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底,我和陳錫聯、李伯秋等人到北京向中央匯報遼寧準備召開黨代會的籌備情況后,根據周總理的建議,中央確定要派我去哈爾濱處理黑龍江省的問題。匯報結束后,主席要我暫不回沈陽,留下來商量如何處理黑龍江的問題。這期間,主席給我談了許多廬山二中全會的的情況,其中曾提到了控制人口的問題。
主席說:“廬山會議,原本是為召開四屆人大作準備,除討論修改憲法外,還要討論第四個五年計劃,主要是經濟規劃,人口也要適當控制。解放以來,人口增長很快,我看中國人基本上還是按過去傳統觀念結婚生育,變化不大。只是生活條件,醫療條件改善了,平均壽命長了,嬰兒死亡率降低了,人丁興旺呢。你們遼寧現在人口有多少?”
我說:“加上內蒙劃過來的昭烏達盟,大概有三千一百多萬。”
主席:“黑龍江呢?”
我說:“大約不到兩千萬。”
主席:“你們遼寧是工業大省,城市人口比重大,控制生育還比較容易,農村就比較難了。有傳統觀念影響,家族香火問題嘛,也有個經濟問題,家里總得要有個壯丁勞動力嘛。江浙一帶許多女孩子起名叫招娣,引娣,就是想要再生個兒子,大有不生個兒子死不休的味道。這只能靠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來逐步解決。”
我說:“和平年代,沒有發生戰爭也是個原因。”
主席:“打了幾仗,主要在朝鮮,還有現在的越南,和幾億人口比起來,對人口變化影響不大。我看,人類自身繁衍也是有其客觀規律可循的,除個別突變因素,如世界大戰、瘟疫流傳、大的自然災害外,主要還是受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的制約,還有傳統習俗的影響。
人類正常繁衍,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到三個為宜。超過三個負擔就重了,三個以上要適當加以控制。控制人口要講自愿原則,絕對不能簡單行政命令,強迫實行。要通過思想教育,在群眾自覺自愿的前提下解決。歷史的經驗,我們許多干部,懶于去作群眾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貫徹上面的政策往往喜歡用行政命令,簡單粗暴的強制方式。靠行政命令強迫方式解決人口控制問題,是愚蠢的,要不得的,那會挑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衛生的普及,農村公社、城市街道建好衛生所,托兒所,養老院,有些國家機關、國營企事業單位也可以辦嘛。解除了后顧之憂,相信大多數群眾是能逐步接受的。”
我說:“如果有人就是不自愿,生了三個還要生怎么辦?”
主席:“那也冇得辦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還要生仔,也只好由他去嘍。在西柏坡聽過一首民謠,怎么說的呢?小白菜呀,心里慌呀……”
我打斷他說:“是‘心里黃’,不是‘心里慌’。”
主席不理睬我的話,繼續按他的思路往下說:“慌什么呢?一怕爹爹娶后娘啊,二怕再生個弟弟,后來居上啊。”
我忍不住笑出聲來。主席卻側轉過身,面對我故作嚴肅神態,壓低嗓門說:“看來,小白菜和我們一樣,也在關心人口問題哩。”說完,還十分認真地點了兩下頭,隨后也忍不住和我一起笑起來。
主席說:“再一個,就是要解決好技術問題,要研究推廣簡便有效的避孕節育措施,費用要由國家承擔。這是總理提出來的,提得好。控制人口,是你政府向老百姓提出的要求,當然就得由你來掏錢嘍。”
后來我向陳錫聯談到主席“改編”民謠的故事,陳錫聯歸納說:“控制人口就三條:一是兩到三個,不得超過三個。二是自覺自愿,不得強迫命令。三是所有技術措施,都由政府掏錢。”
遼寧省原則上基本就按這三條,布置全省的人口控制工作。
三十多年后,我看到1989“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遼寧奮進四十年》一書,其中第 329 頁“人口自然變動情況”,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0年的千分之21.5,到我被捕的 1976 年,已經下降到千分之 8.8。(見附表)看來陳錫聯歸納的三條在遼寧還確實有些成效。
當然,書中還多次提到,文革期間遼寧取得的各項成績,都是遼寧廣大干部群眾與以毛遠新為首的反革命分子堅決斗爭的結果。
初稿:2003年2月
修訂:2023年5月
附 表:
遼寧省人口總量變化表
(摘自 1989 年“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遼寧奮進四十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