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因寫了一篇短文,批駁老胡盤道的“吃飽飯再談路線”的文章,文章的主要觀點是說,新中國建國時是一窮二白的基礎,是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把農民組織起來,大力開墾土地,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培育優良農作物品種,引進一批化肥生產設備,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吃飽飯的問題。這本來是客觀事實,我們進行討論或者辯論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一個結論就要讓人家信服。事實本來就是這樣,你說新中國建國時一窮二白,不可能先吃飽飯再談路線方向吧,路線方向就是為了吃飽飯創造前提條件。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的。做任何事情沒有明確的方向目標,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而老胡盤道的觀點剛好是倒過來了。所以,在那篇短文里進行了分析批駁。
然而,在評論區卻有一個網名叫“多才多藝山腳里”的人提出了反駁,這個人在評論區里這樣說:“作者回答,為什么50年至57年農民生活好于后來十多年的生活,難道是57年前的農藥種子化肥優于后十幾年?”我在評論后來做了回復,這個人的言論,其根本出發點就是否定人民公社集體化。因為人民公社建立于1958年,他的言下之意就是57年以前不是搞人民公社,農民能吃飽,而搞了人民公社農民就吃不飽了。所以我簡單地把分田單干前的1982年的人均糧食同1957年人均糧食進行了一個對比回復了他。可笑的是今天又一個網名叫“竹林茶叟”的人在我的回帖后面又來了一句說我是“不敢回答了”。似乎他們已經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不知道這樣是不長眼睛,還是腦子被驢踢了,神志不清了。其實,說這種話的不止是這兩個人,在網絡上看到一些人這樣說什么,57年前和分田單干都能吃飽飯,言下之意就是人民公社時期不行,即集體化不行。在這些的意識里,57年前農民也同樣是單干,是單干讓農民吃飽飯。因此,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57年前和82年后情況是完全不同的。83年人民公社全部解散,農民實際上是一種單干形式出現,名義上叫“家庭聯產承包”,實際是分田單干。但57年以前不一樣。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0年冬開始全國范圍內的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完成了除部分少數民族以外的全國土地改革。但土地改革以后不久,農村就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1951年一些地方針對一些農民種田困難的情況,建立了互助組。1953年到1956年通過“一化三改”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完成了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進入了社會主義。這段時期,農民從自愿組成的互助組的基礎上,建立了由初級社到高級社的農村集體組織,再到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所以,除53年以前,大多數地方的農民雖然分到了土地,但仍然是一家一戶的單干形式。53年以后就開始建立起了初級社、高級社這樣的集體經濟組織。所以,把57以前都視為單干是錯誤的。
第二,看看“57年以前農民生活好于”集體經濟時期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上面那個說法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否定分田單干以后農藥化肥、種子的作用。他的意思57年以前農民生活好于集體經濟時期,“難道農藥化肥種子優于”集體經濟時期。這個其實很好說,從糧食產量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數據:1950年(土地改革前)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213萬噸;1951年糧食總產量為14369萬噸,說明土地改革農民分得了土地,勞動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總產量增加了1156萬噸。1956年,完成了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糧食總產量為19275萬噸,195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9505萬噸。至于說人均糧食,1956年為306公斤,1957年為301公斤,人均糧食突破了300公斤。58年以后,到65年,這幾年確實全國糧食總產量不如56年和57年。但是從66年開始,全國糧食總產量基本是呈逐步上升的趨勢。6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超過了57年,為21400萬噸。7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28452萬噸,7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33212萬噸,到人民公社解散的前一年,198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35450萬噸。從全國糧食總產量來看,雖然說,有些年份的確不如56和57兩年,但總的來說,在土地數量、耕種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起來,集體化時期的糧食總產量除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其他年份最低年份與57年以前的最低產量,最高產量與57年前的最高產量相比,是明顯高于57年前的糧食產量。怎么能以“57年以前農藥化肥種子優于”集體時期言論對進行譏諷呢?這明顯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罔顧事實。
再說人均糧食,57年前,從最高年份來看,50年,人均糧食為239公斤,56、57人均糧食兩年突破了300公斤,集體化時期除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低于50年的人均糧食水平,63年以后就逐步提高了。從74年以后都突破了300公斤,人民公社解散前的1982年達到了348公斤,怎么能說是57年前都要“好于”集體時期呢?這里我們還不說人口增長情況。從人口情況來看,1957年只有近6.5億人口,而1982年達到了近10.2億人口,即使是1978年,也達到了9.6億多人口。在同樣的土地條件,農耕條件和水利條件下,集體時期人口已達到或超過9億,人均糧食同樣超過了57年前的水平,這都是錚錚事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怎么到了一些眼里卻成了不如57年前的生活水平了呢?從具體數據說明,那個叫什么“多才多藝”的人,其實一點“才”也沒有,還自吹什么“多才”,只不過是給別人留下笑料而已。持這種言論的人,很明顯就是一種別有用心,他們完全罔顧事實,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目的就是否定新中國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為私有化鳴鑼開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