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國際金融形勢評論
中信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席所長
■ 曹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 曲雙石
美國:房市回暖 失業更憂
7月的美國,經濟形勢喜憂參半。
首先,7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較5、6月份有所好轉。一是房地產市場向好。6月28日標普公布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20個城市綜合房價指數環比上升0.7%,為8個月來首次上漲。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肖恩·多諾萬(Shaun Donovan)也表示,美國房價最早可能于第三季度開始攀升;二是制造業強勁擴張。7月1日美國供應管理學會公布數據顯示,美國6月份PMI指數從5月份的53.5升至55.3,優于52的預期。同時,6月份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也上升到61.1。
其次,仍然有一批重要經濟指標難以令人滿意。一是消費者信心進一步下滑。7月15日湯森路透集團和密歇根大學發布的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63.8,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記錄;二是就業形勢依舊嚴峻。7月8日美國勞工部宣布,6月全美非農就業崗位僅增加1.8萬,為去年9月以來最低增幅,且遠低于市場預期的9萬的增長規模。同時,6月全美失業率升至9.2%,為去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三是貿易狀況仍待改善。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由于進口原油成本飆升,5月份貿易赤字上升15%至502億美元,是自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最大額度。
眾多數據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就業數據。它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奧巴馬明年的競選大業,也標志著伯南克主掌美聯儲的業績優劣。
果然,就業數據公布僅一周,繼續推行QE3的論調開始高漲。7月13日伯南克表示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一是美聯儲更為直接地發布指導方針,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二是推出新一輪資產采購計劃,即再次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即所謂的“提高我們所持國債的平均到期期限”;三是降低現為0.25%的聯儲付給商業銀行的儲備利率,從而更全面地壓低短期利率。
伯南克之所以提到QE3,含義有二:一是給市場注入信心;二是推動國會盡快批準上調債務上限。至于伯老心中是不是真的打算推行下一輪量化寬松,不好說。瑞銀集團調查顯示,美元將在25年內喪失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而被一攬子貨幣取代;IMF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降至60.7%,為12年以來最低水平。連續不斷的量化寬松無異于飲鴆止渴。
除了備受矚目的美聯儲貨幣政策,另一個焦點是債務問題。目前供選擇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一刀切”法案和“六人集團”法案。
“一刀切”法案名為“縮支、限制、平衡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根據該法案,若想將債務上限上調2.4萬億美元,美國就要在下一財年縮減支出1110億美元,在未來十年內減赤2.4萬億美元,并將每年年度支出限定在GDP的20%之內,每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對預算進行平衡。該法案遭到了民主黨的反對,其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并最終執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六人集團”法案則要求政府必須在今后10年內削減3.75萬億美元赤字,實現途徑包括改革現行稅制以“開源”和大幅削減國防、醫保等開支來“節流”。這個方案得到了兩黨某種程度的贊同,奧巴馬稱贊其基本符合他力主采取的措施,“是個好消息,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眾議院共和黨議員也愿意為這個法案做一定程度的妥協。
