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張黎平|《柳林知青專輯》后記:做一回知青,我們無悔今生!

張黎平 · 2024-05-1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柳林知青專輯》背后的故事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柳林政協文史資料——《柳林知青專輯》在縣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終于可以殺青了,這是柳林知青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全縣知青的殷切期盼。作為專輯資料收集的一名組織者和編輯者,心中確實感到無比興奮。

  編輯柳林知青專輯,最初源于全省知青史料收集工作。2021年4月,山西省知青創業文化研究會安排部署全省各市收集知青有關史料,準備出版《山西知青志》。接受任務后,呂梁知青工作站的幾位負責人經過商量,決定各縣區明確一名縣級干部作為牽頭人,負責本縣區知青史料收集的組織工作。作為呂梁工作站的副站長,一名曾經的知青,我自然義不容辭地主動承擔起自己家鄉——柳林縣知青史料收集牽頭工作。為了保證盡快圓滿完成工作任務,我們經過商量與溝通,確定由白香蘭、蔡愛珍、高杰明三位老知青先到縣檔案局查找有關原始資料,以便了解基本情況,尋找入手處。并積極與呂梁市檔案局及其我縣知青所涉及的離石縣、方山縣有關部門和個人聯系。經過同志們幾天的辛勤努力,在縣檔案局領導和有關同志們配合下,基本上對我縣知青情況有了一定了解。為了表示感謝,經請示省同意,白香蘭同志自費制作一面錦旗,以山西省知青創業文化研究會名義贈送柳林縣檔案局。

  有關檔案基礎資料,雖然為我們全面收集知青史料工作提供了一定線索,但離省要求的收集標準還相差甚遠。為了發動所有知青盡可能提供當時的情況,我們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的便捷條件,建立了“柳林知青微信群”。經過大家滾雪球似的互拉,“柳林知青微信群”不久就達到500人的極限,這為我們做好下一步的摸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隊伍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又確定了各集體知青點和單插知青片區的聯絡員。同時,還確定由楊斌、楊雪平、蔡愛珍、李翠萍等同志,在做好聯絡員的同時,肩負有關專門資料的收集匯總、督促和統計等工作。如此,也算是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機構。這為我們做好下一步的摸底工作提供了充分保證。

  在各類人員均到位后,我們按照省知青創業研究會的要求,先后組織安排了本縣知青工作組織機構、各點各片區知青名錄、各點帶隊干部、插隊期間受表彰獎勵知青、副縣級及其副高以上職稱知青、知青插隊期間接受各種培訓和擔任各種職務、職業情況,各點宣傳隊建立及其演出情況、知青返城后回訪及其為插隊點做好事情況、下崗知青情況等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了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我們不僅設置了小程序,方便大家申報各類情況,而且將申報回的資料與檔案查詢資料進行認真核對,對有出入的逐一訂正,直至完全弄清楚為止。在此過程中,廣大知青知青戰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各位聯絡員及其有關工作人員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大家積極參與,互相提醒,踴躍提供各種情況,使省要求提供的情況在短期內就全部收集完畢。于2021年6月即向省呈報有關情況,成為全省呈報情況最早的縣之一,且一次性通過省知青創業文化研會的驗收。此后,省知青創業文化研究會將我縣作為全省的典型,在全省多次會議上交流了經驗。

  省知青創研會要求的有關資料收集工作雖然完成了,但大家對知青生活回憶的熱情并未減弱,知青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濃烈。不少知青點的知青再次組織起來,或重返第二故鄉,看望當年的村干部、老房東及其鄉親們,或組織聚會旅游。即使過去互相不熟悉的知青,由于資料收集過程中的交往,也逐漸熟悉起來。大家免不了互相聯系,把盞言歡,共同回憶當年的往事,交流對知青生活的感慨。在此過程中,不少知青認為,省知青志即使出版,考慮到全省知青數量龐大,對大多數知青而言,可能只是在某個表格中體現一下,這樣,大家費了千辛萬苦收集到的史料,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為此呼吁能否和縣有關部門聯系,出一本柳林專有的知青志。

