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按照黨中央毛主席指示,突然向盤踞在金門、馬祖島上的國民黨駐軍發起猛烈炮擊。此舉動一石驚破水中天,立即招來國際輿論一片嘩然。中國大陸此舉用意何在?是準備解放臺灣,還是另有他意?一時間,眾所紛紜,莫衷一是。
人民解放軍突發此舉,尤以美國人與蔣介石最為鬧心。他們紛紛召集高級幕僚緊急磋商,多方研判分析,試圖搞明白中國大陸政權此時此刻作此舉措,究竟劍指何方。
其實,人民解放軍突然炮擊金門、馬祖,絕非偶然之舉。在黨中央、毛主席那里,這早已是醞釀已久的重大戰略舉措。
1958年7月,美、英兩國出于自身戰略需要,先后悍然入中東地區的侵黎巴嫩和約旦,企圖借此鎮壓伊拉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針對美、英的霸道舉措,毛主席經過一段時間深思熟慮后,毅然做出決定,迅速在福建前線采取行動,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帝斗爭。
打擊目標為什么選在金門、馬祖?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臺灣與澎湖列島距離較遠,不在我們大炮射程之內。既然沒有遠程打擊武器,我們就近炮擊金門、馬祖,給美、蔣布下迷陣,用圍魏救趙之法,牽制美國,支援伊拉克人民尋求民族獨立的斗爭。毛主席還說,美國人欺人太甚,不僅隨意入侵世界其它弱小國家與民族,而且還強力霸占我臺灣省,在那里駐軍,建立軍事基地,時不時派軍機戰艦進入我主權凌空與海域偵察騷擾。炮擊金馬,正好打擊一下美、蔣的囂張氣焰。
其實,毛主席炮擊金門的用意絕非只有這兩點。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凡戰略大家,毛主席始終目光遠大,思維縝密,慮事析事鞭辟入里,算無遺策。他不止一次說,美國人支持蔣介石參與政權,甚至揚言為此不惜與我們一戰。美國人的真實思想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炮擊金馬,等于投石問路,借以探尋美國人的底線。
炮擊金門開始不久,毛主席指示福建前線,炮擊金馬同時,順便炮擊蔣軍軍需補給艦。五十年代,老蔣的軍艦每次往金門、馬祖輸送給養,均由美國軍艦護航。毛主席特意告誡前線將士,恪守一條原則,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看其反應。結果,一試即明。人民解放軍炮擊蔣軍軍艦之后,美軍艦不僅沒有全力護航,反而迅速退到炮彈射程之外,聽任蔣艦挨打。美軍此舉,惹得蔣艦上的國民黨軍官破口大罵,說美國人原來是銀樣镴槍頭,一點不敢跟解放軍硬碰硬。至此,毛主席試探美國人的目的徹底達到。原來美國人并不想跟中國大陸鬧翻,更無意為了臺灣在臺海地區與中共一決雌雄。美帝國主義的紙老虎本質,在毛主席舉手投足之間,原形畢露。
毛主席炮擊金門的用意我方自然心知肚明,而美、蔣一直蒙在鼓中。蔣介石一生與毛主席無數次較量,均以失敗告終,以至最后無奈退居臺島茍延殘喘。對毛主席高超的戰略戰術,蔣介石刻骨銘心,始終無可奈何。美國人呢,對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大陸雖沒蔣介石那般身心懼怕,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也使它深深領教了毛主席和人民中國的厲害。自那以后,它再不敢小覷中國,更不敢隨便招惹中國了。大陸政權突然炮擊金馬,無疑給美國人出一道難題,它費盡心思也猜不透大陸用意到底何在。畢竟,美國與臺灣簽訂有相關協議,保證過它要全力協防臺灣。一旦大陸此時真要發起解放臺灣戰役,美國人必陷兩難境地。一是插手中東圖謀難以得逞,二是骨子里確實不想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一向善于知己知彼的毛主席,正是看透了美國人的心思,知道它不敢也不愿與我們直接發生武力對抗,才動議炮擊金馬,借此攪亂美國人思緒,牽扯它的精力,讓它左右為難,不知所措。毛主席真正做到了談笑間玩美國人于股掌之中。
毛主席的高明舉措,一旦出手,立見成效。炮擊金門不久,美國人立馬把地中海的軍艦調一半到臺海來,極大緩解了阿拉伯地區人民的反帝斗爭,受到了該地區人民的高度稱贊。
炮擊金門過程中,毛主席始終占據主動,根據我方需要,揮灑自如,談笑風生,調度從容,左右逢源。前線炮聲隆隆,威震敵膽;后方多方運籌,巧妙配合。
毛主席說,我們不僅要與美、蔣打武仗,還要與他們打文仗。為此,每次召開有關臺海局勢的政治局會議,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的主編、社長均列席會議。毛主席給他們的任務是,密切觀察局勢變化,迅速寫出文章與社論,有力揭露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強烈呼吁它的軍隊無條件撤離中東,無條件撤離臺灣。對炮擊金門一事,要特別強調這是我國的內政,決不允許外人插手,更不允許外人干預。要明確告訴美國人,我們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目的就在于此。你美國人該干啥干啥,我無心也無意理會。但臺灣問題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容不得你來瞎攪混。毛主席還親自連續撰文《告臺灣同胞書》和《再告臺灣同胞書》,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公開發表與播放。文章開宗明義,告誡臺灣同胞,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臺、澎、馬、金是中國領土,我們都同意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你們要敢于同美國人作斗爭,粉碎他們試圖制造兩個中國的圖謀。這話看似對全體臺灣同胞說,其實無異于專門給蔣介石說。作為同樣具有強烈民族情結的蔣介石,自然對毛主席的用意心領神會。