即使這兩個法案在國會相持不下,也還有第三種選擇——拖:授權奧巴馬在未來一年內,分三次將債務上限提高2.5萬億美元,并要求在未來十年內至少削減支出1.5萬億美元。在分段上調之后,兩黨就可以將一些爭議最激烈的預算項目放到后兩次上調之中去解決,這樣至少可以將8月2日的最后期限后延。
可以說,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基本上不復存在。
歐洲:
債務危機擴散,德國強勁復蘇
7月份歐洲的主題是歐債危機大面積擴散。首先,希臘依然是歐債危機的主角。雖然緊縮措施在希臘議會涉險通過,從而獲得了第一輪援助計劃最后的120億歐元援助款,但進一步的援助才是關鍵。7月22日第二輪援助計劃終于出爐,歐盟理事會同意向希臘提供總額1090億歐元的官方支持,另還將從私人部門籌集500億歐元資金。同時,將把希臘未來貸款的到期時間從當前的7.5年延長至最高30年,貸款利率約為3.5%。
其次,意大利躍居“難二號”。7月8日意大利遭遇“黑色星期五”。首先是國債收益率飆升,10年國債收益率與德國國債的利差達到2.45個百分點,創下歐元問世以來的歷史高位,推動意大利10年國債收益率升至5.28%;其次是股市暴跌,意大利國內最大銀行裕信銀行的股票猛跌7.9%,意大利股市暴跌 3.5%。7月12日,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又刷新14年來最高紀錄,首次突破6%。而其一旦達到7%的警戒線,借款需求就將無法持續。
意大利問題的凸顯,根本上歸咎于國內經濟問題。首先,意大利的服裝和奢侈品等傳統產業占比重較大,受危機沖擊較大,復蘇緩慢;其次,意大利工會力量強大,導致勞動力成本較高,同時其社會福利成本也很高。第三,總理貝盧斯科尼與財長特雷蒙蒂之間矛盾重重,讓市場擔心力推減赤計劃的財長即將卷鋪蓋走人。目前,意大利政府債務已相當于國內GDP的119%,在歐元區內僅次于希臘,其中大部分債務在未來五年內到期。今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將超過政府財政收入的10%,下半年有1770億歐元的到期國債需要償還。
作為歐洲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淪陷將是災難性的。一是4400億歐元規模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將力不從心,估計需要擴充至1.5萬億歐元的規模;二是意大利若卷入債務危機將令許多國家損失慘重,如英國央行預計如果意大利經濟崩潰將給英國造成430億英鎊的損失;三是意大利這樣的歐元區核心國家前景堪憂,將使人們對歐元的前景更加悲觀。不過好在隨后幾日意大利國債順利發行,略微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
第三,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繼續緊密圍繞在債務危機的“主角”身邊。7月5日穆迪將葡萄牙評級由Baa1下調至Ba2,展望為“負面”;7月12日西班牙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觸及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高于6%,與德國國債之間的利差上升至345個基點;7月13日穆迪將愛爾蘭的外幣和本幣政府債券評級從“Baa3”下調至“Ba1”。
評級機構接二連三的火上澆油終于令歐洲人忍無可忍,從歐盟領導人到各國官員紛紛出面嚴厲譴責。據悉,具有純正歐洲血統的評級機構將于2012年在德國法蘭克福成立,當年二季度就能發布首項主權信用評級,屆時三大評級機構的寡頭壟斷格局將被打破。
在歐債危機蔓延的情況下,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仍然無法容忍日益嚴重的通脹問題。7月7日歐洲央行加息25個基點至1.5%。但是,除了居高不下的通脹率之外,歐洲央行敢于在此時加息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即歐洲經濟增長步伐已明顯好轉。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復蘇保持強勁,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5%,同比增長4.8%,預期全年增長有望達到2.6%;奧地利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預測報告指出,中、東、南歐各國的經濟今年全面恢復增長勢頭,歐盟10個新成員國的經濟增速今年將平均達到3.1%,2012年會進一步提高到3.7%,2013年將達到3.8%。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的經濟恢復速度最快。斯洛伐克和波蘭的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4%和3.8%。相信這些數據賜予了特里謝足夠的信心。
日本:現好轉跡象,外貿仍低迷
7月12日日本央行稱,日本經濟正在好轉,地震導致的供應鏈限制緩解,生產及出口已明確顯示出好轉跡象,國內需求開始上升,家庭和企業信心亦出現改善跡象,預期日本經濟將從2011/12財年下半年起恢復溫和復蘇。
制造業和國內消費方面的數據支持著日本央行的判斷。