  為了滿足大家的心愿,2021年8月,我們與縣政協張兵年主席及其有關人員進行了聯系溝通。經商榷,初步同意以縣政協文史資料的角度,編撰一本知青專輯。2021年9月8日,縣政協為此專門組織有關人員召開了座談會,縣政協主席、副主席及其秘書長悉數出席。適逢山西省知青創業文化研究會會長喬晉湘、副秘書長王潤蘭就知青志史料收集工作赴呂梁進行調研,為此同時邀請二位領導參加了會議。會議在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后,正式決定編輯出版《柳林文史資料—知青專輯》,并明確由柳林縣政協副主席穆樹全、秘書長劉海兵及其原縣史志辦主任衛彥平具體負責工作對接和協調。

  為了有效落實“9.8會議”精神,經多次對接和協商,初步擬定了知青專輯編撰提綱。為此,圍繞編撰提綱,我們在原有基礎上,又組織了知青史料補充收集工作,其主要包括各知青點情況介紹、知青個人簡介及其知青生活感言、知青下鄉期間入伍、入學情況、知青個人回憶錄、副科級以上干部及其中級職稱以上人員情況、知青分配工作后取得大專以上學歷情況、知青參加工作以后受表彰獎勵情況等。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些資料在不長時間內就得以收集。

  為了檢驗知青史料的社會反響,同時展示柳林知青的精神風貌,我們對收回的資料,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進行了修改潤色,又通過個人美篇平臺,推出了“柳林知青的火紅青春”系列。這一系列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知青個人回憶錄,共推出28期;二是知青先鋒人物簡介,共推出14期,介紹了在插隊期間受到表彰獎勵以及晉升為副科級以上職務、中級以上職稱的43位知青的個人簡介及其知青生活感言;三是第二故鄉記憶,共推出17期,介紹了21個知青點的情況。在每一部分結束后,我們都在美篇中推出了階段小結。這些文章及其有關情況介紹,從各個側面全方位地展示了我縣知青在插隊、插場期間的工作、生活情況以及逸聞趣事,抒發了大家對走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感情及其感受,更回味了知青生活對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影響。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我縣知青在“三大革命”過程中,轉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步成長的歷史縮印,更是62幅波瀾壯闊、氣勢宏偉的柳林知青的青春歷史畫卷。

  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美篇系列,不僅在柳林、呂梁、山西引起極大反響,而且輻射到全國。62期美篇的總閱讀量達到32萬余人次,平均每期的閱讀量超過5000人,最多的有4期超過了1.2萬人,共收到評論1223條,接受點贊8769次,接受專欄訪客1228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北京昆侖策研究院、上海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上海老晨光網、西安知青文苑、四川知青問題研究等大平臺,紛紛與我們聯系,要求轉載我們美篇系列刊登的有關文章,先后共有12期美篇被上述各平臺轉載。這些平臺轉載以后,有9篇又被國內最大的微信平臺“今日頭條”轉載。

  這次系列美篇的發布,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就是知青生活是對青年一代的觸動。通過美篇的廣泛轉發,使不少年輕人了解到我們這一代人曾經的故事,也對我們這一代的意志和品德來源有了全新的思考。如一位署名“Sarah”的讀者寫到:“今天看到嬸嬸的回憶錄,內心無比的感動。嬸嬸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了自己在農村生活的甘甜苦辣。正如嬸嬸所說,曾經的插隊經歷是一種財富。這也鑄就了嬸嬸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不懼困難的堅強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署名為“我心怡陽”的讀者寫到:“你的人生財富來源于插隊,也是你們那一代人的艱辛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向你致敬,向所有知青先輩致敬!”一位署名為“沂蒙老兵”的讀者寫到:“知青是了不起的一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知青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時代的英雄群體。當年知青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為建設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為了縮小城鄉差別、工農成本,縮小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承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知青精神永放光芒!”一位署名為“高芳芳”的讀者寫到:“一位城里的姑娘,在最美好的年華,選擇到農村插隊,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但也許正是那段艱苦歲月真的鑄就了你堅強不屈,不甘落后,積極樂觀的精神品質!”類似這樣的評論與留言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贅述。作為編者,看到我們的故事能撞擊到下一代人的心靈,能為祖國興旺發達再增加一份正能量,心中的感動確實難以言表。

