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道法中國——二十一世紀中華文明的復興
主講人:翟玉忠(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法家網站總編,《道法中國》的作者)
時間: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C座1單元901室,電話:010-62760856)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http://www.wyzxsx.com
簡訊:
烏有之鄉書社本周六邀請了《道法中國》的作者翟玉忠老師做了主題為《道法中國——二十一世紀中華文明的復興》的講座。翟老師在開篇便指出因為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東西方古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不同。他說:西方的思維方式是二元對立的,非此即彼;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偶對體互相聯系,相互轉化。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知識體系:中國的兵法講求奇正,經濟講求輕重,醫學講求陰陽,這些都是中國辯證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
接下來翟老師按照他的新書《道法中國》的章節做了演講。
一、中國文化復興的基礎
1、二十一世紀中華文明原典和中國文化的再發現
翟老師指出,清儒對中華學術原典,特別對諸子書的??闭砭哂袀ゴ蟮臍v史貢獻,另外《黃帝四經》、《秦律》等書的出土也成了催生中華文明復興的重要力量。
2、西方學術走向東方之路
西方公務員的選舉是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十九世紀西方外交家也有這方面的明確記載。他指出自由市場經濟的框架也是來自于儒家,亞當·斯密的市場經濟概念的流行也是儒家的。
3、痛定思痛,二十世紀西方改革的成敗
翟老師指出技術可以引進,但是在社會科學層面,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是不能隨意引進的。法律條文的引進實際上只是大量的翻譯,在中國沒有這些法律條文成長的文化土壤,這就宣告了西化法治改革的失敗。
二、中國學術的幾個基本特點
1、生成背景不同
翟老師指出西方有個人著述而中國沒有個人著述。中國學術出于王官,后來經一代代學者的增益,中國學術是層層累積的結果,《逸周書》和其它諸子百家著作幾乎無不如此。
2、概念體系和學術范式不同
翟老師指出西方的學術范式受到雅典學園的影響巨大,西學注重定義,邏輯推理;中國學術則注重整體把握,感知和意悟——常常用比喻的方法表達深邃的道理。
3、治學目的不同
西方治學注重求知;
中國治學注重求用。
三、中華文明的演進
(一)禮;從考古發掘看,沒有文字時期的古老中國就是禮制文明,《禮記》中的禮實際上包括了法,是一種貴族的法。后期宗法制消失了,禮制文明也就崩潰了,所謂“禮樂崩壞”。
(二)禮制文明演化為道,法,儒三大主流;道家是治國的內術,法家是治國的外術。儒家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不是很大,東漢時政府中儒生的比例也是很低的。
(三)漢以后,特別是宋以后,中華文明歸入儒家,這一時期儒家將自己的經典《大學》、《論語》|《中庸》、《孟子》四書放到了中國王官學五經有前面,更推崇四書。
(四)中國學派+西方學派=二十一世紀人類科學;翟老師預言21世紀人類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就是北京大學潘維教授所謂的“中國學派”的崛起。
四、中國的古典哲學
翟老師講了中國古典哲學的三個基本范疇:
1、道法:由天道推演人道,將自然的法則運用到社會,就要用道法來治理。治理國家不能僅靠言教,而要和身教,法教統一起來治理。
2、名實:名實實際上是講信托責任,秦漢社會許多“名”后面都有明確的責任。
3、陰陽:是指主客互系。
五、中國古典經濟理論基礎
一言以蔽之,中國古典經濟就是政府坐莊操盤的市場經濟。抱括以下三原則:
1、自然原則:自然原則包括按時取物、蓄足功用,節制資本。按時取物不同于今天的休漁政策,在中國古代,法律規定哪兩個月能捕魚,而不是哪幾個月不能捕魚;當然還包括其他輔助政策,包括市場上不準出售魚等等,這些全用法律來約束。西方經濟學把自然排除在它的理論體系之外了,把自然用經濟價值來衡量,其實自然界里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例如空氣。
2、均平原則:均平原則不是平均,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均平原則包括物價調節,平均賦稅,均地分利等等。例如長平倉,它是中國平衡價格的一種經濟制度。
3、儲備原則:包括基本商品(煤、炭、鋼鐵、糧食等)的儲備和商品儲備貨幣的發行。中國儲備是為了公眾利益的,西方的儲備常常只是簡單的積谷防饑。
六、中國古典政治理論基礎
1、道生法,法生德;中國將大量的政治資源用于言教,而沒有身教,法教,這是沒有作用的。在中國古代的法律中很多規定都有利于道德建設?!耙苑ㄉ隆睂耙缘鹿谭ā?,《管子》中叫“教訓成俗面刑罰省”,這也是陰陽辯證關系。
2、社會功勛制和全民監督;社會功勛制是指按照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來分配資源。這個哲學基礎叫“惟齊非齊”,就是通過表面上的不平等實現平等。中國秦漢時期的選舉制度主要是功勛制,從中國出土的西漢政府檔案可以看到中國當時政府官員60—70%是靠功勛制選舉的。西方只有部門監督,中國的全民監督就是人監督人,全民監督具有連帶責任。責任不是自負的,全民監督在金融,經濟,政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平等勞動和自由通婚;平等勞動和自由通婚是中國文明發展的政治范式。外事中講“武而義”,義是最長遠的利。
七、中國人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
1、齊生死、等去留;古人把齊生死,等去留看成一種自然的過程。中國的生活方式是以禮為核心的,禮包括禮義和禮節兩個層次,古代的士階層就是講禮的階層,禮就是精神高貴的象征。
2、內靜外敬;這是禮節的基本規范,敬就是敬本,所謂禮三本。靜就會更冷靜的認識世界,進而隨機因應而動。
3、因人情節人欲;這是禮義的基本原則,也是制禮的原則,人生活既不要縱欲也不要禁欲。
八、大爭時代的大爭之心
1、全球封建時代;現在是大爭的全球封建時代,隨著全球封建時代的到來,世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世界上大國越少,競爭越激烈。
2、行工戰;行工戰包括兩點,一是一切資源歸工戰,另一個是社會上要獎勵工戰之士。秦漢主要是靠這兩點強大起來的。
美國絲綢之路計劃(Silk Road Strategy,1999)就是對中國的古老戰略空間的侵犯,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美國的長期戰略意圖——不能老是沉浸在小康之后大同世界的夢想之中?。ㄓ⑤x整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