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講座簡訊
主題:評析毛澤東文藝思想
主講人: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人稱“北大醉俠”。 )
時間: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C座1單元901室,電話:010-62760856)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http://www.wyzxsx.com
12月21日下午,孔慶東在烏有之鄉做了題為“評價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講座。本次講座與以往情形不同的是,講座之前主持人與主講人進行了一段問答互動。在談到冊封衍圣公問題時,孔慶東認為衍圣公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今天我們要以新世紀的思想來繼承孔子。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現代人服務。問及對朝鮮問題的態度時,孔慶東回答說朝鮮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朝鮮人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無權干涉。如果對它有意見,應在共同理想背景的情況下探討。有的國家不應為了團結自己國內的人民而在境外樹立一個假想的敵人。
回答完主持人的問題之后,便正式進入講座的主題。
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12月21號正好是農歷冬至。孔老師說冬至不是最寒冷的一天,也不表示冬天的開始。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從明天起,我們的黑暗就會越來越少,光明會越來越多。也許這也象征著從此以后,中華文明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我們會在這個世界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一.毛澤東文藝思想的一個大背景
毛澤東文藝思想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者。其中有中國傳統的文藝思想,從西方涌入的大量的西方文藝思想,還有來自北面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帶來的蘇聯的文藝思想,再有就是中國當時形形色色的五四以后的現代文藝思想。毛澤東文藝思想在語言層面是很簡單的。但是它的背景太復雜,所以不容易說清楚。非常容易從左的或者右的方面加以誤解和誤導。
1.西方文藝思想與基督教
因此孔老師花了大量篇幅講述西方文藝思想,特別是其中對西方文藝思想影響很大的圣經。在這里對東西兩種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對比。并以調侃的方式將圣經戲稱為“黑寶書”,以此與專門收錄毛澤東思想的“紅寶書”對照。
講到圣經,這里不得不提到基督教。西方社會的富強建立在民主和科學的基礎上。如果你相信民主和科學,就必然要拋棄基督教;你要堅持基督教,你就不能相信現代民主科學。這兩者必有一個是假的,是不兼容的。所以西方社會的一個問題就是拼命彌合這兩者之間的縫隙。羅馬教廷經常在修改它的思想,想把它修改得合乎現代科學。他們試圖從生物學或者遺傳學的角度證明:確實有過亞當夏娃這樣的人。
早在100年前,尼采說過“上帝死了”,為什么?因為尼采已經看透,西方世界早已經不存在基督教精神了。基督教在創始之初,本來是窮人的宗教。真正的耶穌是為窮人犧牲,為貧苦人謀福利的。但自從基督教被統治階級壟斷了之后,它反過來變成了馬克思說的控制勞動人民的一個東西。任何一個思想,它就像一種能源那樣有一個耗散過程。它的精華耗散完以后,作用也就發揮完了。它就成了古董,成為文化遺產了。基督教現在已經是文化遺產了。這之后的種種改變不過是為了更好的自圓其說,為基督教文明對世界其他文明犯下的罪行辯護罷了。
