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謝天、李洪河 | 抗美援朝中國志愿醫療隊探析

謝天、李洪河 · 2024-06-26 ·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參加志愿醫療隊的經歷也在無形之中將廣大醫療隊員們團結凝聚在了黨和政府的周圍,增強了其對新生人民政權的政治認同,為新中國的國家建設積蓄了重要力量。

   [摘要]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黨和政府根據朝鮮前線實際需要及時做出部署,號召廣大醫務人員組建志愿醫療隊支援前線。經過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較為扎實的組織與動員,志愿醫療隊順利組建,其相關醫療服務工作也漸次展開。各志愿醫療隊不僅協助救治了大量傷病員,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廣大志愿醫療隊成員的政治思想和醫療技術水平大為提升,為新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奠定了人才、技術和制度等基礎, 為新中國的國家建設積蓄了重要力量。

  [關鍵詞]抗美援朝戰爭;志愿醫療隊;醫療服務;政治認同

  [作者簡介]謝天,博士研究生,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洪河,法學博士,教授,河南師范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

  *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醫療衛生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21&ZD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由于中國人民志愿軍(以下簡稱志愿軍)傷病員較多且前線醫療衛生力量不足,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先后發出指示或通知,號召各地醫務人員組建志愿醫療隊伍開展相關工作。其后,全國各地先后組建了159 支志愿醫療隊(團),其中入朝在戰地服務的有 55 支,在我國東北地區志愿軍傷病員醫院工作的有 65 支,參加“關內”(即山海關內——筆者注)康復醫院工作的有39 支,共有醫生、護士等醫務工作者 5377人。志愿醫療隊充分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主觀能動性,積極為志愿軍傷病員服務,在救治傷病員、建立健全部隊醫療衛生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學界對志愿醫療隊探討較少,且多為一般性回憶或介紹性資料,缺乏系統深入研究。基于此,筆者在較為充分挖掘和掌握相關內部文獻、衛生史志以及檔案資料的基礎上,擬對志愿醫療隊組建的緣由、組織動員及其具體醫療服務工作等進行系統梳理,以深化對相關問題的探討。

  一、組建的緣由

  1950 年 10 月至 1951 年 1 月,志愿軍入朝作戰后抓住有利時機連續發動三次戰役,皆取得重大勝利,“殲滅了敵軍七萬余人(敵軍非戰斗減員如凍傷、病、逃等未計在內)”。然而,在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志愿軍因傷減員也非常嚴重,面臨著缺醫少藥、自然環境嚴酷等諸多現實問題。有資料顯示,僅三次戰役期間志愿軍傷員人數即達 73372 人。1950 年 12 月,毛澤東在致電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等人時也明確指出:“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由于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斗激烈,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

  志愿軍戰斗與非戰斗減員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點便是前線醫療衛生狀況較差,從而帶來凍傷、結核病、營養缺乏等問題。一是凍傷減員。1950 年冬,志愿軍迅速組成后即投入戰斗,部隊防凍衛生教育等較為薄弱,且衛生部門擬訂的冬季衛勤保障計劃仍側重于戰傷救治,忽視了凍傷的預防。如東線部隊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方案僅預計 2000 名戰斗減員,對凍傷減員未加考慮,而該次戰役因凍傷減員實際高達 28314 人。二是結核病減員。志愿軍入朝后肺結核的發病率逐日上升,到 1952 年初步形成高峰,戰局平穩后才逐漸下降。在五次戰役前后,肺結核發病最多,惡化最迅速,病死率也最高。據統計,戰爭期間志愿軍因結核病入院人數占總住院人數的6.7%。這些傷病員除在朝死亡者外,大多被送回國,成為志愿軍非戰斗減員的一個重要因素。三是營養缺乏病減員。1952 年 1 月,北京志愿醫療隊在志愿軍 47 軍 415團調查,發現當時部隊官兵營養缺乏嚴重,兩個連隊 235 人中“甲種維生素缺乏占70%,核黃素缺乏占 95%,丙種維生素缺乏占 50%,輕度硫胺素缺乏占 30%”。47 軍是 1951 年 4 月入朝,其 415 團先在后方修建機場,7 月后警衛開城,9—11 月進行了45 天阻擊戰,12 月初開始休整。調查時該團已休整 1 個多月,其營養缺乏情況卻仍很嚴重,由此可推知 1951 年冬至 1952 年春志愿軍營養缺乏情況嚴重。

