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我認為這是我極重要的一篇文章,極有可能在網上被資本媒體封殺。建議讀者最好將這篇文章保存起來。
“沒有外匯怎么能搞外貿”。意思說,毛主席時代中國有足夠的外匯,所以,毛主席時代搞外貿搞得很好,1970年代的廣交會就是例子。
這是左派的一個觀點,是用以反對那些誣稱毛主席時代中國缺乏外匯儲備的觀點的。但,我相信這是作者的筆誤,或者是作者沒有深入思考。
沒有外匯不能搞外貿,只是當前新自由主義的觀點,是買辦資本勢力長期宣傳的錯誤觀點,部分同志受其蒙蔽,有意無意地接受了這個觀點。
沒有外匯也能搞外貿。以貨易貨就是沒有外匯的情況下的一種外貿方式。非洲國家現在還采取此方式推進其內部的貿易,以避免美元等外部貨幣操控非洲經濟。就中國外貿來說,上世紀50、60年代也曾經采用過這種方式。
但是,到了1970年代,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進行外貿的新方式產生了:1970年,人民幣成為與英法等國貿易的結算貨幣。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邊與蘇聯修正主義搞“聯合主載世界”,一邊依靠其美元霸權(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成為“紙黃金”),試圖從經濟上繼續控制、支配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引起了英法等國的激烈反抗。而中國在50年代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后,60年代后期在越南戰場上又一次挫敗了美國的軍事進攻。相應地,美帝國主義因為長期陷于越南戰場和在全世界駐軍,經濟上難以承擔,這給西歐英法等國努力掙脫美元霸權控制提供了良好契機。
順便指出,所謂美元霸權,重點是指美元對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經濟的控制,其次才是對拉美等經濟不發達國家的控制,對中國、蘇聯及親近中蘇的亞非東歐國家,則沒有太大影響。就是說美元霸權主要是對資本主義陣營內國家而言的,而不是對中蘇等國而言的。
在共產黨、毛主席堅定正確的領導下,新中國建國以后,經濟發展迅速平穩,順利實現了全國貨幣統一和新舊幣的兌換,特別是人民幣幣值一直極其穩定,國內物價近二十年不漲,工業化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逐漸完備且運行良好,顯示出一個經濟強國的宏大氣象。新中國對歐洲采取了靈活外交策略,雖然堅定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但是,對英法等西歐傳統資本主義國家,仍然與美帝國主義區分開來,對其反抗美國經濟金融控制的斗爭,予以大力支持,中歐經貿關系日漸親密。
世界格局的這種演變,給了西歐諸國掙脫美元霸權以極大的鼓勵。美國國力不斷衰落、西歐經濟實力持續增強、中國經濟迅速壯大且非常溫和、蘇聯與美國勾結主載世界,這些因素為中國與西歐形成某種戰略聯合提供了可能。所以,1970年,中國與英國、法國貿易實現了用人民幣結算。
這條消息,我應該是從舊《人民日報》、舊《參考消息》或者《毛主席年譜》上看到的,因為那段時間我閑來無事,就只看過這三種材料。當看到這消息時,我吃了一驚:是誰、什么時候把人民幣變成非結算貨幣的?該當何罪!?這決不是一條無關緊要的消息。我相信,肯定會有人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人民幣成為中國與英法貿易的結算貨幣,意味著什么呢?英國法國是當時世界上除美國、蘇聯(或許還有中國)之外,最大的經濟體,貿易量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民幣成為中國與英法貿易的結算貨幣當然意味著:一、中國外貿即將迎來迅猛發展;二、也意味著人民幣、英鎊、法郎三大貨幣實現了戰略結盟,中國當然是這種聯盟的主帥;三、意味著世界貨幣結構的質變,是政治性轉變;四、美元優勢不再了。中國與英法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打破了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霸權,等于砍掉了美元的一條腿,人民幣成為英鎊、法郎的強大后盾!這就為爾后英法拋售美元、購買黃金,迫使美元與黃金脫鉤、終結布雷頓森林體系、打破美元霸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打破美元霸權的時機、條件都成熟了。此后不久,英法即拋售美元、購進黃金,狙擊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對正在陷入越南戰爭的美國發起了經濟攻勢。
