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竊聽門挑戰普世價值?
中國有句諺語:屋漏偏逢連天雨,另一個相似的則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這用于今天的西方可謂恰如其分。從2007年到現在西方一直陷入自釀的、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的苦酒中而遲遲見不到隧道盡頭的亮光。如果說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的硬實力,哪么隨后爆發的系列震撼世界的政治丑聞則嚴重的損害了其軟實力。
第一個令世人震驚的是希臘。但震驚的原因不是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而是危機產生的原因:希臘政府為了加入歐盟,刻意造假,偽造數據。加入后又一直隱瞞,直到經濟危機來臨,紙里包不住火為止。這種國家主導的欺騙行為發生在一個被視為西方民主源頭的國家,怎能不令世人震撼呢?
第二個登場的則是堂堂的前世界霸主英國。主角則是直選產生的國會議員(英國的首相不是直接選舉產生的,世界上的總理也沒有一個是直接選舉產生的)。這些民意代表們,把自己個人消費的哪怕是幾便士的抹布、幾英磅的兒童漫畫、尿布、狗糧、女褲甚至老公在賓館看成人錄像的費用、捐給教堂的五英磅都拿到國會報銷。而當媒體披露時,竟有議員向警方舉報,稱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資料遭到了泄露!以此威脅媒體。這事發生在經濟危機正處于高峰期的2009年,自然令全體英國百姓怒不可遏,更對自身的制度產生懷疑。于是宗教團體進行了一次碰頭會后,發表聲明,呼吁英國選民不要將對議員的憤怒,轉移到對民主程序的“毀滅”,公然為這個制度進行美化和維護。原來大概西方的教會本質上也是愛國愛黨教會,所以他們才有宗教信仰自由啊。
第三個不甘寂寞的則是一向聲名赫赫的法蘭西。世界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家族發生內訌:女兒將母親告上法庭,卻意外將政治人物拖入其中。一個將巨額資金轉入國外以避稅的公司,卻被財政部認定繳稅有功,返還四千萬歐元以示獎勵(見過這么黑的嗎?)。而做出此舉的財政部長韋爾特的太太竟擔任著歐萊雅的財務主管。不僅如此,推薦韋爾特太太擔任此職的人士,也被韋爾特推薦給總統榮獲國家勛章(韋爾特一直否認,后來證據被發現,只好改口承認)。隨后的情節則是歐萊雅違反選舉法給薩科奇陣營提供數萬歐元的政治現(獻)金。矛頭直指民選的最高領導人。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在西方引發的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中東又爆發革命。這時法國的外交部長和總理分別到突尼斯和埃及度假,享受這兩國獨裁者本阿里和穆巴拉克提供的奢華旅行。不僅如此,外交部長已經九十高齡的父母還有閑情逸致投資本阿里親信的產業。而就是這位外交部長,公然在國會提議,以法國警方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先進經驗,來幫助本阿里應對危機。
當然經濟危機下法國人最震撼這個地球的事件還屬卡恩的“強奸門”。卡恩是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2012總統大選民望最高的候選人,因此不管強奸門是否是陰謀,還是色情交易賴賬引發,這起令世界跌下眼鏡的丑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民主社會成長起來的政治人物的德行。而強奸門發生之前,他為了減輕選舉前夕的壓力,還找了三位女性尋歡。
盡管有了上述系列轟動之極的丑聞,大概是上帝覺的對民主制度的批判力度還不夠,一場把英國、美國、媒體、政界、警察都一舉囊括的竊聽門事件隆重上演。
英國竊聽門的第一個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全球新聞巨頭默多克。這是一個擁有出版、雜志、報紙、電視臺、衛星電視、電影制作 ,橫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墨西哥的龐大媒體帝國。控制澳大利亞60%的報紙、英國40%的報紙,覆蓋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默多克本人更在2010年被英國媒體評為影響世界的五十人的首位。可以說默多克本人是西方這個民主社會澆灌出來的成功人物和代表。這也是為什么當旗下闖下塌天大禍的《世界新聞報》竊聽門事件被曝光后,如此震撼世界的原因。
其實,在英國媒體的潛規則看來,這起竊聽門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干,而這樣干的原因則在于市場競爭太激烈。而且過去《世界新聞報》也由于竊聽惹出過官司,只不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已(警方以證據不足終止調查)。但這一次《世界新聞報》超出了底線:不僅竊聽而且刪改了錄音,以致世人都誤以為被綁架的13歲女孩仍然活著。
面對危機,默多克的出手即干脆又果斷:關閉一百多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在英國的最高級別經理、新聞國際首席執行官(也是親信干將)布魯克斯辭職(隨后被逮捕)、在英國媒體道歉、放棄收購進入尾聲的天空電視臺的收購案。然而,公眾的憤怒不減,因為隨著大量信息的披露,丑聞已將英國警方和政界席卷。到目前,另外兩大主角英國倫敦警察局局長保羅·斯蒂芬森和倫敦警察局長助理約翰·耶茨接連宣布辭職----明年就是倫敦奧運會,其安保形勢頓然生變。這些高官司辭職的主要原因是和《世界新聞報》來往密,被指控接受該報賄賂,而且是在調查竊聽案期間。比如2006年至今,身為倫敦警察局局長助理的約翰·耶茨,定期和《世界新聞報》的編輯們吃飯。而局長斯蒂芬森也在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期間,和該集團高層以及該報編輯吃飯18次,其中有8次都是和當時在《世界新聞報》擔任副主編的沃利斯吃飯。今年1月,警察局長斯蒂芬森曾頻頻前往與沃利斯經營公關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一家溫泉浴場療養(奢侈SPA店),花費高達1.2萬英鎊。面對質疑,他的解釋是不知道沃利斯與浴場的關系(這個警察局長真是白當了)。但更為神奇的是,副主編沃利斯離職后竟被倫敦警察局聘任擔任該局的媒體聯絡顧問----簽署這項兼職任命的正是斯蒂芬森。斯蒂芬森給沃利斯開出十分優厚的條件——每個月上兩天班,每天1000英鎊的薪水。更荒唐的是,不僅沃利斯進入警察局工作,他的女兒也在警察局局長助理約翰·耶茨的幫助下進入警察局就業!
