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以民主的名義:美國資產階級對工人的鎮壓

張海濤 · 2009-06-1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以民主的名義:美國資產階級對工人的鎮壓

張海濤

    美國是實行議會政治和多黨制的國家。按照一些人的理解,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成立工人階級的政黨,并通過議會斗爭為工人階級爭取權利。但歷史和現實遠比這種設想復雜。二戰以后,美國共產黨是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政黨,在多黨制條件下,共產黨不僅不能通過議會斗爭爭取利益,而且被政府將其與工會隔離開來,并最終被取締。在資產階級民主下,對資產階級統治有威脅的黑人游行、工人罷工同樣被禁止,警察依然可以逮捕參加示威的底層群眾,很多工人階級的優秀分子和工會運動積極分子被投入監獄,美國工人運動受到層層打壓。正如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所講,資產階級各個黨派合股執政的最適當形式就是議會制共和國,議會制共和國公開實行階級恐怖和有意侮辱無產階級,它使統治階級的各個派別最不易分裂,但它在人數很少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以外的整個社會之間卻挖了一道鴻溝。

    節選自199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再說美國》(作者張海濤)中《美共領導人的“罪證”及其他——三談“民主、自由、人權”史》一章,有刪改。

    第一講 二戰以后美國資產階級對人民的鎮壓

    二戰以后,羅斯福的“新政”作為一個歷史階段早已結束。但是在工人階級長期反復斗爭的壓力之下,在社會主義國家和西歐社會民主黨這兩種國際力量的影響之下,“新政”中的若干社會經濟措施,例如國家干預經濟和社會保障制度,仍被戰后以來輪流執政的民主、共和兩黨政府在不同程度上繼承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壟斷資本在國內外聚斂財富的增加,隨著工人階級在一個又一個陣地上不斷戰斗,大多數工人群眾的勞動、生活條件逐步有了改善。盡管美國社會面貌有了不少變化,但是工人階級與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對立的基本經濟條件、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格局仍然未變,也不可以改變。加上戰后以來的歷次經濟危機、特別是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相繼發生的三次經濟危機,又把廣大工人群眾拋入困境之中,迫使工人階級起來與資產者博斗。

    同時,蘇聯人民在戰后重建中的成就,社會主義在東歐的擴展,特別是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使美國資產階級深感震驚。由杜魯門總編和麥卡錫參議員帶頭掀起的所謂“第二次紅色恐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資產階級專政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美國三權分立的國家政權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在我國附近打了兩場大規模侵略戰爭,并在國內加緊反共,鎮壓工人階級斗爭及其他人民運動。

    一、戰后初期打擊工人運動

    戰后初期,美國工人階級爭取改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斗爭出現高潮。全國列入官方統計的罷工人數,1945年為350萬人,1946年為460萬人。資產階級不能容忍,認為必須把這股斗爭火焰予以撲滅。下面是本世紀40年代下半期和5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史上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1、廢除集體談判的權利

    杜魯門總統1945年11月召開全國勞資會議。一些壟斷資本的代表在會上發出了戰后時期向工人階級進攻的第一個公開信號:他們決心廢除1935年羅斯福“新政”時期通過、承認工人有與雇主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的《瓦格納法》,并在工資等問題上采取了強硬立場。

    2、美國商會號召反共

    由美國商會出面代表壟斷資本,公開號召反共。1946年,美國商會發行了它們的反共反勞工系列文件中的第一本;《共產黨在美國的滲透:它的實質以及與之作斗爭的方法》。其中說道:美國的廣播電臺、電影制片廠、出版社、劇院和電視臺都“被莫斯科占領了”,聯邦國會應當在這些領域里采取行動。當年年底,聯邦國會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即著手為一大批作家、教授、藝術家、醫生、電影制片人、演員羅織罪名,準備剝奪他們賴以謀生的職業,把他們投入監牢。1947年,美國商會發行了它的反共反勞工系列文件中的第二本和第三本。第二本題為《共產黨人在政府中:有關事實和對付方案》。這本東西后來成了麥卡錫參議員手中的法寶。第三本題為《共產黨人在勞工運動中:有關事實與反擊措施》。這本東西為同年由聯邦國會通過《塔夫脫――哈特萊法》提供了依據。

    本世紀30年代,這種反共反勞工的公開號召主要是由另一個壟斷資本組織――全國制造商協會出面發出的,美國商會當時也做過不少。在40年代下半期,又是這兩家在竭力煽動,而美國商會卻沖到了前面。

    3、審查“危險分子”

    1947年3月22日,杜魯門總統發布行政命令,指定聯邦調查局和聯邦文官委員會對聯邦政府機構300多萬官員和工作人員進行忠誠考察,全部過一遍篩。經過為期4年的逐一政審,約2000名聯邦政府官員被迫辭職,212人被視為“危險分子”予以清除。

    4、通過反勞工的《塔夫脫-哈特萊法》

    1947年6月,美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一道著名的反共反勞工的法律,即《1947年勞資關系法》,又稱《塔夫脫-哈特萊法》。它正式廢除了《瓦格納法》若干有關工人權利的規定。壟斷資本的代表1945年11月在杜魯門召開的勞資會議上所表達的意志,現在正式形成為國家法律了。它的其他反共反勞工的條款,我在1985年1月15日寫的那封《六談民主》的信里已有所涉及,不另述。

    這里要略作補述的有關事事有三點:一是有的了解內情的國會議員在談到這道反共反勞工法律的產生過程時曾透露,參議員塔夫脫和眾議員哈特萊在向國會兩院提出這道法律草案前,曾將它交給工商界巨頭審議過,并說“這個法案的每一頁、每一段、每一句都是全國制造商協會寫就的”。于是杜魯門總統就此事耐了個政治花招。考慮到1948年競選即將到來,需要勞工群眾的選票,總統接到這道法案后公開予以否決,但總統并未作任何實際努力阻止國會通過這個法案。二是在國會湊足票數否定了總統的否決、使之正式生效之后,在總統1948年競選連任獲勝之后,總統曾連續9次援引這道法律壓制工人群眾的罷工斗爭。三是該法生效后,全國有23.2萬名工會干部被迫簽署誓詞,聲明自己不是共產黨員。雇主們隨時可用“作偽證”相威脅,對他們實行政治迫害。有些人也確實因此受到迫害,被關進監牢。

    5、審判美共領導

    1948年7月20日,在美國當代史上是一個烏云籠罩,暗無天日的日子,杜魯門政府出動軍警,分別在全國各地將美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構——全國委員會的12名成員通通予以逮捕,一網打盡。被捕的這12個美國無產階級的領袖人物是:美共全國委員會主義威廉福斯特、美共總書記尤金丹尼斯、美共組織書記亨利溫斯頓、美共勞工書記約翰威廉森、美共教育書記雅各布施塔赫爾、美共紐約區主席羅伯特湯普森、紐約市議會議員小本杰明戴維、《工人日報》主編約翰孟茨、毛皮工會聯合委員會主任歐文波塔什、美共伊利諾伊區主席吉爾伯特格林、美共密執安區主席卡爾溫特、美共俄亥俄區主席格斯霍爾。

    在此以前不久,先后遭到杜魯門政府、國會參議院麥卡錫委員會、國會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迫害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已經有:“聯合反法西斯難民委員會主席及其12名委員案”,其中大都是一些著名學者、教授和社會活動家。他們被加上“藐視國會罪”予以逮捕,并于1947年6月被法庭判刑;“好萊塢10人案”,其中都是著名的進步電影劇本作家和導演,他們被加上“藐視國會罪”予以逮捕,并于1947年12月被法庭判刑;“洛杉磯16人案”和“丹佛7人案”,被加上“藐視法庭罪”逮捕、判刑;“尤金丹尼斯案”,因拒絕為國會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作證,這位美共總書記已于1947年6月以“藐視國會罪”被判過一次刑;……這一類的案件還發生過許多起。

    杜魯門政府的司法部長湯姆克拉克1947年到1948年先后公布了一批黑名單,把160個社會團體定為“顛覆組織”。列入國會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黑名單上的“顛覆組織”則多達608個社會團體。為了顛倒黑白、混淆視聽,這些黑名單中也列上了少數法西斯組織,然而被定為“顛覆組織”的絕大多數都是工人、黑人、青年、婦女、知識分子的人民團體。資產階級真正要予以鎮壓的并不是法西斯組織,而是這些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社會團體。

    現在,杜魯門政府的進攻矛頭集中到了美國無產階級的戰斗指揮部——美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層。1949年1月,中國人民革命正在迅速前進。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已經勝利結束,平津戰役即將結束,杜魯門政府大力扶植的蔣家王朝覆滅在即。這時,即1949年1月17日,位于大西洋岸邊、曼哈頓島南端華爾街附近的美國聯邦地區法院開庭審訊美國共產黨領導人。出庭法官為百萬富翁哈羅德梅迪納先生。除威廉福斯特因患心臟病不能到庭受審外,其余11名美共領導人一律被帶到了被告席上。

    這些美共領導人為何要被捕、受審呢?他們所犯何罪呢?陪審團指控他們的第一項“罪行”是:“講授、宣傳用暴力推翻、摧毀美國政府。”杜魯門政府司法部的代表在法庭上竭力強調的也是這一條。

    有何為證呢?證據是有的。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產黨宣言》、列寧著的《國家與革命》、斯大林著的《列寧主義問題》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其他經典著作。政府代表在法庭上長時間地朗讀這些馬列主義著作中的一些段落,作為美共領導人的“罪證”!