  與此同時,前方醫務人員、醫療技術力量及藥品等嚴重不足。早在組建東北邊防軍時,盡管東北軍區后勤部對相關工作做了精心部署,但“各軍尚缺醫務人員”。志愿軍赴朝參戰后,上述問題益發凸顯。1951 年 3 月 10 日,北京各界赴朝慰問團團長吳晗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向志愿軍傷病員學習》一文,文中寫道:“我們慰問了很多傷病員,也和病院工作人員作了很多次談話,我們了解我們傷病員的需要。第一需要手術隊,數量愈多愈好,要帶足夠的外科器械,和X光設備。第二需要內科醫師和內科藥品。第三需要五官科和裝假腳假手的專科人才和設備”。另據曾隨志愿軍 20 軍參加戰地救護的上海志愿醫療隊成員溫宗儀回憶:“我志愿軍入朝時正值嚴冬,因戰局急需,部隊攜帶御寒裝備不足……因而戰傷、凍傷的人員很多,急需增強戰地醫療救護力量”。為此,20 軍黨委指派偵察科長周曼天等 4 人赴滬“要求上海支援醫務人員,經陳毅市長特許,在小范圍內進行動員招募志愿軍醫療隊員”。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志愿軍前方醫務人員和醫療技術力量捉襟見肘的狀況。

  總體而言,志愿軍入朝后因戰場形勢的迅速變化,加之后勤物資供應不及時, 面臨著缺醫少藥等問題。為提高醫療救助水平,保證志愿軍戰士的生命安全,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志愿醫療隊的組建迫在眉睫。

  二、組織與動員工作

  當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的指示與號召發出后,在黨和政府的統籌謀劃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率先行動起來,組建了志愿醫療隊,并為此后志愿醫療隊的全面組建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北京、天津、上海率先行動

  據時任天津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的蔡公琪回憶:“1950 年 11 月初,我代表天津市衛生局到中央衛生部聽取黨中央的指示:‘因志愿軍作戰前線有若干傷員,前方衛生部門醫務人員和醫療技術力量不足,要發動與組織京津醫務人員赴朝鮮前線救護傷員。’”與此同時,中央也要求上海組建“300—500人的手術醫療隊赴前方工作”。于是,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率先開展了志愿醫療隊的組建工作。

  接到中央指示后,在北京市公共衛生局的領導下,市醫務工作者工會針對部分醫務人員思想混亂問題,“組織領導學習,展開肅清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斗爭”,“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會員的思想漸漸澄清了”,志愿報名支援前線的情緒不斷高漲。1950 年 11 月 24 日,北京市公共衛生局抽調各醫院醫務人員組織了有 78 名隊員參加 的第一批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手術隊。

  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接到中央指示后,立即決定“組織起天津市抗美援朝醫療前方救護委員會,組織開赴抗美援朝前方救護隊,開赴前方救護傷員,動員天津市高級醫療技術專家參加前方救護工作”;同時強調要“保證醫療隊物質需要,要有精良的裝備,充足的醫藥,隊員們的防寒服裝等統由市財政局撥專項開支”;要“做好醫療隊家屬的工作,解決家屬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但與北京的情況一樣,天津的部分醫務人員中也存在親美、崇美、恐美等思想,如有人認為“美國是在朝鮮作戰,我國建國伊始,應臥薪嘗膽,何必引火燒身?”這給該市組建志愿醫療隊造成一定思想障礙。對此,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通過召開醫務界知名人士座談會等方式,對上述錯誤思想進行了批判。經過較為深入的宣傳教育,該市廣大醫務人員的錯誤思想逐步得到糾正與澄清,因而從 1950 年 11 月 20 日開始,僅 3 天時間即有 600 余人報名參加志愿醫療隊。