這場旨在爭奪貨幣在世界貿易的自主權、主導權的斗爭,以美元完敗而告終,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英鎊法郎掙脫了美元控制,成功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我覺得,就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狙擊美元這兩大決策的戰略性、重大性來看,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蓬皮杜、英國首相希思——這些人都是絕頂聰明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沒有與毛主席商量是不能下定的。沒有人民幣的政治支持,恐怕英法兩國沒有狙擊美元的實力和膽量。或許可以說,毛主席在擊破美元霸權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主導作用;更一步地說,在組織進行援越抗美戰爭、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同時,在經濟上,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利用美歐之間的經濟矛盾、聯合英法等經濟強國,還打了一場反擊美元霸權的經濟戰并取得了偉大勝利,有力地保障了援越抗美戰爭的勝利!再進一步說,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其動機恐怕不是“聯華制蘇”那么簡單,是否有“聯華制歐”或者離間中歐的目的?
由于筆者學識、資料、時間所限,無法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比如,不知道中英法金融聯盟何時終止的,而且我幾乎沒有見到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相信,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結果也應該是極為令人振奮的,對于打破當前美元霸權、美國迷信是極有意義的。我非常希望有人補充或者反駁我的觀點。
我渴望有人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承擔起對革命歷史、對世界人民、對共產黨毛主席的責任。
附上一篇舊作,以資參考。
《吳銘:再談所謂美元國際化問題》,我的這篇小文章在網上被封鎖了,根本搜不到。“山丹丹紅網”上還能看到。
http://www.xxdxp.com/List.asp?ID=10981
再談所謂美元國際化問題
作者:吳銘(20170310)
所謂美元國際化,是指美國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再于1974年與沙特達成貿易協議,讓美元作為中東相關國家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形成“石油美元”,從而確保了美元在國際上流通,使美國華爾街財團可以通過印刷美鈔購買全世界的商品,無本萬利,占盡了世界貿易的便宜。
簡單地說,因為美國成功地要求沙特等出石油出口以美元結算,所以,美元就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了,美元就國際化了。
我對這個說法持懷疑態度:難道美元與中東石油掛鉤,就可以使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國際化?石油是工業血液,當然極重要。但是,具體地說,“沙特石油”或者“中東石油”有那么重要嗎?也就是說,中東石油與美元掛鉤,可以要挾那些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但是,對于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卻不見得有什么大的影響,至少沒有直接的影響。
那么,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有哪些呢?它們在國際貿易中占有多大的份額呢?不難推測,如果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很多且在國際貿易占據份額大到一定程度,那么,中東石油美元結算對美元的國際化影響就很小;相反,如果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多且其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比重足夠大,才能認為中東石油美元結算對美元國際化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顯然,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有蘇聯、中國、英國、法國以及其盟國等,它們在國際貿易在占了極大的份額(我沒有數據,請有數據的同志提供一下這個數據)。蘇聯是產油大國,石油凈出口,蘇聯的盟友甚至是西歐有些國家都要從蘇聯進口石油。中國呢?自從上世紀60年代發現大慶、勝利、克拉瑪依等大型油田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石油可以自給自足尚有出口,對中東石油也沒有什么依賴。再想想,非洲各國:阿爾及利亞盛產石油,且法國可以開采該國石油;利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也盛產石油,英國的北海同樣產石油。