    除此以外,還有什么證據呢?沒有了。

    共產黨人在法庭上為自己作了辯護。他們指出,世界各國的共產黨人以馬列主義為共同的理論指導。但不僅共產黨人如此,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國際性集團也都有各自相同的意識形態。世界各國的共產黨人是彼此相互學習的。美國共產黨人“從歷史性的俄國革命、從戰前法國和西班牙的人民陣線,從西班牙內戰、從東歐人民民主國家、從偉大的中國革命”那里學到了大量的東西,但黨是依據形勢的發展制定自己的政策的。階級斗爭中使用暴力的根源是壟斷資本,那些大壟斷資本家甚至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煽動者和組織者;而共產黨人則保衛和平和民主的最偉大旗手。美國共產黨人并沒有宣傳用暴力推翻杜魯門政府。

    杜魯門政府在法庭上拿出幾本馬恩列著作做為美國共產黨人的“罪證”,只是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荒唐和虛弱。但是,這些共產黨人還有另一種“罪行”。陪審團認為:美共領導人在1945年把被白勞德修正主義者解散了的美國共產黨重建了起來,并且他們本人就是這個黨的黨員。在美國,重建了共產黨,在這個黨里做一名黨員,這就是罪行!憑這一條,就要判刑!

    還有什么別的指控嗎?沒有了。然而這也就夠了。

    1949年10月14日,法官哈羅德梅迪納開庭宣判:受審的11名美共領導人除紐約區主席羅伯特湯普森以外,各判處5年徒刑和10000美元罰金。湯普森“無罪”嗎?當然不是,身為美共黨員,且為紐約區黨組織主席,安能“無罪”!但是湯普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在美軍中服役,在太平洋戰場上作戰勇敢,被授予戰功卓著十字勛章,量刑時完全不顧及此,太不得人心了。怎么辦呢?判處徒刑3年,這就算是寬大的了。

    以上判決發生在什么時候呢?它發生在包括江竹筠同志在內的我黨大批烈士在重慶的“渣滓洞”、“白公館”受到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保密局特務殘酷迫害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受到原“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各種刑具摧殘的時候,和他們為了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革命事業在“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舊址英勇就義的時候。

    寫到這里,我的心情實在難以平靜下來。被無辜判刑的這一批美共領導人向主管紐約地區的聯邦第二上訴法院提出上訴。1950年8月1日,上訴法院開庭宣判。各位上訴法院法官投票表決的結果是:維持原判!這些美共領導人又向位于華盛頓國會山上的美利時合眾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1951年6月4日,聯邦最高法院開庭宣判。最高法院9位法官投票表決的結果仍然是“維持原判”!

    投票表決,這難道不是很民主嗎?可是從表決的結果來看,這種民主難道不是屬于資產階級范疇之內的嗎?

    但是,這并不是說法官們的投票態度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在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就是否維持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對這批美共領導人的原判進行表決時,就有兩位持資產階級自由派觀點的法官投了反對票。其中的一位名叫雨果布萊克。他在判詞中說明了自己投反對票的理由。這份判詞中的主要一段,原文如下:“我要強調的是,什么是本案涉及的罪行,什么則不是,這些被告并未被指控企圖推翻政府。他們并未被指控從事過任何旨在推翻政府的公開活動。他們甚至未被指揮講過或寫過旨在推翻政府的任何言論。對他們的指控僅僅是:他們同意舉行集會,談論在以后出版某些思想。”

    以上這段話把這個案件的性質說清楚了。

    1951年7月2日,按我國農歷應為6月,天公如有知,這一天應降一場“六月雪”。就在這一天,這批美共領導人中的大多數被分別關進了包括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和康涅狄格州的丹伯里在內的五個城市的監獄,開始服刑。之所以要把他們分散關押在各地,是為了“防止他們在一直策劃陰謀”。溫斯頓、湯普森、格林和霍爾拒絕服刑,避往外地,后陸續被捕、加刑。霍爾1951年10月被捕于墨西哥,在沒有任何法律文件的條件之下被私下綁架返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英雄湯普森,1953年8月被捕于加利福經亞,并被戴上腳鐐手銬,投入監牢。

    6、搜捕美共干部

    摧毀了美共領導層之后,杜魯門政府于1951年接著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次對美共各地領導人的大搜捕。其中幾次主要搜捕的時間和地點是:6月20日在紐約、7月26日在加利福尼亞、8月8日在馬里蘭、8月17日在賓夕法尼亞、8月28日在夏威夷、8月31日再次在加利福尼亞。大批美共領導骨干在各地被逮捕,被審判,被關進監牢。

    寫到這里,我禁不住想:在對美國共產黨人的這種多次反復的大迫害中,究竟民主何在?自由何在?人權又何在?美國資產階級究竟有什么資格在世界上以民主、自由、人權的旗手自居?

    7、通過反共《麥卡錫――伍德法》

    1950年9月23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一道更加露骨的反共法案――《1950年國內安全法》,又稱《麥卡錫――伍德法》。它的主要內容,我在1985年1月15日寫的那一封《六談民主》的信里已有所記述,不再說了。這里要補充說明的只有一點,即這道反共法律是在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正將戰火焚燒向我國邊界的時候通過的,是在杜魯門政府正在美國各地大肆搜捕共產黨人的時候通過的,它實際上是把美國共產黨進一步置于非法地位,甚至規定在國家進入“宣戰狀態”、遭到“入侵”或者發生“叛亂”時,總統有權把共產主義組織的成員不經審訊,無限期地關進集中營。這種法律規定,與希特勒法西斯之間的距離已經不遠了。

    1950年2月9日,聯邦國會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共和黨婦女俱樂部發表演說,聲稱他手里有一份當時正在美國國務院任職的205名“共產黨人”的名單。這篇演說是在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就“是誰失掉了中國”這個主題相互攻訐、爭吵不休的背景下發表的。它標志著戰后美國史上所謂“麥卡錫時代”的開端。這位參議員舉起反華反共的旗號展開討伐,攻擊的范圍頗為廣泛,甚至連在1945年到1947年奉杜魯門總統之命來華“調處”、隨后奉命返美、先后任杜魯門政府的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曾經制訂“馬歇爾計劃”的赫赫有名的喬治馬歇爾將軍也未能幸免。

    1951年到1954年,麥卡錫參議員利用所謂國會調查編制黑名單,為贊成民主、主持公正或主張社會進步的人士羅織罪名,從事非法審訊,竭力煽動反共。在他大逞淫威之時,紅帽子滿天飛,恐怖氣氛籠罩美國大地,社會各界的大批人士受到迫害。在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密切配合之下,美國國務院的一批如實上報情況的著名中國通也先后受到了“麥卡錫主義”的迫害。

    艾森豪威爾政府1953年到1960年執政期間,進一步在各政府機構中實行清洗。政府事法部和其他有關保衛部門根據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命令,對政府官員和工作人員再次逐一進行政審。艾森豪威爾兩屆傷期內從政府要關共開除3002人,這個數字甚至越過了杜魯門政府時期。有的人的歷史現狀查不出任何政治問題,僅僅因為在以前的朋友或熟人中有過共產黨人,也被清除,這就叫株連政策吧。

    二、60年代對黑人群眾的鎮壓

    20世紀6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繼續鎮壓工人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重點是鎮壓當時在全國各地風起云涌的黑人群眾爭取人權的斗爭。包括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1、1963年伯明翰市

    1963年4至5月,在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當地黑人群眾為反對在學校和其他公共場所實行的種族隔離政策,在非暴力主義者小馬丁路德金牧師等人的領導下舉行和平集會和游行示威,受到政府當局和當地白人種族主義者多次反復鎮壓。軍警除用槍彈外,還使用了警犬和通電棒,白人種族主義者則使用炸彈來對付黑人群眾的示威,先后有2000多名黑人被捕。小馬丁路德金牧師也在被捕者之列。僅白人種族主義者在一座黑人教堂地下埋下的一顆炸彈,就炸死了正在主日學校課堂上上課的4名黑人女青年。

    2、1964年哈萊姆

    1964年7月16日,在紐約市曼哈頓島上的哈萊姆,一名15歲的黑人少年在上學路上卷入一場糾紛,被警察開槍打死。17日,為了抗議這次槍殺黑人少年的事件,也為了抗議當時發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起屠殺黑人的事件,哈萊姆的黑人群眾列隊游行,前往紐約市警察局哈萊姆分局門前示威。警察開槍射擊。黑人群眾用磚頭、瓶子還擊。一名黑人被打死,19名黑人和12名警察受傷。18日夜,黑人群眾再次舉行示威。警察開槍鎮壓,打死黑人一名,打傷黑人70余名,在黑人群眾的磚塊還擊下,有6名警察受傷。19、20日,同樣的場面在哈萊姆的街道上重復發生。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墨菲下令向哈萊姆派遣大批增援部隊,封鎖街道,加強鎮壓。21日凌晨,頭戴鋼盔、荷槍實彈的警察部隊在哈萊姆搜捕黑人、遭到反抗。警察部隊發出的密集槍聲從黑夜一直繼續到天明,仍未停息。有的黑人被打死,大批黑人受傷和被捕。

