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總會伴隨許多困難和問題。教育也不例外,成績之外確實也還有相當大的反思空間。最近一個時期,筆者就遇到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事情,故以杞人之心而發三問,欲就教于方家。
一問:大學畢業生搶劫說明什么?
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了一則不起眼的小消息,標題是“為籌路費,小伙搶劫單身女子”。內稱:“大學畢業生王某1997年畢業在深圳打工,2007年到北京工作,,2008年10月失業,其不敢對家人說沒了工作,食宿皆仰親戚,至今已身無分文。其母在老家來電話稱其父病危,為籌路費,情急之下,持刀搶劫一單身女子,劫得人民幣4元及礦泉水一瓶。結果被群眾抓獲,性質惡劣,觸犯刑律,法司已批捕”云云。看了這則消息,筆者開始是倍感滑稽,滑稽之后是心酸,心酸之后震驚無已。
一直有高層的諄諄教誨見諸媒體,說大學生應該放下身架,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喋喋之勤之多,使筆者也以為今天之大學生,很有些嬌生慣養的味道,不大肯屈尊低就,以至于就業惟難,全在于自己的取向選擇,只要他們肯君子動手,則問題迎刃而解。讀了這則消息,始覺大謬不然。該王某97年即大學畢業,一直打工至今,可謂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勞動者”的力行者,但就是這樣,仍然無法逃避失業的厄運。以至于身無分文, 從2008年10月起就“早上出門到西單圖書大廈看書,晚上才回”。這真是現代版的孔已己,一付可憐蟲的辛酸樣,全是被書所累。試想,如果王某不去讀個大學,或可安于老家的二畝三分地,或可加入農民工隊伍,大不了打工不成返鄉而已,何至于從深圳到北京,最后寄食他人?顯然,他背上了一個沉重的精神包袱:考上大學,自己滿意,家人驕傲,以為一朝云路果然登,從此前程似錦。可是在巨大的反差面前,他畏縮了,他知道家人的期望和付出的代價有多大,所以寧可流落街頭,也不敢面對家人。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煉獄呢?聯想到現在有這么多大學畢業就業困難的學生,有這么多所謂“北漂”,他們是不是也在這樣的精神負擔下煎熬呢?如果是這樣,又將釀成多么沉重的社會問題,誰能保證這些人不會被意外的一顆稻草壓垮所有的道德底線,出現王某這樣的結局呢?
讀書改變命運。多年來這似乎成了鐵律,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口頭禪。但時代在變遷,這句話看來也得改改了,這要因人而異了。讀書有時候非但不能改變命運,反而可能使自己與家人處境更加艱難。事實上,人們也越來越明白這一點,近來一些人熱議為什么大學中農村生比例越來越少,大概就是社會的自然淘汰機制在發揮作用。所以,是不是需要提醒一下中國的老百姓: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可不是人人可分一杯羹的盛宴,讀書也得面對命運的考驗,也許就如同今天的股市一樣,底本不厚,賠不起的,可千萬不能往里面跳。
二問:畢業生要收費?
