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現并利用食品添加劑的地方,的確是中國。早在大汶口時期,華夏古人已經使用轉化酶來釀酒了。秦漢時,華夏古人發現了鹽鹵,并利用其來制造豆腐。而后,古人又發現了肉桂香添加于食物的妙用,明礬可用于制作油條,鮮肉、魚類經過食鹽腌制可以更好地保存(產生的亞硝酸鹽正好可以消滅劇毒的肉毒梭菌),不會變質。因此,腌制臘肉魚類、制作火腿等也成為各地的風俗和傳統手藝。
其他例子,還有泡菜,也算是運用食品添加劑的一大案例。其實,食鹽也算是一種添加劑。
華夏古人只是利用一些天然的東西和從工藝上來做食材的防腐工作,且從始至終都是秉承著“為我所用、利于健康”的目的進行的,絕不是利用食品添加劑來謀害個人的健康。
但是,自從小日子大力發展現代人工的食品添加劑后,事情正變得越來越糟糕。注意,是美日兩國研發了所謂的食品味劑和食品防腐劑。
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父安部司的故事,想必不少人已經有所耳聞,這位大兄弟在食品添加劑行業浸淫二十多年,被人稱為“添加劑活辭典”、“食品添加劑之神”,他熟知各種添加劑的作用和用法,年輕時狂熱地推行各種添加劑以牟取暴利,步入花甲之年,卻因自己的孩子受到添加劑毒害而幡然醒悟,開始大聲呼吁并揭露添加劑的不堪內幕。
現代人工制造的食品添加劑有一定的好處,但弊端也很明顯,只是很少有人說而已。
食品添加劑不但對人體存在毒害性,還會破壞傳統的飲食文化和手工制作工藝。例如,使用呈味劑類的化學調味料(具有增強鮮味的調味功能)、酸味劑等添加劑來混合調制“骨頭湯”的替代品,——當然,對外宣稱仍舊是某某骨頭湯面,但里面卻沒有一塊骨頭星子;
又如,在面粉中加入使用乳化劑、磷酸鹽等數種添加劑,讓面變得筋道順滑,而不用淘神費力地做手搟面,還省卻了培養熟練拉面師傅的成本;
又如,不用高價的新鮮魚肉,而用冷凍的碎魚肉、甚至變味的臭魚肉等低成本原材料來魚糕,只要加入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大豆蛋白,便輕松免去了采購鮮魚并剔除骨頭的辛苦,可謂“省時省力省成本”。有了大量的添加劑掩蓋味道,顧客是吃不出食材的問題的。
在日本,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品種和用量往往都是歐盟的幾十倍到幾百倍,遠遠超乎想象,很多媚日的中國人不明覺厲,還天真地以為日本的食品很安全,真是相當可笑。
你跟資本講情懷,殊不知資本眼中只有利益。
天然防腐劑有很多,包括甲殼素、有機酸、殼聚糖、茶多酚、大蒜素、蜂膠等等,都是不錯的天然防腐劑,對人體的危害也小,為什么不用它們呢?因為價格高,成本高。
常見的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都是防腐劑,阿斯巴甜和安賽蜜都是甜味劑。
苯甲酸鈉每公斤多少錢?10元左右。苯甲酸鈉是一種白色結晶性粉末,由苯甲酸碳酸氫鈉中和而得,能起到比較好的防腐作用,對細菌、霉菌、真菌都有比較好的殺滅作用。若是攝入過多,可導致中毒反應,局部黏膜或皮膚出現灼傷,容易出現繼發性傷口感染。同時,還可出現疲乏無力、惡心、嘔吐、腹瀉和上腹部疼痛等癥狀。嚴重者可以引起酸中毒樣呼吸、意識障礙、面部潮紅、體溫低、血壓低,甚至休克等表現。
與甲苯酸鈉相比,山梨酸鉀對人體的危害稍微小一點,但價格卻變是苯甲酸鈉的2-3倍以上。山梨酸鉀由山梨酸和碳酸鉀中和反應生成,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長,使用時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皮膚刺激、過敏反應等,如果過量攝入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并影響消化系統。
茶多酚是從綠茶中提取的,價格就更高了,120元以上。大量的茶多酚會導致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對過上述對比可以發現,化學反應產生的食品添加劑價格相對較低,對人體危害性越大,則越便宜。
此外,一些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大家最好也都記一記,例如,肌苷酸二鈉是保鮮劑,乙基麥芽酚是增香劑,亞硝酸鈉是強氧化劑,味核苷酸二鈉是增鮮劑。
這些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
目前,中國有22類食品添加劑,大約2300多種,其中1780多種是食品香料和香精。雖然大部分的香料和香精在其規定的用量范圍內、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是不會產生毒性的,但也不得不承認,正如專門從事香料研究方面的專家孫寶國院士所言,很多食品添加劑都是有毒的,有的還是劇毒。所以,某些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條件是很苛刻的,絕對不能過量。
隨著食品中的添加劑數量越來越多,又一個問題浮出了水面:單獨的某種添加劑不過量,但是多種添加劑加在一起呢?會過量嗎?會產生未知的聯合作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缺乏深入研究,是很難回答的。
在牛奶包裝的配料表中,經常會看到“植脂末”三個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實際上它的化學名稱叫“氫化油”。
氫化油,又名氫化油脂,是指通過加氫工藝,改變了熔點或熔解特性的油脂。氫化油脂可分植物性與動物性,即氫化植物油與氫化動物油。通常而言,氫化油是作為食品和化工工業原料使用的。食品工業常用的氫化油脂,多為氫化植物油。
氫化油會產生不少反式脂肪酸,刺激人體發育、長高,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等。此外,反式脂肪酸還會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同時還會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導致動脈硬化、血栓形成等等,具體內容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WHO/FAO)的《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報告中有詳細的敘述。報告建議,每人每日平均最大攝取量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
由于反式脂肪酸的副作用太大,世衛組織多次強調其致命性,并將其納入了黑名單。但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時至今日,你很難在食品的配料表中發現其身影了,因為人家改名了,而且出現了多個分身,包括但不僅限于:
1)代可可脂(筆者在某知名品牌的蛋糕上和面包上發現了這個字樣,印象很深);
2)植脂末;
3)氫化大豆油;
4)人造黃油(這個真的太具有迷惑性了);
5)植物奶油(這個名稱也極具迷惑性);
6)植物黃油;
7)精煉植物油;
8)氫化棕櫚油;
9)氫化植物油;
10)起酥油……
人家換了個馬甲,繼續在黑名單之外逍遙快活,能奈我何?
食物的安全,歷來是中國人心中的痛。
前有轉基因,后有濫用的添加劑。一個比一個猛。殊途同歸,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結果。
食品添加劑與藥品互相勾結,在各種美食頻頻端上餐桌時,也注定了會產生源源不斷的病患客源。
這種情況誰最愿意看到?可薩猶大財閥們控制的糧油巨頭們,會暗中推波助瀾、會明知故犯嗎?
根據《百年謊言》一書的記述:
1901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發明了糖精;
1908年,日本化學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鈉……
1900年,美國癌癥死亡率僅3%、列死因第十位,20世紀末,美國癌癥死亡率達到死因的20%。
1900年,美國糖尿病發病率不到千分之一,哮喘和相關免疫疾病聞所未聞;乳腺癌非常罕見;1969年,每20個婦女中就有1個乳腺癌患者。
20世紀末,20%的美國公民患糖尿病,全球有1.5億哮喘和相關免疫疾病患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