    7月21日,林登約翰遜總統在白宮發表聲明說:“我們最大的城市和我們最引以自豪的城市之一的街道上發生暴亂和混亂的消息使全國感到震驚。”總統所說的“暴亂和混亂”指的是哈萊姆黑人群眾的抗暴斗爭,而不是指警察部隊對黑人的開槍鎮壓。總統在聲明里強調:“在維護法律和安全方面不可能有任何妥協”,“必須立即和徹底地表明,暴力和不法行為是不能容忍、不該容忍也決不會被容忍的。”總統說,“我已經指示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先生同墨菲局長和紐約州州長接觸,通知他們。我們正在徹底調查最近這次混亂中有沒有違反聯邦法律的行為,并表示愿意同他們進行充分的合作。”

    總統聲明中說的他已指示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徹底調查最近這次混亂中有沒有違反聯邦法律的行為”,意思是要“徹底調查”有沒有共產黨人在這次哈萊姆黑人抗暴斗爭中“煽動叛亂”。

    哈萊姆與華爾街同處于紐約市中心南北狹長的曼哈頓島上,相距只有100多條街。從哈萊姆發出的黑人抗暴斗爭的訊息對全國人民、特別是黑人群眾產生了重大影響。約翰遜總統對黑人抗暴斗爭所表示的“不能容忍、不該容忍也決不會容忍”的“三不”態度,隨后不久就以行動來表現了。

    3、1965年塞爾馬

    1965年3至5月,在亞拉巴馬的塞爾馬。這是一個位于州首府蒙哥馬利以西、人口不足3萬的小城市,然而用林登約翰遜總統的話來說,這里卻發生了一個使“全國的目光將集中注視亞拉巴馬、全世界的目光將集中注視美國”的重大事件。3月初,塞爾馬的黑人非暴力主義者和宗教領袖宣布,市內一部分黑人群眾為抗議當局剝奪黑人的選舉權,預定7日舉行一次向州首府蒙哥馬利的和平進軍,向喬治華萊士州長遞交抗議書。所謂“進軍”,就是游行的意思。6日,華萊士州長在蒙哥馬利宣布禁止這次進軍,并命令州騎警部隊“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以阻止這次進軍”,7日,包括老人和兒童在內的600名黑人從一座教堂出發,談笑著,歌唱著前進,算是開始了向蒙哥馬利的進軍。塞爾馬的一些白人教授、商人和家庭婦女也在市內游行,對黑人群眾的這次行動表示聲援。這支黑人隊伍剛剛行進到塞爾馬郊外,就遭到了州騎警部隊的阻擊。這支由男女老幼的黑人組成的赤手空拳的隊伍面臨州警進攻時,紛紛跪在地上向上帝祈禱。騎警部隊催動戰馬,揮舞警棍,向黑人群眾猛撲。40多名黑人被打傷,有些人被打斷了胳脯、打斷了腿。有些人的頭蓋骨被打裂。隨后,警察部隊又向黑人群中投擲催淚彈,把這支隊伍包圍在層層黃色濃霧里。許多人在毒氣襲擊下,暈倒在地。

    消息傳出后,引起了亞拉巴馬的廣大黑人群眾的強烈憤慨。一場大規模的向蒙哥馬利進軍的游行示威在緊急組織之中。在首都華盛頓和其他地區,黑人群眾也紛紛舉行游行示威,以示抗議。亞拉巴馬州政局發生危機。3月13日,州長喬治華萊士乘飛機趕赴華盛頓,與約翰遜總統磋商亞拉巴馬局勢,要求聯邦政府增援。3月20日,約翰遜總統在自己的老家――德克薩斯州約翰遜以西的約翰遜畜牧場住宅里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派遣聯邦正規軍和憲兵,開赴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和塞爾馬“維持法律和秩序”;宣布派遣聯邦調查局人員前往該地“執行任務”,并派遣一名司法部副部長去現場指揮、協調這次鎮壓。塞爾馬黑人群眾的這場斗爭先后持續了兩個多月,共有3000到4000人被逮捕。

    4、1965年洛杉磯市

    1965年8月中旬,在洛杉磯市南部的黑人聚居區瓦茨,這個地方相當于曼哈頓島上的哈萊姆。8月11日晚,警察逮捕一名高速開車的黑人青年,打傷了一名黑人旁觀者,并當眾侮辱一黑人婦女,消息傳出,瓦茨黑人群情激憤。數以千計的黑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當局出動警察鎮壓,引起黑人反抗。瓦茨氣氛頓呈緊張。

    8月12日晚,數千名黑人上街示威。警察開槍鎮壓,并封鎖了瓦茨附近的6個街區。當局還派出直升飛機在瓦茨上空盤旋。黑人群起反抗,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8月13日,加利福尼亞代理州長格倫安德遜從州首府薩克拉門托飛抵洛杉磯,在機場通過電話下達命令,調動州國民警衛隊擁有兵力10000人的第40裝甲師的一部分部隊進入洛杉面,“恢復秩序”。師長奧特將軍立即率部2000人,攜帶各種輕重武器和防毒面具,開進瓦茨,與洛杉磯市的5000名警察部隊一起,沖向黑人群眾。軍警在瓦茨實行圍剿,大肆搜捕。黑人群眾繼續反抗,與軍警展開博斗。林登約翰遜總統命令空軍派飛機到雅典,把正在希臘度假的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布朗接了回來,以應付洛杉磯的緊張局勢。

    8月14日,第40裝甲師其余的8000兵力分乘飛機,絡繹不絕地開進洛杉磯。政府另外還下令調動擁有8000兵力的第49步兵師趕赴洛杉磯。總數共達23000人的軍隊和警察部隊一起向瓦茨壓來。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還要求聯邦政府把駐扎在洛杉磯南部長灘的海軍陸戰隊一個營的后備隊調進瓦茨,參加對黑人的圍剿。州政府宣布洛杉磯市處于“暴動狀態”,取消司法、警察人員的假期,在瓦茨及其附近區域禁止一切集會,實行宵禁,封鎖交通。軍警擺起戰斗隊形,端著上著刺刀的步槍,揮舞手槍和警棍,在地面機槍掩護、天空飛機盤旋之下,向瓦茨展開掃蕩。黑人群眾堅持反抗。除了磚塊、石頭以外,有些黑人還拿起了槍支。入夜,瓦茨槍聲大作,火光沖天。有的軍官講到黑人的反抗時說:“這象是一場革命”。

    8月15日,林登約翰遜總統在德克薩斯的約翰遜畜牧場住宅里發表談話,譴責瓦茨黑人群眾的“恐怖活動和暴力行為”。但是總統在談話中承認:“暴力行為在被仇恨的陰暗之墻圍困的人們當中,在貧民窟的貧困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們當中,在面臨受不到教育、學不到技術因而沒有希望找到象樣的工作的前途的人們當中找到了肥沃的土壤。”總統宣布,聯邦政府已對加利福尼亞政府鎮壓瓦茨黑人抗暴斗爭“提供了一切可能需要的援助”。這在天在洛杉磯,軍警對瓦茨的掃蕩在繼續,黑人群眾的反抗也在繼續。市內多處起火,向天空蜿蜒升起一縷縷黑色煙柱。

    8月16日、17日,鎮壓和反鎮壓仍在繼續中,到17日為止,這次瓦茨事件中共有27名黑人被殺害。733名黑人和白人群眾受傷,3124人被逮捕。軍警也有一些傷亡。隨后幾天,這種傷亡和被捕人數繼續增加。到20日,被捕人數已增加到4217人。

    8月20日,加利福尼亞的聯邦和地方法院共出動72位法官,開始對被捕黑人進行審訊、判刑。

    合眾國際社8月15日從洛杉磯發出的一則電訊對瓦茨黑人群眾頭4天的抗暴斗爭做了以下的小結:“這不是一場種族戰斗,而是一場窮人反對富人的戰斗”、“這個城市――好萊塢各影片公司的所在地――就在武裝暴亂地的身旁,并演了一出比大多數好萊塢影片更為可怕的戲劇。”這話說得大致不錯。

    5、1967年紐瓦克市

    1967年7月中旬,在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市。它與紐市隔河相望,全市人口40萬人,其中60%以上為黑人和波多黎各人。嚴重的貧困潦倒和形形色色的種族歧視,在廣大黑人群眾中積怨很深。7月12日晚,警察在市內逮捕了一名黑人出租汽車司機,引發了一場嚴重政治危機。大批黑人群眾迅速聚集到拘留這個出租汽車司機的警察分局附近,表示抗議。市警察局隨即調動警察部隊趕赴這個地帶,與群眾對峙。雙方發生沖突。

