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對計劃經濟產生了一種嚴重的偏見,把計劃經濟視為洪水猛獸,認為計劃經濟僵化,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把計劃經濟等同于貧窮落后。經常看到有人說什么蘇聯的解體是因為蘇聯的計劃經濟失敗了。認為中國的計劃經濟也失敗了。比如,近來在網上又看到一個人在說:“搞計劃經濟的國家沒有一個取得成功的,如前蘇聯和東歐都垮了,中國改革開放前也難以為繼,步履艱難。搞市場經濟的國家成功的不少,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筆者認為,這樣結論是極不嚴密的,也是極不科學的。
首先,他沒有搞清楚究竟什么是計劃經濟,什么是市場經濟。實際上從人類有了商品交換以來,就一直是市場經濟,從最早的市場經濟來看,就是人們根據市場的需要而從事商品的生產和交換,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基本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比如上古時期商品交換的市場經濟就是屬于這樣一種情況。市場經濟有一只無形的手,通過這只無形的手推動著市場經濟的運作。
從市場經濟的發展史來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就是商品經濟階段,而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就是金融資本經濟階段。這是由人類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決定的。
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那只無形的手在利用人們貪婪的本性,推動著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所謂薄利多銷就是這個階段的典型標志。這時商品的屬性是以使用價值為主的階段,商品的金融性還很小(掙的錢少),人們事實上是在為蠅頭小利而忙碌。這個時候的貧富差距,就是以擁有的物質財富多少來決定。
隨著商品生產的不斷擴大,到了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時候,金融屬性大于使用價值的時候,市場經濟就進入了高級階段——金融資本經濟階段。
西方經濟學家一般是將市場經濟“無形的手”視為調節市場的工具,把它看作是“最合符”市場理性的力量。但他們往往忽視了市場經濟的兩大弊端,一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市場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市場失靈,從而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二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地造成并加劇貧富分化的“馬太效應”,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兩極分化擴大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加劇了人類社會的矛盾。
因為市場經濟存在的這兩大弊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里提出解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弊端的辦法,就是從化解勞資雙方矛盾的視角來看待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與經濟秩序的不合理,構建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列寧領導的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就是建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人民經濟。就這樣,蘇聯在世界上首創了計劃經濟這種經濟模式。計劃經濟明顯對人性的貪婪是一種遏制,這就需要政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國家發展有計劃按比例的進行合理調控,同時在產品分配上也要實現最大程度上公平合理。這就是計劃經濟區別于市場經濟的最本質的東西。
下面再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蘇聯的計劃經濟究竟是不是失敗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從蘇聯的歷史來進行分析。蘇聯的前身主體是俄羅斯。俄羅斯歷史悠久。曾經有過強大的歷史,被稱為俄羅斯帝國,我們把它稱為“沙俄”。它的強大主要在軍事 。但在1904年——1905年發生日俄戰爭,竟被日本打敗。俄羅斯的工農業生產、整體經濟,遠遠落后于歐美,是一個不發達的農業國。根據1897年的統計,俄國農民的人口占到俄國總人口至少是四分之三。俄羅斯雖然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帝國,但沒有改變俄羅斯貧窮落后的狀況,農奴制也沒有能真正廢除。
然而,在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由一個農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迅速崛起,至二戰前就成了一個帝國主義害怕嫉妒的已工業化的強大紅色存在。二戰后,蘇聯迅速醫治好戰爭創傷,加快發展腳步,很快成為一個能與美國一決高下的現代化強國。整個冷戰時期,截止至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世界格局稱為美蘇爭霸,蘇聯由弱變強,美國由進攻退為固守。七八十年代,美蘇兩個國家勢均力敵,被稱為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
蘇聯在1925年12月召開了蘇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方針。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方針。從1928年起,蘇聯進行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衛國戰爭前,實施阿波羅三個五年計劃。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五年計劃后,蘇聯成為一個先進工業國。計劃體制下的蘇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1937年,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二戰后的冷戰期間,蘇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是經濟強國。
蘇聯在實行計劃經濟時期,教育、文學藝術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出現了一批享譽世界的大學和影響世界的文學藝術。
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如1934年,蘇聯科學家發現了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1954年,蘇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標志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端。1962、1964、1978年,蘇聯三位物理科學家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發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1961年,蘇聯第一個載人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此期間,蘇聯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引領世界。在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方面遠遠領先美國。
軍事方面,蘇聯存在期間,軍事實力特別強大,在軍備方面趕上并超過了美國。
在經濟方面,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相當于美國的89%。蘇聯的經濟雖然略遜于美國,但發展速度遠高于美國。兩個國家比較,蘇聯的前身主體俄羅斯是一個較為落后的農業國,而美國在19世紀下半葉就步入了資本主義。一戰之前就成為強大的資本帝國;又在一戰期間發戰爭財,賺得盆滿缽滿,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已是并駕齊驅。這不能不說蘇聯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是遠高于歐美國家發展速度的。
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所謂“市場經濟是最好的經濟,而計劃經濟是失敗的經濟”的邏輯,然而,蘇聯正是計劃經濟才有了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又該做出怎樣的解釋?
顯然,把蘇聯解體歸咎于計劃經濟失敗,這從邏輯上是說不過去的。別的都不說,就憑斯大林實行計劃經濟,蘇聯就是生產力高速發展,整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二戰后,蘇聯更是發展至挑戰美國,其后,雖受修正主義干擾,但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快速發展,就證明了計劃經濟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計劃經濟體制足以支撐了蘇聯60多年時間穩步快速發展,讓蘇聯終成“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試問,其它經濟,不管是市場經濟,還是別的什么經濟,能夠與蘇聯60多年的計劃經濟創造的成就媲美嗎?所以,簡單粗暴地把蘇聯的解體歸咎于計劃經濟的失敗是既無依據又不公正的結論。
那么,蘇聯是什么原因導致解體的呢?筆者認為并不是因為計劃經濟失敗。看看戈爾巴喬夫在接受外媒時談到蘇聯解體一事時說的話,據《環球網》消息,他在接受德國新聞雜志《明鏡》周刊采訪時說:“那些在1991年8月組織了政變,并利用蘇聯總統弱勢的人,是造成改革告終和蘇聯解體的原因。”他還說,“(我們)不可能像以前那樣生活。當我們開始改革時,我們知道,我們在冒險,但是整個國家領導人都一致認為,必須要必要的改革,改革的一個基本要素是外交政策中的新思想,包括核裁軍的普世價值觀以及選擇自由。”有分析認為,戈爾巴喬夫在任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大肆宣揚“民主公開化”,打壓蘇共地位,他還當眾宣稱,“十月革命”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遭遇戰略性失敗,延誤了蘇聯改革。大家應該徹底否定這一官僚主義制度。這一輿論引起了蘇聯國內的劇烈動蕩。所以說,蘇聯不是計劃經濟失敗,而在于社會制度的改變。
同樣,說中國的計劃經濟失敗也是沒有依據的。新中國毛主席時代的計劃經濟,在一個一窮二白,一片廢墟的基礎上創造出了無數的人間奇跡,在短短的20幾年里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進步。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世界首屈一指。毛主席時代,我國的發展速度是飛躍式的,是驚人的。正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所說:“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
再從有些人認為的世界上成功的國家都是市場經濟來看,同樣也是經不住分析的。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可以說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是搞市場經濟,那么,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國家仍然貧窮呢?再說,那些成功的發達國家,又有幾個不是通過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帶著血腥味發展起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