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資源被大量賤賣海外 專家稱20年后無稀土
作者黃昌成
來源 時代周報
近幾個月來,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商務部等出臺了減少出口配額、加征出口關稅等一系列政策,限制或減少稀土出口量。同時,在出口環節,商務部進一步加強了稀土出口企業管理。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業名單》,入冊企業僅20家,比2007年減少19家。而此前,中國稀土出口企業有200家之多。
在經歷了無序的價格戰和出口配額削減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屬都將由中國生產供應。這是以日本、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本報記者黃昌成發自廣東梅州
“工業維生素”
“自從去年把稀土礦賣掉后,我就再也沒去過那個地方了。”今年43歲的董森華說起平遠縣,仿佛在說一個年代久遠的故事,而在一年以前,他還在平遠縣仁居鎮開采稀土,常奔波于興寧與平遠之間。
位于粵、贛、閩三省交界處的平遠縣,有磁鐵礦、金礦、煤炭、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其中的稀土礦,屬品位較高、開采條件較好的中型礦藏。它與同屬梅州市管轄的豐順、興寧、大埔、五華等縣市一道,組成了我國第三大稀土資源蘊藏地。
中國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國,主要有三個產區:一是北方的輕稀土資源;二是四川牦牛坪的輕稀土;三是南方廣東和江西的中重稀土資源(離子型稀土),這三大產區品種齊全,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1.36%。
1894年由芬蘭化學家約翰?加得林在瑞典發現時,稀土元素只是一些不純凈的、像土一樣的氧化物。在1990年代以前,1949年發現的美國芒登帕斯稀土礦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應商,經過多年的開采,那里已經被挖出一個占地面積達55英畝大的采礦坑:那里含有豐富的釹元素,可以用來制造永久磁鐵,也可以用于生產電動汽車等。
19世紀60年代,隨著稀土元素銪被大量用于彩電業,稀土的作用逐漸被人們重視,獲得了“工業維生素”的稱號。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在自己的議案中說,“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后幾次局部戰爭中能夠壓倒性控制,以及能夠對敵人肆無忌憚地公開殺戮,正緣于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把稀土開發列入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1975年,中國便成立了稀土領導小組,隨后國務院機構幾經調整,但專門的稀土行業管理機構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國家保護礦種;1993年,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更名為國家計委稀土辦公室,后隨計委改名為國家發改委稀土辦公室至今。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稀土的優勢發揮出來。”這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針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一段講話。時至今日,在內蒙古包鋼稀土(600111,股吧)大廈的大廳,仍赫然題著“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句簡潔有力的鄧式語錄。
但與此相對的是,在相當長時期內,中國對稀土的認識普遍停留在與一般礦產資源平等對待的認知里,出口創匯是其主要任務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更為便宜的中國產稀土一步步蠶食著芒登帕斯礦的市場份額,也讓稀土礦石價位自1992年每噸11700美元跌至1996年的7430美元。
隨后,中國憑著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歐美等縮減開采規模之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開采和出口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MineralCommoditySummary(礦產品摘要)2007年度報告統計,中國稀土礦產資源儲量全球第一,稀土年產量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0%以上,出口總量占全球的80%。
但就是在這風光的世界第一后面,隱藏著些許尷尬。由于稀土礦的開采陷入了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致使大量稀土資源被糟蹋、破壞和賤賣,出口的絕大部分是未經軋、鍛或僅經簡單加工的初級產品,換取的資金得不償失。
“在2008年9月前后,純度為99.9%的氧化鈰為18元/公斤,而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董森華說,“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都需要稀土,但中國的稀土價格并沒有水漲船高,無法自己定價,很吃虧。”
瘋狂采礦的代價
2007年前后,和國內許多礦種一樣,在經歷了長時期的價格低迷后,隨著國際稀土原料價格猛漲,中國的稀土礦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可惜就是太短暫了。”董森華回憶說。現在,他已經在自己的家鄉興寧市經營起服裝和酒吧生意,而就在兩年前,他抱著發財的希望帶著大筆金錢來到平遠縣仁居鎮黃畬村,與人合伙買下了一個山頭開采稀土。
