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全世界的經濟影響都非常大,中國也沒有例外。
雖然中國已經遏制住了已經擴散的趨勢,但是因為歐美正在爆發期,而出口是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現在出口市場萎縮,制造業也就是哀鴻一片。
包括比亞迪和上海汽車集團在內的一些大型重工業企業此前也開始轉向生產口罩和防護服,這被許多人視為中國制造業潛力的表現,但實際上這不只是這么簡單。
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之所以轉產口罩和防護服,顯然更重要的考慮是他們的主業訂單不足。
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僅面向出口的企業受到影響,而且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服務業作為吸納就業最大的產業,也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
比如餐飲業,至今開工率仍然很低,許多飯店只能做外賣,堂食雖然也開著,但是食客很少。
所以今年的就業形勢會非常嚴峻。絕大多數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面向出口的企業,訂單只能支撐到4月份或者5月份,而且基本上都是年前就已經確定的訂單,年后就沒有新增訂單了。
現金流也只能夠支撐到6月份,后面也難以為繼。
所以雖然2月下旬就已經全國復工,3月份開始,各地的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回務工所在地,但到3月下旬開始,一些制造業集中的地方就已經出現了一些返鄉潮。
比如蘇州就是在3月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份,許多企業就被迫停工,員工放假。
五一小長假的設計原本是為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來彌補疫情期間的旅游業損失。但因為按照勞動法的規定,五一小長假期間,企業也必須支付員工工資,如果上班需要支付三倍工資。
如果是在往年經濟形勢比較平穩的時候,這當然沒有問題。而在今年的形勢下,企業則會選擇逃避責任,趕在五一之前就將一部分員工解聘,遣散回家。
比如上海有一個很大的電子廠,就趕在4月30日將大量的勞務派遣員工紛紛解聘,用大巴將這群員工遣散回家。
而同時這家企業又在網上不斷的發布招聘信息,這就說明這家企業目前不是沒有訂單,而是不愿意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員工在五一小長假期間的工資。
國家已經出臺了許多政策來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幫助他們支付員工工資,以保證就業。但目前來看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為對這些企業來說,他們是要靠訂單活著的,沒有訂單就沒有現金流,他們也就無法生存。這不是負擔輕重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
對中國經濟來說,長期以來都是在通脹和就業兩者之間搞平衡。而現在的問題是就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出口市場萎縮,國內市場缺乏新的消費熱點,市場需求不足,這是目前制造業最大的危機。
雖然國家已經上馬了一些基建項目,但基建對就業的撬動作用有限,要見效起碼要到年底或者明年初。
國內現在并不是國家不愿意推動復工,是缺乏充足的需求,企業即便是復工復產了,因為沒有訂單,實際上也不可能滿負荷運轉。
所以國內現在可能需要國家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大力度的措施來挖掘國內消費市場的潛力,來確保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