    13日,緊張局勢加劇。大批黑人群眾在這個警察分局門前舉行抗議集會。警察部隊強行驅散集會群眾,引起群眾反抗。14日,新澤西州長理查德休斯下令出動幾千名國民警衛隊,迅速開進紐瓦克,實行鎮壓,并在全市宣布戒嚴。林登約翰遜總統在白宮通過長途電話與休斯州長交談,鼓勵州長在出兵鎮壓問題上采取堅決態度,表示如新澤西州兵力不足,聯邦政府可以派兵增援國民警衛隊在裝甲車和直升飛機掩護下,當天下午就在紐瓦克市內各處鋪筑了137座路障,擺開了作戰陣勢。隨后數日,國民警衛隊在州、市警察部隊的配合下,在市內隨意開槍射擊,濫捕、濫殺。到17日,紐瓦克市共有21名黑人被殺害,其中包括6名婦女和2名兒童,約有2000群眾被打傷,1600多人被逮捕。

    6、1967年底特律市

    1967年7月下旬,在汽車城底特律。7月22日夜,底特律市警察局派出大批警察前往高地公園以南的第12街和克萊爾芒特街交叉處的一家私營俱樂部進行搜捕。一群黑人正在這家俱樂部里為幾名黑人士兵舉行招待會。23日凌晨,警察強行闖進招待會搜查,引起黑人抗議。雙方發生爭吵。警方把出席這個招待會的82名黑人全部予以逮捕。此事引起了黑人群眾的強烈反抗,在底特律市引發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暴力沖突。黑人群眾與警察之間的搏斗從第12街迅速向全市擴展。當天下午,底特律市長杰羅姆卡瓦納宣布在全市實行宵禁。密執安州長喬治羅姆尼宣布底特律市進入緊急狀態,并下令調動9200名州國民警衛隊和800名州警察部隊開赴底特律市,與底特律的5000名警察部隊一起,鎮壓黑人斗爭。大批軍警在直升飛機、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之下,運用輕重武器,向黑人群眾發起進攻。底特律市成了一個硝煙彌漫的戰場。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里斯勒汽車公司設在底特律市區的工廠全部停工。市內銀行、商店、飯店全部關門。學校全部停課。軍警的鎮壓遭到黑人群眾的頑強反抗。

    這時,包括通用汽車公司大批工廠的集中地弗林特在內的密執安州的其他幾個城市,也興起了黑人群眾的抗暴斗爭風暴。羅姆尼州長需要派兵去鎮壓,所以無法再向底特律增兵。24日臨近中午時分,林登約翰遜總統授權聯邦政府國防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底特律市恢復“法律和秩序”,并命令約翰思羅克莫頓中將率領聯邦正規軍的一支為數5000名的空降兵特遣部隊到底特律,加強鎮壓。總統還任命前國防部副部長賽勒斯萬斯為總統特別代表前往底特律,現場統籌鎮壓事宜。下午3時,思羅克莫頓中將與萬斯先生在底特律附近的塞爾弗里奇空軍基地集合。下午4時許,特遣部隊的第一批傘兵即抵達這個空軍基地。當晚11時20分,約翰遜總統正式簽署公告,命令這支聯邦傘兵特遣部隊立即開進底特律,并將已在底特律的密執安州國民警衛隊部隊劃歸聯邦政府指揮。25日凌晨,思羅克莫頓中將率領這支聯邦軍隊入城,分別進入指定陣地,并指揮州國民警衛隊統一行動,對黑人群眾展開圍剿。

    從7月23日到29日,軍警在底特律市共逮捕抗暴群眾7200人以上,打傷數千人,打死黑人、白人群眾40人。這還是官方正式公布的數字。實際傷亡數字是多少,誰也說不清。由于逮捕人數眾多,監獄容納不下,許多人被關押在公共汽車上和地下車庫里,沒有食物,沒有飲水,沒有廁所。有一些被捕的群眾受到象牲畜般的對待,男女混雜地關押在一起,不少人被捕后受到嚴刑摧殘,傷勢嚴重,被送進醫院。

    7、小結

    本世紀60年代是美國黑人運動高漲的年代,也是自南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黑人最頻繁的年代。用羅伯特肯尼迪參議員的話來說,這是南北戰爭以來在美國出現的“最嚴重的國內危機”。為了節省筆墨,我在這里只是簡略提及了這一系列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此外,再補充說明以下兩點:

    第一,在對黑人運動的鎮壓過程中,美國資產階級不僅公開運用聯邦和各州政權,大興部罪之師。而且還使用暗殺手段:美國著名黑人領袖梅德加埃弗斯1963年被暗殺于密西西比首府杰克遜市;著名黑人領袖馬爾科姆愛克斯1965年2月21日被暗殺于紐約市中心區――曼哈頓島上的哈萊姆;另一名著名黑人領袖、非暴力主義者小馬丁路德金1968年4月4日被暗殺于田納西州的孟菲斯。這三起事件是最突出的例證。

    第二,為了平息黑人斗爭,美國資產階級除了公開和秘密鎮壓這一手以外,還使用了另一手,即安撫。這大概可以說是軟硬兼施吧。林登約翰遜總統上臺之初即宣布“向貧困開戰”,隨后又向聯邦國會提交《民權咨文》,簽署經國會通過的《投票權法案》,就是實行安撫的明顯例證。

    6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除了大舉鎮壓黑人斗爭外,對工人階級和共產主義運動的鎮壓、聯邦國會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對進步人士的威脅和迫害也在繼續,我在這里就不說了。

    三、70年代、80年代鎮壓人民運動

    本世紀70到80年代,美國三權分立的聯邦政權和各州政權繼續鎮壓工人運動和其他人民運動。而在全世界引起震動的則是70年代初期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人民大眾的反戰運動實行的血腥鎮壓。

    1、鎮壓反戰運動

    美國侵略印度支那戰爭人1961年開始以后,一直受到國人民的反對。60年代中期,學生反戰開始形成運動,并且迅即牽動了廣大社會階層。1969年到1971年,三年期間,出現了三次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人民大眾的反戰高潮,每次參加者都在100萬人以上。由于戰場失利,世界各國人民同聲譴責,國內人民反戰運動風起云涌,壟斷資本集團及其在政界的代表人物也分裂為主戰、主和兩派,相互爭斗。美國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陷于危機之中。

    1970年5月,發生了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開槍屠殺反戰學生的事件。位于這個州東北部的肯特是一個人口不足2萬的小城市,肯特州立大學就設在此處。大批國民警衛隊在一位將軍的指揮下向這所大學手無寸鐵的男女反戰學生射擊,當場打死4名學生,打傷11名學生。隨即,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遜市警察向學生開槍射擊,打死杰克遜州立大學學生2人,打傷學生11人。在許多其他的州,也發生了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出動國民警衛隊鎮壓反戰群眾事件,大批學生被捕、被打傷。

    1971年5月,美國政府把聯邦正規軍隊第82空降師調進首都華盛頓鎮壓反戰群眾。軍警在市區街道上大肆逮捕,一次就抓了1.2萬人,在首都捕人史上創造了一個新紀錄。尼克松總統、福特總統、卡特總統執政期間,三權分立的聯邦政權和各州政權曾多次反復援引1947年聯邦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據此鎮壓工人階級為改善勞動條件、生活條件和爭取組織工會權進行的斗爭。這樣的事件當時在美國實際上是年年發生,月月發生。

    2、鎮壓煤礦工人罷工

    1977年12月至1978年3月期間發生的18萬煤礦工人罷工,遭到了卡特政府和聯邦法院的雙重打擊。弗吉尼亞、印第安納等州州長分別宣布本州處于緊急狀態,出動國民警衛隊,對礦工的罷工斗爭實行鎮壓。大批礦工被捕。卡特總統反對這次礦工罷工所運用的法律武器,就是1947年聯邦國會通過的那個《塔夫脫-哈特萊法》。從1947年到1977年,輪流上臺執政的7位民主、共和黨總統先后30次使用這個《塔夫脫-哈特萊法》,以鎮壓大規模的工人罷工斗爭。至于聯邦和各州的其他反勞工法律的實際執行次數,就更多了。

    3、鎮壓航空調度員罷工

    里根總統1981年上臺執政后,在內政方面采取的第一項震動全國的措施。就是以鐵腕手段鎮壓當年發生的一次航空調度員的罷工。美國各家航空公司除個別外,都是私營的。但是,在各地機場的指揮塔或地下雷達室操縱觀測儀器,向天空中的飛機駕駛員發出指令的航空調席員,則是聯邦政府的雇員。航空調度員的工會――職業空中交通調度員聯合會,于1981年2月開始代表它分散在全國各地的1.5萬名會員,就簽訂一項新合同與雇主――聯邦政府交通部屬下的聯邦航空管理局談判。航空高度員這種職業由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加上一有疏忽發生飛行事故就會造成嚴重后果,因而心理壓力很重,容易得職業病。工會在提高工資、縮短工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不能接受。談判從2月持續到7月,終于破裂。8月3日晨7時,工會宣布開始罷工。它的1.5萬名會員中,有1.3萬人參加了這次罷工。當天上午,里根總統在白宮大院玫瑰園公開發表講話,指責航空調度員罷工為違法行為,限令他們在48小時之內復工,否則一律解雇。

