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編者按]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我們烏有之鄉網站曾經關注和討論過的主題,下面推薦給讀者若干參考文章。
韓德強:重新認識中國歷史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13
黃紀蘇談五階段歷史觀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22
祝東力:關于傳統左翼歷史觀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13
祝東力:三個中國、兩次轉型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03
秋石客:歷史觀的革命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414
劉永佶:關于歷史和歷史觀的討論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00
老田:研究中國的歷史觀問題和考察視野http://www.wyzxsx.com/2005/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90
“‘封建’名實問題與馬列主義封建觀”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經濟研究所和《歷史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中國古代史論壇日前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以“‘封建’名實問題與馬列主義封建觀”為主題,圍繞如何看待“封建”概念的演變、能否用“封建社會”一詞來概括自秦至清的中國古代社會、如何認識和評價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如何比較中西方封建社會的異同,以及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學說等四個議題展開了探討。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20到30年代的中國社會性質大論戰中,對中國封建社會的起訖,尤其是秦至清的中國是否封建社會,有過激烈的爭論。爭論的各方大體上接受馬列主義關于封建社會的概念,但在判別封建社會的標準的把握上有分歧。50年代在歷史分期問題的研討中,盡管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上限(即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界)存在諸多不同的觀點,但對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屬于封建社會基本上達成共識。自上世紀末以來,關于“封建”一詞的含義,以及能否使用“封建”一詞來概括中國古代自秦至清的社會,爭論再起。至本世紀初,爭論雙方的分歧日益明朗化,不同觀點的闡述也都比較完整,思考也較以前更全面、深入。
反對稱秦至清的中國為封建社會的學者,認為這樣使用“封建”概念,既不符合“封建”的本義,亦“與馬克思封建社會的原論相?!保歉拍畹摹罢`植”,屬于“泛封建”論?!盀E用‘封建’這個詞原來正是政治勢力壓倒‘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的結果?!毙枰把煂崱⒄厩逶础?。有的學者提出:“目前國內普遍將西文feudal、feudalism與中文‘封建’對譯,實屬不妥。”“西歐feudalism是歐洲歷史發展的產物,只屬于歐洲;中國的先秦是封建制,而且惟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義;秦代至清代是皇權專制制度。它們本是三個不同的概念,誰也不能涵蓋誰。”“封建”和“專制”是對立而不相兼容的概念。中國古代社會的矛盾是“官民對立”而不是傳統所說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對中國古代社會的重新認識將徹底推翻‘封建社會’的理論?!钡鹊?。因此,他們提出“要淡化‘封建’概念”,要以“宗法地主專制”、“皇權專制制度”、“傳統社會”等來替代目前使用的“封建社會”概念。與會學者對上述觀點進行了熱烈討論。
與會學者指出,這一爭論表面上是對“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實質是承不承認封建生產方式的普遍性,承不承認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形態學說的正確性,因此,否定論者否定的不是“封建”之“名”,而是“封建”之“實”。絕大多數與會學者認為,社會經濟形態有序演進的學說是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性的科學表述,應該堅持;封建社會作為人類歷史的重要發展階段不應否定。
有學者指出,“封建”概念是歷史地變化著的,不應該把用凝固化的老概念去“匡正”人們鮮活的歷史認識。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觀雖然淵源于但又超越于“西義”封建概念,把“封建”視為生產方式,視為人類歷史上的主要社會形態之一,列寧又發展了馬恩的封建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工作者在其指導下,從中國實際出發,論定戰國秦漢以后屬于封建社會,并提出“封建地主制”理論。這種認識的正確性,被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所證實,是對馬克思主義封建觀的繼承和發展。把它貶為“泛封建觀”,指責它“與馬克思封建社會的原論相?!?,是站不住腳的。
