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決定核心與邊緣的根本因素
[摘要] 本文通過獎學金評定、社會環境、大學風氣、底層生態等,指出體制在“核心與邊緣”分化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進一步闡述,不合理的、變態的體制將真正有學識、良知和價值的人悶死或邊緣化,而無德無才的平庸鼠輩卻身居高位,成為核心。
關鍵詞:體制選擇、獎學金、官場規則、大學生、邊緣、核心
筆者杜撰了一個詞,叫作“體制選擇”。它與“自然選擇”及“人工選擇”類似,指(自然法則或社會制度)提供一種機制來對事物進行選擇,符合標準即可通過,與之相悖則可能被徹底否定,永無翻身余地。此概念比較恰當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現實。
(一) 以獎學金評定為例論述體制決定“邊緣與核心”存在的不合理性
獎學金評定一般有三個指標,即學習成績、道德素質及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實際操作過程分幾個步驟,首先是學生填寫申報材料(國家獎學金等的申報,對學生成績排名有要求),然后由部分班干部及輔導員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審核,決定獎學金得主。
個人以為,獎學金制度看似公平、民主,其實錯漏百出,甚至根本不合理。
如果將獎學金制度當作一種體制看待,那么它的評價標準,即決定“邊緣與核心”的機制存在嚴重問題。暫不論素質能力及家庭條件等“虛”指標,學習成績作為最重要的評定標準,在現實操作中疑點頗多。以學習成績好壞(嚴格說,是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是否合理?我覺得不合理。獎學金是大學體制的一個分支,它通過教學理念、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及考核機制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機制。但這個機制卻有許多不盡人意甚至是本末倒置之處。
首先,教學理念有問題,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這一大方向值得懷疑。雖然有點老生常談的意味,但我不得不說,現今的高校培養出的沒多少人才,我所看到的幾乎都是工具、機器或一無是處的社會渣滓!學校根本沒有把學生當人看,更沒有把他當作一種正常的、有思想追求、精神信仰、人文情懷的“大寫的人”來看待。特別是在華科這樣的學校,“人文精神普便缺失”已經是相當樂觀的評價了,事實比這糟得多!但對于普便缺失的“大學精神”,即使再三呼吁也無濟于事,此處亦不討論。
第二,課程設置荒唐可笑。既然大學理念被扭曲,接受最佳的課程安排成為學生的幻想。雖然大多數學生并沒意識到,但課程的不合理已讓他們在這個時代嘗到了苦頭,而且未來的社會發展必然會因此受阻。我校的人文學院與社會學系是后起之秀,但在培養理念上絲毫沒有表現出超越的跡象。僅看其課程安排,就足以令人吐血(請恕筆者使用不雅詞匯),或是無關痛癢,或是脫離現實,而且授課方式與內容相當低級!我詫異于大學仍然沿襲中學時代的“灌輸式”教育,而且灌輸的還未必是知識,至少知識的含金量甚低,多半是教條和廢話。莫非是現在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離現實越來越遠,亦或是習慣于關起門來做學術,成了標準的學院派了?但我想本科階段應該沒必要吧!特別是在圖書館泡上一段時間后,會發現真正的知識都不在課堂上。我不大明白為何現在的教育如此含蓄,一面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獲取真知,一面又占用大量的時間看著老師吐口水(這里僅指部分沒有真才實學的老師)。
所以,大學兩年里,筆者認真聽過的課,大概只有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社會行政、政治社會學等。所謂的“專業課”基本上是不聽的,因為一點都不專業。但我敢說,我通過閱讀所學到的知識和對社會的認識絕對不遜于其他同學,這也是為什么要罵他們是廢物的原因。
第三,考核機制。只要判斷人才的標準不改變,考核機制亦不會變。如此“無用”的課程,真正有遠見、渴望真知的學生是不屑一顧的。所以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那些只懂得背誦書本教條的學生考試取得優異成績,不僅受到老師同學一致好評,并且各種榮譽和獎勵雪花片飛來。以至于大家都產生幻覺了,認為他就是好學生,優秀的學生。但事實上,他真的掌握了足夠知識,或對社會現實有充分的了解、認識嗎?他能夠對各種社會現象發表獨到見解,能夠將各種理論融會貫通嗎?換一個角度說,他日后能成為主導中國大勢的社會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或者馳騁商界的巨擘嗎?答案不確定。在現行的體制下,幾乎是否定的。他們所謂的“優秀”是基于不合理的體制,以一種扭曲的評價機制為話語體系的。它會將真正有才能、有思想的人邊緣化,而讓“教條式”的平庸之輩占據核心,并被社會認可,這對社會將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但當前社會的方方面面即是按此邏輯運行的,而且牢不可破。
(二)對體制內精英——當代大學生的思考
大學生群體是體制內的佼佼者,最耀眼的時代精英。
