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楚靈王要做的事,要么搞砸了,要么成了楚國的隱患,那些以楚國國運為己任的大臣們有些焦慮,他們都在找機會,勸諫楚靈王改邪歸正。
很快,機會來了。
公元前530年冬,楚靈王到州來(安徽淮南市鳳臺縣)狩獵,收獲滿滿,隨后命楚國大夫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統兵沿淮河東進,討伐徐國,借此威脅吳國。
為了避免陷入勢單力孤的窘境,楚靈王北上移駐乾谿(安徽亳州),給依托陳、蔡等四座城池,建立伐徐大軍的后方陣地。
正是在乾谿,某個雨雪交加的傍晚,楚靈王和右尹子革,在營帳外發生了一段非常肉麻的對話。
楚靈王問:
“早年間,楚國的開國君主熊繹和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共同侍奉周康王,但他們都得到周朝賞賜的珍寶,只有先王熊繹沒有,太羞恥了。如果我問周朝要寶鼎,會給我嗎?”
呂伋是姜太公之子、齊國第二代國君,齊丁公。
王孫牟是衛康叔之子、衛國第二代國君,衛康伯。
燮父是唐叔虞之子、晉國第二代國君,晉侯燮。
禽父是周公旦之子、魯國第二代國君,魯公伯禽。
這四個人是周朝至親,爵位高貴,熊繹是南方蠻夷,爵位僅為楚子,周康王賞賜齊、魯、晉、衛而不賞賜楚,其實很正常。
但那是五百年前的事,現在楚國壯大,楚靈王完全可以找回失去的尊嚴,故而子革答道:“現在周朝和齊、魯、晉、衛都臣服于您,怎么會舍不得寶鼎呢?”
楚靈王:舊許(河南許昌)的土地原本屬于楚國遠祖昆吾,現在被鄭國霸占,我能要回來嗎?
子革:周朝不敢留鼎,鄭國豈敢留田,一定給。
楚靈王:我修筑了陳、蔡、西不羹、東不羹四座大城,不僅賦稅豐厚,還能形成穩固的V字防御區,各諸侯國畏懼嗎?
子革:這四座大城的實力已足夠強了,再加上楚國,那就是天下無敵手啊,各諸侯國怎么敢不畏懼呢。
這段對話實在是太肉麻了,楚靈王說什么,子革就附和什么,簡直和諂媚弄臣一模一樣,就差跪在地上口稱“奴才”了,哪有一絲春秋風度?楚靈王的仆人析父非常不順眼,便趁楚靈王進帳處理事情的機會,向子革吐槽道:
“您是有名望的賢人,您都做了大王的應聲蟲,楚國還有什么希望啊。”
子革沒有過多解釋,只說了一句:這只是勸諫的鋪墊,你等著吧。
不久,楚靈王從營帳出來,正好楚國左史(史官)倚相路過,楚靈王難得說了一句好話:“此人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個稱職的史官。”
聽到這句話,子革知道,勸諫的機會到了,馬上回了一句:
“周穆王曾經放縱欲望環游天下,祭公謀父寫了一首《祈(qi)招》,勸周穆王克制欲望遵守禮法。我問倚相,這首詩寫了什么,他做為史官竟然不知道。依我看,倚相不是稱職的史官,一般般吧。”
子革的這句話,其實是以《祈招》做誘餌,希望引起楚靈王的好奇心,讓他主動提問,然后用《祈招》的詩意進行勸諫。
果然,楚靈王上鉤了,立即問子革:那你知道嗎?