有的學者系統追溯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封建社會的有關論述,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歐歷史的論述,也絕不是單純地就西歐而論西歐,而是在解剖西歐歷史的基礎上,從更高的層面上進行的理論概括與總結,進而揭示出其有關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這種達到事物本質層面的理論概括與原理性的總結,當然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也有學者指出,馬克思關于社會經濟形態理論的提出,比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形成早,那種認為馬克思社會經濟形態理論是受古典進化論影響而產生的不正確單線論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說馬恩是“多線論”者也是沒有根據的。與會學者指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地主制經濟屬于封建經濟形態。20世紀以來眾多學者的研究,將秦漢至明清這一歷史時期論定為封建社會,既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符合中國的歷史實際。
有的學者回顧和介紹了二戰以后西方學者對“封建”概念的反思,認為這種反思對深化我們的認識是有好處的。西方學者最近的研究表明,“西義”的封建概念,尤其是其狹義封建概念,也是有問題的,不全面的,有必要調整和拓寬封建社會的概念。
又有的學者回顧了中國古代和近代“封建”概念的演變和發展,強調“封建”一詞在社會發展和學術研究中已經發生了語義變化,這是學術界共知的事實。我們現在使用的“封建”概念是指生產方式、社會形態,而不是指封邦建國,或西歐的“封土封臣”。近代以來,人們把秦以后的中國稱為“封建社會”,得到學界以至社會的普遍認可,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有根據的,因而也是比較合理的?!胺饨ㄉ鐣币辉~成為中國“約定俗成”的一種學術與社會名詞相結合的特定名詞,反映了中國史學界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幾代學者推進史學理論建設的成果,這其中既包含了老一代的實證史學的貢獻,也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貢獻。這種貢獻,究其本質是學術性的,是在歷史研究中運用現代社會科學理論的嘗試,是不可以任意加以否定的。他們還指出,無論用“宗法地主專制”、“皇權專制”或是“傳統社會”等稱謂概括中國古代自秦至清社會,都不可能代替“封建社會”這一概念,而只能增加混亂。
與會學者討論了中國古代(主要指秦代至清代)有無共同性,能否概括為同一社會形態。有的學者認為,西歐封建社會并非結束于十三世紀或十五世紀,而是延續至十八世紀,把拓寬了的西歐中世紀與中國古代比較,可以看出無論生產力(以使用人畜力從事的農業生產為主)還是生產方式(大地產與小生產的結合),都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屬于同一社會形態。有的學者指出,否定西歐中世紀與中國古代都經歷封建社會的學者,只注意到不同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而忽略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性和統一性。歷史事實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于歷史條件的差異,具體的發展道路也千差萬別,可能有“超越”,可能有滯后,也可能有“變異”,但大體上遵循著同一的發展規律。有的學者指出,無論是中國古代自秦至清的封建地主制經濟,還是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領主制經濟,共同性大于特殊性,不過是同一生產方式下不同的發展類型而已,它們都屬于封建主義生產方式的范疇。有的學者針對東西文明“皇權專制”與“契約權利”二元對立說進行剖析,指出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還有的學者分析了中國秦漢以后的“官民對立”,指出“官民對立”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這一主要矛盾,中國古代并不存在一個獨立于封建社會之外的“官僚社會”。
在討論中,許多學者還強調了在學術研究中端正學風,避免斷章取義的重要性。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河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史學月刊》、《讀書》雜志社、《光明日報》社,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歷史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歷史研究》編輯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的40余位學者與會并提交論文多篇。會議上,不同的學術觀點獲得展開,本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相互切磋,從而在一些問題上取得了共識。大家一致認為,研討會開得很成功。
(歷史所)
“封建”名實問題研討會與會學者提供書面論文
劉秋根:“封建主義”再考辨——兼論廣義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學說
黃春高:“封建主義悖論”與中古西歐封建國家
陳支平:跨越時空論“封建”
廖學盛:民族部落血緣關系以及私人大地產(提綱)
黃敏蘭:從四種“封建”概念的演變看三種“封建社會”的形成(提要)
張豈之 劉文瑞:封建社會概念辨析
馮天瑜:嚴復、陳獨秀“封建論”之比較
龐卓恒:封建社會本質特征的共同性及其具體形態的多樣性
劉明翰 劉丹忱:中國的封建制社會歷史階段不容否定
馬克垚:封建社會討論提綱
欒成顯:關于馬克思的封建社會原論
李紅巖:二十世紀關于“封建”的討論
李根蟠:官僚體制與地主封建制——王亞南關于封建社會的理論不容歪曲
郭世祐:關于“封建”和“半封建”表達的誤區
江太新: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認識
趙德馨:馬克思經濟形態學說的兩個層次與中國古代的社會經濟形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