由于美國人摸不透大陸的真實目的何在,一度亂了章法。他們甚至動議做蔣介石工作,干脆放棄金、馬,把島上軍隊全部撤回臺島與澎湖。美國人的意圖很明白,他想借此把臺灣獨立出去,與大陸一字并肩,再無瓜葛。然后,由蔣介石建立傀儡政權,再由它實際上操控臺灣事宜,托管臺灣。
美國人的圖謀,毛主席即刻敏銳察覺到了。他立刻調整戰略部署,制定應對措施。在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說,既然美國人逼迫蔣介石軍隊撤離金、馬,那他很希望我們立刻派軍隊登上去。真這樣,我們就中了它的奸計,實質上造成了臺灣的獨立。毛主席還說,估計蔣介石也不會答應的,他會與美國人周旋和斗爭的。毛主席深知,蔣介石與自己雖然在政治上勢不兩立,但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上卻心有所系。于是,毛主席很快拿出新的措施,對金、馬打而不登,對運送軍需品的蔣艦截而不斷。當此之時,毛主席與蔣介石隔空聯手,心有靈犀地給美國人演起了雙簧。既然解放軍沒有登陸金門的想法,不斷炮擊金、馬,蔣介石就沒有理由更沒必要撤出軍隊。蔣介石不撤出軍隊,美國人迫其放棄金、馬的圖謀就實現不了。面對如此局面,美國人無可奈何,只得聽任蔣介石繼續把軍隊放在金、馬。這樣,毛主席緊緊抓住金門、馬祖這兩根絞索,根據需要,隨時收放。美國人不威逼蔣介石撤離金、馬了,絞索就放松點;美國人一旦威逼蔣介石了,絞索就拉緊一點。金、馬兩根絞索,始終套在美國人脖子上,繩頭緊緊攥在中國大陸手中,收放由我不由你。
毛主席一生在戰略戰術上的大手筆舉不勝舉。從對待金馬的“打而不登”和“截而不斷”上,不由人不想起平津戰役中對張家口和塘沽兩地采取的“圍而不攻”和“隔而不圍”戰術來。對金、馬的“不登”,是我們的戰略需要,不愿登;對蔣軍運輸艦的“不斷”,也是我們的戰略需要,不愿斷。真要相登、想斷,只是舉手之間的事,根本不用花太大功夫。正如對張家口和塘沽的“不攻”和“不圍”,不是我們攻不了,也不是我們圍不了,而是我們根據需要,不愿攻,也不愿圍。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局需要,都是為了久遠需要。這就是我們的毛主席,一位無所不能、出神入化的偉大戰略家與戰術家。
炮擊金門所用的戰略戰術,舉世罕見,古今絕無。明里看在打仗,實際上又不像打仗。后來,毛主席直接告訴大家,金門炮戰,看是炮戰,其實是政治戰。再后來,毛主席明示前線將士,需要了就打一下,不需要了停一下。再打了,也不要一次發成千上萬發炮彈,發個幾百發就足夠了。不打了,就明白告訴蔣軍,他們愛怎么怎么,我們說不打就是不打,讓他們出來散散心,購購物。再后來,毛主席干脆命令前線將士,單日打,雙日不打,形成規矩。
毛主席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完全把一場看似劍拔弩張的兩軍對決,化成了一場游戲美國的政治仗、外交仗、聲東擊西仗、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仗。
正是金門炮戰,美、蔣軍艦軍機,此后再不敢公然進入我領空領海。尤其美國軍艦,此后乖乖按照我方要求,循規蹈矩,再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在毛主席以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兩篇告臺灣同胞書后,我方公開承諾蔣艦,可以七天為期,向金、馬運送物資,解放軍絕不實施炮擊。但附加一個條件,不允許美艦護航。如美艦護航,照打不誤。果然,美、蔣雙方嚴格按照中方要求行事,沒誰敢僭越絲毫。
炮擊金門事件,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收到了一石數鳥效果。一、有力支援了阿拉伯人民的反帝斗爭;二、摸清了美國人的底線;三、化解了美逼蔣獨立臺灣的圖謀;四、捍衛了領海領空安全;五、彰顯了新中國無所畏懼的威力;六、提振了國家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七、改變了岌岌可危的國際局勢。這里還有個小插曲,由于美國人摸不透我們底細,一段時間里,調集臺海的軍艦數量猛增。其中,航空母艦六艘,占其總數的二分之一。外加重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四十艘,航空隊兩個。美國人的舉措,驚動了另一個大國蘇聯。赫魯曉夫眼看著臺海局勢日趨危殆,大戰一觸即發。他深怕中美之間真的打起來,搞不好會引發新的世界大戰。于是乎,赫魯曉夫明確警告美國,不要動念頭打擊中國,一旦美國有此舉措,蘇聯定會站在中國一邊。
金門炮戰,始于1958年8月23日,終結于1979年1月1日。雖然這場看似馬拉松式的持久炮戰,早已硝煙散盡,可它留給人的思索,永無盡頭。尤其毛主席高超杰出的政治戰略智慧,于中展現得無與倫比,淋漓盡致,深為后人欽敬無比,永志難忘。
2022.11.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