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項目成果鑒定會
(國家信息網 孫江訊) 2007年11月17日,在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4周年前夕,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研究項目成果鑒定會。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熊選國、公安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孫永波、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司長王玨、人民法院出版社總編輯、《中國審判》雜志社總編王運聲、中央綜合治辦督導室副主任崔紅星、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穆紅玉、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朱勇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陳小君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王立民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賀衛方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晨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志銘教授、西南政法大學陳金全教授、上海師范大學蔣傳光教授,以及合作雙方的領導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教授、副校長楊宗科教授、諸暨市人民政府市長王繼崗,項目負責人西北政法大學汪世榮教授等參加了鑒定會。
《“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是西北政法大學與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完成的科研課題。西北政法大學是全國法學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的陜北公學。為新中國的建立以及國家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諸暨市則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在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24位。經過合作雙方一年半的調研、總結和寫作,目前已經完成了30余萬字的項目成果初稿。
與會的中央有關政法單位的領導和一些著名的學者對于項目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們一致認為:“楓橋經驗”的首要特色就是和諧,這也符合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政策理念。“楓橋經驗”產生在農村地區,適用于中國基層社會,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煉出的經驗,符合中央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楓橋經驗”在四十余年的發展中,成功解決了各類基層的矛盾糾紛,維護了基層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符合十七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陜北公學的校風,就是關注現實,注重實踐。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又進一步大力提倡回歸大學本位、理論聯系實際、為社會基層服務、開放辦學等理念。這次合作就是我們辦學理念的產物。“楓橋經驗”的提法源自于毛澤東同志1963年11月20日對諸暨縣楓橋區社教運動的批示。其后,楓橋經驗經過堅持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項目負責人是我們西北政法大學科研處長汪世榮教授,他和來自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諸暨市政法委等單位的十余位專家學者,蹲點調查、實地走訪農民和基層干部、座談、查閱資料檔案等,收集到數百萬字的相關資料。項目組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討會,交流研究心得,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按原定計劃完成了項目成果鑒定前各個階段的任務。通過這次項目研究,我們力圖總結中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經驗,為我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探索道路。在毛澤東同志題詞44周年前夕,召開“楓橋經驗”項目成果鑒定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諸暨市人民政府市長王繼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楓橋經驗在四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楓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楓橋經驗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中共諸暨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希望通過項目研究,進一步總結和完善現有做法,使楓橋經驗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推廣,為中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項目負責人汪世榮教授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楓橋經驗”的發展脈絡。