現在關于教育的議論真是多,有些還真是驚人語。3月11日,即有知名大學的校長聲言:高校的債務應該由全社會承擔,理由是,因為高校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培養的,工廠的產品要錢,學校的產品人才不要錢,所以欠下了債務。
這真是一番驚人宏論。不曉得美國高校有沒有債務,如果有,是不是也是美國社會承擔的,或者哪個國家有這個先例,向社會出售畢業生。高校校長一般與國際聯系緊密,都很具有世界眼光,也許知道許多實例,但筆者孤陋寡聞,可得認真地理解上一會兒。
高校的債務還真是個新生事物呢。因為從建國一直到1998年,雖然高校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的人才,但也未聞有高校債務一說。近年所謂高校債務,是在大規模擴招之后的發生的。是不是因為多招了學生就欠下債務了呢?好象也不是,第一,學生交了學費,而且費用還真不低,有人統計過,今天一個農民13.6年的純收入才能供養一個大學生,大部分學生家長都痛感壓力;第二,國家按照每個學生人頭進行了撥款,生均經費也是不低。因為有此二點,所以各高校對擴招趨之若騖,勁頭大得很。這就是說,擴招對高校來說并不吃虧。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究竟是怎樣欠下的債務呢?對這個問題,以前還真沒人置喙,最近倒是有一位先生提出:我國大學2500億的債務是怎樣造成的?不客氣地說,就是由貪大求全、追趕時髦和大建樓堂館所造成,鋪張浪費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學當局不愿承認。一些大學,建五星賓館、豪華校門、觀光電梯等,被媒體逐一曝光。原有的樓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棟樓房,非要單獨建大樓,地下停車場、娛樂設施還一應俱全。不僅副部級的書記、校長配專車,而且副書記、副校長、校長助理也配了專車,甚至連已退休的副部級的書記、校長仍然配專車,一些部處長明不配暗配,公車私用是普遍的現象。現在,不僅校級干部有豪華的辦公室,而且處長、科長的辦公室也裝修得富麗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板看齊,等等。也不知道這位老先生說的是真是假,好事者不妨到實地考察一番。
債務欠下也就欠下了,但責任絕對不是高校的。你看,這位人士不是說了嗎?高校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培養的,工廠的產品要錢,學校的產品人才不要錢,這樣還不欠債?欠債的日子可是不好過呢,我們高校知識分子群體并沒有坐上奔馳、寶馬,也沒住上別墅,雖然現在總體水平上已經成了富裕的階層,但富裕的還不夠;大學校長們雖然年薪動輒幾十萬,但作為是現代社會的知本家,作為經常來往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這點薪酬也實在是無法與國際接軌,讓人不免汗顏。所以,債務就該全社會承擔,決不是高校的事。如果非要高校還債務,那就產品收費,欠的這點小錢又算得了什么!
可也真是的,既然招生收費,干脆畢業生也收費好了,產供銷一條龍,不再遮遮掩掩,來得多痛快!
三問:大學畢業做“搬運工”,教育的價值在哪里?
3月25日早晨,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節日播發了一條消息,說企業招聘“搬運工”,大學生都退避三舍。言下之意,大學生就業困難,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還是他們太挑揀了。對此,筆者真是感到很有必要說上兩句才好。
大學畢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人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應該去回報家庭、回報社會了。回報家庭,是因為每一個完成學業的孩子都是以家庭的巨大付出為條件的,就算家長們活該花錢,孩子們不用在經濟上補償,可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希望呢?如果做“搬運工”,那又何必去念大學,付出那么的艱辛與精力?回報社會,是因為在我們中國,教育號稱是開發人力資源,能把我國龐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大學教育是人力資源最深度的開發,難道就是為了開發“搬運工”?
“搬運工”沒什么不好,靠誠實的勞動吃飯,人人做得,而且也心安理得。問題在于,大學畢業生去做“搬運工”,實在是難以讓人“心安”,也難以讓人“理得”。大學生是家庭和國家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應該學有所長,這也是教育的價值之所在。人盡其才、物盡其力,社會畢竟有分工,讓大學畢業生做“搬運工”,學非所用,用非所長,教育的價值實現了嗎?難道就沒有一點浪費之嫌嗎?
現在確實是就業困難,號召大學生下基層、從基層第一線做起也是正確的。但是別走極端,也別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責任有意無意地推到學生身上。就業困難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與他們真的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們也只是身處其中,有言難辯而已。學生們在拼命競爭一切可能的崗位,如社工、賣肉工、殯葬員等等,也不在乎掙多掙少,甚至出現了所謂零工資就業,真是夠困難、夠可憐的了。所以,是不是懇請袞袞諸公及各路社會賢達,不要再過多地指責他們,務請嘴下留情,積點口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