體制使他們處于核心的位置。但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會成為犧牲的第三代!前兩代分別是指建國三十年和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代,即我們的祖、父輩。這一代大學生雖然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毋庸置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批被閹割了的、沒有思想的螺絲釘必然會被淹沒。他們將被歷史的車輪輾碎,甚至尸骨無存!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他們滅亡之前,體制外的人卻首先遭受滅頂之災。
偶爾和同學談到“人文精神”,卻遭到他人群起圍攻。那時我很驚奇地發現,人們對很多事物如人文精神、信仰、理想等不屑一顧,甚至相當鄙夷。同學甚至用嘲諷地語氣對我說,是不是又在考慮你的意識形態或者社會制度??我納悶,這些是正常人本來就應該考慮的問題。特別是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有良知的人,所謂“達則兼濟天下”,關心國計民生應當是發自本能的。但大學生們竟是如此態度,可見這個世界徹底本末倒置了!但是轉念一想,這能怪學生嗎?問題仍然在于體制,這是體制選擇的結果!如果社會重視人文,重視內在精神,并將其納入體制,作為對人的考核的重要指標,那么大學生還會不會不屑一顧?而現實卻是,有內在修養、重視精神的人被邊緣化,有學識的人遭到鄙視,我們還期望當代的大學生有怎樣的覺悟?
毫不避諱地說,我是一個失意者,因為我反體制。而體制以它的難以想象的強大十分傲慢地給了我重重一擊。古往今來,敢于反抗體制淫威者無一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今天,我們在這里挑戰體制的權威,才愕然發現自己的渺小,同時也意識到被體制“邊緣化”所要承擔的無盡的磨難!
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我們的文化里,沒有一種對知識、精神的向往。更可怕的是人們連一點點愧疚都沒有。現代人的知識結構,是思想性淡出,人性與人文關懷淡出;工具更改泛濫,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世俗化了。
一直以來,我接觸的多是體制內的人。雖然本人游離其外,但從他們的表現可總結出幾點特征——
首先,他們普便被洗腦、閹割。有時我從自己的思維中發現這些東西,便覺得非常可怕,因為他們可能更加嚴重乃至根深蒂固,所以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深信不疑。也正因為如此,體制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行。這些被被體制同化的人,完全成為工具,如行尸走肉一般。不論從思想到行動,還是物質與意識,我看到的只是一堆分子。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看看我們接受的教育,便知道人是如何被同化的。
體制造成人們最大特點即是思維狹窄,視野局限于狹隘的小圈子。只有當他們落魄潦倒、跌入谷底時,才會同病相憐。否則,體制內的優越感令他們對周圍世界不屑一顧,也瞧不起別人。最終,體制的大船會載著所有人沉入海底。
所以,體制內的人集體滅亡,而體制外往往命途多舛,不是被悶死,就是邊緣化。在一個強大的體制為背景的社會中,要避免被排斥到邊緣,進而實現理想,只能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要借助體制的力量,就必然成為體制的一員,即便實質上背道而馳,但名義上務必做一個安順良民。第二,必須掌握體制內的權力、地位、話語權和資源等。如果不具有這些條件,那你只能寄希望于一個賞識并支持你的上司,否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第三,通過體制內的渠道,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同時,個人的行動中盡可能減少阻力。進入體制后,就得按它的邏輯運轉,就如同“國家的自主性”一樣,你可以控制汽車的行駛方向,卻無法改變它的內在結構。
(三)
學者查建英說,“中國的問題不是沒有高人、智者,是成熟過度、自我封閉的制度環境把這些高人、智者一代代悶死、放逐、邊緣化,就像老虎沒有青山,猴子沒有叢林,再大的本事也沒有用。”這句話用來形容體制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這樣變態的體制,真正有能力、學識、良知的人被排斥到邊緣,而不學無術,只會夸夸其談的人卻大行其道,如日中天。“被悶死、放逐、邊緣化”,這就是對當代有良知知識分子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
筆者十分厭惡官場,也不甚了解其丑陋與險惡,但就本人在學生組織中的部分經歷,就足可顯出其令人作嘔的丑象!我自認為是一個做事積極、認真的人,對組織忠心耿耿,付出許多心血,但竟因為某些莫須有的原因遭人排擠,甚至被趕下臺,最后十分狼狽地出局。我想了很久,才知道其中的原由:有些善于鉆營的人借助體制的特點討好上級,進而掌握權力。相反,那些埋頭做事、真正作出貢獻的人卻落得悲慘命運,這恐怕是社會的常態。只是令人驚訝的是,它竟然在大學校園堂而皇之地上演了!