為了獲得“合法”身份,董森華和合伙人費了不少周折,為此他們還找到了廣東省稀土開采業的龍頭老大廣晟有色。
“廣晟是廣東省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礦企業,當時它已經與梅州、河源、韶關、肇慶等市簽訂了合作協議,整合廣東的稀土礦產資源,希望大干一場,”董森華說,“根據國家政策,我們私人不可能弄到稀土礦的開采證,只能與廣晟合作,獲得政府的允許后才能開采。”
隨著稀土礦從原來每噸2萬多元猛漲到8萬元,在白云鄂博和江西、廣東等富礦區,大大小小的稀土開采礦點像雨后春筍般地大量出現。
據統計,梅州全市持證稀土礦山只有3家,其中平遠2家、大埔1家。但由于稀土價格大幅飆升,2007年混合氧化稀土價格由原來的2萬多元/噸升至7萬多元/噸,梅州所轄豐順、興寧、平遠、大埔、五華等縣市就冒出200多個非法稀土采礦點。
“這嚴重擾亂了梅州市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破壞。”梅州市一份官方材料中如是說。“稀土礦開采,并不像一些老板說的那樣‘沒有事故’,”6月24日,一位從梅州市政協退休的老干部說,“它要把山體扒開,這會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
在稀土礦比較集中的仁居鎮,一座座被開挖過的礦山裸露著黃土,就像一塊塊傷疤一樣,仁居河里則淤積著砂石。據村民介紹,仁居河原來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寬,多年開采稀土礦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了1米多,沿河兩岸的水田都掩埋了。
在稀土儲量占國內稀土資源儲量80%以上的白云鄂博,處境更是堪憂。進入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政府所在地的百靈廟鎮,便會看見“白云鄂博污染最為嚴重的地方”,在那里,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石礦廠、稀土廠熱火朝天地大干快上進行生產。
由于不少企業采用了成本較低而污染大的酸法來提取稀土,由此而產生的廢氣對草原生態影響嚴重。“這里的羊死后很可憐,嘴巴根本閉不上,因為它們都長著長長的獠牙,而且腿都是直的。”一位牧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政府與資本的合圍
“我們與挖煤的不同,是露天開采,不會出安全事故,更不會死人。”董森華說。2006年,正是在他的家鄉,曾發生過造成123名礦工死亡、震驚全國的興寧礦難。而正是這個“不會出安全事故”的優點,讓屢遭煤礦災難困擾的地方政府在短時間內忽視了由其帶來的環境問題,看到了一絲讓經濟騰飛的曙光,對稀土開發十分熱衷。
為把自己打造成“廣東省最重要的稀土開發利用基地”、“廣東省最大的稀土應用產品加工基地”和中重稀土基地,在2008年1月,梅州市政府和國有企業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簽訂了《礦產資源開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而廣晟有色更是先后成立或收購了新豐廣晟稀土開發有限公司等14家稀土開發企業,試圖用國內稀土分離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大干一場。
隨著國有企業的強勢介入和政府政策的轉變,董森華發現自己的生意難以為繼。從2007年年底起,梅州市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整治無證非法開采稀土專項行動,僅在平遠縣就關閉了15個非法稀土開采點。
“國土資源局、工商局、鄉鎮、派出所等等輪番找來,只要是政府部門,誰都可以來查我們。”董森華對政府所采取的“多頭管理”頗有怨言,“我們始終沒辦法自己拿到開采證,只好依靠和廣晟的關系勉強應付政府的檢查。”
但從2008年4月份開始,另一個打擊接踵而至:稀土價格出現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下跌態勢。“奧運會還沒開始就跌了,由最高峰的每噸8萬元跌到2萬元,僅大半年時間就把我們之前賺的錢全部掏光了。”董森華說。
這時,就連廣晟有色屬下的子公司也紛紛支持不住,陷于虧損。“原來他們是財大氣粗地用7萬元每噸的價格收購我們的稀土,后來很快支持不住了,收購來的稀土只能積壓在倉庫里賣不出去。”董森華說,按目前的市場價格,稀土分離廠每生產一噸稀土氧化物就要虧損1萬元。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方。包鋼稀土預計2009年第二季度其主要稀土產品價格將有所上漲,但由于公司第一季度虧損7800萬元,因此2009年上半年累計凈利潤仍將出現虧損。
政府與資本的合圍終于讓資本并不雄厚的董森華潰退下來,在2008年年底,他終于把礦山轉手。“血本無歸。”他這樣形容自己一年多的礦老板生涯。最終,他加入了眾多急于拋售稀土礦的私人老板中一員:“以幾萬塊的價錢把礦賣了,還算抽身早,再慢一點只能丟荒。”
稀土國際之爭
盡管國際價格下跌造成中國稀土行業不景氣,但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對稀土資源的爭奪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在過去20多年間,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從我國進口了大量廉價稀土作為自己的戰略儲備,我國寶貴的稀土資源由于無序競爭,競相壓價出口,稀土資源日趨減少。
“按照目前的開發速度,再過二三十年,中國就會成為稀土小國或者是無稀土的國家,”周洪宇在自己的建議上這樣警告說,“二三十年之后,我們將不得不花費巨資從外國進口稀土,西方國家就會牢牢掐著中國的脖子,遏止中國的發展。”
“中國這次被歐美向WTO組織提起訴訟的20多種工業原材料出口限制,其根源是中國對自身國家安全的關注度在提高,那種要求中國敞開向歐美出售稀土資源的行為,其實是完全無視中國國家安全的強盜行為。”評論家司馬平邦說。
雖然稀土有幸“逃離”此次申訴,但在有關人士看來,關于稀土貿易自主權特別是產品定價權之爭,仍將會是近年來中國與西方貿易摩擦的一個敏感點。
中國稀土:鐵礦石式陷落?