只要我們翻開圣經,隨處可見這樣的詞句。“你不許如何如何”“你必須如何如何”。主耶和華動不動就如此說“我必將你的肉丟在山間,用你高大的尸首填滿山谷。我又必用你的血澆灌你所游泳之地……”,這是一個多么殘暴的景象。他們所敬仰的上帝就是用這種語言,這種方式讓人們去敬畏他。圣經里面處處充滿了命令,而這是毛澤東最反感的。毛澤東喜歡用號召或者指示。號召的意思就是魯迅說的吶喊。什么叫做吶喊,吶喊就是站在邊上喊“同志們,上啊!”,你可以不上。他號召你上,但你可以不上,你有不上的自由。他并沒有說你不上他要強槍斃你,不是這個意思。號召是召喚大家。指示就更民主了,指示就是他用手一指,示是給你看。他說這個問題很重要,指給你了,叫你來看一看。這是指示的原意。這兩個詞的原意都不是命令你要去做的意思。毛澤東說話從來是循循善誘,給你掰開了揉碎了講道理。這里有很多例子。給你講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臺山,或輕于鴻毛。怕這兩句你還不懂,又用現代文給你翻譯一遍。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他那么大的學問還降到這么低的程度來跟你說話,還恐怕你看不起他,還恐怕自己哪句話說錯了。總是正面說一句,反面說一句,要什么不要什么,三要三不要,都是這樣來講。所以兩種語言是很不一樣的。
圣經里面的恐嚇、暴怒恰恰是一種沒有力量、虛弱和恐懼的表現。正是因為他控制不了這個世界,他才這樣恐懼。恐嚇別人是因為自己感到了恐懼,是因為自己不能控制外界。圣經本來的名字是新約和舊約。圣經其實就是上帝和人民簽的約。我們知道簽約是要雙方平等自愿的。可新約和舊約哪里有平等啊,沒有平等!上帝來了,他要跟你簽約。簽約的內容是你一切都得交給他,你一切都得聽他的,若不聽的話就剛才書里寫的那樣。按照基督教的這一套理論,它也能建立一個宏大的社會。就是大家敬畏一種暴力,匍匐在這個暴力之下。如果多數人都能夠這樣做了,這個社會也是有秩序的,盡管它不理想。它不單有秩序,而且可能有力量。在一個暴君統治下的千軍萬馬是具有摧毀的力量的。這個隊伍里的個體會把自己所受到的壓迫轉嫁到外界。所以我們看十字軍東征,他們進行的圣戰——以上帝的名義進行的戰爭是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的。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讓基督徒感到壓抑,又是什么讓他們必須匍匐在一種暴力之下?基督教講究原罪,人一生下來就是有罪的,人活一輩子的價值就在于贖罪。更可悲的是在基督教的邏輯體系里,你是永遠也無法解脫的,你怎么活著都有罪。只要耶穌還沒有復生,你都是有罪的。而且他們來了之后,還要審判。你永遠等著一個偉大的他者,年年月月的等著他,等他來宣判誰有罪誰沒罪,誰罪大誰罪小。但他老也不來。你就跟那個相聲扔靴子似的,光等那只靴子,結果一宿沒睡。西方人一輩子都沒睡,一輩子基本上是緊張的。那這樣是不能過下去的。所以有相當多的人,表面上信奉這一套,實際上已經不信了。反正這個罪是贖不了的,索性就為非作歹。但這個罪是可以小規模贖的,他們叫懺悔。他們的懺悔叫什么懺悔呢?就是每個禮拜天到教堂去,跟那個牧師在那兒搗鼓搗鼓,說我這個禮拜做了一些壞事。我禮拜一駕車撞人,警察沒在我就跑了;禮拜二強奸一少女;禮拜三騙了一萬塊錢。我罪該萬死,我對不起上帝啊!我下禮拜再也不這樣做了,請你寬恕我吧。那個牧師說:恩,善良的孩子,你做的很好,上帝已經寬恕你了,回家吧。牧師就是他的精神垃圾桶,他把這些傾訴給牧師之后就解脫了,好像沒事了。就是說我雖然犯了罪,但我知道懺悔,我都交代了。于是下個禮拜繼續這樣做。他就是年復一年的這樣做。他懺悔,但是并沒有改正過。說到底,基督教它不給人一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不像佛教里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也不是毛澤東的紅寶書里所展示那種陽光,向上,積極努力的一種景象。它是一種沒落的,黑暗的,沒有出路的,恐懼的,漫長的等待煎熬……它是不符合人性的!!!