  同樣,在接到中央指示后,上海也迅即行動起來。例如,在接到中華全國總工會及上海市總工會指示后,上海市醫務工作者工會即召開會議進行討論,明確“醫務工會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以組織手術隊、醫療隊為中心任務”。針對部分醫務人員中所存在的類似北京、天津那樣的思想問題,該工會通過對時事政治的學習、邀請剛從美國留學歸國的學生做報告等形式,向廣大醫務人員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與此同時,上海市衛生局及市總工會也先后召開高級醫務人員座談會等,從而掀起了報名參加志愿醫療隊的熱潮。1950 年 11 月 18 日,由上海軍醫大學 55 名師生組成的手術隊作為上海第一支志愿醫療隊開赴朝鮮前線。至 1951 年 1 月 17 日,上海市醫務工作者工會已動員醫務人員達 1233 人。

  總之,北京、天津、上海遵照中央有關指示迅速組建并派出了志愿醫療隊,既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推進提供了重要保證,同時也將廣大醫務人員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為隨后各地陸續組建志愿醫療隊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全面展開

  為使各地志愿報名的醫務工作者有統一的領導和組織,1951 年 2 月 3 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發出《關于組織醫療隊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組織全國各地醫療隊的辦法并提出:“為了加強抗美援朝的力量,希望各醫療隊能迅速組織起來,以便早日出發”。此后,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較大規模的志愿醫療隊組建工作,大致有如下三大步驟:

  1.建立組織動員機構

  《通知》發出后,各地志愿醫療隊的組建工作主要是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各地醫藥衛生界抗美援朝委員會領導下進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以各地分會為支點,各地醫藥衛生界抗美援朝委員會以當地醫藥衛生團體為“觸角”,二者相輔相成在全國范圍內積極開展對廣大醫務人員的組織動員工作。

  一方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李德全在《新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方向與發展步驟》一文中就明確提出:“目前即應發動組織各分會醫護人員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成立抗美援朝志愿醫療隊,從事戰傷救護及難民醫療等工作”;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又“號召各地分會醫務工作人員,組織志愿醫防隊,參加抗美援朝,擔任戰傷救護工作和朝鮮難民救濟工作,為當前的中心任務”。各分會隨后“立即進行了傳達,布置了學習,大多數分會與各地人民政府及有關機關團體進行了協商”,為志愿醫療隊的組建提供了重要組織保證。

  另一方面,在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領導下,各地醫藥衛生界抗美援朝委員會大力推進組建志愿醫療隊的相關工作。例如,上海市醫務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員會成立后,迅即設立了秘書組、研究計劃組、組織動員組、藥材供應組、服務組等,有步驟、有秩序地推動了上海志愿醫療隊的組建工作。至 1952 年 4 月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衛生工作委員會成立,上述兩方面工作則被納入該會統籌推進。

  總之,各級組織動員機構的建立與運作,既為組建志愿醫療隊提供了組織保障, 也為之后及時高效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可能,進而保證了源源不斷向前方輸送醫療衛生力量。