    根據總統的指令,聯邦政府有關部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由聯邦勞工關系局出面,取消職業空中交通調度員聯合會代表航空調度員與政府談判的權利。第二,由聯邦政府司法部派出官員,立即從各地聯邦法院法官手里分別取得52道禁令,禁止各地航空調度員罷工。第三,由聯邦法院出面,于8月5日派出法院執法官員將這次罷工的5位領導人逮捕,戴上腳鐐手銬,關進監獄。法院還下令將這個工會的350萬美元的罷工基金予以凍結,并勒令這個工會每違令一周上交3200萬美元罰金。第四,由政府司法部著手準備,對這次罷工斗爭的75名領導人按刑事犯罪予以起訴;作為第一步,立即將其中的20多人送上了法庭被告席。第五,由聯邦航空管理局出面,向拒絕在48小時限期內復工的1.2萬航空調度員逐一發出通知書,把他們統統解雇,一個不留。

    這些航空調度員頓時被拋入失業者的行列之中,不少平時沒有積蓄而又沒有資格領取政府救濟金的家庭陷于困境,不得不投親靠友,四處奔走,尋找職業。因為時間一拖長,不僅分斯付款購置的汽車和房屋要失掉,連糊口也要成問題,就不得不當流浪者了。

    這場官司打了好幾年,直到1986年,有些被解雇的航空調度員為要求復職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仍拒絕受理。里根總統實行這次鎮壓的法律依據,仍然是那一道《塔脫夫-哈特萊法》。我要說明的是,這并不是里根總統采取高壓手段對付工人罷工的唯一一次。以后他曾繼續采取過這種高壓手段。

    四、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

    閱讀南北戰爭結束到現在這124年美國資產階級統治的有關資料,我的思想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我的感覺是:這124年的歷史就其基本內容和本質而言,應當說是一部以美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激烈斗爭為主線的階級斗爭史(說是主線,因為在此期間還有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資產階級內部各個派別之間的斗爭、各大壟斷資本集團之間的斗爭等等),是一部資產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實行血腥專政的歷史,也是一部資產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收買工人貴族、破壞工人運動的歷史,是一部以勞聯——產聯為代表的工人貴族背叛工人階級解放事業的歷史。對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在這一部歷史上,很難說有什么民主、自由、人權。

    1989年3月19日于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

第二講 美國國家機器的作用

張海濤

    節選自1991年張海濤《再說美國》中《總統依法調兵遣將――簡談軍隊與“民主、自由、人權”》一章,有刪改。

    一、美國武裝部隊建制及作用

    現在談美國武裝部隊問題,我將引用國會山上這個聽證會的一些重要內容。此外,一些美國學者和退役軍人曾就國民警衛隊的發展史及其職能發表了專著。我也將參考并引用其中的一些重要材料。

    1、美國武裝部隊制度

    美國實行三級武裝部隊制度,其中頭兩級是以總統為最高統帥的聯邦正規軍隊和以各州州長為統帥的國民警衛隊;但總統有權調遣州國民警衛隊,州長對總統的這種調令必須服從。第三級是市、縣警察。實行這種制度,是與美國在政治體制上實行聯邦制、各州在內政治理上享有較大的自主權相適應的。頭兩級武裝部隊都負有雙重任務――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人民斗爭。但聯邦正規軍以對外征戰為主,以對內鎮壓為輔;州國民警衛隊則相反,以對內鎮壓為主要職責,在總統調遣令下達后也從事對外征戰。

    美國建國以來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除保持一支人數較多的后備役力量以外,聯邦正規軍即常備軍人數較少(緊急時期除外),而分布在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總兵力則較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兩個原因所致:第一,是政治上的考慮。美國資產階級認為,從古今世界各國的歷史來看,最有可能推翻政府的力量是軍隊,因而這個階級對于建立一支人數眾多的常備軍長期懷抱一種恐懼心理。國民警衛隊不是常備軍(我在下一封信中會談到這一點),且又分散在各州,較易控制;而在一旦需要時,又可把這種非常備軍立即變為常備軍,由分散轉為集中。第二,是經費上的考慮。養一支人數眾多的常備軍,費用昂貴,而保持一支同樣數量的非常備軍――國民警衛隊則便宜得多。本世紀以來,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壟斷階段,對外爭奪霸主地位、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的需要大大增強,這種聯邦常備軍人數少于州國民警衛隊的狀況也逐步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資產階級對外大舉侵略擴張,把自己武裝到了牙齒,因而聯邦正規軍――常備軍的人數大大超過了州國民警衛隊,把這兩級武裝部隊的兵力比例完全顛倒了過來。

    2、鎮壓人民的層次

    美國政府使用武力鎮壓人民斗爭,一般按事件大小分三個層次處理。

    最基本的一個層次:由各市警察局長或市長出面調動警察部隊,包括騎警部隊。一般的工人罷工、黑人示威、學生游行等等,這個層次也就處理了。論政府使用武力鎮壓人民斗爭的次數,這一種是最多的、也是最頻繁的,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美國是一個絕大多數人口集中于城市的國家。各城市按其市區大小、人口多寡,配置了相應數量的警察部隊。70年代我生活在紐約,當時紐約市人口共800萬,市政府屬下的警察部隊就有3萬多人。這是美國資產階級最重要的一支刑捕隊。每年大量的逮捕任務,絕大部分是由這支隊伍執行的。

    較高的一個層次:由州長出面調動州警察部隊;還不行,就出動州國民警衛隊。在人民斗爭規模較大、一個城市的警察部隊難以對付時,州長就會下令調遣州警察或國民警衛隊,趕赴該城市執行圍剿任務。我在以前的幾封信中多次提到的各有關州的州長出動國民警衛隊鎮壓工人斗爭、黑人斗爭和學生斗爭的事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美國建國以來,特別是南北戰爭結束到現在這124年里,出動州國民警衛隊鎮壓工人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斗爭的事件一直在大量發生。

    最高的一個層次:由總統出面調遣聯邦正規軍隊。當人民斗爭規模很大,一個或多個州的武裝力量――警察部隊和國民警衛隊難以剿滅、政局失控時,總統就會出來調兵遣將,出動聯邦正規部隊從事討伐。我在以前的信件里曾屢次提過這樣的事件。從美國建國以來的整個歷史來看,在政府使用武力鎮壓人民斗爭的總次數中,這一個層次的次數最少。之所以是這樣,因為這是最高的層次。用美國軍方的語言來說,出動聯邦軍隊是平定暴亂的“最后手段”。

    上面講的三個層次,也就是美國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中的三級政權。絕大多數的人民斗爭由州、市兩級政權壓下去了。只有州、市兩級政府無力處理的大規模人民斗爭,才由聯邦政府出動軍隊予以鎮壓。因此,這一類事件在出兵鎮壓的總次數中所占比例自然就小了。但是,由于聯邦軍隊從事征討的是大規模的人民斗爭,它對美國工人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的打擊也是最沉重的。

    我講這一點,是要說明,我們在考察美國現存的國家機器的階級實質及其基本職能時,必須把聯邦、州、市(縣)這三級政權及其分工作為一個整體、作為由各種部件組成的一整臺機器予以考察,以之作為立論的論據。如果把自己的眼光只是盯著聯邦政府出動軍隊討伐工人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的次數,而把各州、市政府成千上萬次的鎮壓行動置之不顧,就不可能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其他人民群眾的矛盾,絕大部分是由各州、市政權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自行處理的。聯邦政府對其中的重要事件當然也要過問(聯邦政府各有關部門包括聯邦調查局在內,就是這樣),但在通常情況下,總統沒有必要公開出面發號施令。這是美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們考察美國的事情,必須從美國的這種基本國情出發。

    二、正規軍履行職能

    聯邦軍隊設在美國本土的大陸陸軍司令部所轄的五個集團軍,即總部設在馬里蘭州米德堡的第一集團軍、總部設在佐治亞州麥克弗森堡的第三集團軍、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薩姆豪斯頓堡的第四集團軍、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謝里登堡的第五集團軍、總部設在舊金山的第六集團軍,都負有對內鎮壓人民斗爭的任務。總部設在北卡羅來納州布雷格堡的陸軍空降兵第82師以及駐扎在國內其他地方的空降兵部隊,也都負有鎮壓國內人民斗爭的使命。這些部隊的對內使命主要有兩條:第一,在平時,提供教官、裝備和場地,對各州的國民警衛隊進行軍事訓練。聯邦政府在國防部陸軍部設國民警衛隊局,負責管理包括對各州國民警衛隊進行軍訓在內的有關事宜。第二,在有關各州的國民警衛隊不能完成圍剿人民斗爭的使命時,奉總統之命前往討伐。

