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俄羅斯的一些人士,嘆息“列寧最大的錯誤是把蘇聯設置成‘國家聯盟’,而不是‘國家’,‘國家聯盟’解體了。”俄羅斯的力量,比起蘇聯,那就差遠了;所以,現在俄羅斯的一些人士,從“國家力量”角度,懷念蘇聯的強大。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確實是個“國家聯盟”,不是“一體的國家”,“蘇維埃”意思是“人民代表”。
列寧為什么要搞“國家聯盟”,而不是“國家”呢?
列寧設想的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社會主義都勝利、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組成個“人民代表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簡稱“蘇聯”。
但是,當時世界其它國家,社會主義還沒有勝利、還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暫時由社會主義已勝利的俄羅斯、烏克蘭等十幾個國家,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等其它國家的社會主義勝利了,再陸續加入這個“社會主義國家聯盟”。
所以,列寧設想設置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類似于一個“國際組織”。
就如后來的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加入“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這個“國際組織”,按起初的設想,世界上其它國家,社會主義勝利后,也加入這個“國家聯盟”。
但是,后來的蘇聯,漸漸地發展成一個“國家”,而不是“國家聯盟”,所以,像中國的社會主義勝利后,也沒有加入“社會主義國家聯盟”。
然而,“蘇聯”雖已成為個“國家”,但其基礎構成,卻是“加盟共和國”。所以,很容易就“解體”了。如果是“行省制”,由省或州構成,未必那么容易解體。
英國大作家喬治·奧威爾,寫過本《動物莊園》。說動物們“革命”,趕走主人,實行“動物主義”。但不久,領導革命的“豬”,成了新的統治者,繼續壓迫其它動物,和舊政權一樣、或者連舊沙皇時期還不如。西方驚嘆這是“最偉大的小說”,“革命者成為統治者”這種現象,被稱為“奧威爾現象”。
但是,在中國,此類“現象”、“事情”,不過是“老生常談”、不為奇怪。中國有“二十五史”,演變了25個“朝代”;其它“小朝廷”、地方性“王朝”,更是多得很。
中國歷史上的這些“朝代”,大部分都是這樣、就是奧威爾指出的那種現象。一個王朝末年,政府剝削壓迫人民,人民忍無可忍,進行革命起義,推翻舊朝廷,建立新王朝。
新王朝建立后,剛開始那幾年還可以,可是用不了多久,官員們又欺壓迫害人民,人民再進行起義,推翻朝廷,再建立個王朝。王朝又欺壓人民,人民再起義······
這樣的“循環”,發生了二十多次。所以,對于西方當作“至寶”的“奧威爾現象”,中國人不知道“見識”了多少,根本不“驚奇”。
按照毛時代的說法,是“農民起義被地主階級利用”。就像《水滸傳》中,宋江等梁山好漢“招安”了。許多人罵宋江,說宋江是“投降派”;其實,就是不招安,奪取政權,宋江當了皇帝、其他好漢當了“丞相”、“將軍”、“尚書”、“太尉”;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水滸王朝”及他們的子孫后代,仍然會腐化,繼續壓迫剝削人民,和舊政府一模一樣。
蘇聯的解體,主要原因是蘇聯的“特權階級”;蘇聯的黨政軍干部、克格勃人員,過著奢侈的“精致”生活,物質層面,他們已經實現了“共產主義”。廣大的工人、農民,過著饑寒交迫的慘淡生活、吃了上頓沒下頓,因為工農創造的社會財富,被特權階級掠奪走了。令人嘆息的是,蘇聯共產黨口口聲聲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
“特權階級”,也會老死,他們死后,職位就空了出來,接著,由他們的子女親戚“頂上”、“繼承”、“世襲”。普通工農家庭的子女,則繼承父輩的苦難、職業、“牛馬”。有位蘇聯將軍,孫子問:爺爺,我能當上將軍嗎?爺爺說:當然能。孫子問:我能當上元帥嗎?爺爺說:不能。孫子問:為什么?爺爺說:元帥也有孫子呀。