  2.選拔及教育隊員

  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各地分會及各地醫藥衛生界抗美援朝委員會等的有力組織動員下,各地醫務人員紛紛報名參加志愿醫療隊,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為能參加醫療隊而不顧家庭困難的感人情況。例如,上海市胸外科專家黃家駟表示:“我參加前線 工作家里雖有困難,但個人困難阻止不了我盡一名新中國醫務工作者的義務,更阻止 不了做一個新中國人民的志愿”。截至 1951 年 3 月 5 日,各地紅十字分會等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報名者便達 833 人。但并非所有報名的醫務人員都能如愿進入志愿醫療隊。一方面,醫務人員報名志愿醫療隊的動機不一。據上海志愿醫療隊第九大隊工作 總結顯示,報名參加醫療隊的動機既有保家衛國的崇高理想驅使,也有“乘機會到祖國的邊疆遼遠的東北來看看祖國江山的偉大”“參加醫療隊可以出出風頭”等個人觀念。志愿醫療隊需要較高的組織紀律和崇高的奉獻精神,這就必然會淘汰部分動機不純的醫務人員。另一方面,國內醫療衛生工作要保持正常運轉,需要讓大部分報名的 醫務人員留在國內。例如,1951 年 7 月,北京市公共衛生局在總結報告中明確指出:“每次志愿報名參加的人數總是超過實際需要人數的五六倍甚至七八倍,但各部門首長為了不影響后方工作,不能全部滿足他們的愿望”。

  為保證志愿醫療隊成員的質量,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制定了詳細的選拔程序, 并要求各地嚴格執行。例如,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下發給各地分會的志愿醫療隊人員調查表中,除醫務人員一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等之外,還包括其特長、學歷、經驗、社會關系及介紹分會的審核意見等。可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基本形成了一套頗為嚴格的審查機制。與此同時,各地選拔的方式雖略有不同,但均經過層層嚴格選拔,保證了志愿醫療隊在醫療水平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高質量。例如,四川萬縣專署衛生科 1951 年在全區動員醫務工作者報名參加志愿醫療隊,報名者達 2602 人,經嚴格審查后僅抽調了 12 人。此外,在各志愿醫療隊完成組建及出發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還會對其成員進行業務及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于 1951 年 2月 26 日起對首批志愿醫療隊員進行了為期 10 天的業務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堅定隊員的政治立場,提升其醫療服務水平。

  3.舉行歡送(歡迎)儀式

  志愿軍后勤司令部曾發出指示:“部隊對新來的手術隊應舉行小型歡迎會……當醫療手術隊離開所配單位時應舉行歡送會”。同樣,各志愿醫療隊在出發及返回時, 各地亦為其舉辦規模或大或小的歡送會、歡迎會。例如,1951 年 4 月 12 日、15 日,由廣州市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醫療手術隊赴朝前,該市醫藥衛生界為其舉行了 1600 余人的歡送會。8 月 5 日,上海市志愿醫療手術總隊第一大隊返滬,該市抗美援朝分會等單位 700 余人在車站為其舉行了歡迎儀式。這些歡送、歡迎儀式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儀式,而政治儀式“在程序、時間和空間上遵循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規則,借助具有豐富象征意義的事物和行為,對參與者和觀眾的政治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這些儀式一方面賦予志愿醫療隊以崇高品格,另一方面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醫務人員及民眾對新生人民政權的政治認同,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如上海首批志愿醫療隊出發當天,該市舉辦了兩萬余人的盛大游行,不少開業多年的中、西醫師等都拿著旗幟、鮮花參加了游行,沿途有群眾看到醫療隊出發時表示:“大醫師上前線,還出來游行,真是了不起!”

  總的來看,各地通過多種方式逐步完成了志愿醫療隊的組建工作,并對醫療隊進行了細致的業務和思想政治教育,類似組織動員工作也為其此后的醫療服務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醫療服務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愿醫療隊共施行大小手術 67000 余次(占前方、后方手術總數的 33%),開展石膏術 11000 次,以及其他各種醫療服務。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一)協助部隊救治傷病員

  在朝鮮前線,志愿醫療隊挽救了大批志愿軍、朝鮮人民軍傷病員及朝鮮民眾的生命。例如,中國紅十字會國際醫防服務隊第一大隊在其服務的兩個月內便為朝鮮軍民種痘 39822 人,預防注射 9132 人,治療傳染病 2108 人。1951 年 10 月至 1952 年6 月,貴陽市骨科手術隊在朝鮮先后共收治傷病員 1899 人,治愈出院 1342 人,進行大小手術 1188 次。而且,志愿醫療隊還發揚國際主義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救治戰俘。如中國紅十字會國際醫防服務隊第一大隊在俘虜營對戰俘予以救治,其中一名戰俘被治好后明確表示:“我對中國醫防隊表示深深的感謝……我今后愿意站在人民的立場永遠為人民服務。”