    1967年8月10日,當時的代理陸軍參謀長拉爾夫海恩斯上將在聯邦國會眾議院“調查國民警衛隊平定民間動亂能力特別小組委員會”的秘密聽證會上發表證詞,對聯邦正規軍在“平定民間動亂中的作用”、“我們的部隊的能力”以及“我們為部署這些部隊所作的計劃”等問題做了說明。他說道:“在國防部內,鎮壓民間動亂的主要責任通常是交給陸軍部,其他軍種按需要提供支援。為此組成的聯邦特別進攻司令部的總司令承擔著制訂運動部隊的詳細計劃的任務,并且負責向發生動亂的國內地區實際運動部隊和從該地區撤離部隊。部隊抵達指定地區后,由聯邦陸軍參謀長負責指揮作戰。多年以來,聯邦陸軍一直準備著種種應付緊急狀態的計劃,以便一旦需要時聯邦軍隊即可出動,鎮壓民間動亂。這些計劃都發給了陸軍各主要司令部和各兄弟軍種。我要強調指出的是,陸軍對付民間動亂的基本計劃具有一般的性質。這是有意這樣做的,以便使之能適用于整個美國大地上的各種動亂。在下級戰斗單位,它們的執行計劃就更具體詳細。……如果這些部隊不足以應付實際需要,額外的部隊可在短期內進入戒備狀態,前往增援。我們有能力對幾處發生的這類民間動亂同時發起反攻。當一種民間動亂局勢發展、有可能需要動用正規軍隊時,陸軍就得行動起來,重新審查自己的預定計劃,審定當前各軍種可能提供的部隊,審定有關部隊運動的數據,并與其他政府機關建立較之平時更為密切的聯系。我們的陸軍作戰中心就得擴大編制,增加人員,以便一天24小時地跟蹤形勢的發展,并且按照需要指揮行動。一旦局勢惡化,出動聯邦軍隊的需要變得更加迫在眉睫之時,有關的部隊就在各自駐防地進入戒備狀態,待命出發。與有關州政府的陸軍副官長之間的聯系是經過國民警衛隊局建立的。當聯邦陸軍參謀長奉命出動聯邦軍隊進行干預時,他即給他指定的特遣部隊司令發出一份書面指示,授予他以在出事地區的指揮權。與此同時,有關州的國民警衛隊部隊通常也要被征召,編入聯邦軍隊,服從統一指揮。”

    海恩斯將軍在證詞中還談到了負責鎮壓“民間動亂”的部隊的武器裝備問題。他說道:“聯邦軍隊中在民間動亂環境里執行任務的部隊,其裝備是精良的。我們的士兵擁有單件武器、刺刀和防毒面具。部隊的裝備包括吉普車、軍用卡車,無線電、輕兵器彈藥和其他軍需品。此外,還擁有必需的控制暴亂的特殊裝備。”

    在議員先生們的追問下,海恩斯將軍談了聯邦軍事部門有關鎮壓“民間動亂”的情報工作。他向議員先生們提供了聯邦政府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份有關的文件:“陸軍屬下的一個主要司令部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監視民間動亂局勢,直接向在陸軍系統中負責處理這類事務的陸軍作戰中心提供情報。……這個司令部的情報人員組成七個軍事情報組,分別部署在各大陸軍集團軍和華盛頓軍區之中。第一集團軍所轄區域是美國東北部人口稠密地區,因為在該集團軍中部署了兩個軍事情報組。各軍事情報組在各自管轄的區哉內又分地區部署力量,主要是按照人口密度設置分支機構。這些軍事情報組的各級機構都與相應組別的州和地方政府的執法當局保持密切的、持續不斷的聯系。凡是聯邦調查局設有分支機構的地方,各軍事情報組也與它們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凡是被認定有可能提供情報為源的其他機構,諸如海軍情報處、特別調查處、聯邦空軍,等等,軍事情報組也與之建立了聯系。每當發生民間動亂,提高它的司令部的戒備級別,立即進入一天24小時的聯絡體制,把它的機構的所有組成部分都發動起來,投入戰斗,及時地提供情報,以便一旦總統決定出動聯邦軍隊,我們即可厲兵秣馬,對付這種非常局勢。……在指示聯邦軍隊進入戰斗的總統命令實際下達時,來自出事地點情報來源的現場情報報告源源不斷地涌進陸軍作戰中心的情報分隊。我們也通過聯系調查局的電傳專線收到情報。陸軍作戰中心收到的所有情報都適當地分送給各有關方面。”

    對海恩斯將軍的這篇證詞只需作幾點簡單說明:第一,他所說的“民間動亂”和“暴亂”,指的是美國無產者群眾反剝削、反壓迫的斗爭,黑人群眾反種族歧視、反政治迫害的斗爭,以及當時正在興起的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人民大眾反對侵略印度支那戰爭的斗爭。第二,他所說的大陸陸軍司令部,其職權是指揮駐扎在美國大陸本土上的各陸軍部隊。它的總部設在弗吉尼亞的門羅堡。第三,他所說的第18空降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都屬于美國陸軍建制。其中的第101空降師的駐地坎貝爾堡位于肯塔基州境內。

    此外,海恩斯將軍的證詞是在眾議院這個“特別小組委員會”的秘密聽證會上作出的。因此,他把美國聯邦政府軍事部門為鎮壓國內人民斗爭而專門配置的兵力的有關數字和情節都講了。聯邦國會認為事關機密,不宜公布,因而在公開發表這次聽證會記錄時這些情節和數字都被刪去了。但美國政府和國會認為有一個數字可以發表。這就是當時的代理陸軍部長戴維麥吉弗特1967年8月22日在國內眾議院的這個“特別小組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上所講的數字。他是這么說的:“聯邦陸軍共有七支特遣部隊,每支特遣部隊的規模相當一個旅,它們的職責就是平定民間動亂。這七支特遣部隊的總兵力在15000人以上。如有需要,額外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部隊還可供調遣。”根據約翰遜總統的命令建立的“民間動亂總是全國咨詢委員會”當時提交的報告里,在談到聯邦軍隊撥出的專門從事鎮壓國內人民斗爭的兵力問題時,使用的也是這個數字,甚至語言也與麥吉弗特先生在國會山上講的這段話幾乎完全相同,如出一轍。由此可見,這個數字是美國政府專供公開發表之用的。

    美國從事罷工斗爭的無產者群眾,從事反對侵略戰爭斗爭的青年學生和其他人民群眾,除有時用磚頭、石塊自衛以外,完全是赤手空拳。從事反對種族歧視斗爭的黑人群眾有時除極少數人持槍自衛以外,也完全是赤手空拳。而美國聯邦政府軍事部門為鎮壓這些赤手空拳的人民群眾所作的一系列軍事部署,如同要與一支全副武裝的敵軍作戰所作的部署一模一樣,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海恩斯將軍的這篇證詞給我留下的印象,反映了美國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的國家政權在本質上與美國無產者及其他人民群眾之間的對立關系。

    三、鎮壓人民斗爭的法律依據

    現在說說美國總統決定出兵鎮壓國內人民斗爭的有關法律依據。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以來,資產階級在聯邦立法中為此作了一系列規定。它們都已正式載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經聯邦國會通過、先后載入《美國法典》的有關法律條文之中。其中主要是:

    第一,《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它是1787年制訂的。其中與我在這里要說的主題有關的第4條第4節,其全文如下:“合眾國應為本聯邦內的每一個州的共和政體提供保證,應在面臨外敵入侵時為其中的每一個州提供保護;并應根據州議會或州行政長官(當州議會不能開會時)的申請為它們平定內部暴亂。”

    第二,《美國法典》武裝部隊部分第1卷第15章《造反》。這一章共6條,即從331條到336條。其中的第335條和336條的內容是分別規定把關島和維爾京群島納入美國“州”的范疇,實行這一章的各條法律規定。這里說說標題為《造反》的這一章前四條法律條文的內容。第331條的標題為《聯邦對各州政府的援助》,全文如下:“無論何時,在任何一個州發了反抗政府的造反時,根據該州議會或者在州議會不能開會時根據該州州長的要求,總統應參照該州要求的數量把其他州的民兵征召入聯邦軍隊,并出動總統認為必要的聯邦軍隊,以鎮壓這場造反。”第332條的標題為《使用民兵和軍隊以強制實施聯邦權力》,全文如下:“無論何時,當總統認定在任何一個州或領地產生反抗聯邦權力的非法阻撓活動和團體、或集會、或叛亂,以致通過正常司法渠道不可能實施聯邦法律時,他應把任何州的民兵征召入聯邦軍隊,并出動他認為必要的聯邦軍隊,以強制實施那些法律或鎮壓叛亂。”第333條的標題為《阻撓州和聯邦法律的執行》,實質部分如下:“總統應采取他認為是必要的措施,諸如出動民兵或聯邦武裝部隊,或同時出動兩者,或采取其他任何手段,以鎮壓在某一個州境內發生的任何造反、內部暴亂、非法團體或陰謀,如果它——(1)阻撓該州法律或聯邦法律在該州境內的實施,致使該州任何部分或社會等級的人民被剝奪了由聯邦憲法規定并由法律保證的權利、特權、豁免或保護,而該州的合法當局不能、沒有或拒絕維持這種權利、特權、豁免或提供保護;(2)反對或阻撓聯邦法律的實施或對實行這些法律的司法過程設置障礙。”第334條的標題為《解散公告》,全文如下:“每當總統根據本章法律條文規定認為有必要出動民兵或聯邦軍隊,他應發布公告,命令反叛者立即解散,在限定的時間內和平地撤回到他們的住所里去。”