這就是蘇聯的政治、社會狀況;也就是說,在蘇聯,階層固化,工人家庭的子女根本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只能繼續“當牛做馬”。
另一方面,這意味著蘇聯政權不能吸收新鮮血液,就像一個患了晚期癌癥的病人,全身都是“癌細胞”,走向死亡。
所以,蘇聯解體時,沒有一位黨員、一個黨組織,去捍衛蘇聯,都是“冷眼旁觀”、“無所謂”。
那么,特權階級對蘇聯解體的態度是什么?是“熱烈歡迎”。“特權階級”對馬克思列寧的理論,十分反感、厭惡,覺得“礙手礙腳”。為了把既得利益“合法化”,特權階級就推動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新貴”,都是蘇聯的“舊貴族”。像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是蘇聯克格勃國家安全局長。再比如,蘇聯的國企私有化后,國企的“老總”、領導干部,侵吞了國企。
再就是,“共產國際”的解散,埋下了“蘇聯解體”的根苗。當年列寧建立“共產國際”,主要功能是支援世界其它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即“輸出革命”。二戰后,斯大林和羅斯福、丘吉爾做“利益交換”,條件是“解散共產國際”。
美西方長期對蘇聯“和平演變”,蘇聯束手無策,只能被動的“強烈抗議、堅決反對”。如果有“共產國際”,你向我“和平演變”,我向你“輸出革命”,讓你國的工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你的政府。這樣,就有“主動權”了。
還有就是,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赫魯曉夫與斯大林,“私仇”加上“公怨”,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在當時作《個人崇拜及其后果》報告時,不少黨代表當場“昏過去”。引發了思想混亂,許多蘇聯人失去了對馬列主義的信仰。這些人當中,有兩個重要人物,就是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兩位,當時還是青年,因此拋去了共產主義信仰。后來成了領導人后,一手操作了蘇聯的解體。
還有個原因是,蘇聯馬列理論的“停滯”。當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世界以及蘇聯,已經面臨新問題,但“理論”,還停留在斯大林時代,就是那些“舊論述”、還是“老一套”。蘇聯人,尤其是青年,覺得那些理論,陳舊不堪、不能解釋問題。理論的停滯,直接導致政策、路線的偏差、老舊。
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與新思維”,但戈爾巴喬夫內心仇視蘇聯、仇視馬克思主義,他改革的目的,是“搞垮蘇聯”,并不是在社會主義的總方向上、發展馬克思主義,而是“消滅”馬克思主義。這樣的“新思維”,當然是導致蘇聯垮臺。
蘇聯解體的另一個原因是“克格勃”;克格勃的存在,不僅沒有能“保衛”蘇聯,反而促成了蘇聯的解體。“克格勃”殺人、秘密逮捕、下毒、制造車禍、嚴刑拷打,蘇聯人民對克格勃“恨之入骨”。而克格勃最“代表”蘇聯,是蘇聯的“主體”,所以,人民將“恨”轉嫁到蘇聯的黨組織、政府、軍隊等,盼望蘇聯早點垮臺、滅亡。
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時代,蘇聯興起了一股“虛無主義風潮”,是內外呼應、混淆視聽。比如,說列寧是“德國間諜”、“馬克思是酒鬼”、“佩特留拉是大英雄”······,也就是說,在當時的蘇聯,“是非黑白”已經顛倒,否定馬列主義、否定革命歷史、否定革命人物。馬列主義如同成了“過街老鼠”,被蘇聯人唾罵。
作為政權的指導“意識形態”,成了這樣,這個政權還能存在嗎?
不管怎樣“說”,蘇聯已經解體了,成了“前蘇聯”。就像一個人死了,也只有“節哀順變”,對于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下去。“活著”的像中國這幾個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吸取經驗教訓、“前車之鑒”,不要重蹈覆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