既然,蘇中英法等都是世界貿易大國,都有一大批盟友,對中東石油都沒有依賴,那么,也就是說,石油美元與中蘇英法及其在亞非拉美地區的盟友,都沒有什么大的影響。別忘了,這些國家已經占了世界國家、人口、工業的大半,其貿易量也同樣占據世界貿易的大半壁河山。也就是說,石油美元,只能在中蘇英法及其亞非拉盟友之外的國家實現“國際化”,而不能在這些國家實現“國際化”。如果說美元與中東石油掛鉤對于推動美元的國際化有推動作用,那這個作用在地緣范圍(把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國家)、商品范圍(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大綜商品)上也是極為有限的,與今天的美元國際化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實際上,上世紀70年代,從1974年美元與沙特石油掛鉤算起到70年代末,美國在國際政策和國際貿易中還是比較老實的,美元并沒有在大的范圍內“國際化”。就是1979年鄧小平訪美之后,美國仍然比較老實,與蘇聯搞什么軍備競賽,軍事上只打了幾場小仗(入侵格林納達、入侵巴拿馬、干涉危地馬拉、空襲利比亞等)。對于中蘇這兩個大國,只是搞些“和平演變”之類的動作。
那么,美元究竟什么時候才真正“發達”起來,真正在地緣上、大綜商品貿易上“國際化”了呢?老實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并不深,我也很難找到足夠的材料。
但是,可以回想一下中國接受美元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中國很喜歡出口商品、賺取外匯。90年代更是變本加厲,以至于中國的美元外匯成災,無法消化。今天,如何把美元花出去仍然是中國的一大難題。
蘇聯是什么時候接受美元作為其外貿結算貨幣和儲備傾向,我不太了解。但,蘇聯解體之后產生了對美元的極度渴求,以及對傳統盟國貿易的大大弱化,這必然是美元國際化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早在1970年與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貿易就開始用人民幣結算,那時起到80年代,中國主要貿易是與第三世界國家進行,似乎也沒有用美元結算的必要。
也就是說,改革開放后的某個時間(似乎可以以80年代改開之初、1992年或1997年、2013年為節點區分為三個時期),中國開始把外貿所賺美元外匯(80年代初到約1997年)、所引進美元(1997年到2013年,2013年以來對美元的態度有所轉變)的多少,作為衡量中國財富的一大標志,再加上蘇聯于80年代戰略收縮、1991年解體,恐怕這才是美元所謂“國際化”的關鍵原因!希望有從事中國外貿、國際貿易和財經金融研究的人深入全面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我感覺,美元之所以能夠實現所謂“國際化”,首先要從美國的戰略找原因。同時,也更要從中蘇英法等貿易大國尤其是中國、蘇聯兩個大國及其貿易政策上找原因,而不應該歸因于美元與中東石油掛鉤。首先,中蘇作為世界經濟大國、貿易大國和美國的世界貿易競爭的對手,強化與美國的經貿聯系,接受美元作為其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并大量積累儲備美元,這當是推動美元國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因為中國拋棄第三世界路線、淡化與亞非拉美等傳統第三世界盟友的貿易關系,迫使這些國家接受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是美元國際化陰謀得以實現的第二個重要原因。第三,蘇聯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戰略收縮,1991年底解體,其舊盟國也被迫接受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是美元國際化得手的第三個重要原因。以上原因加起來,才是美元實現所謂國際化的全部原因。而美元與中東所產石油掛鉤,即便再加上美國打仗等因素,似乎都撐不起美元國際化的大廈。
為什么“美元與沙特石油掛鉤,所以就國際化了”這種論調能夠廣泛傳播呢?這個觀點的始作俑者是誰呢?他們為什么要散布這種荒誕不經的觀點?我覺得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謂的美元國際化問題,極其重大,卻并不復雜。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我們避開誤導、端正方向,正確地研究并預見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演變,重新思考我們的外貿政策、外交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民幣政策,并糾正相關重要觀念,諸如何謂實際貨幣國際化、為什么要國際化、要不要本幣國際化、如何破解某種貨幣的所謂國際化。這些問題,我希望引起學術界的充分重視,并希望有條件的同志拿出足夠的精力持續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
鑒于材料極有限,我的這篇文章只是拋磚引玉,無法全面深入具體地研究,希望大家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