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增長過熱警報還要拉響幾次?
2007-05-18
邱 林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至4月份,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5%,增幅比1至3月份微升0.2個百分點。當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仍居高位。1至4月份,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22594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5265億元,增長27.4%,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5月18日新華網)
從上面這組數據看出,我國投資增長過熱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有一種居高不下的意味。今年2月底,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猛、規模偏大的狀況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2006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8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3472億元,增長24.5%,是1994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投資增長過快,將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增大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我國每一次經濟的大起大落,都與投資規模過大密切相關。今年前4個月,國內投資增長達25.5%,應該說是非常高的,這種投資沖動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并產生一批不符合社會需要的建設項目,從而對未來的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圈定的11個已經產能過剩或潛在產能過剩行業包括鋼鐵、水泥、電解鋁、電石、銅冶煉、焦炭、電力、煤炭、紡織、汽車、鐵合金,并相繼出臺了調整這些產業結構、抑制產能過剩繼續發展的相關政策。房地產的持續和過度繁榮帶動了鋼鐵、建材、有色金屬及能源需求的持續、偏高增長。但是,其他行業的需求不足則造成了產能過剩。從這個角度分析,房地產需求過度增長也會造成產能過剩。
例如,持續6年多的房地產快速增長構成了支撐鋼鐵生產能力過度擴張的一個基礎,60%多的鋼鐵產量是供給給房地產市場的。我國房地產的高增長在相當程度上透支了需求,也使得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相當嚴重。據有關專家估計,“十一五”期間,我國鋼鐵過剩產能規模將達到2至2.5億噸,即三分之一鋼鐵產能將會過剩。
是什么原因導致投資增長過熱呢?可以說,各類體制性因素是重要原因。盡管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經濟增長仍然通過過多地依賴于政府的直接干預來實現的。在2006年城鎮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占的比重仍高達57.8%,今年也可能保持在50%比重以上。這說明,政府投資主導模式并未根本改變。不僅如此,現在許多地方的大型民營企業投資項目中,都能看到地方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起作用。
盡管投資增長過熱,但投資效率卻較低。更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支持,而投資效率過低就意味著貸款銀行信貸支撐的增長,信貸回收的前景堪憂,如果這些投資不能收回,不僅會帶來短期的金融風險,長遠的問題將更加嚴重。今年12月,WTO過渡期結束,我國國內市場跟國際市場將完全接軌,國內的經濟、特別是國內企業也就完全暴露在國際競爭之下。當前投資運行中的問題及其深層次根源,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和控制,就會使本已凸顯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突出。
從1998年起,國內投資增長過熱的警報就沒有斷過,過去是年年在拉響,而今年從年初到現在幾乎月月都在拉響。投資增長過熱堆積起來的問題和矛盾愈加突出,一是加大資源環境承載壓力,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影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二是過大的投資需求會拉動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下游產品成本增加,容易引發物價過快上漲;三是產能過剩行業再度盲目擴張,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勢必會造成一批企業倒閉,增加一批失業。
有專家指出,今年是調控投資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將全年全社會投資增幅調控至22%左右或以下,相當一部分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將更為嚴重,一旦國內投資增長過熱現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國通貨緊縮的預期將變為現實,明年經濟增長將明顯減速,甚至可能步入經濟景氣周期的“下降通道”。因此,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警報的拉響,國家應加強對投資運行及其相關領域的監測,出臺相應的調控措施,優化投資結構。同時,應加快影響投資增長體制性因素的改革,一方面要制止地方政府變相為企業投資擔保的問題,另一方面切實改革干部政績考核制度,改變“以GDP論英雄”的做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