  在我國東北地區服務的志愿醫療隊對傷病員的救治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志愿手術隊在 1952 年 7 月、9—11 月共為傷病員開展矯形等手術 976次,打石膏 446 次;1953 年 4—9 月為傷病員施行各類手術 1961 次,打石膏 1606次。上海志愿醫療隊共收治傷病員 54813人,施行大小手術 6809 次,為傷病員打石膏 4097 次,檢驗 158205 次,X 光透視 26185 次。

  為了減輕朝鮮前線和我國東北地區的醫療壓力,部分傷病員被轉送至“關內”各康復醫院進行治療,志愿醫療隊在這些地區也恪盡職守,貢獻良多。例如,1951 年2—9 月,在河南漯河服務的湖北省第二批醫療手術隊共施行手術 689 次,麻醉 1404次,實行組織療法 657 次,檢驗 15175 次,幫助傷員洗衣 35017 次。1951 年 4—11月,在湖南耒陽服務的湖北省第三批醫療手術隊共施行手術 332 次,實行組織療法118 次,檢驗 1504 次,幫助傷員洗衣 1842 次。

  上述各項數據清晰地呈現出廣大志愿醫療隊的突出貢獻與歷史功績,這些與醫療隊隊員們無私奉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克服各種醫療技術難題等密不可分。

  (二)克服困難解決醫療技術難題

  志愿醫療隊在救治傷病員的過程中時常會面對各種棘手的醫療技術難題,但隊員們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這些困難。例如,在朝鮮前線,中國紅十字會國際醫防服務隊第八隊護理員趙偉成創造了一種小型痘苗,“接種八十人到一百人之多,經過檢查,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陽性反應,效果很好”。上海軍醫大學志愿手術隊為減輕傷員麻醉的痛苦,創造了用靜脈麻醉的辦法;為避免開刀時找不到彈片而擴大傷口,便先經 X 光透視,找出彈片所在位置后再開刀。又如,在我國東北地區服務的志愿醫療隊同樣想出了多種辦法。1950 年 12 月,傳染病學專家楊宜所在的南京志愿醫療隊在錦州收治志愿軍傷病員,他在救護過程中發現戰士們患肺炎及斑疹傷寒較多,抗原一時供應不及,于是因地制宜通過將病人衣服上的虱子在玻片上壓碎,借此快速檢測出斑疹傷寒。各志愿醫療隊員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解決醫療技術難題,既極大地緩解了傷病員的病痛,挽救了傷病員的寶貴生命,同時也在無形中為醫療隊員們返回原單位后推動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三)培訓醫務人員,建立健全地方及部隊的醫療衛生制度

  一方面,志愿醫療隊幫助醫護人員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資料顯示,志愿醫療隊共開辦各類醫療訓練班 46 次,培養醫護人員 1529 人,共講課 40500 小時,做學術報告 365 次。另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志愿醫療隊醫療教學服務就達到 12000 多小時。由此可見,各志愿醫療隊在培訓地方及部隊醫務工作者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方面,志愿醫療隊亦對地方及部隊的醫療制度進行重建或改進,以便更高效地開展醫療服務。例如,上海志愿醫療隊第一大隊協助長春軍醫大學建立了醫院管理委員會,由其負責統一領導全院的醫療及行政工作,同時還幫助制定了醫師五級制等。

  上海志愿醫療隊第十大隊協助長春第三軍醫大學建立了“兒科常規”,恢復了工作討論會等。又如,北京志愿手術隊協助第十八陸軍醫院建立了醫生三級負責制、護士“三八制”等制度。各志愿醫療隊培訓醫護人員,幫助地方及部隊建立健全醫療衛生制度,不但有針對性地提高了醫護人員在某一方面的醫療技術水平,極大地緩解了醫務工作者短缺的困境,而且也推動了此后地方及部隊醫療衛生事業建設。

