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沒事兒又看了抖音剪輯版的《大決戰》,特別有意思。
《大決戰》中,那些振聾發聵的問題
這篇文章,是先前我分享過一些感悟。
今天再分享一個感悟,那就是:兩種不同的歷史。
我們的歷史,大家都曉得,正史是《二十四史》,可這二十四史都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的歷史記錄。
這份記錄,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二十四史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與失敗,幾乎各有一半。
為什么大家都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為何卻不能全部都是成功呢?
就拿古代的項羽一方來說,絕對是人才濟濟,眾星云集,咋就不能勝利呢?
近代的蔣介石一方,也是人才濟濟,眾星云集,咋就不能勝利呢?
歷史將他們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個人原因,我的看法是,這實在是太膚淺了。所以,二十四史是非常膚淺的歷史。
從《大決戰》中,我們就可以發現,蔣介石很厲害,屬下也很厲害。并不是他們不聰明,不厲害。
他們都是太聰明,太厲害了,所以才會失敗。
怎么說他們太聰明,太厲害呢?
因為蔣先生把自己的利益放第一位,屬下于是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層層如此下去,于是出現一個什么局面呢?
? 都想讓別人犧牲,讓別人背鍋,讓別人擔責,別人怎么可能傻呢?
可是,他們“天然的”就這么覺得了,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就這么“聰明的”斷定了。
我就在想,他們為什么就認為“下屬”會聽話呢?
下屬聽話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能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啊。
可是,如果越聽話卻要付出越大的代價,那還怎么聽話呢?
上位的人,為什么如此迷信下屬會“絕對聽話”?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才想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自認為自己手里有錢,有權,有槍,就可以“迫使”其他人做一切,哪怕去死。
這個“迷一樣的自信”,讓他們徹底喪失理智。
蔣介石就是這樣喪失理智的。他總是大言不慚的以道德要求屬下:你怎么還不去死?你怎么還不以身殉國?你怎么還好意思活著?
其他人都會計算的啊,聽話的好處與不聽話的代價做加減法,他們難道不會算賬嗎?
問題是,蔣公認為別人都是沒腦袋的人,不會計算的。
而實際的常識是,天下人,沒有一個傻子。所有人都會計算,而且天天計算,實時計算。
那些地位低的人,計算的更清楚,更明白,更及時。
他們計算出得失以后,會更加敏捷的做出反應。而絕不只是坐以待斃。
舉個例子,地主要收租,官府要收稅,如果租+稅合起來,大于田地總收入。也就是說,農民連生存的口糧都剩不下,他們就會拋棄土地,選擇流浪、進山、偷搶等。這就是簡單計算后的結果。
我想了又想二十四史,表面看起來是王侯將相跑來跑去,成敗得失。實際上,背后不過是群眾的加減法。
做加法的時候,歷史就往前動一動;
做減法的時候,歷史就不動了,甚至往后動一動。
這個群眾的加減法,才是歷史進退變化的根本動力。這才是歷史的另一面,甚至是當前二十四史的底色,是承載王侯將相之舟的所謂汪洋大海。
載之,覆之,應該要看這個“水”啊。
可以,二十四史卻只見舟,不見水??偘阉斪隹諝?,日用而不知。
這是我們二十四史之所以淺薄的地方。也是我希望告訴諸君的地方。
希望將來,大家能看到歷史長河之水,別只看那幾只小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