他說,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把“楓橋經驗”推向全國。其后,楓橋經過二十余年的堅持和發展,分別在就地改造流竄犯、對違法失足青少年進行幫教等方面,重視思想改造,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促進思想轉變,并致力于提高人民群眾法制意識,做到了“捕人少、治安好、產量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楓橋在全國率先對經過長期有效改造,表現好的四類分子摘帽,并總結了摘帽工作經驗。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楓橋經驗”成功地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楓橋率先提出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口號,并在實踐中,依靠群眾,就地調解了大量矛盾糾紛和一般治安問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楓橋在大力推動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的同時,重視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形成了“黨政動手,依靠群眾,立足預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收到了“矛盾少、治安好、發展快、社會文明進步”的良好效果,對農村穩定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發展,“楓橋經驗”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重視。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楓橋經驗”貫穿“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建設”理念,提出了一系列與時俱進的口號。例如,在流動人口管理中,強調“服務管理”,促進外來人口盡快融入本地,成為楓橋的“外來建設者”。又如,企業管理中,提出:“要戴致富帽,先戴安全帽”;“要有好的產品,必須要有好的人品”;“八小時內是企業文明守法的職工,八小時外是社會文明守法的公民”。在社會管理中,強調文化教育,“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加強基層民主,完善基層法制,推動村民自治,保證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提出“民主法治村”建設口號,建立健全各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通過“四前工作法” ,即組織工作走在預測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保證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通過各種文體娛樂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這一時期,楓橋經驗形成了“以人為本,依靠群眾;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維護穩定,建設小康”的目標,開創了楓橋經驗“機制好,防范早,矛盾少,民安民樂民富”的新時代。
項目負責人汪世榮教授強調:中國的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基層民主法治是推動和提升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解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索出了許多基層社會治理的成功經驗。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中,有必要對這些經驗進行系統發掘、歸納、梳理、總結,進一步指導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孫江)
《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
作者:汪世榮等編著
出版日期:2008-11-01
責編:齊梓伊
所屬分社: 音像出版社
ISBN:7-5036-8709-9
定價:¥58.0
字數:268千字
印次:1-1
開本:16開
裝訂:平
簡介
《“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是西北政法大學與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項目。從2006年4月份開始進行分析論證,2006年8月合作雙方在諸暨市簽訂了合作協議,召開了項目開題論證會,成立了項目組。本書為該項目的研究成果。
羅干:學習創新“楓橋經驗” 正確處理矛盾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6日 20:45)
由中央綜治委和浙江省委聯合召開的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25日在浙江諸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綜治委主任羅干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學習、創新“楓橋經驗”,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1963年,毛澤東同志在浙江楓橋創造的“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經驗材料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從此,“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
羅干在講話中說,“楓橋經驗”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特點,就地解決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
