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其實最應該建的是國家醫療服務制度,因為我們有完整的公民醫療體系。
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俗稱叫“免費醫療”,它是前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建立的,而當年它建的這個制度現在在全世界遍地開花,金磚五國里的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都實行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就是俗稱的免費醫療體系。全世界目前主體的醫療制度是免費醫療體系。
免費醫療不免費,它是稅收籌資。稅收籌資是比較公平的制度,因為稅收是累進的,有能力的人多交錢,沒有能力的人少交錢,但是對醫療的需求是按照病人的需求來,病人得了癌癥,有錢沒錢都得給他治的。
但是這個治療里面,在公立醫院里頭,也不是說窮人富人完全一個待遇,我想我們現在這么多富起來的人肯定也不滿意。對于疾病的治療應該是一樣的,但是服務是可以有差別的,香港就是這樣。
比如一般的老百姓進醫院,一天只要交一百塊錢,所有藥品、治療、吃飯全給你包了,但是可能一個病房住八個人。像沈殿霞“肥肥”是先富的,她有條件,那她就可以單間,但是要自己交費——你住單間,給你24小時的特護,也可以提供六星級的服務,甚至想吃什么吃什么,但是可能一晚上好幾千塊港幣的住院費。在這個服務層面,我覺得是可以拉開的,這樣也符合醫療衛生的規律。而我們是有完整的國民醫療體系的,完全可以這么做。
我們現在這個保險,說實在話,一方面可能錢還不夠,另一方面浪費太厲害,因為醫院要創收,老百姓也想騙點保。我常開玩笑的一句話,騙保就是人民戰爭,因為各方都有利,就是跟醫保和國家對著干,誰不干?
其實十幾年前我們在做醫保的時候,我就講過這個問題,就是從美國得來的經驗教訓。美國給窮人和老人提供醫療保障,也就是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和貧困線下的窮人看病,政府買單。而醫院是要創收的,政府給特定的人群買單,大家就都去,大干快上地騙政府這筆錢,所以政府的財政赤字在醫療這塊是年年上升,而且完全沒辦法改——奧巴馬醫改方案基本上被廢掉了——所以整得美國都快破產了。
所以當年在我們國家醫改的時候,我就說過,我們千萬不要走到美國那條路,不能走“政府買單的市場化”。我們今天好像就在這個路上,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有條件改過來的。其實你只要把這個制度設計好了,我們現有的錢可以給老百姓提供比現在獲得感要高得多的醫療保障。
英國和香港地區施行免費醫療體系,醫生是免費培養的,他的社會待遇、經濟待遇都是社會精英層級,整個工作就是好好為老百姓服務,沒有經濟激勵。你得什么病,我就給你開什么藥,不會亂開藥,也不會背后搞定,而且他的藥都是國家、地區統一采購的,不存在醫藥代表去公關這些問題。
國家是否付得起?我們那么窮的時候都做了。它跟人多沒關系,人多力量大,你交的錢也多、稅也多、市場也大、分擔風險的能力也大,這跟人沒關系。巴西人也多,人家不都做了嗎?
制度安排會節約錢,免費反而會節約錢,就像現在廁所里的紙誰還去偷?因為你知道永遠在那兒,沒事去偷那個干嘛。看病也是一樣的,沒病到醫院折騰什么?一切醫療費用是醫生決定的。現在醫生要創收,小病大治,所以就整出很多檢查,很多吃藥都是浪費掉了。如果國家給醫生一個體面的收入,解決他的事業發展前程問題,他沒必要折騰你,你也沒必要到醫院折騰,我們這么大的服務量里面有很多都是不需要的。
我們的醫院怎么發展起來?就是靠做量,充分利用了中國人多這個規模效應,所以門診量過萬,住院量——如我們最大的醫院鄭州附一的醫院的住院量——也過萬,這在國外都是不可想象的。國外有800張床位就是超級醫院,而我們縣級醫院都能到這個水平。它靠擴量,量做多了,有規模效應了,就能掙錢。
在中國,看病的便捷度,就是我想看哪兒就看哪兒,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全世界都沒有,只有中國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大量的資源浪費了,比如一個老百姓現在看病要看好幾家醫院。在國外感冒不需要看,在家喝水就完了;但是在我們這里,如果都讓病人回家喝水,醫院就“喝水”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量的資源在浪費。
上海學者做過研究。我們現在費用里面,40%以上是藥,所以他們把中國人的用藥跟歐美先進國家對比一下,發現什么?現在中國人平均每年用藥大約300美元,跟英國差不多。但是再打開看看,英國大量是最好的治癌癥等重大疾病的藥,免費全報;而我們用以治療癌癥等重大疾病的真正救命的藥的報銷比例很低——不少都不在報銷目錄內,但是我們用的大量藥安全、無效,利潤高,也就是可用可不用的輔助用藥。這就是我說的,我們現在支出,大量的錢浪費了,這些藥根本不需要。
所以,你把制度設計好了,其實老百姓可以得到很多福利的。
李玲,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