基督教對人性的壓抑,必然招致反抗。在西方的文藝,分為兩種。一種還是維護這個社會秩序的。要講秩序,要信上帝。過去這個古典主義作品就是這樣的。那么從這個巴爾扎克司湯達開始,他們要反抗這個社會秩序,揭露這一切的虛偽。其實更早的從十日談就開始了。這個十日談里邊講那些虛偽的傳教士打著上帝的旗號,專干騙財騙色的壞事。十日談用夸張的調侃來尖銳的諷刺了教會的虛偽。有一批人走的更遠,他們弘揚這個罪惡。所以西方專門有一種惡的文學來展示這個惡。所以從這個法國的波特賴爾開始來展示這個罪惡。展示罪惡,反抗秩序。總之,這兩者合起來都是處在一個跟那個看不見的暴君的關系之中。人人都在與這個問題對話。就是我們怎么處理與上帝的關系。所以西方文藝的一個主流是人神之戰,人和神的抗爭。
2.毛文藝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毛澤東文藝思想是在中國走向現代民族國家的進程中所產生的中國的文藝思想。它不是在古代,也不是現代化完成之后,而是中國正在轉型的時候。經歷了民族危亡、救亡和建國幾個過程,所以說是在走向現代民族國家的進程中。它在產生的過程中始終面對著眾聲喧嘩,它是一個回應。不是一片寂靜的土地上,毛澤東一個人在那里說話。30年代是中國的一個大爭論時期。中國現在是什么社會,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的命運是什么,所有思想者都要面對它回答它。從文藝上講,文藝走什么樣的路,向何處去,毛澤東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到了現在社會之后,文藝和建立現代民族國家密不可分。西方建成強盛國家也是首先從文藝復興開始,統一文字符號,結束以前分崩離析的狀況。而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船堅炮利。
直到進入陜北延安,毛澤東才有條件,有精力特別是有必要來思考文藝問題。這個必要就是他要跟中國所有的主義流派來一次大的對話。這個對話在黨外是要回答種種的封建主義的聲音、資本主義的聲音、帝國主義的聲音;在黨內要與黨內的“海歸派”們決一死戰。他主要就是要跟他們清算到底誰是真正的馬列主義。經過一場一場論戰,最后達到思想統一。光從政治上是達不到這效果的。毛澤東從來都是講道理,以理服人。
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特點
1.直面政治
文藝不可能脫離政治,它是從屬于政治的,它表現了一種意識形態。文藝作品的評價標準從來都是政治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這個不是毛澤東的發明,是他的發現。舉例說明就是在你不可能在日本的電視臺上演《地道戰》《地雷戰》等抗日影片;而描寫革命者堅韌不拔、英勇斗爭的優秀小說《紅巖》也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改革開放以來所說的政治與文藝脫離,它是真的脫離了嗎?沒有,它還是在講政治,只不過講的是另一種政治。有人說過,當我們叫嚷著文藝脫離脫離政治的時候,其實是說要文藝脫離一種政治,而投入另一個政治的懷抱。
2.人民文藝觀
孔老師從接收美學說起,談到了毛澤東的“文藝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毛文藝思想的一大特點就是文藝要為90%以上的工、農、兵、城市小資服務。(《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而如何才能保證文藝為人民服務呢?那就是知識分子要放下架子,深入人民,然后了解體驗,打成一片。
3.全面開放,打通古今中外
毛澤東歷來主張向一切學習,向所有的領域開放。但這個開放應該是有主體的開放,強調立足民間,背靠古典,面向外國。
4.百花齊放,鼓勵創新
1967年《紅旗雜志》一篇文章《歡呼京劇革命的偉大勝利》上有毛的一句“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很多作品都是人類文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定是在在某個方面別開生面的。比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孫犁的《白洋淀》,《白毛女》……
我們的京劇改革,歌劇的從無到有等等,我們以前是有很多創新的。
三.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局限
當然,毛澤東文藝思想不是十全十美,也有自己的一些不足。
文藝問題上過分強調“工具論”“服務論”。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是沒有錯的,但文藝不能夠永遠、時時處處都為政治服務。比如當時如果要寫一篇關于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的文章時,你必須要在文章里面談到階級斗爭。這里就有點未免牽強附會了。
還有毛對文藝工作者的素質寄希望過高。在歷次運動中,文化領域內部總有那么一些人利用運動來打擊迫害異己。有些是思想矛盾,有些純粹是個人恩怨。
毛要求文藝為人民服務,要求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這都沒錯。但問題是包辦代替過多。也就是他領導一個隊伍,要求他們為人民服務。在戰爭年代這沒問題。但在和平年代,這不行。對于知識分子來說,他們不堪重負。如果不能夠讓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按照這個路線建設文化,總會留下遺憾。
四.結語
孔老師認為,說這些是希望中國當下的文藝能夠恢復為人民服務的傳統,恢復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個人民在今天,我們要擴大它的內涵。不僅包括工、農、兵、小資,我認為要把中產階級也包括進來。只要是愛國的,不主張分裂我們這個國家的,不主張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的,都屬于人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