子革說:“我自然知道?!镀碚小肥沁@樣說的——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意思很明確,國君要克制欲望,為人民服務。
《祈招》的詩意,楚靈王聽懂了,子革的勸諫,楚靈王也接受了。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楚靈王寢食難安,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過往。
但楚靈王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即便接受了正確的意見,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楚靈王也很難真正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
所以《春秋左傳》寫道——“數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難。”
以上便是《古文觀止》第二卷的第十四篇文章——《子革對靈王》的解析。
不過,無論楚靈王是否接受正確意見,能否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他都沒有機會了。
一場顛覆楚靈王的政變,正在楚國醞釀。
5
早在楚靈王即位初年,楚國內外的各方勢力就在等著他敗亡、死去,再經過這么多年的倒行逆施,他們受到的傷害進一步加深,于是他們決定,不等了,主動送楚靈王去見列祖列宗。
現在楚靈王駐蹕乾谿,正是動手的最佳時機。
因為乾谿遠在江淮地區,距離楚國的郢都非常遙遠,這就意味著楚國國內空虛,一旦發生什么事情,楚靈王根本來不及救援。而只要奪取郢都,楚靈王就失去權力基礎,成為流亡國君。
公元前529年春,反對楚靈王的政治勢力,動了。
他們的政變行動,分為兩條主線。
第一條主線是越國大夫常壽過出兵,牽制楚靈王。
前文說過,楚靈王在申城會盟諸侯的時候,羞辱了越國大夫常壽過,后來伐吳也勞而無功,這讓常壽過非常惱怒。
除此之外,楚靈王那種簡單粗暴的行事風格,也讓很多人不爽。
國內方面,楚靈王做令尹的時候,誅殺了大司馬薳掩,即位以后又掠奪薳掩族人薳居的田地,引起整個薳氏家族的怨恨。他重用若敖氏的斗韋龜,但因為不愿意斗韋龜的實力膨脹,便掠奪了他的封地中犨(chou),順便奪走其子斗成然的封地。
可能是出于補償心理,掠奪了斗氏父子的封地以后,楚靈王又任命斗成然為郊尹,成為管理郢都郊區的大夫。
國外方面,楚靈王滅陳之后,命公子棄疾把許國遷到陳國的夷城父,同時讓許國大夫許圍到郢都做人質。楚靈王寵愛來自蔡國的蔡洧,但在消滅蔡國的時候沒有保護蔡洧的家族,導致蔡洧的父親戰敗身亡。
楚靈王這次東行,許圍和蔡洧都留在郢都。
這些深受楚靈王迫害的人都湊到一起了,楚靈王又遠在江淮,此時不反更待何時?于是他們給越國大夫常壽過寫信,煽動常壽過起兵造反。
常壽過見楚國的一群實力派要顛覆楚靈王,深思熟慮之后,感覺事情的成功率較高,便答應他們,然后起兵攻克固城、息舟。
固城和息舟是兩座城池的名字,具體在什么位置,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固城是河南信陽的固始縣,息舟是河南信陽的息縣,這兩座城池在淮河兩岸,正好能切斷楚靈王回郢都的路。
另一種可能,現在的江蘇南京高淳區,有座春秋時期的固城遺址,楚靈王曾到過這里,并修建行宮,做為楚國在長江以南的軍事據點,后人稱為楚王城。
如果常壽過攻克的是長江南岸的固城,可以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攻占楚國領土,把楚國勢力趕到長江以北。
威脅吳國,開拓越國的勢力范圍。
兵臨長江,牽制江淮地區的楚靈王。
按照常理推斷,春秋晚期的生產力以及越國的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持常壽過在短時間內奔襲到淮河,所以我判斷,常壽過攻克的固城和息舟,就在江蘇南京一帶。
不論我的判斷對不對,但結果是確定的,那就是駐蹕乾谿的楚靈王,被牽制住了。
第二條主線是,楚國的公子棄疾聯合陳、蔡遺民舉兵南下,攻占郢都。
二十年前,因為涉嫌貪污腐敗的問題,楚康王誅殺了楚國令尹子南,以及子南的寵臣觀起。事后,觀起之子觀從逃往蔡國,侍奉蔡國大夫聲子之子朝吳。
盡管觀從重新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但這件事,導致觀從對楚國充滿憤恨。
而楚靈王消滅蔡國,剝奪了朝吳的既得利益,又讓朝吳對楚靈王不滿,非常希望復興蔡國,恢復家族的世襲大夫地位。
于是,就在常壽過攻克固城和息舟的同時,觀從向朝吳說了一句:“今不封蔡,蔡不封矣,我請試之”,現在不趁機恢復蔡國,以后就沒機會了,我們動手吧。
朝吳很清楚,復國的時機轉瞬即逝,便同意了觀從的意見。
隨后,觀從開始串聯。
楚共王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楚康王、楚靈王、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
后來楚康王薨逝、楚靈王弒君自立,因為害怕受到迫害,公子比便流亡晉國、公子黑肱流亡鄭國,公子棄疾則受到楚靈王的重用,統兵消滅陳、蔡,受封為蔡公。
于是,觀從以公子棄疾的名義,召回公子比和公子黑肱,等兩人到了蔡國故地,觀從才把起兵的真相告訴他們。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子比和公子黑肱就沒有退路了,只能和觀從、朝吳結盟,然后裹挾著統領蔡國故地的公子棄疾,正式起兵造反。
面對這樣的突然變故,蔡國遺民的心情很復雜。他們不愿意做亡國奴,但又害怕復國失敗遭到楚靈王的報復,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有人準備逮捕觀從,獻給楚靈王。
這個時候,朝吳展現了他的真正實力。
他站出來向蔡國遺民說:“二三子若能死亡,則如違之,以待所濟。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且違上,何適而可”——如果你們要為楚靈王獻身,就不必追隨公子棄疾起兵,坐觀成敗即可??扇绻銈兿霃团d蔡國,重新營造安定的環境,不如參加這次偉大的行動。你們自己決定吧。
朝吳是蔡國的老牌貴族,盡管蔡國已經亡國,但楚靈王沒有改造蔡國,所以朝吳仍然擁有極強的聲望和號召力。
蔡國遺民見朝吳都參加了反楚靈王的行動,心想“你都不怕,我們怕什么”,基本打消了心中的顧慮,大喊一聲“與之”,選擇了支持公子棄疾。
蔡國遺民的態度,極大的感染了陳國遺民,于是陳國遺民也參與進來。
就這樣,陳、蔡遺民成為反楚靈王的最大支持群體,此次政變的最強后盾。
緊接著,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斗成然、朝吳統帥陳、蔡、東不羹、西不羹、許城、葉城的楚軍,以及薳氏、許圍、蔡洧、斗成然的家族私兵,浩浩蕩蕩的向郢都前進。
受益于楚靈王的不得人心,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順利占領郢都,然后根據“立嫡立長”的繼承原則,擁立公子比為楚國國君、公子黑肱為令尹、公子棄疾為司馬。
這次行動的唯一流血事件,可能就是誅殺楚靈王的太子祿和公子罷敵。
那陳、蔡的反楚靈王勢力,為什么和郢都的反楚靈王勢力,共同攻取郢都呢?