羅干指出,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體制的轉換和利益格局的調整,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特別是在一些地方,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增多,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及時消除和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和重大政治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在抓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做到堵疏結合、標本兼治。
羅干強調,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認真解決,絕不能麻木不仁,久拖不決,更不能方法簡單,作風粗暴,導致矛盾激化。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矛盾糾紛,使具體的改革措施為廣大群眾所理解,所擁護;要順應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愿望和要求,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創造濃厚的民主法治氛圍,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要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教育干部群眾自覺依法辦事,引導群眾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解決矛盾,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羅干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學習“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求實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群防群治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方法,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基層,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
會前,羅干走訪了楓橋派出所、楓橋鎮綜治辦和司法所,與那里的工作人員交談并仔細詢問他們的工作情況。他說,經濟發展了、富裕了會減少矛盾,但相關工作如果跟不上去,也會帶來新的矛盾。他高度評價楓橋“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做法,對新時期“楓橋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出席會議。
下文皆來源于《人民日報》
高舉毛主席樹立的楓橋紅旗 依靠群眾加強專政
(1977.12.21)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一九六三年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我們總結匯報了依靠群眾加強專政的經驗。這就是:在對敵斗爭中,對于一小撮階級敵人,凡是應該捕的、必須捕的,要堅決捕起來;可捕可不捕的一律不捕;要發動群眾開展說理斗爭,制服敵人,就地監督、改造,矛盾不上交。這個經驗得到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的肯定和贊揚。
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為了篡黨奪權,復辟資本主義,在公安戰線上,拋出了"兩個否定"、"一個砸爛"的黑貨。他們上下呼應,妄圖砍倒毛主席親手樹立的楓橋紅旗。多年來,我區廣大干部和群眾同林彪、"四人幫"一伙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堅持了楓橋經驗,使公安戰線上的這面紅旗更加鮮艷壯麗。
毛主席光輝思想的生動體現
一九六三年,我區有七個公社在浙江省委工作隊和地、縣委的領導下,第一批開展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運動中,遵照毛主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偉大教導,發動群眾,分清了敵我,充分揭露了四類分子的各種破壞活動。當時一部分基層干部和積極分子激于革命義憤,要求把有破壞活動的四類分子都捕起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干部、群眾學習毛主席關于對敵斗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通過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學習、大辯論,干部和群眾覺悟提高了,認識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夠制服敵人、改造敵人,克服了單純依賴政府法辦的思想,克服了簡單粗暴的方法,發動和依靠群眾,對敵人分類排隊,進行教育、評審和說理斗爭,并且依靠群眾就地進行監督和改造。結果,一個人沒有捕,就把這批敵人的大多數制服了。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在公安部的一個文件的批示中,特別提到楓橋經驗,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毛主席在同公安部負責同志的談話中指出:群眾起來之后,做的并不比你們差,并不比你們弱,你們不要忘記動員群眾。群眾工作做好了,還可以減少反革命案件,減少刑事犯罪案件。當然,實行群眾路線,絕不是說可以取消公安機關的專業工作。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黨中央先后兩次批轉了楓橋經驗,指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典型,要作為教育干部的材料。