    我對這些法律條文只作以下幾點說明:

    第一,這些法律條文中,最重要的是兩條,即《美利堅合眾憲法》第4條第4節和《美國法典》武裝部隊部分第1卷第15章第331條。這是美國資產階級手中的兩把利劍。歷屆美國總統出動軍隊鎮壓人民斗爭時所援引的法律依據。主要是這兩條。可以說這兩條字數不多的法律條文是資產階級強行戴在美國無產者和廣大人民群眾頭上的兩道緊箍咒。

    第二,這些法律條文產生的歷史背景不盡相同,最初發生的歷史作用曾經有異,然而它們現在都成了壟斷資本鎮壓無產者和其他人民群眾的利器。南北戰爭結束后,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退居次要地位,資產者與無產者之間的矛盾迅速上升為美國國內的主要階級矛盾。1871年3月,法國無產階級在巴黎舉行了推翻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武裝起義――巴黎公社,使美國資產階級為之震動。1871年4月制訂的上述關于使用武裝部隊鎮壓叛亂的第333條法律條文雖仍然含有處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成分,但其主要矛頭從一開始就是直接指出無產階級和其他人民群眾的。

    第三,雖然有了這一系列法律規定,但聯邦總統在是否出動聯邦軍隊處置國內動亂的問題上有時與有關一些州的州長也發生過矛盾。這大體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州長從地方利益出發要求總統出兵,但總統從鞏固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的全局出發拒絕出兵;或者是州長從地方利益或狹隘的種族偏見出發反對總統出兵干預有關事件,但總統從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持出兵干預。另一種是,總統和有關州長所代表的后臺老板在利害關系上發生沖突,或者是準備競選連任的總統和企圖競選總統的州長在爭奪選票的問題上發生利害沖突,從而也引起總統在是否出動聯邦軍隊或者在出兵的條件上與有關州長發生矛盾。上述這類事情在19上半葉和本世紀50年到60年代都曾經發生過。這也是屬于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性質。然而從美國建國以來的整個歷史來看,從總體上來看,歷屆總統與各州州長之間在出兵鎮壓無產階級和其他人民斗爭、維持資產階級的統治這個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

    第四,在總統出兵命令公布前,通常按照載入《美國法典》武裝部隊部分第1卷第15章第334條的規定,發布一個《解散公告》,這也算是先禮后兵吧。然而這種《解散公告》完全是掩人耳目的官樣文章,是由聯邦政府司法部的法律專家們早已寫就,儲存在有關卷宗里,待一旦需要時用總統的名義公布一下就是了。實際上,在《解散公告》公布前,部隊早已枕戈待發或已經出動了。有些總統嫌麻煩,干脆不履行這一條法律規定,不發表《解散公告》,對無產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實行不宣而戰。

    第五,上述憲法條文和各條法律中所說的“民兵”,指的都是各州的國民警衛隊。

    四、法治社會的階級本質

    那么,美國歷屆總統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授予的權力,究竟有多少次派遣聯邦全副武裝的正規軍隊鎮壓國內無產者和其他人民群眾在走投無路時舉行的所謂“暴亂”、“造反”和“叛亂”呢?

    在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調查國民警衛隊平定民間動亂能力特別小組委員會”1967年8月10日舉行的聽證會上,代理陸軍部部長麥吉弗特在發表證詞時,向議員先生們提供了當時聯邦政府司法部長拉姆齊克拉克就申請總統派兵所應注意的事項于當年8月7日致全國各州州長的一封信及其附件。這份附件的標題是:《州申請聯邦援助鎮壓內部暴亂――按時間順序列表》。這份清單沒有提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聯邦總統出兵鎮壓國內人民“造反”的事情,而是從1838年開始列舉的;而且就是1838年到1967年間發生的這種事情也沒有一一都列舉出來。盡管這樣,鑒于它是美國政府司法部(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專政機構之一,是協助總統研究是否派兵鎮壓“叛亂”、“造反”、“暴亂”的參謀機關和代表總統就這類事情與各州州長保持經濟聯絡的部門)提供的材料,我以為援引這份材料較為穩妥,因為至少這份清單中已經列舉的事情是確實發生過的。克拉克部長開列的這一份清單并不完全(有幾次聯邦軍隊出動,我在以前的信件已提及,這份清單未列入),但這一份不完全的清單,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它說明,這16次出動聯邦軍隊,除了頭兩次具有南北戰爭結束后在處理黑人問題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延續的特征外,其余14次都是鎮壓人民的反抗和斗爭的。在這14次中,有10次是直接鎮壓無產階級的斗爭,其余4次鎮壓的是黑人群眾,其中主要的也是黑人無產者。它說明,從1873年到1967年,94年間,聯邦總統下令出動聯邦軍隊鎮壓白人、黑人無產者14次,平均不到7年(準確地說,是平均6.7年)一次。如前所述,聯邦軍隊出動次數在全國各級政權出動軍警鎮壓人民斗爭的總次數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但是平均不到7年就出動一次聯邦軍隊,這可不可以說明,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政權頻繁用兵鎮壓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呢?這可不可以說明實行資產階級民主的美國三權分立的國家機器是實行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的機關呢?這可不可以說明這臺國家機器是對無產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呢?我以為是可以這樣說的,是可以說明的。

    附帶再提一下:美國歷屆總統上述各次下令出兵鎮壓無產階級,都是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4條第4節的規定,根據美國聯邦國會先后制訂、陸續載入《美國法典》武裝部隊部分第1卷第15章第331條到334條的規定進行的,都是有法律依據的。也就是說,歷屆美國總統下令出兵鎮壓美國無產階級群眾,都是合法行為。這個事實反映了美國這個“法治社會”的階級內容和階級實質。

    1989年3月26日于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

第三講 低潮時期的美國工人運動

張海濤

    節選自1998年張海濤《三說美國》中《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關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死結之四》一章,有刪改。

    目前美國工人階級的斗爭是否處于低潮?如果是處于低潮,原因何在?既然美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處于低潮,為什么說以工人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為主線的階級矛盾在美國繼續存在,并且說這對矛盾是在積累,在加深?

    近此年來在我國學術界出現了一種觀點,認為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美國工人階級已經不是美國社會制度變革的“主體階級”。這種觀點符合實際嗎?

    一、工人運動處于低潮的根源

    讓我們看一下美國官方公布的兩項有關的統計數字。第一項是關于美國工會會員的統計。根據美國政府勞工部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字,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美國工會會員在就業工人總數中所占比例的變化情況如下:1970年:28.0%;1978年:23.6%;1983年:20.0%;1986年:約17.6%;1991年:約16.0%⑨。由此可見,1970年到1991年,22年間,美國工會會員在就業工人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大幅度下降。

    第二項是關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國罷工人數和資方因此而損失的勞動時間的統計。有關情況如下(下列數字,前者為當年罷工總人數,后者為當年資方累計損失的工作天數):1970年:247萬人,5276萬個工作日;1975年:96萬人,1756萬個工作日;1980年:79萬人,2084萬個工作日;1984年:37萬人,849萬個工作日。1985年以后直到90年代初期,這前后兩個數字仍呈曲線下降態勢,反映了工人斗爭的大致趨勢。

    2005年美國工會入會率繼續下降為12.5%。——編者注

    由此可見,80年代以來,美國工人階級反剝削、反壓迫的斗爭是處于低潮狀態。與70年代相較,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說得更遠一些,美國工人階級斗爭的低潮是在本世紀5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逐步發展而成的。只不過是在80年代,這種低潮狀態顯得更加明顯、更加突出而已。同時,80年代以來,美國工人階級的處境進一步惡化了。這主要表現在:第一,80年代以來,美國工人階級的貧困積累進一步加劇了。第二,工人群眾受雇主和監工的辱罵和毆打的現象有了進一步發展。據美國西北國民人壽保險公司1993年10月公布的一項調查,1992年,全國在勞動過程中受到毆打的工人人數達200萬人以上;在勞動過程中受到威脅、包括心理和語言威脅的工人約600萬人,受到騷擾的工人達1600萬人。就后者而言,其中除相當一部分是商店售貨員遭受顧客的威脅和騷擾外,就是雇主和監工對工廠工人的威脅和騷擾。在一些工作場所,暴力氣氛導致工人身體受傷、生病,以及精神壓力加重。有些工人因害怕被解雇,即使遭到雇主和監工的辱罵、毆打,也忍氣吞聲,不愿張揚。另據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1993年夏公布的一項報告,在勞動場所受到暴力打擊工人中,多數是女工,被調查的工人群眾認為,心理上的騷擾對他們的傷害程度甚至比身體受打擊更為嚴重。第三,在嚴重的失業陰影的籠罩下,導致大批職工精神緊張,被迫在工資下降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加強勞動強度,導致職工身體健康惡化。一些醫生指出,職工精神過度緊張會引發慢性頭痛、胸腔疼痛、頸椎疼痛、失眠、消化不良、腹瀉、潰瘍、高燒、疲勞和精神抑郁癥等一系列癥狀。在勞動場所精神過度緊張已經導致事故增加,缺勤增多,酗酒和吸毒的人數上升。第四,不少公司使用電子儀器監視職工的行動,包括竊聽職工電話,監視職工使用的電子計算機,搜查職工衣帽間、辦公桌或辦公室,等等,對職工倍加防范,因而進一步剝奪了職工的人身自由。