唯一的解釋是,斗成然、許圍、蔡洧、薳氏沒有大義名分,他們的家族私兵又不能和楚軍抗衡,于是他們北上支持公子棄疾等人,獲取大義名分,兩軍會師擴充實力,再南下攻入郢都。
考慮到公子比曾流亡晉國十余年,那么我們可以判斷,晉國在反楚靈王的行動中,也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否則不可能放公子比回國。
明白了這一點,晉國的謀劃就呼之欲出了——
當初同意楚靈王會盟諸侯,而且一次次的退讓,目的就是利用楚靈王驕橫跋扈的性格,引導他一步步走向大多數人的對立面。現在楚靈王的末日到來,如果公子比能繼任楚國國君,自然會感激晉國、擁護晉國做天下霸主。如果公子比不能做楚國國君,晉國在這次行動中的支持態度,也能為晉國和新任楚國國君聯絡感情,奠定政治基礎。
等這一切塵埃落定,觀從統兵到乾谿通報政變成功的消息,并向隨楚靈王東行的楚軍下達最后通牒:“先歸復所,后者劓”——率先擁護楚國新班子的,歸還田產、房產、資產,冥頑不靈者,處以劓刑(割鼻子)。
這句話,徹底動搖了楚靈王的軍心。
楚靈王回師到訾梁(河南信陽)的時候,隨他東行的軍隊一哄而散,楚靈王淪為孤家寡人。
大勢已去,不可挽回。
子革問楚靈王,要不要逃離楚國,以后再做打算?但楚靈王說:“大福不再,只取辱焉”——
一國之君流亡國外,就要在屈辱中度日了。更何況,晉楚爭霸數十年,天下非晉即楚,楚靈王做為政治斗爭的失敗者,楚國的盟友不可能收留他,晉國的盟友更不可能收留他。天下之大,已無楚靈王的容身之地。
走到生命的終點,楚靈王難得清醒了一次。
見楚靈王是這樣的態度,子革便不再猶豫,跑回郢都,向楚國新班子效忠。
而眾叛親離的楚靈王,漫無目的的游走在江漢平原,最終遇到芋尹申無宇之子申亥。5月,楚靈王在申亥家自縊而死,申亥給他收尸入殮,并用自己的兩個女兒給楚靈王陪葬。
“你楚靈王可以不仁,我申亥不能不忠。”
至此,楚國結束了十二年的楚靈王時代。
6
經過楚靈王的十二年折騰,楚國已是聲名狼藉。
于外,沒有哪個諸侯國愿意承認,楚國有資格做天下霸主。于內,一句“民患王之無厭”,足以說明楚國人民的日子有多么悲慘。
而在反楚靈王的政變中,楚國喪師失地——
越國攻占固城和息舟,楚國在長江以南失去軍事據點。
吳國趁楚靈王撤軍的時機,大敗楚軍并俘虜楚靈王派出的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隨后又攻占州來,淮河至長江的大片土地,成為吳國的勢力范圍。
公子棄疾等人回師郢都,放棄陳、蔡、東不羹和西不羹,并帶走駐守四城的楚軍,V字防御區徹底敗壞。
這三場變故,導致楚國的勢力范圍大幅縮水,再無羽翼伸展、垂頭中國的戰略態勢。
楚國,元氣大傷。
在這樣的背景下,反楚靈王的勢力政變成功以后,首要任務是梳理人事、整頓內政,恢復楚國的元氣。
有資格完成這個歷史任務的,唯有公子棄疾。
因為政治人物要梳理人事、整頓內政,進而推行自己的政策和路線,需要一支強大的政治勢力的支持,否則的話,他根本無法開展工作。
而自從逃離楚國,公子比、公子黑肱就和楚國的政治勢力斷了聯系,他們只是年紀較長,反楚靈王的勢力又迫切需要一個對等的招牌,才機緣巧合的出任楚國國君和令尹。
即便公子比和晉國的關系深厚,回楚國的時候,晉國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隨他南下,對他的支持僅限于外交層面。
可以說,公子比和公子黑肱既沒有國內的政治盟友,又沒有強大的外援,正常情況下,楚國國君是輪不到他們的。
但公子棄疾就不一樣了。