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給我區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區、社黨委和大隊黨支部經過認真學習,總結了經驗,由書記親自蹲點,大抓階級斗爭,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整頓、健全了大隊治安保衛委員會,加強對四類分子經常性的督監改造工作和對違法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全區各公社出現了捕人少、治安好的大好局面。社會正氣大大發揚,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革命促進了生產。廣大群眾熱情稱頌毛主席肯定的楓橋經驗是:依靠群眾專政,社會安寧,生產安心,革命、建設熱氣騰騰。
林彪、"四人幫"對楓橋經驗的干擾和破壞
林彪、"四人幫"及其黨羽,明知楓橋經驗是毛主席親自批示肯定的,卻污蔑它是"和平改造的修樣板","給舊公檢法撈了資本,要徹底砸爛公檢法,就得剝奪它的資本,批臭楓橋經驗。"他們叫嚷:"楓橋經驗批不倒、批不臭,公檢法就砸不爛",要"大揭大批,敢字當頭","人人動手,口誅筆伐"。胡說什么楓橋經驗是"借矛盾不上交為名,行放縱包庇敵人之實","一整套的和平改造"、"乞求政策"。他們還胡說:"一直被人吹捧的所謂楓橋經驗,就是修樣板,楓橋根本不是什么紅旗,而是一面修正主義的和平改造黑旗",甚至提出要揪楓橋經驗的"炮制者",明目張膽地把矛頭指向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
與此同時,他們還竄到楓橋區,篡奪了部分社、隊的領導權,糾集一小撮堅持反動立場的敵偽軍政警憲人員、抗拒改造的階級敵對分子、流氓、打手、盜竊犯等壞人為骨干,在他們嚴密控制的單位實行法西斯專政,對熱愛毛主席,忠于黨,堅持楓橋經驗的廣大共產黨員、治保干部和貧下中農實行殘酷的迫害和摧殘。
竊據東溪公社領導權的壞分子還煽動四十多個四類分子,揪斗政法副主任。有的反革命分子咬牙切齒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惡毒的攻擊。有些四類分子當了所謂的"監管"小組長,得意洋洋地說:"現在算我最大,支部書記、治保主任也歸我管了。"反革命氣焰何等囂張。地富反壞那種得意忘形的自我表白,句句道破了林彪、"四人幫"與四類分子的階級關系和"四人幫"的階級實質。
一九七一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了對公安工作要一分為二的偉大指示,敬愛的周總理在一次全國公安會議上肯定了建國十七年來毛主席革命路線在公安戰線占統治地位。毛主席親自批準的一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紀要,重新肯定了楓橋經驗,給楓橋廣大人民以極大的鼓舞。林彪自我爆炸后,我區各公社發動群眾揭發、批判了林彪反黨集團破壞楓橋經驗的罪行,解散了他們所謂的"群眾專政"組織,恢復了派出所、法庭和基層治保組織,依法懲辦了打著"造反"旗號無惡不作的反壞分子,民氣大伸,敵焰大降。對于一小撮在林彪、"四人幫"及其黨羽煽動、庇護、慫恿下進行破壞活動的四類分子,通過群眾面對面的評審、揭發和批斗,打下了他們的反革命氣焰,迫使他們接受改造。一九七三年,在隆重紀念毛主席批示楓橋經驗十周年的時候,經過重新學習、宣傳、落實楓橋經驗,在黨委領導下,依靠群眾加強專政的局面在全區重又出現。
但是,"四人幫"并不甘心失敗。一九七四年,"四人幫"及其在我省的代理人、親信和新生反革命分子翁森鶴等,又把黑手伸進了楓橋區,篡奪了部分領導權。這些人一上臺就為那些已被懲辦的打著"造反派"旗號的反壞分子翻案。胡說什么懲辦這些反壞分子是"打擊了新生力量"。他們還勾結反壞分子,大搞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破壞山林,大刮資本主義妖風,搞亂黨的領導,搞亂基層黨組織,搞亂社會治安。
一九七五年,毛主席、黨中央下達了解決浙江問題的文件,挫敗了"四人幫"在我省篡黨奪權的陰謀。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之后,我們進一步把堅持落實楓橋經驗,納入了農業學大寨運動的軌道。可是,"四人幫"公開拋出"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資派'"的反革命政治綱領以后,幫派體系的人物,狂叫"四類分子是死老虎,走資派是活老虎","民主派變走資派,走資派變反革命,是一條規律","現在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走資派體系","這次無論如何要粉碎它"。他們顛倒敵我關系,把專政矛頭指向堅持農業學大寨、堅持學楓橋經驗的基層干部,把許多黨支部書記、治保干部,打成"復辟派"、"還鄉團"、"走資派"。在"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下,治安秩序混亂,糧食連年減產。
不怕壓、不信邪 堅持楓橋經驗不動搖
在"四害"橫行、群魔亂舞的歲月里,我區廣大共產黨員、治保干部和貧下中農,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捍衛楓橋經驗,加強對一小撮階級敵人的專政。大家說:"楓橋經驗是毛主席肯定的,照著辦,錯不了"。新山大隊原黨支部副書記、治保主任黃金鳳,是土改時的女民兵隊長,當壞分子叫她交權時,她橫眉冷對地說:"這個權是黨和人民交給我的,不能交給你們!"結果她夫婦二人受到無辜陷害。楓溪大隊原黨支部書記兼治保主任陳友堂,因堅持楓橋經驗,"四人幫"的黨羽就把他關押起來,說他是"走資派"、"牛鬼蛇神的保護傘"。他厲聲回答說:"我不是走資派,那些破壞集體經濟、搞貪污盜竊的人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壞家伙!""說我是走資派,我還是要同階級敵人斗,同壞人壞事斗,永不歇手!"有的四類分子嘲笑他說:"你過去管我們那么兇,今天也同我們湊對了"。陳友堂當即訓斥說:"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了,有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你們翻不了天!"