后來我才明白,誰處于核心,誰被邊緣化,除了靠個人才能,體制也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我們當前的體制,多是“對上不對下”,領導說了算。這無論是在政界,還是企事業單位,都是中國社會不可忽視的致命弱點!譬如我對政界的理解,當官的若是為民作主,那么恐怕一輩子也升不了官,經世濟民終成幻影,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但如果不為民作主,每天只知道大興土木,大建政績工程,討好上級,或者結成利益同盟瓜分國家財產,那么這樣的官又有何意義?違背自己的良知做事能得到怎樣的結果?
可體制便是如此!雖然它沒有明文規定,操作起來卻是這樣的邏輯:要么違背良知與理想做人,要么卷鋪蓋走人!這樣的官場環境如何能使真正的精英走向核心,如何順應社會發展?但面對體制時,我們又是如此的渺小,幾乎沒有改變現狀的可能!所以,知識分子的人格也必然面臨分裂,官場原本是清高的讀書人厭惡的地方,而現在不僅大學生對公務員趨之若鶩,而且竟發生40個教授爭奪一處長職務的事,讓人不得不佩服中國官本位的博大精深!
上面列舉了獎學金評定及官場中“邊緣與核心”的分化,其實不僅僅限于這些具體的事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社會大環境還是個人的生活,都受到無孔不入的體制的影響!體制以它不可言喻的優勢,驕橫地向人們召示其巨大力量,嘲弄著那些敢于挑戰其權威的反抗者。但目前除了忍辱負重,我們幾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四)
由于對現有體制耿耿于懷,我常常思考它的運行方式。
無數次看到賣書和賣車的年輕人,筆者頭腦中經常閃出一個念頭——這些和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年,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什么決定了他們的生存形態?他們為何不能像我們一樣讀大學?
當我逐漸明白其中的原由后,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十分幼稚。作為農村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我身邊有許多輟學打工的同齡人,包括我的兄弟姐妹。但那時的想法只停留于個人的層面,即他們成績不好,所以被高考體制淘汰。后來才漸漸發現,決定他們命運的因素很多很復雜,其實高考體制只是一種原因而已,更重要的應該是社會的選擇機制及制度安排。
看到他們的身影,我只能感慨,體制太龐大了!如果你沒有進入體制或者被排斥至其外,那么失去的不僅僅是那些所謂的福利、支持體系,它意味著你在社會流動機制中幾乎喪失了話語權!
將輟學打工群體與大學生稍作對比,即可明白體制在決定“邊緣與核心”時起著怎樣的關鍵作用。體制內與體制外有著天壤之別,毋須贅言。
作為體制外的人,他們沒有無法借助其優勢社會上層獲得一席之地,也沒有太多可利用的資源。首先,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文化水平有限。連被閹割的權利也沒有,當然也談不上意識的覺醒了。人文與價值方面更不必說。其次,由于沒有進入體制,他們享受不到體制的優勢,即資源和制度安排。第三,在這樣一個“謀生”為主而且就業形勢一片頹然的情況下,他們的幾乎全部時間都獻給了繁雜單一的勞動。“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只能繼續沉睡于馬克思的夢中。
總之,“謀生”的制度安排將他們完全束縛使,根本沒有機會去提升自己,人逐漸變成一臺機器,沒有思想,沒有意識。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死亡般的沉寂。體制可以將活人變成死人!
所以,我覺得可將中國人分為三個群體。一是靠正規的體制渠道獲得體面工作和生活的人。二是處于體制外既無學歷又無資本的廣大農民、打工者等底層群體。三是為了擺脫體制的束縛而受排擠的人,這部分人一般是有良知的有血性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對社會現實看得比較透徹,不愿隨波逐流卻多落得潦倒的境地。
同時,其中還蘊藏了另外一層意思,即社會流動機制的缺失。除了通過體制內的正常渠道向上流動外,幾乎很難有其他的渠道。體制外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被剝奪了正當的權利。正因為體制壟斷了向上流動的機會,才使得無數人爭相依附,對它俯首稱臣。
小結:
體制是社會運行邏輯中的一條主線,它按照自身的評價機制對人或事進行價值判斷,并通過掌握的權力與資源保證其規范的存在與運行。符合標準的成為核心,而反抗其壓迫或厭惡其弊端的人往往淪為邊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