當然在這個神奇的國度,不僅編輯離任后可以被警察局聘請,警官退休后也可以變身專欄作家。負責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的警官海曼不僅和調查對象吃飯,還于2007年離開警察局后,很快成為默多克公司下屬的《泰晤士報》一名專欄作家。(酬薪不詳)
不過警察局和《世界新聞報》的關系也同樣被政客所復制。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在他擔任首相的15個月期間,他與默多克父子,以及新聞國際首席執行官布魯克斯之間共有26次會晤。2007年,當《世界新聞報》主編庫爾森因為卷入竊聽王室成員手機丑聞而引咎辭職后,就被當時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聘請為新聞官!(你說這竊聽丑聞還怎樣查的下去?被調查對象成了主要政黨的新聞官。也難怪調查四年都無結果)2010年5月英國議會選舉前,庫爾森為了促使《太陽報》支持保守黨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僅如此,遭到逮捕的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布魯克斯去年10月也曾是卡梅倫44歲生日慶典上的嘉賓,而英國政府起初對外隱瞞了這一事實。至此,要求卡梅倫辭職之聲頓起。
當然警察和政客關系也同樣不清不楚。當警察局長辭職之后,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竟這樣表示:雖然很不情愿接受了斯蒂文森的辭職,但對他本人的誠信并不抱任何懷疑。
竊聽門的高潮不是默多克赴英國庭訓,更不是眾高官辭職,而是第一個大膽曝光《世界新聞報》竊聽的前該報記者肖恩·霍爾暴死家中。而初步的調查結果是自殺 ----這個結論是由已經喪失民眾信任的警方做出的:警方發言人稱,目前將死亡原因按無法解釋處理,但死因并無可疑(死因無法解釋,但并無可疑,這是什么邏輯?),并將按自殺方向調查。這不由得令人想起中國的錢云會事件。盡管各方的調查結果都證明是一起普通的車禍,但由于錢云會因為拆遷問題而長期與地方政府抗爭,網民普遍持懷疑態度,并引發一場網上風暴。今天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英國,但卻在英國引不起任何波瀾。報道此新聞的BBC網站,竟然連一個留言都沒有!(而在奧巴馬會見達賴的新聞上居然有六百多個激烈的留言,以致網管都不得不將部分刪除)。
或許這樣的事情已經在西方是常態,或者大家都已經被威懾的不敢發表意見。要知道被稱為“可以炸毀共和國無數次”的拉法葉艦案,共有十三名相關人士“正常”死亡:臺灣方面七人,法國方面六人。其中跳樓死的有三人,其中一人住在二樓,卻在五樓上跳下死亡;病死的有四人,其中一人在三軍總院死于急性瘧疾;開槍自殺的兩人;溺水淹死的1人;還有一人因電吹風觸電死在浴缸中;另有一人死后發現全體皆傷;最后一人在五年沒發生過死亡車禍的路口,被違規汽車撞擊致死。這些人中,少將一名,中校兩名,還有各大公司駐臺代表,一名法國的調查人員。美國則是前總統肯尼迪案。這個被胡佛稱為如果真相大白對于美國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我們的政治制度都會因此而垮臺”的事件,前后共有180多名與暗殺肯尼迪總統被殺案有關的重要證人先后丟失了性命。什么是民主的專政力量?什么是普世價值的魑魅魍魎?從中可見一斑。
竊聽門丑聞最大的后果是,英國民眾失去了對媒體、警察和政治的信任。據《時代周刊》,每五個英國人就有四人不再信任媒體。媒體在一個新聞自由的民主國家淪落至此,令人深思。中國自由派倒是應該反思的是,為什么他們還在相信一個西方民眾都不相信的制度? 我們是不是應該慶幸,正是由于中國的體制,才導致默多克在中國折戟沉沙?否則,在英國的一幕恐怕就要在中國上演。
英國的竊聽門確實給中國人上了一課。我們或許想不通的是,一個把自由、民主、人權當做普世價值而全球推廣的國家,怎么竟然能長期允許媒體肆無忌憚的竊聽,嚴重侵犯人權?并成為潛規則?不僅竊聽百姓,就是王室、名人、政客都不得幸免?(真感覺如同中國的文革:保護不了國家主席,也就保護不了普通百姓)。我們或許還想不通的是,何以一個權力得到有效制約(英國不是三權分立,是行政權和立法權議行合一模式)的國家----如政黨監督、媒體監督、司法獨立,卻出現了媒體、政客、警察沆瀣一氣的現象?理論和現實如此脫節,究竟是理論出了問題,還是實踐對理論的否定?或者所謂的普世價值僅僅是西方的宣傳?就如同當年的馬克思主義:“馬克留在德國,思想給了東方”?不管答案是什么,英國的竊聽門,確實是對普世價值理論的強烈挑戰!
