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思考
——大學生寒假見聞交流座談會概要
“我所親眼見到的現實與以往所想象的以及媒體上講的根本不一致。”
這是中央民族大學一位同學在參加烏有之鄉舉辦的“大學生寒假見聞交流座談會”上發言時講的第一句話。
寒假期間,一些高校的同學走出書本、走出校園,攜帶著雙眼,奔向全國各地,利用社會實踐的形式,用自己的雙腳踏進大多數民眾所生活的現實。
日前,來自首都近十所高校的同學來到烏有之鄉,就他們寒假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城市和農村、精神狀況和物質生活、西部地區和中東部地區等不同角度進行了一次敞開的交流。
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的同學首先介紹了他們到安徽省亳州市一所志愿者學校參加志愿活動時,當地普通農村老百姓日常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給他們留下的印象。
介紹同學講,由于十多年來沒有戲劇下鄉,同時村子里也沒有娛樂設施和活動場地,大多數老年人日常主要就是帶孩子,曬太陽,拉家常,再有就是坐著一言不發,目光呆滯。他們見到5、6個老人坐著,就過去和他們攀談,老人們面無表情、目光渙散,老半天才有一人說話,其他人保持姿勢偶爾瞟一眼。村中中年人在外掙錢沒有歸屬感,所以沒有娛樂,回家之后整日以麻將為生。村中青年人羨慕城市流行文化,但是當地閉塞落后。沒有網吧,通過電視接收城市文化。頭發什么顏色都有,服裝很前衛。對于村里兒童來說,大多數學校沒有音樂課,孩子們不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但是電視上最流行的比如春晚唱過的“老婆老婆我愛你……”唱得很熟,5歲小女孩都會。
臨走時,他們和村里舉辦了一場聯歡會,對于少見的集體性活動,村里的孩子們都很歡呼雀躍。
對外經貿大學的同學同樣去了農村,所不同的是,他們去的是河北老區一個組織了村民文藝隊的村莊。介紹的同學說,“當地的精神面貌。除參加文藝隊的人外,大多數村民和全國各地農村一樣:死氣沉沉、精神麻木?!?/p>
村子文藝隊中的成員在精神面貌上給去的同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藝隊中一個帶頭的60多歲的大娘,性格很開朗,很愛笑,她把所有女性都叫“姑娘”,老太太的叫做“大姑娘”。 這個村子的文藝隊剛剛起步,影響力還很有限,但對于它內部的成員來說影響很大。使得參加的人都有一個精神上的依托,以往的鄰里和婆媳關系得以較好的化解?!皩硭那熬笆呛芎玫??!?
來自北航和民大的同學介紹了他們寒假去太原國企和周邊農村實踐的經歷。
民大的一位同學說:“我們的媒體總是說中國是多么多么好。通過實踐我們了解到工人階級的地位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前很高的地位降到了幾乎是平民的地位,他們的生活條件的痛苦是你根本無法體會到的,甚至出現老養小的現象。而且有的工廠破產或者出租廠房所得到的錢工人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工人普遍認為腐敗是很嚴重??傊耶a生了很大的迷茫,不知道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么樣的?!?/p>
“教育和醫療開支對于我們所取得農村來說是筆很重的負擔。農村想象與現實不一致主要表現在政策的實施上存在的問題。大部分農民都知道國家有扶助政策,資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
北航的一位同學講,他們在農村實踐時,遇到了一位從蘭州理工大學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這位大學生很有才華,同時滿懷著希望與熱血回到家鄉,想從科技規劃的角度用所學的知識為改變家鄉面貌做些貢獻。但現實的種種原因使他備受阻撓和挫折。至今還沒有太大的起色。
談到科技,農業大學的同學講述了他們這幾年科技下鄉、科技支農的一些感觸。
他們本著“了解家鄉、回報家鄉、服務家鄉,讓大學生長才干、長見識,能為家鄉做實事?!钡牧己迷竿?,送科技圖書、資料、良種下鄉,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想說一個現實的情況。大家知道我們做的是農業推廣。政府里面也有一個農業推廣的系統,但是農業科技人員現在只剩下一些隸屬于公司的人員,他們只會推廣本公司的產品。我們下鄉,當地政府也是很歡迎的,但是什么也做不了。
說到農業人才的培養的問題,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只有30%的專業涉農(包括不涉及操作的農業經濟學等),而這當中最后從事農業的就只有10%。下鄉的事情是要做,但是為什么專門為農業培養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農業領域?
發言同學覺得,整體上來講,科技下鄉的實際收效是有限的,主要受益者是村里的有經營頭腦和鉆研頭腦的少數能人,對于大多數村民來說,沒有太大的效果。
“作為科技活動的負責人,我認為科技并不是今天農民最需要的東西,即使他們富了又意味著什么?我覺得他們最需要的是一種精神面貌。……我覺得我們作為大學生外來者能夠做到的,是宣揚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p>
來自清華的同學,從三個方面談了他們在我國一些主要老工業城市實踐期間,對作為城市主體成員的工人群體形成的認識。
首先形成的認識是工人們在經濟上都比較困窘。鞍鋼四五十萬人經過改制變成只有7萬多人在崗,未來目標是五萬以下。他們實踐時,詢問到的鞍鋼的低保為140元,很多工人是不滿意的。
其次是思想問題。在廠里所見的并不是他們原來想象的的忘我的奉獻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工人們的這種意識受到沖擊。 在廣場上可以聽到很多聲音,有宣揚美國民主的;也有談毛澤東時代的;有大力贊頌“胡溫新政”的;也有討論腐敗問題的。大部分人對現實的批判是很尖銳的,這是他們的一個特征。
第三個問題是前兩個問題的綜合,隨著國企與私企、城市工人與農民工、中青年與老年的區別,以及現實生計所迫,工人們的待遇與思想狀況有很大差別。舉例來說,退休的老工人的政治覺悟或者理論水平讓去的不少同學都感到很震撼,但是新工人就差得多。
接下來,就前面一些同學在發言中提出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做什么”這個疑問,北大的同學表述了他們的感觸和思考。
一位同學講,在今天的社會發展潮流中,我們不能做一位裹挾在潮流中旁觀者,而更要做一名積極地推動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參加社會實踐就是一種積極推動者的姿態。
但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不能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心態。我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到工人農民首先是學習的態度,用他們的境況來教育我們,讓我們知道以后怎么做。融入他們、幫助他們改變現狀是我們的應有之義。另外大家應該打開自己的視野,不能從自己的個人的事業和狹隘的視野出發,而應該從國家民族的層面來看。站在社會全局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大學生的定位。
來自其他高校的與會同學,在之后也紛紛積極地講述了他們的實踐見聞和感觸。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蒂是你們的”。
對于風華正茂的青年人來說,實踐是認識客觀現實的最好途徑,同時,也連接與肩負著改變社會的歷史使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