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時發現一批不合格的米線,溯源后,工作人員在當地市場上查出99.42噸重金屬超標的大米,并公開銷毀。當地工作人員稱,這批大米購自湖南省益陽市。對此,益陽市回應,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
云南鎮雄銷毀的近百噸重金屬超標的大米,稱購自湖南益陽。這些大米被碾壓后,當做燃料,送進鍋爐房。視頻來源 :鎮雄縣廣播電視臺微信公號(00:43)
鎘是一種有害重金屬,進入人體可引起骨痛等癥狀,嚴重時將導致“痛痛病”。因此,鎘米也被公認為“毒大米”,讓人聞之色變。如今鎘米重出江湖,一個鎮雄縣就查近百噸,這樣的數字令人咋舌。7家湖南涉事企業到底生產了多少鎘米,這些鎘米還流向了哪些地方,有沒有進入了人們的餐桌……這些問題無不令人擔憂。
此前,湖南曾多次爆出大米鎘含量超標的問題。比如在2017年,湖南益陽一企業將1440.25噸本應用作飼料用途的鎘嚴重超標稻谷所加工成的大米,銷售到了口糧市場,曾令舉國為之震驚,16人因此獲刑。然而蹊蹺的是,這次查處的鎘米,產地居然又是湖南益陽,目前涉事的企業達7家之多。
這次查出的近百噸鎘米,來源可能有兩種。要么是“存量”,即2017年之前生產銷售,流入市場,在相關查處中漏網,未被追回的鎘米;要么是“增量”,即最近一兩年種植和生產的大米。無論哪種情況,當地相關監管部門都難卸其責。前者意味之前的查處不徹底,相關部門工作存在重大疏忽。后者意味著當地沒有吸取之前的教訓,食品安全的監督把關的依然形同虛設。
湖南的某些地區,屢屢成為鎘米的發源地,背后是當地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資料顯示,湖南的汞、鎘、鉻、鉛等重金屬排放量長期居于全國前列,農地遭重金屬污染的問題非常突出。此前媒體曾報道,僅株洲一地,鎘污染超標5倍以上的土地面積就高達160平方公里以上,治理費用達數千億之巨。
如果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不能全面得到治理,農民不愿把受污染的土地都撂荒,繼續進行種植,那么類似鎘米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恐怕將難以杜絕。因此,對于鎮雄這次爆出的鎘米問題,要查的不僅大米加工企業。鎘米背后,污染土地的治理,相關種植行為的規范,恐怕才是更核心的問題。
還有,2017年湖南鎘米事件暴露出一個漏洞,那就是鎘米雖然不能作為糧食銷售,但可以做飼料用途。這恐怕也是鎘米陰影揮之不去的原因所在。飼料用鎘米從種植到生產銷售,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墻,嚴防進入糧食市場?鎘米用作飼料后,會不會在動物體內富集,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威脅?這些疑問都亟需厘清。
鎘米重出江湖,相應追查和治理必須追根溯源,如此問題才不至于反復。大米作為主糧,攸關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絕不容失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