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工業化到底是什么樣?眾說紛紜。
有人說新中國的工業是廢銅爛鐵,有的人說新中國的工業不值得一提,對新中國的工業化極盡貶低之能事。
那么,新中國的工業在全世界到底是什么地位呢?我們先看看官方定性。
鄧選第二卷第163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
建國后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有偉大成績的,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
鄧選第二卷第356頁,357頁,《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經過三十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全部工交企業單位已經發展到近四十萬個,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比解放初期增長近二十倍,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和上千萬專業人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它們大,建設的速度也比它們快。
2021版《中國共產黨簡史》(第200頁):
工業建設,以 1966 年同 1956 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三倍。在鋼鐵工業方面,除了我國最大的鞍山鋼鐵基地進一步建設以外,武漢、包頭兩大內地鋼鐵基地主要是在這十年中建設起來的。在機械工業方面,分別形成了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制造等十幾個基本行業,并且能夠獨立設計和制造一部分現代化大型設備。1964年,我國主要機器設備的自給率已達 90%以上。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數據,新中國在1970年就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
▲ 數據來源:聯合國統計司
雖然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新中國在1970 年就成為第六大工業國(幾年后又被反超,成為第七),但是有些人認為新中國的匯率偏低,“占了匯率的便宜”。
怎么辦呢?那就只好用實際的產量來比較了。無論匯率如何變化,工業品的數量是不會變化的。筆者根據各方統計資料,整理了新中國、蘇聯、G7(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1978年41大類工業品的數據:
從上表可以看到,在代表國家工業化水平的41大類的工業品中,與蘇聯、G7相比,新中國排名:
3大類排名第一;
3大類排名第二;
9大類排名第三;
7大類排名第四;
4大類排名第五;
4大類排名第六;
2大類排名第七;
4大類排名第八;
5大類排名第九。
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前,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尤其是重工業,主要有四大指標:鋼鐵、能源、工業母機、交通。
沒有鋼鐵就無法建設工廠,無法生產大部分產品;沒有能源就沒有現代化工業的一切;沒有工業母機(機床)就無法大規模制造產品;沒有交通,現代化工業的產品就無法交換。
因此,該四大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標尺。筆者根據上述數據,按照鋼鐵、能源、工業母機、交通、大宗工業品、農機、其他工業品等指標做了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到:
鋼鐵指標:新中國排名第四、第五;
能源指標:新中國排名第二、三、七;
工業母機指標:新中國排名第三、四;
交通指標:新中國排名第三(應該是第四,因為沒有查到蘇聯數據。蘇聯商船下水噸位應該大于新中國)、四、五;
四大指標13類產品中,除發電排名第七外,其他指標均在前五名。
這也說明,新中國位于聯合國的工業產值排名第六是名副其實的。雖然在匯率上有爭議,但是在產量上排名第六甚至第五,毫無疑義。
在15類大宗工業品中,有10類排名在前六(有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五類排名在前八。
在農機類,新中國排名第二、第五。
在其他工業品類,新中國排名,占據第一、第二、第四、第六。
汽車、電冰箱、洗衣機、電冰箱等消費類,新中國排名均落后。這也顯示,新中國的工業以積累、擴大再生產為目標,除生活必需品外,不偏重于消費。
工業品數量大,但是工業產值排名與產量排名不相符,這從另一方面說明我們的工業品附加值不高。可以說,新中國是第六(甚至第五)大工業國但是還不能說是第六工業強國。
從上述統計看,在工業品的產量上(工業化規模),新中國應該處于第五的位置。美國、蘇聯、日本、德國占據前四名沒有異議。在產品數量上(工業化規模),新中國超越英、法,排名第五,應該也沒有問題。
下面我們將新中國分別與英國、法國作對比。
新中國與英國對比(見下表):
可以看到:
1、衡量工業化水平的四大指標(13子類),新中國只有一個子類——發電量比英國稍差,其余12項均超過英國。
2、15類大宗工業品,新中國有10類超過英國,有5項不及英國。
3、農機類,新中國全面超越英國。
4、6類其他工業品,只有一項落后于英國,其他均超越。
5、5類落后類,全面落后于英國。
綜合看,總計41類工業品,新中國有12類落后于英國;全面超越英國的有29類,這29類中包括最重要的四大工業指標與大宗工業品。
新中國與法國對比(見下表):
可以看到:
1、衡量工業化水平的四大指標(13子類),新中國有兩個子類——公路里程與鐵路客車
產量比法國稍差,其余11項均超過法國。
2、15類大宗工業品,新中國有8類超過法國,有7項不及英國(有幾項差距不大)。
3、農機類,新中國全面超越法國。
4、6類(應為4類,因為手表、照相機沒有法國數據)其他工業品,均超越法國。
5、5類落后類,全面落后于法國。
綜合看,總計39類工業品(手表、照相機沒有法國數據),新中國有14類落后于英國;全面超越英國的有25類,這25類中包括最重要的四大工業指標與大宗工業品。
從中、英、法各類工業品比較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從工業化規模以及產能上,新中國超越了英國與法國。當然,從人均角度,新中國與英國、法國差距非常大。但即使在21世紀20年代,從人均角度衡量,中國與英國、法國也有較大差距。
因此,單純從工業化規模上,新中國排名全世界第五位,排在美國、蘇聯、日本、德國之后,英國、法國之前,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工業化成就是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比擬的,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后的。
上述的四大工業指標為什么重要呢?毛主席為什么特別重視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工業母機呢?
從當前的俄烏戰爭、巴以沖突可以看得出來,沒有鋼鐵,就沒有武器(坦克、火炮、飛機、導彈、無人機等)。可以說,沒有鋼鐵就要在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沒有能源,就無法使用先進武器裝備;沒有工業母機(機床),就無法自主制造武器裝備,就要挨打;沒有交通,就沒有后勤運輸,就無法維持戰爭,就得付出巨大犧牲。
在這里還要說一個題外話,那就是日本與德國在二戰后的高速發展。
確切地說,日、德兩個國家應該是“恢復”更恰當,因為二戰前,德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排名第二,日本排名第五。這兩個國家都有雄厚的科技實力與工業實力(當然,拋開“恢復”的因素,日德兩國的發展也是非常快的)。此外,上述兩國的高速發展與美國的投資(尤其對日本的工業轉移)密切相關,可以說,如果沒有“馬歇爾計劃”就沒有歐洲的快速復蘇與快速發展——當然包括德國的高速發展;如果沒有美國對日本的投資來對抗中紅色新中國,就不可能有日本的戰后高速發展。亞洲四小龍的狀況也是如此——以來歐美日的投資
▲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參考資料 第1集(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室,1979.08)
▲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參考資料 第1集(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室,1979.08)
千言萬語歸結為一句話:新中國的前三十年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30年。
注:個別數據使用了1978年以前數據;有個別國家數據(比如加拿大)數據不齊全,主要是因為產量不大,未能進入各種統計資料;也有極個別數據未能查到。
參考資料:
1、世界經濟統計簡編1983(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綜合統計研究室)
2、世界經濟統計簡編1978(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綜合統計研究室)
3、新中國50年統計資料匯編(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 )
4、國外經濟統計提要1949-1976(國家計委統計局,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
5、國外經濟統計資料1949-1976(國外經濟統計資料編輯小組)
6、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 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卷:1750-1993年:第三版
7、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 歐洲卷:1750-1993年:第四版
8、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 美洲卷:1750-1993年:第四版
9、中國工業交通能源50年統計資料匯編1949—1999 (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
10、中國統計年鑒(1998)
11、建國三十年國民經濟統計提要 (國家統計局)
12、聯合國統計司數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