作者 王曉潔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雖然沒有過去主抓安全工作時的聲色俱厲,李毅中的遺憾仍真誠而直接:“這次的教訓太深了,不能再吃第二次虧了。”
進口依存度超過50%的中國鐵礦石貿易,因定價話語權旁落和經營失誤,剛剛交出了一筆巨額學費。而與鐵礦石進口企業競相抬價導致巨額虧損相比,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也在經歷一場價格浩劫:作為稀土價格風向標的鐠釹產品如今只有8萬元一噸,不及去年價格的三分之一。
全球金融危機是稀土產品價格跳水的主要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稀土行業自身無序競爭的痼疾才是問題根本所在。
反復上演的悲劇
12月2日上午,稀土資源重鎮贛州市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明令當地稀土礦山停產。但對不少公司來說,不用政府要求,自己也會主動停產。
“我們公司給工人放假了,就發基本工資。”江西贛州德利稀土公司的副經理鄒先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開工賠錢,開工更賠錢。”在重稀土(稀土分為重稀土和輕稀土)的主產地贛州,多家稀土開采、加工企業都已停產或限產。
“供大于求是主要問題,將來價格可能更差,因為不少公司還有庫存。”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說。這位曾任包頭稀土研究院院長、在稀土行業摸爬滾打數十年的專家,并未對當前行情感到驚訝。他告訴記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就開始大規模開采、加工稀土,類似困境在過去20年間已多次上演,好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廠家都去開礦、加工,價格不好就停產,好日子能持續一兩年,壞時則綿延三四年。
發人深省的是,為何在占據全球稀土產量90%、儲量43%的情況下,中國稀土價格依然被動“陷落”?
“窩里斗”惹禍
“定價權應該說是在中國人的手上,但我們沒把握好。”張安文說,一些地方省份違背中央規定無度開采、加工、出口稀土是主要原因。鄒永春也表示,“地方老板只要有錢,再和村里搞好關系,找幾個人就能開礦”,而這些礦大都沒有獲得國家許可。
張安文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一噸不用分離的重稀土精礦就能賣幾萬,這些人一年開10噸就能賺幾十萬”,但江西管得嚴格了,開礦者便流竄到廣東、福建、湖南,“小礦主能掙錢就開工,沒錢就走人,自身損失不大”。
中國鋼企進口鐵礦石時的競相抬價,在稀土出口企業間變成了互相壓價,最終受益者都是外方。
“稀土行業的現狀可以說是諸侯割據,從省一級就開始違規了。”張安文感嘆,數不清的企業都在超過規定量出口稀土產品,價格隨之被壓低。而國外買家也盯上了中國企業的弱點,想盡辦法占便宜,“一張訂單滿天飛的現象也很普遍,其實訂的不多,但他們四處打聽,最后造成假相,許多供貨方都去談判,價格就下來了”。
兩度夭折的聯合
針對稀土產品價格長期“受制于人”,有學者建議停止出口。張安文對此并不認同,他表示,整頓中國內部市場才是根本出路。
學界也早已開出近乎“陳詞濫調”的處方:嚴控開采、加工量;建立稀土資源儲備體系或稀土“歐佩克”,內部團結、統一定價。
“意愿雖好,但操作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張安文表示,國家一度推動建立南北兩大稀土集團以提高行業集中度,以中鋁、包鋼為領頭企業的南、北兩大集團籌備組也在2002年、2003年相繼成立,但因企業、地方政府間難以平衡利益關系,努力無果而終。
可喜的是,目前稀土行業的整合已初見成效:作為北方稀土旗艦企業,包鋼稀土近年來已囊括了內蒙、山東等省分的多個大、中型稀土企業;今年4月,江西銅業整合了四川冕寧的多個稀土企業;11月底,五礦集團也聯合贛州當地企業合資成立了五礦稀土(贛州)股份公司,試圖在5年內發展為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
聯合的道路能走到哪一步,業內人士都表示了謹慎的樂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