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實力將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原來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將無可奈何地淪為第三,這是進入2010年以來許多媒體熱衷和關注的話題。其中特別關注的是日本的反應,據報道,對于中國在經濟實力上即將超過日本,日本的上上下下都感到很失落,更有日本媒體聲稱,2010年亞洲各國當務之急是應對中國的崛起。看來,中國的發展沖擊的不僅僅是歐美國家,周邊也有火急火燎的了,日本和印度大概就患有同病,但癥狀各不相同,印度是議論著如何趕上和超過中國,而日本則議論著被中國超過了該怎么辦?就議題來說,日本人的話題畢竟現實一點,這個議題還是很有價值的。既然中國的發展遭到這樣的重視,那么就不妨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上來議論一番日本如此表現的涵義。
日本的失落是在所難免的
自從世界進入近代化發展以來,日本一直走在中國的前面,特別甲午戰爭打敗中國以后,接著又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就成了世界列強之一,軍事和經濟實力蒸蒸日上,二戰前經濟實力已位居世界第四,僅次于美英德三國。這時的日本幾乎已經不是亞洲的日本,簡直成了世界的日本,在日本人心中,日本的民族成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已不屑于被稱為亞洲民族。二戰以前,日本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語義中充滿了鄙視,日本的國家被它自己形容為“萬世一系”的“萬邦無比的最優越的國體”,膨脹得不得了。那個時候的日本,別說中國早已不在話下,隨便一個日本下級軍官甚至軍曹都敢對中國政府的各級官員吆五喝六,即使是它原來崇拜的西方國家,也認為有實力有資本可與之一搏,可以爭高下、較短長了。于是,大日本帝國發動了大東亞圣戰,其目標是把英美等一切西方勢力都趕出亞洲而由日本獨霸,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雖說最后失敗了,大日本帝國被打回小日本狀態,但第一,日本人輸得并不甘心,到今天在日本的語境中,無條件投降還叫“終戰”,特別是對中國輸得更是不服氣,簽訂無條件投降書之前還向美蘇英提出只向三國投降,不向中國投降,骨子里沒把中國當回事(所以一些極右翼今天還時不時地放話說要再打一場甲午戰爭);第二,二戰結束不久,日本經濟再次起飛,1968年即超過德國而成為西方世界中的老二,蘇聯解體后成了世界第二,找回并鞏固了日本的優越感;第三,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日本商界大舉進軍中國,中國向日本學習,日本在中國是既賺又騙,得了便宜的日本更是自鳴得意,認為自己本來就該高中國人一等。所以,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就又開始以亞洲的代言人自居了,現代社會雖然不再有列強之稱,但日本還是屬于西方的大國,是西方“七國集團”之一,所以從上個世界八十年代開始就信心滿滿地要做“政治大國”,提出日本要“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要“確立日本在世界的光榮地位”,要實現亞洲“在日本控制下的和平”,并膽氣十足地宣稱,日本要敢于說“不”,21世紀將是日本的世紀等。蘇聯解體后,當時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樹甚至致信美國總統,提出“必須建立以日美歐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聽聽,日美歐為主導,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可見經濟實力強大的日本是多么的狂妄。
現在好了,世界第二的寶座被無情地搶走了,由第二變第三,怎么說也是往后退步了,一般人都會有所失落,日本也不例外。糟糕的是,把日本從第二位置上趕走的不是別人,而是一百多年來日本一直瞧不起的中國,自從世界進入近代發展以來,中國一直遠遠落后于日本,現在居然趕了上來,在總體經濟實力超過日本,失落中就難免有難受的成分了。更要緊的是,此一被超過,照目前的發展趨勢,日本世界第二的位置從此就要一去不復返了,不但再也無緣消受,而且還要被中國越拉越遠,這就完全不是失落一會兒、難受一陣兒那么簡單了。對此,日本《朝日新聞》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它說:“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由美國、中國、大歐洲主導的地球新格局已經形成,日本的位置在何處?”看來,對于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無論如何,日本是無法不失落的。