面對這樣巨大的時代疑問,本文顯然是無法給出答案。不過,可以從一個方面嘗試解讀為什么政客和財團如此勾結。
西方和中國相比,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他們是定期的換人換黨,中國則是定期的換人不換黨(中東則是既不換人也不換黨,所以發生革命)。在西方,如果能成為執政黨,當然權力巨大,一切都不在話下。但一旦淪為在野黨,則往往勢單力孤,相當弱勢。但一個政黨的的維持和運作,往往費用高昂。比如臺灣的民進黨,雖然執政八年,陳水扁也貪污不少(他女兒曾對媒體怒吼:有哪個人沒有拿過我父親的錢?),但2008年敗選之后,卻極為落魄。甚至負債2億新臺幣。為了還債,節儉開支,中央黨部沒錢買電風扇----這對處于亞熱帶的臺灣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由于無錢采購,廁所竟然沒有洗手液;黨主席和秘書長也都不領薪水。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完全都貨幣化的市場經濟社會,沒有錢會是什么境地。這個時候,如果財團伸出手來,往往無人能拒絕。如果這個財團還是媒體的話,更是無人、無黨不趨之若鶩。這也是為什么卡梅隆當上黨主席后要聘請《世界新聞報》主編庫爾森當他的新聞官----當然現在他已公開表示后悔。而且庫爾森還是因為竊聽王室丑聞被迫辭職的帶罪之人!相對于各個頻頻輪換的政黨,強大的財團卻是終身制和世襲制的,民主社會下多黨輪換體制下的政黨根本不是財團的對手。
任何社會都有三種力量和相應的權力存在:政治、資本和民眾。這三方必須保持平衡。如果資本占主導,就是市場極權。如果民眾居統治地位,就是暴民統治。如果政治橫掃一切,就是極權主義。在今天的西方,資本和民眾通過選舉已經壓倒政治。2007年至今的經濟危機就是這種格局的后果。比如次貸危機,百姓可以得到住房,資本可以得到利潤。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做證時承認自己早就知道危機的存在,但是“我能讓窮人失去住房,銀行倒閉嗎”?就是在今天,盡管距離債務違約的期限日益臨近,兩大政黨仍然爭執不下:共和黨反對給富人增稅,民主黨反對減少窮人福利。一個背后是資本,一個背后是民眾。至于現在的歐洲,所謂主權債務危機,不過是民眾要求高福利,政治人物為了勝選只能滿足,哪怕會降低本國的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也再所不惜。當然在中國的臺灣則是另一幅光景:臺灣在兩蔣時代可以保持均富,但在民主化時代,卻發生了嚴重的貧富分化。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都不得不對資本稱臣。
至于我們中國,政治實際受到資本(國內、國外)和民眾的強大壓力和制約(錢云會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嚴懲三鹿奶粉也是如此),但所幸的是,政治仍然具有最后的發言權----在當世界還有幾個國家敢對默多克這樣的帝國說不?這既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產物,也是現實發展的需要,其運行的效果,直到今天,也要遠遠優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
最后忽然明白美國為什么寧可把破產的《新聞周刊》白送也一定要拒絕中國的巨額收購。過去本人猜測是擔心被中國滲透,占領它的宣傳陣地,進而影響選舉----就像今天的默多克集團影響英國的選舉一樣,現在才明白這不是全部,還有擔心中國了解到西方媒體的真相和內幕!只是美國可以到其他國家收購媒體,影響選舉,為什么就不允許其他國家在美國做同樣的事情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