許多基層黨組織和治保會堅持原則,堅持斗爭,依靠群眾,頂住了林彪、"四人幫"及其黨羽的干擾、破壞。古唐大隊在社教運動中編寫了古唐村史,每年國慶節召集社員宣讀一遍,教育大家不忘階級斗爭。幾個四類分子對村史恨得要命,唆使他們的子女,打起"造反"的旗號,狂叫"村史要砸爛"。黨支部認識到這是階級敵人想翻案,率領老貧農和廣大群眾狠狠斗爭了幾個壞家伙,挫敗了他們翻案的陰謀。花明大隊黨支部由于頂住了林彪、"四人幫"及其黨羽的干擾和破壞,落實了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這個大隊治安秩序一直良好,集體經濟不斷發展。有一次,鐘瑛大隊有人邀一個反革命分子上飯館喝酒,說:"不用怕,干部不在了"。這個反革命分子懾于人民群眾的威力說:"干部不在了,還有幾百雙眼睛盯著我,我不去"。在社教運動中群眾曾經要求逮捕的那些有破壞活動的四類分子,經過群眾的監督和改造,沒有一個重新犯罪。這生動地說明了楓橋經驗威力大,是經得起風吹雨打的。
我區廣大干部和群眾排除林彪、"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堅持毛主席的公安工作路線,始終把專政矛頭對準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和各種壞分子,并且采取正確的政策和方法,努力把他們中間絕大多數人改造成新人。我們還根據毛主席關于楓橋經驗的指示精神,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大抓了對違法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工作,大抓了依靠治保會對一般案件的查破和民事糾紛的調解處理,大抓了社會主義法制宣傳和四防教育工作,大大減少了案件的發生,既有利于團結群眾大多數,也加強了對一小撮階級敵人的專政。
英明領袖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楓橋人民喜洋洋,在黨委領導下,大打揭批"四人幫"的人民戰爭。各社、隊都召開了干部、社員大會,在揭批"四人幫"和農業學大寨運動中宣傳、落實楓橋經驗,一個重新學習楓橋經驗,堅持在黨委領導下,依靠群眾加強專政的新高潮正在形成,社會秩序穩定,革命和生產的形勢大好。
依靠群眾加強專政的好經驗
(1977.12.21)
十四年前,在偉大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浙江省諸暨縣楓橋區黨委總結了依靠群眾對階級敵人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成功經驗。偉大領袖毛主席及時肯定了這一經驗,寫下了光輝的批示:諸暨縣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是毛主席在公安戰線上親自樹立的一面紅旗。
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概括地說,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導,把公安工作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實行專門機關和群眾相結合的原則,發動和依靠群眾,對階級敵人分類排隊,進行評審,開展說理斗爭,制服敵人,就地監督、改造,做到少捕,矛盾不上交。這是對階級敵人實行切實有效的專政,把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落實到基層的好辦法。我們的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依靠群眾對階級敵人實行專政,就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要求。列寧在談到無產階級專政時說過:"由人民大多數--工人和農民用共同的力量來鎮壓壓迫者。"毛主席也說過:"誰來行使專政呢?當然是工人階級和在它領導下的人民。"毛主席為我國肅反工作規定的路線,就是在黨委領導下通過群眾肅反的路線。不把群眾發動起來,沒有群眾的監督,就不可能對反動階級、反動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實行有效的專政,也不可能對他們實行有效的改造。楓橋區委依靠群眾對階級敵人實行專政的經驗,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生動體現。
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出于篡黨奪權、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拋出所謂"兩個否定"、"一個砸爛"的黑貨,妄圖徹底否定我們的公安工作,徹底搞垮我們的公安隊伍。他們的黑手也伸進了楓橋區,把毛主席親自樹立的這面紅旗,惡毒地污蔑為"修正主義的和平改造黑旗",甚至提出要揪楓橋經驗的"炮制者",明目張膽地把矛頭指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用毛澤東思想哺育的楓橋區共產黨員、治保干部和貧下中農,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同一小撮階級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毛主席親自樹立的這面紅旗。
十四年來,經過激烈的階級斗爭,我國公安戰線上的這面紅旗,更加鮮艷奪目。他們在對敵斗爭中,始終把專政矛頭對準一小撮階級敵人,應該捕的、必須捕的,堅決捕起來,可捕可不捕的一律不捕;采取正確的政策和方法,發動群眾,開展說理斗爭,就地監督改造,區別對待,給予出路,努力爭取把其中的絕大多數改造成為新人。與此同時,他們還大抓了對一般案件的偵破工作和民事糾紛的調解處理,大抓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把許多治安問題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大大減少了案件的發生。楓橋區人民用自己的經驗證明了一個真理:群眾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減少反革命案件,減少刑事犯罪案件。公安機關工作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做群眾工作,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依靠群眾對反動階級、反動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實行專政。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肯定的楓橋經驗,為我們指明了這一方向。讓我們在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為加強公安工作和社會主義法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奮勇前進!
