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明(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
球鞋、服飾、玩具……這些商品竟成為瘋狂炒作的工具;看盤、抄底、T+0……這些專業術語并非出現在股票或期貨從業者口中,而是出現在炒球鞋、炒服飾、炒玩具的“沖沖群”里。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從小圈子蔓延興起的“炒貨”風潮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變了味兒,并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鏈條,不少人在動輒幾十甚至幾百倍漲幅的誘惑下進場,期待締造一夜暴富的神話,最終卻成了被收割的“韭菜”。而且,參與者中多以青年人為主,包括大量在校大學生。
高額獲利源于“炒貨”市場的高溢價。群里一位資深炒鞋客介紹,去年7月在“得物”球鞋交易App平臺上,某款鞋的價格超過6.6萬元,溢價超3200%,另一款鞋的價格超過3.6萬元,溢價近2700%。
“無論炒的是什么東西,方法都差不多,就是炒價格。”唐馳透露,由于人為操縱,商品價格會很快回落,只有精通其中套路、會把握時機的人才能賺錢,不懂的人只能被“割韭菜”。
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已發布《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相關警示,但炒鞋市場短暫調整后,又日趨火熱,另外還衍生出炒服裝、炒潮流玩具等新變種。
2019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以《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為主題的一份金融簡報(下稱“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實防范此類風險。
簡報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0余個“炒鞋”平臺,毒、Nice、斗牛、當客(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征。“炒鞋”行業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簡報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杠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除了金融風險,其實還有嚴重的欺騙犯罪行為。據《錢江日報》2019年11月9日報道,有人建高端球鞋群“釣魚”,杭州北京好些年輕人被騙慘,包括不少大學生被騙成千上萬元。
近幾年,諸如炒幣、炒鞋、炒盲盒之類的新式投機屢屢出現,入局門檻更低、影響范圍更廣,社會危害也更重。對于這種游資突擊式玩法,監管部門應當及時發出警示,提醒風險。對于一些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問題的違法平臺,更應重拳出擊、及時“亮劍”。
監管要發力,教育也要及時跟上。年輕人閱歷不足、“財商”不高,容易被披著互聯網創新外衣的黑心販子所蠱惑。對此,家長與學校都有責任進行教育引導,讓孩子習得常識、避免頭腦發熱。
1636年,荷蘭郁金香合同價格的上漲幅度達到駭人聽聞的5900%。但次年,郁金香價格暴跌直接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機。熱衷“炒點什么”,絕不是一代人朝氣蓬勃的樣子,更不是社會健康發展的路子。這類“擊鼓傳花”的游戲該停下了。
除了金融風險和社會治安問題之外,更令人值得關注和深思的是青少年的教育,特別是在校學生的三觀教育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3月26日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我們今天,尤其要重視,一方面從正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另一方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批判和反對一切不勞而獲、貪圖享樂、崇尚暴富的錯誤觀念,批判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錯誤思潮!
因此,為了維護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了保障金融安全,為了減少社會風險,更為了遏制不良社會風氣,為了教育我們祖國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對于投機炒貨這種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心態不可縱容,更不能助長,要對相關平臺、涉事資本的極端錯誤行為重拳出擊,嚴厲打擊,堅決取締,拯救青少年,拯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