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狀況的調查
2008年5月中旬,大學生支農服務隊對濉溪縣部分流動兒童的生活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希望可以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情況,能夠進一步地接近他們,更多地了解這一群體的世界。其調查的具體方法是向在校的流動兒童發放調查表,并取得校方的支持共同完成問卷。此次問卷調查下發問卷98份,實際回收92份,有4份問卷部分題目沒有填,統計時未采納,實統計數據88份。
根據問卷數據的統計,我們可以把被調查同學的現狀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及相關情況
大部分都是父母同時進城務工或父親外出務工,母親單獨進城務工的情況只占10%。也有少數父母在家務農把子女送進城鎮的學校上學的情況,一半以上的同學與父母在一個城鎮并生活在一起。
2、流動兒童自身狀況
學習方面,絕大多數的同學自評能夠跟上學校課程的進度,但也有11%的同學感到學習吃力。11%如果擴展到全國的流動兒童總數中去,也會有將近60萬的同學感到學習吃力,跟不上課程進度。在節假日安排作業量方面看2/3的同學認為作業安排合理并且能夠接受。
生活方面,絕大多數同學在課余時間做家務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4%的同學不做家務。一半以上的同學會看一些電視節目。90%以上的家長對他們進行監督。90%以上的同學有著良好的睡眠,不會被學習壓力等因素侵占休息時間。
一半以上的同學已經習慣了在城鎮的生活方式,并且絕大多數的兒童愿意在城鎮里上學。但同時他們對老家又有著很深的情感依戀,希望可以經常回老家看看。 在學校,流動兒童都有自己的朋友,沒有出現被同學排斥的現象,這也許與我們這次調查的是縣級中學有關,因為并不是大城市,貧富差距并不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差距不大,所以同學們相處比較容易。
3、與父母、老師互動等方面的情況
大部分學生與父母說話的內容限制在學習方面。他們也不經 常與 老師談心,還有18%的學生 從不和 老師交流,一些同學說不是不愿意 和 老師交流,而是不知該怎樣去說,如何去說。這樣的狀況可能不是流動兒童所特有的,但對于他們來說這一問題的解決更有緊急性,這取決于他們這一群體的特殊性。
有95.6%的同學認為老師對他們與城市里孩子的態度一樣,其余的認為是冷淡、歧視。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老師很關心自己。可以從統計數據中看到“老師從不關心我”的數據為0%,這很令人欣喜。
流動兒童對父母有著強裂的依戀感,他們親情饑渴的現象嚴重,也有一些同學認為照顧自己的人感到更親近,可能是因為情感轉移的作用。當遇到困難時,接近一半的學生會向父母求助,也有36%的同學有著很強的獨立性,他們會自己尋求解決的途徑。
4、其他的方面
在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上,如感到最快樂的事,感到最苦惱的事,以及將來的理想上有一些共通性。大多數同學把學習成績進步和能夠和父母在一起看作是快樂的事,相反則是苦惱的事,只有少數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一些獨立性很強的同學最苦惱的事是家庭關系不好或與父母有代溝。理想則以考上大學,有份穩定工作為主,也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答案,都有較明確的目標。
流動兒童的零花錢在10~40元不等。由于家庭經濟、教養方式等因素的差異,零花錢有一定的差別,少數同學的零用錢在100元左右。
以上即為淮北市濉溪縣地區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狀況調查的結果,因本次調查時間、條件有限,只作了簡單的調查。根據問卷數據結果的顯示,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已經存在很久的問題,下面就是對這些普遍問題的闡述。
1、與老師互動情況不樂觀
同學們普遍不愿與老師互動,不經 常和 老師說心里話,還有18%的同學從來不 和 老師說心里話。雖然這種現象不是他們這群特殊群體所特有的,但他們的父母平時忙于工作無時間關心他們,有的家長也不能用科學的方法管教他們,使他們不 能與 老師互動這一問題的解決有著緊急性。這一問題還是應大力動員老師主動與同學交流,不要產生了嚴重后果才找到學生,平時要多與流動兒童聊天,談話內容不要單一,地點也不要在辦公場所。在辦公場所會給孩子們造成緊張感。有的老師也會對學生說“有啥心事可以找老師說說,老師會幫你的”,但找老師說心里話的那扇大門雖開啟了,但門前卻沒有路(學生不敢主動找老師談心等)如何讓同學進入那扇開啟的大門呢。關鍵還是要老師積極、主動些。同時基 于學校 老師有限,而同學數量又很多的狀況,校方也可以調動社會上的熱心人士來學校擔 任校外 老師、心理老師、知心老師等角色,這樣會更有利于幫助流動兒童。
2、普感學習壓力大
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感到學習有些吃力,他們普感學習壓力大。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大部分流動人口家庭生活不富裕,子女也深知父母的疾苦。他們知道父母送自己上學不容易,也知道父母對自己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所以無形中就賦予了他們太多的壓力,再加上一些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科學,粗暴地解決子女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這樣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容易造成學生怕學、厭學的心理狀態,學校里老師看著學,家里父母逼著學,再加上他們的父母大多數無時間也無能力輔導孩子的功課,只是口頭上說要好好學習,對于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來說這些話無實際的效力,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與城市孩子之間的差距。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提倡學校成立學習幫扶小組,由班級里品學兼優的同學幫助幾個流動兒童共同學習,這樣可以使孩子們之間的界限模糊化,更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可以緩解部分學生學習吃力的狀況。
3、深入開展素質教育 合理豐富課余文化生活
要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從此次調查的數據顯示有40.7%的同學不看電視。觀看各種電視節目也是當今人們接受知識、社會信息的重要渠道,要使孩子們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口號,要把這一口號落實到實處,使同學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能搞新瓶裝舊酒。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要合理,要符合時代,符合同學們的接受能力。第二課堂的教科書也應與時俱進,突顯時代特色。例如,我支農團隊在某小學支教過程中,許多同學發現音樂課與時代脫節,一些歌曲過于老套,使得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不高。
4、加大國家教育投入力度
對于流動兒童學習無人輔導,而家庭學習環境較差的情況,我們提倡學生去寄宿制學校,國家也應再一些原不是寄宿制學校的基礎上興建宿舍樓。寄宿制學校方便學校對于學生的統一管理,也 方便 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個人狀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既省去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又有利于流動兒童的正常學習。但興建宿舍樓等就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真正把流動兒童的成長問題當作大事來辦。
以上提到的是父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我們不能否認,有一些家長看到了部分初中畢業生就外出打工賺錢的情況,就也想讓孩子初中畢業后出去打工賺錢。對于這樣的家長學校應盡量說服,現在我們的國家正飛快的向前發展,需要更多懂技術、從事腦力的工作人員,九年義務教育不能滿足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求。
以上為大學生支農服務隊在本次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結果中看到的一些問題和相應提出的建議。希望這些已經存在相當長時間的問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將來不會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