  總之,志愿醫療隊開展的各項醫療服務,一方面鍛煉了醫療隊員自身,以致多年后仍有隊員表示:“在朝一年多時間里所見所聞感觸很深……許多軍、師、團級干部視死如歸,親臨作戰第一線指揮……這些活生生的事實教育了我,激勵著我幾十年來努力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也為完善地方及部隊醫療衛生體制貢獻了重要力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在物資匱乏、缺醫少藥的艱難環境下,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志愿醫療隊克服各種困難,勝利完成了各項任務,不僅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堅強的醫療保障,而且也為此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志愿醫療隊當時建立健全的各項醫療衛生制度如醫生分級負責制、會診制度等,“很多至今應用于公共醫療事件的救援體系中”。特別是志愿醫療隊“實際工作的鍛煉和考驗”對醫療隊員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均產生了極為深刻的積極影響,廣大醫療隊員們“克服了過去的親美、崇美思想,加深了對美帝國主義的痛恨,加強了對祖國的熱愛”。大批醫療隊員完成任務勝利歸國后,“一般均能以前方的工作精神帶到后方的實際工作中,起了一定的帶頭作用”。可見,參加志愿醫療隊的經歷也在無形之中將廣大醫療隊員們團結凝聚在了黨和政府的周圍,增強了其對新生人民政權的政治認同,為新中國的國家建設積蓄了重要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克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從李昌平被禁言說起
  2. 不要被騙了
  3. 也談胡錫進想干什么
  4. 這兩個熱點新聞反映兩個特權思想大有市場
  5. 普京訪問朝鮮越南,有超多猛料
  6. 誰要進行“控訴”?為什么要進行“控訴”?
  7. 北大教授勸年輕人不要躺平繼續卷,青年回應:你懂內卷和努力的區別嗎?
  8. 耿來意|為何讓不信馬列的教授教馬列?
  9. 美國重翻“911”老賬,劍指沙特!
  10. 當內斗的畫風逐漸離譜
  1. 毛遠新|關于“一生干了兩件大事”的說法
  2. 史上最大陽謀的偉大之處
  3. 形勢會急轉直下嗎?
  4. 司馬南|這是胡錫進的歷史功績之一,也是南方周末的滑鐵盧
  5. 南海這一刀,砍出了“紙老虎”!
  6. 郝貴生:一把刺向“資本主義復辟”的鋒利尖刀——評古正華同志大作《卻道天涼好個秋》一書
  7. 多個部門因姜萍事件丟盡老臉,一個草臺班子造神鬧劇
  8. 皇帝的新衣終于露餡了?
  9. 打工人共鳴,滿屏都是“打得好”!
  10. 李玲:醫療腐敗泛濫,誰是罪魁禍首?
  1. 新時代、蘇聯初期和列寧功績
  2. 腐敗已經非常猖獗了
  3. 歐洲金靴|《光明日報》嘲諷群眾與武大選調生侮辱嘉峪關,本質是同一件事情
  4. 毛遠新|關于“一生干了兩件大事”的說法
  5. 郝貴生再發舊文:能夠把《決議》作為評價“文革”的標準嗎?
  6. 美國讓震住了沒有,臺獨讓嚇住了沒有?
  7. 一定要警惕東林黨!
  8. 李昌平:解禁感言!
  9. 楊松林|關于中國共產黨四個三十年的對話
  10. 小崗村的這故事編得也真的有點太離譜了
  1. 史上最大陽謀的偉大之處
  2. 女漢奸搞反華游行,結果被警察打了一頓
  3. 毛遠新|關于“一生干了兩件大事”的說法
  4. 鄧選學習(71)決不允許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在我國泛濫
  5. “六.二六指示”思考:赤腳醫生是怎么垮掉的?
  6. 畢業典禮打人的學生,已保送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