立足穩定和發展——浙江諸暨“楓橋經驗”紀實
袁亞平 (1999.12.01)
位于浙江省諸暨市東部的楓橋,是一個經濟、文化名鎮,現有人口4.76萬人。鎮里樓房林立,店鋪相挨,快、慢車道和綠化帶井然有序。
楓橋人民安居樂業。17年來,沒有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沒有發生兇殺案件,也沒有因民間糾紛調解處理不當激化而成的刑事案件。近6年來,楓橋刑事案件發案數一直控制在萬分之八左右,78%的糾紛都在村一級得到處理。
楓橋經濟穩定發展。去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6025元,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市十強。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
在楓橋鎮的陳列室里,展示著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和圖文。60年代初,楓橋的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11月,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諸暨市委書記王國偉告訴記者,36年來,“楓橋經驗”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直到現在,形成了“黨政動手,各負其責,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楓橋經驗”,實現了“矛盾少、治安好、發展快、社會文明進步”的良好局面。
改革開放使楓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的矛盾。一些企業陷入困境、企業債權債務增多、出現下崗職工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著眼于穩定這個大局。
楓橋一家擁有200多名職工的集體企業,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職工人心浮動。當地干部著手解決此事時,得知步森集團正要上一個生產西褲的分廠,便牽線搭橋。步森集團有市場、品牌和營銷管理的優勢,這家企業有場地、廠房和熟練工的基礎,兩者“情投意合”。這家企業被步森集團兼并后,當年就形成30萬條西褲的生產能力,創產值1700萬元、利稅200萬元。
記者到步森集團實地一看,新穎的大樓,明亮的大廳,電梯間里像賓館一般鋪著“星期三”的地毯,每天更換,這家創建于1984年的服裝企業,去年銷售襯衫452萬件,上交國家稅收643萬元,成為中國服飾行業最大的企業之一。
步森集團黨支部書記壽能豐對記者說:“我們集團在楓橋落地生根,光工人就有2000多人,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不能發展的。有好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門許諾給優惠政策,邀請我們集團總部遷過去。但集團董事會始終沒有動搖,不能離開楓橋這塊寶地。”
日本商人、韓國商人和我國臺灣省商人,經常來楓橋談生意,下訂單,有的一住就是一兩個月。一位在楓橋經營水煮筍的日本商人說:“楓橋好,楓橋是一個寧靜的好地方。”
發展是穩定的基礎
一路過去,山上全是翠綠的竹林。山路兩旁的毛竹又高又密,夾成一條綠色的甬道,汽車就從中鉆過去。
記者到了山里的岫山村,村里辦公室的墻上懸掛大鏡框,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光榮稱號:“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黨支部”。
“我們這個村過去又窮又亂,現在變成全國先進,這正好說明了經濟發展是穩定的基礎。”村黨支部書記王水方對記者說。
岫山村原是有名的貧困村,由于窮,村民偷伐山林成群,賭博成風,鄰里不睦,糾紛不斷。
1993年底,退伍軍人王水方出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村里組織群眾成立了禁賭協會、敬老協會、計劃生育協會、法制宣傳組、幫教幫扶組和護村隊,修訂了村規民約,整頓了村風。要使人心定,關鍵在致富。村干部想盡辦法籌集資金,自己買織機,鼓勵村民買織機,全村幾乎戶戶有織機,人人有工做。白布坯源源不斷地運出山,信息和資金源源不斷地進了村。村里修筑了5公里長的水泥村道,開發了2800畝竹林,開辟了竹筍生產基地,接通了自來水,開通了有線電視,安裝了程控電話線路……村民人均收入從1993年不足700元變成去年5100元。村民樂得咧開嘴:“吃水不用提,走路不帶泥,家家有電視,電話不稀奇。”
這個由國家服裝協會命名的“中國名品襯衫之鄉”,已有34家上規模的襯衫企業和“步森”、“開爾”、“海魄”等知名品牌,年產襯衫2500萬件,年創產值9.38億元,實現利潤7580萬元,上交國家稅費1500萬元。
去年楓橋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億元,跨入紹興市首批小康鎮行列。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使楓橋4.5萬余名農業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并吸納了一大批外地務工經商人員,現已有11家外地企業在楓橋落戶。
穩定需要一套機制
“在現階段,影響農村穩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內部矛盾。這些矛盾是改革、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可預見、可調節、可疏導,只要主動預防、及時化解,一般不會釀成大的事端。楓橋已經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預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機制。”諸暨市委副書記蔡漢良對記者說。
這套工作機制為: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保證預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楓橋鎮的村、企業層層建立了治保調解組織,全鎮現有152個治調組織,608名治調人員,還有一支155人的治安信息員隊伍。
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建立一個反應靈敏、能及時發現矛盾糾紛的預警體系。鎮黨委、政府兩個月召開一次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分析預測社會治安、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糾紛的特點規律。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條,為預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據。
