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毛主席為什么說要調動地方積極性、給地方以自主權、中央不能把地方卡的太死?
一方面,是基于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成功的寶貴經驗。
另一方面,是基于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嚴重教訓。
還有一方面,是適應當時極端緊張的、隨時可能面臨戰爭威脅的國際形勢。
同時,這也是毛主席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為人民準備“退路”、避免一點退路都沒有的重要部署。
一、革命戰爭時期我黨我軍的寶貴經驗,以及調查研究的重要成果,都是毛主席關于調動地方積極性、給予地方一定自主權的重要依據
在革命戰爭時期,往往前線將領更加了解前線實際情況,中央需要聽取前線將領的意見,以保證決策的正確。
在蘇中戰役前夕,毛主席本來希望粟裕打到外線去,但是根據蘇中戰場的實際情況,粟裕決定內線殲敵,依托根據地良好形勢打運動戰。最終,知人善任的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意見,于是有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
在淮海大戰,為了充分便于前線指揮將領指揮全局,毛主席決定設立淮海戰役總前委,并說明:中原、華東兩軍必須在現地區三到五個月,吃飯人數連同俘虜在內達八十萬左右,必須由你們會同華東局,蘇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蘇分局,冀魯豫區黨委統籌解決。為了統一統籌這場戰役,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總前委,劉陳鄧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1]這就充分保障了前線將領根據實際情況對軍事能力充分的自主發揮。
在毛主席的很多電報中,我們都能看到“你們的意見如何?盼復。”或“以上建議供你們參考”。例如,抗美援朝的時候,主席在1951年5月26日給彭德懷的電報就說:“以上請你考慮電告。”[2]
毛主席深知,往往前線將領更了解戰爭實際情況,必須給前線將領充分的軍事能力自主發揮權,不能學蔣介石“空投手令”、“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那一套。
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毛主席寫出了《論十大關系》這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光輝著作。在這篇光輝著作,主席講:“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復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3]。這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和蘇聯不同。蘇聯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四百多萬歐洲區域即可,而中國要處理好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個地區,各地情況又都十分復雜、各具特色,往往只有當地人更了解當地實際情況,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十分必要。
經過調查研究,毛主席深知,如果中央給地方卡的太死,往往會導致地方難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政策、難以糾正中央的錯誤。所以,毛主席講:“現在幾十只手插到地方,使地方的事情不好辦。立了一個部就要革命,要革命就要下命令。各部不好向省委、省人民委員會下命令,就同省、市的廳局聯成一線,天天給廳局下命令。這些命令雖然黨中央不知道,國務院不知道,但都說是中央來的,給地方壓力很大。表報之多,鬧得泛濫成災。這種情況,必須糾正。”[4]這是有事實依據的。正是需要地方充分根據實際情況發揮自主權、抵制上級的錯誤,毛主席后來在糾正“左”的錯誤的斗爭中寫信給省級、地級、縣級、社級、隊級、小隊級的同志們:“根本不要管上級規定的那一套指標。不管這些,只管現實可能性。例如,去年畝產實際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產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實在辦不到,有何益處呢?又例如,去年畝產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績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說,不可能的。”[5]這是真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發揮地方自主權,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毛主席講:“生產計劃三本賬。中央兩本賬,一本是必成的計劃,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計劃,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兩本賬。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評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賬為標準。”[6]這就是主席講的“多謀善斷”中的“多謀”。
正如毛主席所說:“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的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必須有全國的統一計劃和統一紀律,破壞這種必要的統一,是不允許的。同時,又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各地都要有適合當地情況的特殊。”[7]可見毛主席很注意統籌兼顧、處理中央和地方對立統一的關系。