  上述情況充分證明,我們所發布的文章,是弘揚社會正氣,彰顯社會正能量的,更說明知青問題仍然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他有力地表明,時代關注知青精神!歷史需要知青精神!

  而這次知青史料的收集,其意義還絕不僅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隨著各種文章的整理和各種歷史資料的查閱,使我們對許多重大政治原則問題,有了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認識。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絕不是所謂“文革”的產物。長期以來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觀點:認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所謂“文革”的產物;既然“文革”已經被徹底否定,對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也應該予以否定。這種觀點的傳播,使不少人對知青問題及其研究噤若寒蟬。如果沒有對歷史資料的大量研究和占有,我們很可能也會人云亦云,或者即使感到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駁斥。但在這次史料收集過程中,由于工作需要,我們不得不去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大量史料證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黨中央在50年代中期已經明確提出。在1966年文革前,全國已經有一大批知青下鄉插隊,最有名的如邢燕子、侯鐫、董家耕等全國典型。我縣在文革前,當時的離石縣柳林鎮就組織了140余名知青插隊、插場。

  黨中央之所以提出讓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主要是鑒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需要。其主要是針對美國提出的“和平演變”戰略和蘇聯走向修正主義的現實教訓。為了防止無數先烈流血犧牲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老子打下的江山被兒子斷送掉的”,防止青年一代“脫離工農兵”,毛主席和黨中央高瞻遠矚,要求青年一代必須到農村去、到邊疆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的第一線。通過和工農相結合,了解國情民情,體察老百姓的艱難,鍛煉青年意志,在“三大革命”中逐步改造世界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走工業化的道路才能保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工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通過侵略和掠奪來完成原始積累,只能依靠當時占國民經濟總產值70%的農業來積累資金。而當時國家面臨的現實是:一方面國家財力還不可能達到全部安置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的條件。據1953-1983年平均每億元投資可增加勞動力的統計,當時輕工業平均每增加一個勞動力,需國家投入6250元;重工業每增加一人需要2萬元[ 金大陸、金光耀:《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研究文集》(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頁]。另一方面,農村95%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勞動力不足,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鑒于這多方面的因素,中央才決定把城市青年輸送到農村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1963年,周總理在中央安置領導小組會上說:插隊本來是小平同志的建議,我贊成...今后15年內動員城市青年學生下鄉參加農業生產,是城鄉結合、移風易俗的一件大事。并要求各地編制15年安置計劃。1964年1月16日,由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制定的《關于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草案)》和《中央安置城市下鄉青年領導小組向中央的報告》下達后,中央做出每年安排100萬以上的城市青年到農村去插隊落戶的計劃。(中央文獻出版社《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98年版第十八冊),

  上世紀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上山下鄉掀起高潮,還源于建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大發展,帶來的生育高峰。這部分人步入成人時,正處于“文革”時期。特別是1968年和1969年兩年,由于1966和1967“文革”的沖擊,國家未組織城市青年上山下鄉,因此,68、69兩年的插隊高峰,其實是完成了4年的計劃。關于這方面的詳細情況,本專輯“寫在前面的話——《正確認識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歷史》”已經進行了詳細闡述,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因此,知青上山下鄉為文革產物一說,完全是一些人出于某種目的的信口雌黃,完全沒有政策和事實依據。

