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聯網鋪天蓋地地報道著一個消息:11月6日晨,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45歲的沈浩在小崗村意外去世。5日上午,沈浩連續接待了三批到小崗村洽談投資的客商,小崗村民稱,沈浩當天曾大量飲酒。6日,鳳陽縣發布公告稱,經當地警方現場勘驗,未發現異常情況,初步判斷為猝死,具體死亡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這則消息的確讓人十分震驚。這樣一位聰明能干的年輕人,怎么能說沒就沒了呢?究竟是誰將他死掉了呢?我感到深深地痛惜。
其實,我并不認識他,最早知道他的名字,是從一則消息上看到的——
近日,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村”的安徽省鳳陽縣小網村一行13人在村支部書記沈浩的帶領下,來南街村參觀,尋求集體共同富裕的道路。來訪的13人中有村主任、會計、婦聯主任及當年最早分田單干按手印的18名發起人中的4人。
黨委辦段林川同志熱情地接待了小崗客人,并向他們介紹了南街村的發展歷程,特別講述了南街村如何在個人承包三年后就及時意識到所出現的新問題,又果斷作出了發展集體經濟、共同富裕道路的決策。他們聽后很激動,感受頗深,說這次來一定要看個仔細,學個認真。
接著,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檔案館陳列室,認真地觀看記錄著南街人奮斗歷程的每一張圖片資料,仔細地傾聽著講解員講解的每幅圖片背后的動人故事。當看到“難忘歲月”專欄中“土地分了,人心散了”的圖片時,他們默默看著,駐足良久。
得知小崗客人來到了南街村,檔案館副館長張天順熱情接待了他們。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緊握張副館長的手感慨地說:“向你們學習,首先把思想武裝起來,將農民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
張副館長講起了兩年前小崗村駐村干部來南街村的情形,并指著展覽室的電子屏幕說,瞧!這是你們上次來的同志的留言:“大包干發源地的人員,看到了南街村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模式,使我們的黨組織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張副館長還向小崗人介紹了南街村的發展變化,他說,現在學習南街精神,重新走集體化、建合作社的村莊很多,比如山西省壺關縣小逢善村、洛陽新安縣土古洞村、開封蘭考縣、山東濟寧魚臺縣、吉林四平梨樹縣農民自發組織合作社,已發展起了集體經濟。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
小崗人聽后深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學習南街村,堅定信念、找準方向,努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他們還說也準備建一個檔案室,將小崗人那段歷史陳列起來,希望與南街村檔案館交流。
當年分田單干的十個發起人之一、現已年逾六旬的嚴宏俊老人深有感觸地說:“分那一畝二分地,現在只能管溫飽,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人,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殘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廢著,就是廉價賣給了那些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畝二分地束縛住了手腳,邁不開步子啊!”
“南街之行讓我們大開眼界、精神振奮,我們一定要學習南街精神,結合實際,務實工作,付諸行動。”小崗人紛紛表示。
參觀結束后,檔案館還向他們贈送了《南街村村規民約》和《南街村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標準》等資料。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非常感激,在檔案館留言簿上欣然留言:“學習南街村,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
當時看到這則消息,我的眼睛為之一亮,覺得這位小伙有膽有識,出語驚人,且敢作敢為。他的“學習南街村,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的參觀留言,很有一番味道在心頭。
我相信,沈浩當年的留言一定是發自肺腑的;這幾年來他一定是想按照“留言”的誓言去努力的;通過幾年的“臥底”他一定對小崗村最知根知底的。然而,這一切都幾乎化為泡影。盡管有一項“榮譽”——中國十大名村,但那與其說是“獲得”不如說是白送更為確切。
為了他夢中的“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他的確豁出去了,舍命陪君子了,真正是一醉方休!
死者為大,我們什么也別說了。祝他一路走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