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南亞第三大國,動蕩似乎很難解決。
之前抗議者引發暴力事件,造成多人傷亡;隨后政府鎮壓抗議者,又引發諸多傷亡。如此反復下去,即便最后動蕩平息,社會裂痕也有可能會越來越大。前幾天寫過一篇關于孟加拉國的文章,感覺不全;現在再寫一篇補充一下。
1971年3月份,對南亞和整個世界來說,影響都頗大。孟加拉領袖謝赫·穆吉布同巴基斯坦總統談判破裂,于同年3月26日發表電文宣告孟加拉國獨立。謝赫·穆吉布因此遭遇巴基斯坦當局逮捕。4月17日,謝赫·穆吉布在獄中被推舉為孟加拉國臨時政府總統兼軍隊最高統帥。
迫于局勢壓力,巴基斯坦于1972年1月10日將謝赫·穆吉布釋放,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謝赫·穆吉布就任第一任總統,他因在孟加拉國獨立過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成了“國父”。
謝赫·穆吉布給孟加拉國的建國確立了四項基本原則:
民族主義
社會主義
世俗主義
民主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四大基本原則時,都或多或少會有些吃驚。畢竟在現實世界中,孟加拉國是一個穆斯林主導的國家,其穆斯林人口總數僅次于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位列世界第四,比中東任何一個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都多。
如果還原一下時代背景,就很容易理解這幾個原則。
首先,在工業文明周期,尤其是二戰之后獨立的國家,大部分都會遵循民族主義。
其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如日中天,影響巨大。而且在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的過程中,蘇聯和印度出了不少力氣。
再說那個世俗主義,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埃及等都在搞世俗化,影響頗大。孟加拉國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至于民主,好吧,那就是一個那啥啥,任何國家都需要,都掛嘴上,但認真對待的并不多。
鑒于這四大原則和傳統的伊斯蘭教義沖突很大,導致孟加拉國內部矛盾重重。謝赫·穆吉布本人也在1975年8月15日的軍事政變中遇難。當時是一群下級軍官突襲總統住宅,將穆吉布及其全家大多數人,包括他的妻子和3個兒子,乃至身邊工作人員,悉數殺害,死難者達20人,受傷者為2人。幸好他的長女謝赫·哈西娜在聯邦德國訪問而逃過一劫。
21年之后的1996年,謝赫·哈西娜擔任孟加拉國總理,并下令追究當初兵變負責人的責任,也算是為她的父親報了仇。總體上來說,孟加拉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就是傳統伊斯蘭教法和現代建國原則之間的矛盾。
哈西娜算是孟加拉國的政壇常青樹,2001年下臺,2009年再次上臺,一直干到現在。本質上來說,“國父”的家族,一直影響著孟加拉國。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南亞的特色。印度獨立之后,尼赫魯家族一直持久影響著印度幾十年。
哈西娜的政治智慧基本上就是平衡各派系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通過那個特殊的“公職配額制度”和稀泥。但是這個“公職配額制度”,只能團結一部分功勛階層,對平民階層無益。隨著孟加拉國人口的爆發,平民階層迅速壯大,年輕人就業非常困難。“公職配額制度”就成了社會矛盾的焦點。
以現在孟加拉國的局勢,即便哈西娜同意抗議者的訴求,也很難解決矛盾。因為在就業危機的背后,還有世俗派和傳統派的矛盾。
大家或許納悶,孟加拉國的鄰國印度和緬甸,均非伊斯蘭國家,為啥中間的孟加拉國是伊斯蘭國家?
伊斯蘭教在南亞大陸傳播主要有兩條路徑:
路徑一,歷史上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王朝統治時期,曾經大力推行伊斯蘭文明。印度河流域與恒河流域,慢慢伊斯蘭化。回顧一下南亞歷史,發現印度也挺憋屈。印度自詡為南亞霸主,但印度河主要流經巴基斯坦,和印度關系不大。恒河被印度人稱為母親河,但入海口卻在孟加拉國。
路徑二,阿拉伯帝國強盛時期,阿拉伯商人曾經控制印度洋航線。于是伊斯蘭教隨著阿拉伯商人的腳步,在沿海地區傳播。位于恒河入海口的孟加拉地區,較早接觸到伊斯蘭教。
為什么孟加拉人那么容易接受伊斯蘭教?
從血緣上看,孟加拉人和印度主體民族印度斯坦人有著明顯的區別。歷史上南亞大陸一直是碎片化狀態,孟加拉人對“大印度”沒什么歸屬感。
從地緣層面看,孟加拉位于南亞大陸東北部,屬于傳統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帶,對傳統的印度文明不認可。
從文化層面看,在伊斯蘭教誕生之前,孟加拉地區因為毗鄰佛教誕生地尼泊爾,受佛教影響較大。雖然后來佛教在南亞被印度教擠兌得無法生存,但卻在東南亞和東亞開花結果。孟加拉挨著緬甸,繼續受佛教影響。對孟加拉人來說,印度教是一種壓迫。當伊斯蘭教出現時,孟加拉人正好可以通過皈依伊斯蘭教而反抗印度教的壓迫。
從博弈的角度上看,英國殖民者征服印度之后,就琢磨著如何對印度進行有效統治,左思右想便想出了一個陰毒的招數,“以夷制夷”,分而治之。英國人最擔心的是基數龐大的印度教徒反抗,因此就選擇支持信奉伊斯蘭教和錫克教的群體(現在錫克教仍然是印度分離主義勢力,主要領導人在英美加,前段時間莫迪派人到北美刺殺錫克教領袖,在輿論界鬧得沸沸揚揚,就是這種歷史的延續),牽制信奉印度教的群體。
如此一來,伊斯蘭教就成了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的一個鞭子。反映在富裕且人口稠密的恒河入海口,就是伊斯蘭教在孟加拉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二戰之后,英國撤離南亞大陸,因擔心印度統一之后崛起壯大,于是搞出來“印巴分治”的方案,目的就是讓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繼續死磕。這些在我的新書《大國博弈600年》中,都有描述。
接下來孟加拉國會往哪個方向走?局勢仍然不明朗。因為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在經濟發展史上沒有范例可循。比較富裕的伊斯蘭國家,如沙特等,都是依靠賣資源發財。歷史上土耳其、伊朗等搞過世俗化建設,也取得國一系列成績,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中斷了。如果孟加拉國能探索出來一條發展之路,不僅是孟加拉人自己的幸運,也是伊斯蘭世界的幸運。但目前看,比較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