  二.上山下鄉并沒有耽誤一代人的教育。這一觀點影響面也非常廣泛。但只要有一點常識的人就會知道和理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教育的發展和其他的發展一樣,都是循序漸進的。新中國建立后,國家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但教育發展必須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配套,也與全社會思想認識緊密相連。據有關資料,我國在五十年代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基本上完成掃盲”,“爭取全國平均有80%的學齡兒童入學”。(參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8-31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趙艷、栗洪武《普及義務教育:百年歷程及客觀態勢》)直到1964年,全國小學平均入學率才達到84.7%。“文革”中雖然發生了社會動蕩,但小學教育還是得到快速發展,到1976年底全國小學平均入學率達到96%。(參劉英杰主編《中國教育大事典1949-1990》,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頁。)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才提出“全國應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的歷史任務”,1982年12月,又通過《憲法》形式,進一步明確規定,要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小學教育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中學教育和大中專教育了。

  呂梁作為貧困地區,柳林作為新建縣,教育水平更落后于全國。據《柳林縣志》(90版)提供的數字推算,1971年,我縣小學畢業生只占當齡人口的89.7%(有一些兒童上小學后并未畢業);小學畢業后升入初中的占畢業生總數的90.9%,初中生只占當齡人口的81.54%;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占畢業生總數的25%左右,高中生占當齡人口的比率為17%左右。可見,當時能升入高中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而在我們這樣的貧困地區,要升入大中專學校,更是難上加難。據網載:到文革前,我國每年通過高考進入大中專院校學習的大中專學生,基本上在20萬左右徘徊;即使到八十年代中期,每年大中專加在一起,招生人數也只有30萬左右。以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縣高考為例:1977年全縣有601人報名參加高考,只錄取11人,錄取率為3.33%,其中,本科7人,專科4人。1978年達到高峰(主要原因是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加大了備考力度),在529名參考人員中,錄取31名,錄取率提高到5.86%。到1979年后,又大幅度跌落,全縣錄取僅有18名,錄取率為1.13%。1980年錄取23名,錄取率為3.96%,回歸正常。應該強調的是,上述數字僅是參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的比率,如果按當齡學生計算,應該在千分之幾以下。由此可見,“耽誤了一代人”之說,完全是一些人的無中生有,根本難以站的住腳。

  從另一方面講,學校教育并不代表教育的全部,社會大熔爐的實踐教育有時往往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如果一昧強調只有學校教育才是成才之道,就難以解釋為什么許多“土包子”出生的共產黨將領,能夠打敗幾乎全部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國民黨將領。因此,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所講的那樣:一個人能不能對國家做出貢獻,并不在于是否上過大學,而在于是否有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是否經受過各種歷練。并說:“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學。上了這個高中和大學,對老百姓才會有很深的感情。”同時鼓勵年輕人:“你們一定要下基層,才能培養出對老百姓的感情,才能提高自己,干出實事,做出實效。”這是有著七年插隊生涯的總書記深切的實踐體會。在實際生活中,許多未上過大學的人在理論和實踐中做出驕人成績的車載斗量,而許多上過大學甚至更高學歷的人,一事無成的也比比皆是。因此,抱怨所謂插隊“耽誤了自己”的人,其主要根源還是思想認識問題。

  三.關于上山下鄉是對青少年身體的摧殘之說。還有一些人認為,上山下鄉期間,正是大多數青少年身體成長時期,但這些青少年插隊后,吃的不好有時還吃不飽,還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是對青少年身體的極大摧殘。這一觀點從現在角度看,也許還有人相信,但只要有過插隊經歷的人就會感到完全是信口雌黃。以我縣為例,當時農村人口每年的口糧標準是360—380斤毛糧,另外還有工分糧,按照我縣的最低標準每個工分0.4斤算(最高0.8斤),每年至少應該在300個工分以上,最少還可分得120斤毛糧,即每年的毛糧應該在500斤左右,折算成成品糧,在420斤左右;再加之插隊青年都分有自留地,還可以適當補充,如此,平均每天的成品糧在1.2市斤以上,遠高于當地農村家庭平均口糧。因此,即使是我縣這樣的山區農業落后縣,也根本不存在吃不飽的問題。至于繁重勞動問題,絕大多數生產隊還是對插隊青年非常照顧的,根本不存在超出身體極限的勞動。當然,當時我國整體上社會生活水平較低,吃的不好是客觀存在,但正像六十年代插隊的老知青高繼平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國家就像一個家庭一樣,要發展起來,沒有幾代人的艱辛努力是不可能的。當時不僅是我們苦和累,全國人民都和我們一樣,在出大力,流大汗,吞糠咽菜加班干。即使我們不插隊,在任何崗位上也一樣得大干。如果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當年的付出,就絕對沒有子孫后代今天這樣的好日子。”而大多數知青的回憶錄和知青感言,對國家當時的客觀困難也表示出充分的體諒和理解。

