archive.com/? u=831d5b3f7694549624621422c&id=86085b837d
[4]https://www.pna.gov.ph/articles/1223245
[5] Scoones I. 2003. Regulatory manoeuvres: The Bt cotton controversy in India.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ISBN 1 85864 511 5
[6]. Tang, G., Hu, Y., Yin, S. A., Wang, Y., Dallal, G. E., Grusak, M. A., & Russell, R. M. (2012). β-Carotene in Golden Rice is as good as β-carotene in oil at providing vitamin A to childre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6(3), 658– 664. https://doi.org/10.3945/ajcn.111.030775 (Retraction published Am J Clin Nutr. 2015 Sep;102(3):715)
[7]. Qui. J. 2012. China sacks o cials over Golden Rice controversy.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012.1199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