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65年5月“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句“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極大地振奮了那時的中國人民。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到北京訪問,并訪問杭州、上海,發表“上海公報”迄今剛好三十八年,真可謂毛澤東講“彈指一揮間”。
上海公報稱:“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這一段說明了美國尼克松政府對一個中國的看法,卻并未明文承諾美國要施行一個中國政策。惟尼克松在從美國飛往北京的路上,曾考慮如何與毛周會談,當把中國和美國各自的需要列出檢討時,就已經白紙黑字的寫出用臺灣換取越南了(Taiwan=Vietnam=Trade off)。
尼克松在與周恩來會談時,曾承諾了對臺政策五原則:1、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要我控制我們的官僚體系,就不會再有類似臺灣地位未定的聲明;2、我們不曾也不會支持臺灣獨立運動;3、將在能力所及范圍內勸阻日本,使其不進入臺灣,也不鼓勵日本支持臺獨;4、支持任何能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辦法。不支持臺灣政府任何想籍軍事手段返回大陸的企圖;5、尋求與人民共和國的關系正常化。關于臺獨問題,尼克松還同意不鼓勵臺獨的范圍不限于臺灣本島,美國的臺獨活動也在不鼓勵之列。尼克松強調:1、對中國多年來能保密并履行約定感到欽佩;2、公報所用的字眼不能讓反對勢力找到藉口而聲稱美國總統造訪北京出賣了臺灣。換言之,不愿意由于在大陸所說的一些話而回到美國后被記者或國會領袖逼迫而不得不作出強烈親臺灣的聲明。而周恩來則表示:1、美方說希望和平解放臺灣,我們只能說爭取和平解放臺灣;2、臺灣回歸大陸后,沒有必要在臺灣建立核子基地,不會使用臺灣來對付日本,日本可以放心;3、希望尼克松在第二任期內解決臺灣問題,因為蔣介石已經為時不多了;4、肯定蔣介石一個中國的看法。而我們(毛周)才對蔣介石了解;5、韓戰時參戰是杜魯門逼我們這樣做的,當杜魯門的軍力抵達鴨綠江邊,我們要請大家看到,我們是說到做到的,不過當時我們并不確定能夠勝利,因為蘇聯不愿意派遣軍隊;6、要解決越南問題當然是不可能的,不能經由會談就解決這個問題。
在尼克松與周恩來進行會談時,羅杰斯國務卿和中國姬鵬飛外長也舉行了五次會談。羅杰斯認為正常化的意思是在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改善關系;姬鵬飛則人物關系正常化即使指建立外交關系,但在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也可以改善關系。羅杰斯另稱大陸和臺灣是兩個實體。
在尼克松總統起程訪大陸之前,臺灣當局曾由外交部于2月17日發表聲明,相信尼克松不至為中國所蠱惑,而必將旅行其歷來所做之莊嚴保證。于《上海公報》簽訂后,2月28日,臺北外交部發言人再發表聲明,不承認該一協議,強調唯有我人民所選舉產生的合法的中華民國政府統一全國,才能解決我們本身的問題,我將繼續實踐莊敬自強,力求操之在我。
由于美臺仍有正式外交關系,尤其美國國內仍有甚多對臺北友好人士,基辛格在從大陸返美途中就傳話給沈劍虹大使,強調美國對臺灣的立場并未改變。傳話人黑格強調基辛格對新聞界曾表示,將繼續遵守與我共同防御條約。尼克松也在返國演說中支出,此行達到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建聯系之目的,除了間接警告蘇聯勿在亞太地區建立霸權外,也指出我們在北京確實沒有進行秘密談判,……沒有背棄美國對任何國家所作的任何承諾。
基辛格在返抵華府第二天就當面向沈大使表示:1、美國沒有對中國出具體讓步;2、公報中只提臺灣不提中華民國是疏忽;3、毛、周可能在五年內病逝,中國大陸會有動亂,中國會在1976年前用武力攻取臺灣。3月2日,羅杰斯國務卿也向沈大使表示,美國會信守承諾。對于美國對一個中國立場并無異議一節可解釋為美國迄未接受此一立場。美國的目的是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而不是給予外交承認,此行沒有任何秘密協議,美國關心的是臺灣問題和平解決。3月6日尼克松再親自向沈大使保證,表示:1、美國決心遵守對我承諾。2、《上海公報》不是條約。3、特別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免說成臺灣是中國的一省,而使臺灣淪為從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4、美國一貫立場是臺灣問題應用和平手段解決。5、未與周恩來深入討論中國對臺使用武力事宜。雖然尼氏作以上懇談,當時在旁陪見的基辛格卻另補充說,希望臺灣方面不要攪局(Don’t rock the boat)。
美國在2月底也曾派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葛林(Marshall Green)訪問臺北對臺方簡報,告稱中國并未要求美國斷絕與臺灣或日韓等國的友好關系,而且美方在公報中未提共同防御條約是怕中國拒絕簽署公報。但葛林在臺北時未能見到蔣介石,對此,尼克松還表示遺憾。
從以上的事實及基辛格第一次與周恩來談話時所作的讓步顯示,尼,基雖然信誓旦旦未改變政策,但實際上他們已將美國對臺政策作了根本的改變。美國自此雖然達到了制約中國不再在亞洲擴張之目的,但也不再挑戰中國在大陸的統治,而且開始與中國聯合對東亞事務作安排。美國沒能獲取中國對解決越戰的承諾,也沒能獲取中國不對臺使用武力的承諾,但尼克松在其回憶錄中,及尼、基對在周恩來談話中,均作了在1976年前承認中國的承諾。尼、基走向承認中國的架構和形式,自此主導以后二十多年的美國的兩岸政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www.meihehua.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