  有學者曾把人分為三個層次:只強調感官滿足的自私貪婪型;追求社會公德和公理的精神知性型;有著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的高尚人格型。而持上述觀點的人,不能站在客觀歷史的現實基礎上看問題,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這些人只能是低層次上的徘徊者。由此也可以證明,世界觀的改造,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異常漫長的過程。

  歷史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這代人,大多數已經步入老年。在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們曾經奮斗的足跡被歷史所記載,被歷史所認可,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而看到祖國日益繁榮昌盛,看到國家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看到我們的子孫后代越來越幸福,想著我們今天基本上能衣食無憂,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我們當年的奮斗,當年所經歷的一切艱難困苦,都是值得的!為此我們可以豪邁地說:做一回知青,我們無悔今生!

  特以此為記!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孫陽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郭松民 | 這個時候,為什么要歌頌降將軍?
  2. 一個國家最嚴重的危機是什么?
  3. 理性地看,25年的人民公社是老百姓最富有的時代
  4. 陳先義: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痛打落水狗!
  5. 歐洲金靴|政治掛帥還是鈔票掛帥
  6. 不是紹伊古太牛逼,而是哈耶克太偉大
  7. 毛主席評論衡陽保衛戰的全文: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
  8. 掃把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9. 剛剛槍聲響起,總理遇刺背后的驚天秘密!
  10. 顧凌英|“真理”多走了一步,就是謬誤
  1. 司馬南:前晚,臺灣發生一個很大的不同尋常的事情
  2. 其心可誅
  3. 歐洲金靴|靠污名化群眾審美換來的“優越優雅”,真的極其丑陋
  4. 張文木:回看“批林批孔”
  5. ?郭松民 | 這個時候,為什么要歌頌降將軍?
  6. 含淚寫下:對于十年大革命毛主席的初心!
  7. 司馬南:他上臺,俄烏戰爭戛然而止,轉向對普京重大利好
  8. 關于鼎益豐問題答朋友問
  9. 一個國家最嚴重的危機是什么?
  10. 毛主席50年前的這個預言,成為現實!
  1. 腐敗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沒一個行業是清白的
  2. 吳銘|葛教授,吃飽了撐的么
  3. 一九六八今又是,換了人間
  4. 階級斗爭的標志性事件出現了
  5. 毛主席機要秘書張玉鳳嚴正聲明
  6. 元龍:從寄生到篡國!猶太資本用篡權美國的手段滲透中國政權? ?
  7. 一言難盡,我們的媒體在做什么?
  8. 是誰捂住了盧麒元先生的嘴?
  9. 北京城墻被拆除的歷史真相,著名建筑專家孔慶普的回憶
  10. 張志坤:中俄關系面臨美西方的強烈狙擊
  1. 寫給這位偉大的母親,是她孕育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兒子!
  2. 求錘得錘!潤英港人被集體開除
  3. 含淚寫下:對于十年大革命毛主席的初心!
  4. 何自力:新質生產力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時代意義
  5. 農民工監測數據解讀之三:30歲以下農民工急劇下降,大齡農民工高達9100多萬
  6. ?郭松民 | 這個時候,為什么要歌頌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