但是,問題遠遠不是失落這樣簡單。日本《朝日新聞》的發問問得一點都沒錯:未來的世界里日本往哪兒擺呢?這確實失落背后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大問題。我們認為,面對中國的發展,日本感受到的將決不僅僅是失落,日本未來的許多事情將因此沒了著落。
首先是野心沒了著落
日本從來都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國家,它對于自己未來的設計,并不基于任何理想與價值,從來都只是野心的產物。只有野心,沒有主義,是日本的一貫特征,從它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那一天起,蠶食、侵略與擴張就一直是其發展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不但對朝鮮半島有野心,對臺灣島有野心,對西南太平洋諸島有野心,而且對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對東南亞國家也都有野心。對朝鮮半島,有文字記載以來,它至少已經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的入侵,總想以此為跳板打上亞洲大陸。歷史重演了四次,難道就不可以重演第五次?今天朝鮮半島局勢與日本本來沒有什么關系,可是它就是要使勁參合,不僅使勁參合,還要胡攪亂纏、渾水摸魚。日本起勁地拉攏中國周邊的國家,在所謂經濟援助的遮羞布下,掩蓋著不可言說的卑鄙心結。野心是要靠實力來支撐的,沒有強大的產業實力,并在此基礎上鍛造出強大的軍事實力,野心就是妄想。所以,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支撐著日本人的神經,鼓舞著日本人的自信心與優越感。甚至在許多西方人看來,如果沒有美國的限制與占領,日本在亞洲完全可以肆意橫行,沒有任何力量能壓制住日本。日本自己也是這樣設計的:在美國的統治下,依靠美國發展壯大,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尋找各種借口發展壯大武裝力量,最終走向戰略大國,成為未來美國、歐洲、日本這樣三極世界的一極,把整個亞洲重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庶可以重溫大日本帝國的舊夢了。
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趕了上來,超過了日本,而且還將會把日本甩在后面。這樣,別說爭做政治大國了,連經濟大國的地位都在退步,位置都被往后推,還怎么指望當戰略大國、成為多極世界的一級呢?還怎么能主導亞洲的經濟與政治秩序呢?中國強大起來,軍事力量空前強大,臺灣終將與大陸實現統一,皇軍不但無法再指望挺進朝鮮半島和亞洲大陸,而且戰略空間也將被極大的壓縮,只能局促一隅。歷史的經驗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時當大唐、大明時期,才讓大和朝廷與豐臣秀吉幕府的遠征折戟沉沙、功虧一簣,而當沒落不濟的清王朝時,則日本的西進大軍就能躍馬揚鞭,攻城略地了。所以,中國的發展強大,特別是超過日本的強大,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從現實局勢來說,對日本的野心都是一個巨大的遏制與威懾,自然也是對日本心靈的一個是沉重的打擊。
其次是發展有了危機
日本是島國,人口眾多而資源稀少,在古代,島國的居民可以在有限的陸地之外,以海為生,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什么工業,社會生產的基本上只是圍繞著人們的吃穿展開,比較單調。但是現在不同了,現代工業生產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的基礎,而現代工業生產需要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原材料,而這些又恰恰是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所不具備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是一個自己養活不起自己的國家,必須依賴海外資源生存,因為需要進口海外資源,同時也就需要海外市場,只有賣出自己的產品,才有錢買回所需的資源。要保證資源與市場,除了武裝占領外,主要的手段就是靠經濟競爭。