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德國(Ksliu圖)
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3年7月13日,經過幾個月的內部討論,德國政府終于批準并公布了一份期待已久的《中國戰略》文件,試圖在商業和貿易方面為與德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打交道制定一致的政策。
文件將德中關系定位為“合作伙伴、競爭者、系統性對手”,基本與美國對中國的“三分法”保持一致。
文件呼吁大幅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同時仍保持價值數千億美元的經濟關系。此外,新政策要求對在華開展業務的德國公司實施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以保護敏感技術和專門知識的流失。
據《紐約時報》報道,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表示:“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鉤,但希望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包括加強我們的歐洲經濟以及減少依賴”,“貿易和供應鏈越多樣化,我們國家的韌性就越強。”她還表示:我們明白,照顧好我們的經濟安全符合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德國無法承擔“需要支付超過2000億歐元才能擺脫依賴”的后果,就像俄羅斯切斷向西歐的天然氣供應時所發生的那樣。
據《德國之聲》報道,貝爾博克在介紹這份對華戰略時表示,中國發生了改變,因此德國的對華政策也必須隨之加以變化。“對德國來說,中國是伙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但近些年來,體制對手方面日益凸顯,中國對內更為壓制,對外更具進攻性。”
《紐約時報》分析稱,超過100萬個德國就業崗位直接依賴于中國,還有更多的就業崗位間接依賴于中國。歐洲在華投資近一半來自德國,德國制造業近一半的供應鏈部分依賴中國。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到近3000億歐元(約合3340億美元)。但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的供應鏈問題,暴露了德國和歐洲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程度,從藥品到綠色技術必需的加工礦物。
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北京可能會濫用經濟依賴,就像莫斯科將德國對其天然氣出口的依賴“武器化”一樣。
上個月,德國公布了第一個國家安全戰略,該戰略明確表明,柏林無意改變其“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敦促只有“和平手段和相互同意”才能解決北京對臺灣的主張。
在“降依賴、去風險”成為歐美對華政策主流之際,6月27日中國總理李強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稱“降依賴、去風險”是一個偽命題,他呼吁各國不要將去風險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