二、避免亡國滅種,應對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就必須注意給地方一定的自主權
建國以來,我們一直面臨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隨時都有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威脅。為了適應極端緊張的戰爭環境,毛主席一直堅持做最困難準備。他強調:“要從困難著想,不管什么問題只要從困難著想就不怕,所以不妨把困難想多一點,想盡。”[8]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損失慘重,中期也屢屢失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權力過度集中于斯大林為核心的中央,前線將領極其缺乏自主指揮權,來不及臨機處置中央來不及處置的軍事問題。這一教訓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可見,不給地方充分的自主權,根本難以適應隨時有大規模侵略戰爭爆發可能的、極端緊張的戰爭環境。面對極端緊張的戰爭環境,權衡利弊·,毛主席認為,相比于中央卡的過死,真面對大規模侵略戰爭,地方反應不過來,還是地方有一定自主權、可以機動應對侵略戰爭更合適,這涉及到避免亡國滅種的重大問題。
所以,毛主席不僅重視中央的軍事力量發展,也很重視地方軍事力量的發展,包括地方民兵的發展。毛主席在和楊得志等人的談話中強調:“我們不僅要注意常規軍,還要注意民兵。山東有五千多萬人口,一千多萬民兵,過去不重視這個工作,軍分區、兵役局只有幾個人。過去砍這方面的編制,砍得不利,這花不了幾個錢。武器呢?你們有什么計劃沒有?自己搞兵工廠,造什么槍?自動的?工廠多大規模?將來還要搞通訊、無線電、航空跳傘,這些都要搞。過去有人怕地方造反,不讓搞。不要怕地方造反,不要怕老百姓。共產黨怎么能怕老百姓?我們領導群眾革命幾十年,造國民黨的反,怎么現在群眾會造共產黨的反?不要怕!有了民兵,氣勢就壯了,敵人就怕我們了。”[9]這就很有利于地方群眾自主抵抗侵略者。
為了適應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毛主席還講:“我們沿海各省要搞手榴彈廠、炸藥廠、軍工廠。講了幾年了,都沒搞起來。打起仗來,不能等二、三線給你送去。每個省都有一、二、三線嘛!軍工部署也要考慮一下,只搞大的不行。每個省,就是講沿海的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遼寧,還有黑龍江,那是對修正主義的,都要點地方的,屬于地方所有的軍工廠。現在地方不搞軍事了,反正中央包了,打起仗來怎么辦?子彈、輕武器、炸藥,武裝民兵都不夠。打起仗來,要搞地方部隊,第一、二線的省都要搞。不然,事情一來,措手不及。第二線就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吉林、河南、山西、寧夏。敵人可以空降,但總是孤立的,到二、三線總是困難的。一打起仗來,準備打爛,準備丟掉城市,各省都要有辦法。”[10]各省各地方有自主準備的權力,這樣真出了戰事,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解決問題了。
毛主席還指出,地方要“五臟俱全”,自主準備后備力量,以免中央出了問題的時候地方自己沒有拿主意的力量和足夠的應對資源,自己也亂了陣腳。所以,毛主席講:“還有個問題,要搞第三線基地。那些地方攤子要少鋪,中央的攤子也要少一些。攀枝花鐵路最好兩頭修。還有以大區或省為單位搞一些軍事工業,準備游擊戰爭的根據地。有了這些東西,我就放心了。黃色炸藥以大區為單位搞。”[11]地方進行大小三線建設,發展后備戰略性力量。不得不說,毛主席確實算無遺策。
對于地方搞軍事,毛主席是極其重視的,他說:“地方黨委要搞軍事。由大區領導,各省要作個計劃,包括民兵、軍工廠、修理廠。省委第一書記都是政治委員嘛,不行使職務。你們可以作顧問。多少年來,政治委員是空頭政委,太平世界了,不搞軍事了!一旦發生戰爭,就會手忙腳亂。”[12]“頂,要頂一下,頂不住還不是走?不能放在頂得住上。所以各省要搞民兵、地方部隊省、地、縣都要搞,不要靠中央,不要只靠幾百萬解放軍。這么大的國家,這樣長的戰線,不靠,你就會打主意了。”[13]地方不搞軍事,全靠中央,出了大事根本來不及、靠不住,一定會手忙腳亂。毛主席看得很清楚。
主席特別強調,要注意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真充分準備,各地方真的充分準備,我們真的好好備戰,那敵人就不敢輕易進攻我們。做好了準備,真打起來也就不怕了。他說:“各省要搞兵工廠,先搞修理,再搞制造,要自己造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有事不能全靠中央和軍委,各省要準備自己管自己。有人說怕敵人不來用不上,不是浪費嗎?那不對,一定要搞,準備好了敵人可能不來,準備不好敵人就可能來,敵人來了總要打掉一些壇壇罐罐。”[14]“抓三線建設,我們把鋼鐵,國防、機械、化工、石油、鐵路基地都搞起來了,那時打起來就不怕了。搞不成,打起來怎么辦?我們就用常規武器跟他們打。以前我們沒有飛機、大炮,又沒有黃色炸藥,還不是打贏了!打起來還可以繼續建設,你打你的,我建設我的。”要搞地方武裝。有些省要搞一個兵工廠。先搞修理,后搞制造,要能造輕武器和炸藥。現在要從中央兵工廠的幾十萬工人中分出十萬人給各省,組建省的兵工廠。然后,再招收十萬新工人補充中央的兵工廠。”[15]當年,正是因為各地方在主席的指揮下充分自主的做了準備,真的積極備戰,蘇修才不敢輕易進攻我們。
給地方一定的自主權,無疑是有利于調動地方的備戰積極性、使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備戰能力的。正如毛主席所說:“所謂一部分機械制造權,就是大超額分成權,小超額不在內。一切統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辦法。又此事應與備戰、備荒、為人民聯系起來,否則地方有條件也不會熱心去做。”[16]這里也體現了毛主席關于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樹立獨立自主意識的正確思想:“第二是備荒,遇了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蓄,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17]獨立自主、不能依賴外援,自己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減少動搖、更有利于爭取勝利,這是毛主席一貫堅持的。