他沒有流亡國外,在楚國深耕了十二年,和楚國的各方勢力都比較熟悉。統兵消滅陳、蔡,給公子棄疾贏得巨大的軍功和威望。陳、蔡兩國遺民支持公子棄疾反楚靈王,又把公子棄疾和陳、蔡的政治勢力捆綁在一起。
而在反楚靈王勢力的內部,核心人物斗成然,原本就是公子棄疾的舊部——“蔓成然故事蔡公。”
蔓,后來成了斗成然的封地,斗成然可稱為蔓成然。
蔡公,即公子棄疾。
這就意味著,郢都的反楚靈王勢力渡江北上,和公子棄疾會師,極有可能出自斗成然的謀劃。政變成功以后,以斗成然和公子棄疾的關系,反楚靈王的各路勢力,大部分都會選擇站在公子棄疾一邊。
可以說,軍功卓著的公子棄疾是陳、蔡、楚國舊勢力、反楚靈王勢力的總代表,buff疊滿了。
可能正是明白這一點,觀從建議公子比誅殺公子棄疾的時候,公子比無奈的說:“余不忍也。”
觀從提出這項建議,無非是發現公子棄疾實力雄厚,他這個常年流亡蔡國的孤臣,在楚國的根基太薄弱,和公子棄疾的支持者競爭,沒有任何優勢。只有支持同樣實力薄弱的公子比,他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公子比的“不忍”,有可能是顧念手足之情,但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更有可能是“不敢”。
公子比不忍或不敢殺公子棄疾,公子棄疾可一點不客氣。
那時,楚靈王的死訊還沒有傳回郢都,眾人不知道他是否能找到支持者,回來平定反對勢力,所以非常驚恐,每天晚上都有人一驚一乍的喊“王入矣”,嚇的眾人心驚肉跳。
公子棄疾,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除去政敵。
5月17日,公子棄疾派出大量親信,到郢都大街上高呼“王至矣”,營造楚靈王即將進城的假象,郢都瞬間一片混亂。
等到郢都人馬相踏、雞飛狗跳的時候,公子棄疾感覺火候差不多了,便命斗成然通報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已經被國人殺了,你們也早做打算吧,如果及早自盡,可以免受楚靈王的羞辱。”
正在此時,旁邊有人跑過,邊跑邊喊“眾至矣”,仿佛是在證明斗成然的話屬實,催促公子比和公子黑肱自盡。
在這種激烈的氛圍中,兩人根本來不及思考,直接拔劍自盡。
次日,公子棄疾改名為熊居,即位為楚國國君,史稱楚平王。
從楚平王清除政敵的手段來看,他不僅是軍功卓著的大將,更是操縱輿論、掌控人心的高手,放到現在也是一個優秀的宣傳部長。
就這樣,楚靈王時代順利過渡到楚平王時代。
而掌握楚國最高權力之后,楚平王立即發布了五道命令,開始梳理人事、整頓內政——
任命斗成然為令尹,培植親信勢力。
同意陳、蔡復國,兌現起兵前的承諾,消解陳、蔡的反楚勢力。
賞賜貧苦罷免苛政,爭取人民群眾的擁護。
賞賜功臣,團結反楚靈王的各路勢力。
赦免罪臣、舉賢任能,團結楚國的舊勢力。
通過這五道命令,楚國內外的人心迅速安定,以最短的時間擺脫了楚靈王造成的危機。
但楚靈王給楚國造成的危機,證明晉國應對楚靈王的退讓戰略,取得極大的成功,天下霸業自此離楚國遠去了。
就在楚平王忙于國內事務的時候,公元前529年7月,剛剛即位三年的晉昭公,便統帥四千乘戰車南下,到平丘(河南封丘)和齊、魯、衛、宋、鄭、曹、劉、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諸侯國會盟,再次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強大的楚國,到底是被楚靈王這個剛愎自用、志大才疏的妖孽給作的衰敗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