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努力減少矛盾,盡可能避免糾紛。抓好與農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問題,抓好重點季節的預防工作。每年“雙夏”大忙季節來臨前,村干部都要集體檢查一遍電線、溝渠、機耕路和山塘水庫,該修補的及早修補,該搶建的及早搶建,防止村民因爭水、爭電、爭路發生矛盾和沖突。
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力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1993年以來,全鎮共發生各類糾紛2276起,調解處理成功2188起,成功率達96.15%,基本實現了小糾紛不出村,大事情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有了這樣一套工作機制,諸暨的社會穩定就有了保障。哪怕是遇到了突發性事件,鎮和村里的干部也能沉著處理。“苗頭抓早,矛盾抓小。無事不要生事,有事不要怕事。”諸暨鎮的一位年輕干部說。
發展需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強化教育”,“要有好的產品,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改善生態環境,先改善心態環境”……記者在楓橋鎮采訪時,步入海魄服飾有限公司,格調不俗的企業文化新風撲面而來。
教師出身的海魄公司董事長陳茂水對記者說:“我們有著‘楓橋經驗’的良好傳統,應該說外部環境不錯,關鍵在于企業內部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產環境。企業要發展,要對社會有用,首先要有好的人品。”
海魄公司建立了企業黨支部、工會、團支部、婦代會,辦起了圖書室、活動室,建起了墻報、黑板報,創辦了企業報和職工學校,發起了“讀好書、干好事、做好人”活動,使全體職工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受到教育和提高。
“八小時內是企業文明守法的職工,八小時外是社會文明守法的公民。”步森、海魄等企業經常舉辦外鄉務工青年培訓班,鼓勵他們學文化、學技術、學法律。
在楓橋,村村設法制宣傳亭,戶戶有普法教育書。每年,都由司法所牽頭舉辦大型法律知識競賽,政府出資購買普法讀本送到家,有線電視、廣播不斷開展法制教育,提高農民法制意識。鄉鎮和各村普遍開展創“文明村、文明戶”、做“文明人”活動,有80%以上的村達到了文明村標準。
“楓橋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
本報評論員 (1999.12.01)
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浙江省諸暨市“楓橋經驗”經過改革開放的實踐,形成了黨政動手,各負其責,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楓橋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
楓橋經驗,早在1963年11月經毛主席推薦,而聞名全國。當時名氣大,是那里的干部、群眾能比較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當地發生的社會矛盾。過了36年,他們不斷分析新情況,總結新經驗,仍然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值得學習的。
毛主席《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一光輝著作,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的學說。他在文中說:“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這樣,就有必要在我國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進行解釋,引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這種矛盾。”我們推薦楓橋經驗的用意,就在于此。
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改革和發展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社會穩定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它以優化的環境,樹立地方良好的形象和信譽,團結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個地方刑事案件不斷發生,治安問題居高不下,“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屢禁不止,不僅發展經濟無從談起,而且原有的經濟成就也有可能毀于一旦。“楓橋經驗”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當地干部群眾始終把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作為統一的奮斗目標,在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走出了一條穩定與發展同步、致富與治安并舉、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從我國國情看,80%的人口在農村,要實現整個社會的穩定,農村的穩定是基礎,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做好農村的穩定工作,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至關重要。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體制的轉換和利益格局的調整,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沖撞,現實社會中不斷出現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產生于人民群眾之間,要化解好人民內部矛盾,也只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因此,“楓橋經驗”是值得重視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