首先,制造業逐漸恢復。雖然日本銀行7月1日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顯示,大型制造業企業信心指數由震后初期的6大幅下滑至負9,顯示制造業企業信心大幅惡化。不過調查同時顯示,隨著各產業供應鏈的逐漸恢復,大型制造業企業對未來3個月的信心出現回暖,預期指數回升至2。具體產業方面,一是作為日本經濟風向標的汽車制造業出現了回暖跡象。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將在7月中旬新招聘4000名工人,并在10月提高產量。日產汽車公司也表示將新增200名臨時工人,公司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表示,日產目前的產能已經接近地震前的正常水平,有望在10月之前完全恢復產能。此外,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在經歷3月的環比大幅下滑15.5%后,4 月和5月連續兩月環比上漲。其中,交通運輸工具部門5月產值環比大幅增長36.4%、信息與通訊電子設備部門環比增長14%。
其次,國內消費逐漸好轉。5月份日本零售銷售額環比增長2.4%,為連續第二個月增長,表明居民支出意愿在提高。
但是在某些方面,大地震的負面影響仍在延續。
首先,電力供應短缺將會成為日本經濟復蘇的最大瓶頸。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日本國內大部分核電站運轉被迫叫停,使得全國普遍電力供應緊張,不得不提早進入夏季限電。6月27日《日本經濟新聞》的民調結果顯示,近70%的日本民眾反對現在重啟停運維修的核電站。另外,47%的受調查民眾認為應該減少日本的核電站數量。7月12日白川方明表示,供電不足有可能成為日本潛在增長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過,目前日本國內也已有聲音表示希望恢復核電。7月4日,佐賀縣玄海町町長岸本英雄同意九州電力公司重啟其設在當地的玄海核電站2號和3號機組,這是大地震后首次有地方政府同意電力公司重啟定期檢修中的核電機組。日本財相與謝野馨表示,如果放棄核電而改用石油等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成本相當于提高三成法人稅。并且,進口燃料會使國家的財富流向海外,將拉低0.6%到1%左右的GDP。此外,如果日本國內不能保證穩定的電力供給,那么企業可能會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電力供給更穩定、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國家去。
其次,日本的對外貿易仍然低迷。最明顯的是農產品,如原本備受歡迎的草莓和生菜5月份為零出口。今年上半年,日本被東盟趕超,降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與此同時,日本政壇特有的持續動蕩也在拖后腿。首相菅直人提出的財政改革計劃無法如期推出,遭致評級機構穆迪的降級警告。穆迪稱,日本很可能經歷經濟低增長第三個“失落的十年”。如果日本經濟短期內未能恢復至溫和復蘇軌道,相信日本央行仍會繼續保持其寬松貨幣政策。數據顯示,6月份日本基礎貨幣同比增加17%,達到113.48萬億日元,為連續第34個月擴張。
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評論
首先,香港雙股雙幣IPO有望年內推出。雙股雙幣IPO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吸引更多的內地投資者赴港投資,促進高效率的交易套利活動,令香港與即將出爐的上海國際板相抗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據港交所透露,此舉市場反應良好,已有多家企業向港交所查詢詳情。但是雙股雙幣IPO也面臨著人民幣存款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問題。
其次,人民幣接受程度進一步提高。斯里蘭卡央行表示,鑒于斯里蘭卡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業務量日益增大,將允許以人民幣進行國際銀行交易;中國銀行在新疆正式推出人民幣對哈薩克斯坦堅戈直接匯率項下的堅戈現匯業務,標志著中哈貿易結算進入直接匯率的市場化階段。
第三,7月20日逢人民幣匯率改革六周年。6年間,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對一攬子貨幣波動明顯。但是,這6年的改革也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3.5倍,給宏觀調控帶來巨大挑戰。
第四,IMF認為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遭中國駁斥。7月20日,IMF發布《第四條磋商工作人員報告》,再度敦促人民幣升值。報告指出,人民幣按均衡實際有效匯率法、外部可持續性法和宏觀經濟平衡法衡量的低估程度分別為3%、17%和23%,人民幣匯率仍顯著低于與中期基本面相一致的水平。但這一結論被中國代表明確反駁。在人民幣幣值問題上中國如此直接地反駁國際組織的觀點,尚不多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