正是因為我們充分備戰,敵人才不敢貿然進攻;正是因為要適應全國大備戰的戰略需要,毛主席才必須決定調動地方積極性、給地方充分的自主權。毛主席這一決定無疑是完全正確的。正如李慎明老師的文章所說:“蘇聯最終為什么沒敢動用核武,這主要是因為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略方針,并催促數次,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早早就布置建設好了‘大三線’‘小三線’,為‘早打,大打,打核大戰’提前做了有效準備。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也就化解了蘇聯對我們的一場核打擊。叛逃到西方的蘇聯克格勃高級官員謝甫琴科說,他認為蘇聯沒有對中國進行核襲擊的原因,‘除了美國警告蘇聯,這樣會導致美蘇間嚴重對抗外,還在于中國有了充分的準備’。事后,美國學者也認為,若不是中國嚴陣以待,蘇聯甚至可能在30分鐘內就能突襲并摧毀中國的核力量。此外,中國的原子彈無疑是蘇聯人避免使用核彈頭互相攻擊的理由。”[17]
綜上所述,面對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給地方充分的自主發揮權、臨機決斷權,不至于離開中央就沒法自主決斷,是完全正確、甚為必要的。
三、相比于100%成果和0%退路,還是留一定的退路、不能一點退路可能性都沒有更好一些
毛主席考慮,蘇聯中央把地方全面卡死,中央出了修正主義,地方就會跟著中央,全面、迅速崩盤。正如毛主席所預料,戈爾巴喬夫搞全盤西化,連“漸進”的機會都沒有,地方被中央卡的太死,中央一變,地方跟著迅速的全面崩盤,蘇聯一切“果實”蕩然無存。我們試想,如果蘇聯的地方有一定自主權,至少一些地方可能還可以保留一些集體農莊殘余。當然,全面西化大潮下,這類集體農莊也不可能是真正純潔的集體所有制的,只能是具有一定集體主義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合作社。
毛主席認為,地方有一定自主權,中央出了修正主義,地方就可以抵制中央,這樣就會有央地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約。毛主席這一考慮無疑是正確的。1966年3月30日,毛主席提出——“打倒閻王,解放小鬼”。毛主席還認為,“如果中央出修正主義,地方就要反。”[18]相比于中央卡的過死、一方變質的話100%的八方遺產會蕩然無存,還是八方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在一方變質的情況下保存一定的成果更合適。這樣的話,即使90%的地方出了問題,至少還有10%的地方有保存遺產的可能,不可能連一丁點成果保存的可能都沒有。
就好比兩種辦法,前一種辦法,做好了就一定有100%好的可能,做壞了就連1%的退路都沒有——成果會很大,損失的話一定會到一無所有的地步;另一種辦法,路線對,做好了也有100%好的可能,雖然多方出一定問題、達不到100%的隱患更大一些,但是一方出了問題也有幾分抵制錯誤的機會,不至于像第一種辦法那樣肯定連1%抵制機會都沒有——成果可以到100%,有成果不夠100%的隱患,但是避免了一條退路都沒有的結局。相比于形而上學、一點退路都沒有的“兩個極端”方案,毛主席無疑選擇了一定有保存成果機會的方案。這就是不打無準備無把握的仗,這就是做最困難打算。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
[2]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對美英軍目前只宜打小殲滅戰》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論十大關系》
[4]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論十大關系》
[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八卷):《黨內通信》
[6]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
[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論十大關系》
[8]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觀看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大比武匯報表演時的談話要點》
[9]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不僅要注意常規軍還要注意民兵》
[10]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關于加強三線建設的講話》
[11]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關于加強三線建設的講話》
[12]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13]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14]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準備好了,敵人要來也好辦》
[15]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搞好三線建設打起仗來就不怕了》
[16]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備戰備荒為人民》
[17]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備戰備荒為人民》
[18]李慎明:《正確認識毛澤東領導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艱辛探索和偉大成就》
[19]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八卷):《打倒閻王,解放小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