    這種種情況,是否意味著工人階級和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在積累,在加深呢?我以為,是的。一方面,美國工人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程度加重了;另一方面,工人運動和工人階級反剝削、反壓迫的斗爭卻處于低潮。這主要是因為:第一,美國壟斷資本的國家政權從4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大規模鎮壓美國共產主義運動和共產主義者領導和影響下的工會組織,使共產主義者及其在工人運動中的力量基本上被摧毀,處于勉強維持生存的狀態,很難展開活動。第二,美國國家政權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制訂了一系列反勞工法律。特別是其中的《塔夫脫-哈特萊法》,至今仍然有效,并在繼續發揮作用,它對工人階級的斗爭是一個緊箍咒。第三,里根、布什政府在任期間,對工人階級的斗爭進一步采取了高壓手段。第四,壟斷資本集團及其國家政權收買工人貴族,控制了美國最大的工會——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簡稱勞聯―產聯(AFL—CIO)。這個工會組織通過提高會員會費(前函已提到,這的會員會費是由資方代為從工人每周工資中預先扣除的)、經營企業和接受美國聯邦及各州政府的大量經費資助等途徑,積聚了大量資產。它的總會及所屬各大工會的負責人的工資收入一般相當于聯邦政府部長,有些人的工資收入超過了聯邦總統。這個所謂工會的上層實際上是美國資產階級的一翼。他們在美國國內工人運動的問題上,與資產階級穿了連襠褲。雖然他們有時在工人群眾的壓力下不得不批準一些基層工會在與資方談判破裂后舉行罷工;但在壓制、軟化工人群眾斗爭方面,他們以“工會”的名義發揮著特殊作用,做了一系列資產階級不可能直接做到的事情,成為美國工人運動最大的絆腳石。在對外政策方面,他們實際上是美國資產階級的右翼,在反共、反社會主義、反華方面比美國一般資產階級走得更遠。在東歐易幟、蘇聯瓦解這件事情上,他們起了極其惡劣的作用。列寧曾多次就工人貴族對工人階級的腐蝕作用進行批判。美國的勞聯-產聯上層與列寧批判的對象相較,其對工人運動的腐蝕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第五,美國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62年來,國內勞動市場上一直存在著一支為數眾多的“勞動后備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入衰落階段以后,特別是80年代以來,這支“勞動后備軍”的數量進一步增長,他們對在業工人與資方的斗爭方面起著抑制作用。第六,企業的資方、特別是美國南方的資產階級,千方百計阻撓在本企業內成立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會組織。這是長期以來美國參加工會的工人在全體工人中所占比例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七,美國法院系統、包括聯邦最高法院偏袒資方,作出不利于代表工人利益的工會組織者在企業內部從事宣傳、組織活動的裁決。這是美國參加工會的工人在全體工人中所占比例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上述種種情況說明,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政權同時開了兩家鋪子,一家鐵匠鋪,一家豆腐鋪,軟硬兼施,進一步加強了對工人運動的控制。目前美國工人階級斗爭處于低潮,主要是上述這些因素在起作用的結果。至于80年代以來美國工會會員人數下降,看起來是壞事,實際上可能相反。因為許多工人脫離現在工會組織,主要是廣大工人群眾對勞聯-產聯上層執行的政策表示不滿和反抗的一種反映。

    工人階級斗爭處于低潮,是否意味著工人階級和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不是在積累、在加深,而是在緩和呢?我以為,不是。工人階級斗爭處于低潮,這在美國工人運動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從19世紀70年代以來,包括美國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62年來,工人階級斗爭曾幾度出現高潮和低潮。1988-1989年在美國從事學術考察期間,我曾經會見過一位舊友——美國一家資產階級大報編輯部的負責人。對方問我此次重游美國,印象如何。我說,與70年代初期大批人民群眾幾乎每天上街游行示威的那種局面相比較,現在美國社會比較安定。他說,如同經濟領域一樣,政治方面也存在著一種周期。言下之意是:人民斗爭低潮之后會有高潮。我認為這位美國資產階級人士的話很值得注意。

    二、工人斗爭的本質

    美國工人階級具有反剝削、反壓迫、爭民主、爭自由而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光榮歷史傳統。雖然就總體而言,美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處于低潮,然而1988-1989年在美國從事學術考察期間以及隨后的這幾年我也常常“于無聲處”聽到陣陣雷聲。在此期間發生過一系列重要罷工,諸如:(1)美國東方航空公司職工于1989年3月4日開始舉行的罷工;(2)“灰狗”長途公共汽車公司工人于1990年3月2日開始舉行的罷工事件;(3)鐵路員工于1991年4月17日凌晨開始舉行的一次全國規模的罷工;(4)1992年6月24日,一場全國規模的鐵路員工大罷工再次爆發;(5)從1993年2月到1994年年初舉行的一場具有全國性的煤礦工人罷工;(6)通用汽車制造公司職工先后舉行的多次罷工(其中有一家工廠的工人罷工竟堅持了九年之久);(7)福特汽車制造公司職工舉行的罷工;(8)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筑設備制造公司――卡特皮拉爾公司職工舉行的一場持久、激烈的罷工;(9)巨型汽車輪胎制造公司――布里奇斯通費爾斯通公司職工的罷工;(10)美利堅合眾國航空公司職工的罷工;(11)美國航空公司職工的罷工;(12)履帶拖拉機公司職工的罷工;(13)洛杉磯、底特律、費城、東圣路易斯、新澤西、長島等地數十萬教師的罷工;(14)美國作家協會會員、好萊塢9000名電影和電視劇劇本作家的罷工;(15)最近開始舉行的波音飛機公司職工的罷工,等等。

    上述這此美國工人階級的罷工斗爭說明了一些什么問題呢?我以為,它們至少說明了以下幾點:第一,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的斗爭,是絕對的。在美國工人階級斗爭處于低潮的總體形勢之下,“于無聲處”仍然可以聽到陣陣雷聲。也就是說,雖然處于低潮,斗爭并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在低潮中有高潮,不是一片沉寂;在黑暗中有星星之火,甚至是火焰沖天的火炬,不是漫漫黑夜。第二,美國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集中在提高剩余價值率和反抗提高剩余價值率這個關鍵問題上。這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矛盾的焦點。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這個矛盾就將始終存在,不可能消除。第三,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是在積累,在加深。他們是處在一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對立的統一體中,彼此之間的關系,緩和是相對的,對立是絕對的;在矛盾激化時,這種關鍵實質上是勢不兩立,不共戴天。這種相互聯系又相互斗爭的關系不可能中止,將與資本主義制度同始終。由于這種矛盾的積累和加深,美國工人階級的斗爭必將從低潮走向高潮。無論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及其國家政權采取何種手段,都不可能制止這種趨勢。第四,除了一部分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的代理人以外,體力和腦力雇傭勞動者是一個整體,都是工人階級。他們與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的矛盾都在積累,在加深;都在與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斗爭。第五,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威力;實現了體力和腦力雇傭勞動者相結合的美國工人階級,就等于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威力無窮。僅上述幾次罷工,就對各有關壟斷資本造成了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打擊,對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甚至是嚴重的威脅。第六,目前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及國家政權還有能力壓制和控制工人斗爭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現象;他們所構筑的堤壩終究是會被工人階級斗爭的怒濤沖破的。一旦矛盾激化,一旦工人階級斗爭進入高潮,一旦體力和腦力雇傭勞動者實現了進一步的結合,一旦發生各行各業工人群眾的全國在罷工,勢必促使壟斷資本集團發生分裂,削弱國家政權的控制能力。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人民斗爭處于高潮期間,我們已經看到過這種情況的發生和發展。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將嚴重威脅美國壟斷資本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歷史已經證明而且還將繼續證明,工人階級是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的掘墓人。第七,工人貴族目前仍在控制美國的工人運動。但如前所述,他們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已經在削弱;而且隨著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的進一步加深,這種影響還將進一步削弱。在工人階級的斗爭過程中,必將逐步形成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美國人民斗爭處于高潮時期,我們已經看到過為數頗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出現、成長和這種領導核心的一次初步形成的概貌。由于職業的關系,我當時曾經有機會接觸過其中的個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對毛澤東著作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我這個中國人。第八,一切抹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壟斷資本之間的階級矛盾的觀點,都是與客觀實際不符的。第九,歷史已經證明而且還將繼續證明,包括體力和腦力雇傭勞動者在內的工人階級是美國社會變革的“主體階級”。不管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如何發展,只要是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存在,工人階級的這種地位就不會改變對美國工人階級的這種地位和作用持否定論者的觀點,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1995年12月25日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2.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5.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6. 星話大白|越南
  7. 《鄧選》學習 (十)
  8. 對菲律賓斗爭的關鍵是,讓它的挑釁得不償失
  9.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10.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這是一股妖風
  7.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