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玩手機刷到一個熱搜,曰“全紅嬋國宴打包第一人”。
我們中國的新聞學真的沒救了,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無聊的熱搜,不過這個熱搜隱含的符號學信息我們可以原本的分析分析。
就這個熱搜原本的文本而言,也就是現象文本,乃是“全紅嬋國宴打包第一人”這幾個字,坦誠地說,一個人在聚會結束后把沒吃完的食物打包帶走,這絕對不是什么值得上熱搜的焦點事件,因此對此熱搜文本的釋讀必須進入隱藏在現象文本下的生成文本中去。
所謂生成文本,就是現象文本隱含的文本,中國人講究語言的藝術,因此許多符號學表意不是直接的依靠原句意思,而是依靠隱藏在原句下的生成文本。
那么“全紅嬋國宴打包第一人”的生成文本是是什么呢?答案是“國宴”和“打包”兩個符號間的表意沖突,就是說,國宴不同于正常的聚會,適用于正常聚會的“打包行為”符號不適合出現在國宴中,而熱搜的主角打破了這種“不同”,這種生成文本的解釋就是我們理解“全紅嬋國宴打包第一人”為什么能上熱搜的根源。
但是,我們上一段的解釋所顯示的生成文本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反動,非常讓人氣憤的,我們所發出的解釋有一個預設,就是這一句
國宴不同于普通的聚會,適用于正常聚會的“打包行為”符號不適合出現在國宴中
國宴難道就不是普通的聚會嗎?國宴是比人民群眾的聚會高級嗎?如果國宴比人民群眾的聚會高級,這等于說國宴已經脫離了群眾,連群眾最習慣的吃不完打包都成了國宴所不容的東西,這樣脫離群眾的國宴,難道不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歪風邪氣嗎?
可是假如說國宴只不過是國家舉辦的和人民群眾的聚會沒有區別宴會,又怎會在媒體的解釋下和最司空見慣的“打包”符號產生符號學沖突呢?難道勤儉節約的人民群眾的打包行為配不上人民群眾的“國宴”嗎?
因此,這個新聞熱搜的預設是非常反動的,這條熱搜得以成立的隱文本,實際上是多年以來走資派對公有制的抹黑,是資產階級試圖在中國廢除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恢復人的三六九等,恢復資產階級符號學秩序的一系列攻訐,這條熱搜的出現,真是展現了中國一些新聞媒體人的低劣思想和卑鄙內核。
其實這個熱搜的本意是營銷它的主角“全紅嬋”,說實在的,我現在三天兩頭在熱搜上看到鄭欽文、全紅嬋的營銷熱搜,顯然是資本發力了,這些人拿了冠軍,為國爭了光,搖身一變就成了資本的寵兒,這是對的嗎?這是應該的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