像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這兩種手段是交替使用的,對于日本來說,二戰以前主要是靠武裝侵略,侵略朝鮮、中國,掠奪其資源發展自己,二戰后沒有了武裝手段,只能依靠經濟競爭。所以,經濟競爭能力對于日本實在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中國經濟總體實力的壯大,必然增強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特別是現在中國也嚴重依賴外來資源與外部市場,這就要與日本形成嚴峻的競爭關系,勢必要打壓日本的市場與資源空間。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同周邊國家經濟聯系日益密切,越來越形成緊密的市場經濟體,甚至還有可能出現以人民幣為主導的亞洲金融體系,那么日本的經濟發展就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再世界的排名就將繼續下沉,進一步講,日本經濟很有可能被邊緣化。
最后,在世界力量平衡與戰略格局重組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未來角色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來也走不出一條自己的路,不是東倒就是西歪,這是日本歷史發展的定式。當中國唐朝強大時,日本是全盤唐化,當美國的佩里敲開日本國門時,日本又來一個全盤的西化,在這點上,明治維新與清朝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是二戰前日本野心極度膨脹的時候,日本在國家戰略和國家發展方向上也提不出來一個理想的有高度的理論體系,除了宣揚皇國無比優越,應該進行大東亞圣戰,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之外,就再也拿不出什么蠱惑人心的口號了。上個世界八九十年代,有人說日本是一個經濟動物,此言不虛,除了所謂的經濟奇跡之外,日本在人類的理想價值、人類文化以及發展模式方面沒有什么可取之處,更談不上對人類的發展有什么引領的作用了。經濟能力是日本國家角色的唯一支撐。日本在經濟上一旦淪為二流,在政治上可能就要下滑為三流四流,在道德和道義上甚至無法入流。那么,未來的日本其國家目標到底該怎樣定位呢?
繼續充當美國的戰略工具嗎?這是戰后六十多年來日本一直扮演的主要角色。但日本總是心有不甘,一是因為這是戰敗的結果,不是像美國與英國那樣,基于血緣文化、基于巨大的共同利益而結成了同盟,日本無論如何也成不了亞洲的英國,美國對日本首先是占領控制,其次是利用使喚,把日本當做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橋頭堡和前進基地,這一點,沒有哪個日本政客不明白。二是冷戰時期日本借美國的保護傘實現了經濟騰飛,那么今后夾在中美兩大戰略實體中間,又能獲得什么好處呢?如果中美兩大戰略實體進行冷戰,夾縫中的日本日子難過;如果中美不幸發生熱戰,日本列島難免成為戰場,可能整個國家都要變成瓦礫堆,前景非常可怕;如果中美之間真的像美國政治家所設計的那樣成了G2集團或者“中美國”,那其中當然也就更沒了日本的位置。看來,繼續充當美國戰略工具這條路并不是一條坦途。
爭當多極世界的一級,重新塑造亞洲及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嗎?首先美國就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美日同盟如同一個鎖鏈,把日本銬得牢牢的,連挪動一下美軍基地日本都說了不算,還說什么塑造政治經濟新秩序。其次,中國不會買帳,無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在中南半島,中國都不會允許日本主導,如果日本的經濟實力繼續保持領先的話,還可以憑借經濟杠桿發揮戰略影響,隨著經濟實力被中國超越,這種影響顯然也要日漸式微。前一個時期祭出了一個東亞共同體的法寶,可惜中國一眼識破其玄機,來個顧左右而言他,碰了個軟釘子;還有日俄關系也無法打開局面。俄羅斯與日本之間歷來只有沖突沒有友誼,相互之間的成見根深蒂固,蘇聯解體后一段大好時光已然過去,收回北方四島早成昨日舊夢,有北方四島問題擺在那里,日俄關系將總是冰冷的;最后,連日韓都無法協調聯動。韓國也是美國的盟國,其情形與日本大致差不多,但二者非但不能同病同憐,相反卻視若仇敵,未來如果朝鮮半島實現統一,如果美國還能繼續控制也且罷了,如果脫離了美國的控制,統一后的朝鮮就是日本的噩夢。這樣算來,日本連周邊都施加不了積極的影響,何談重新塑造亞洲及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更遑論多極世界的一級了。看來這條路也只能是畫餅充饑了。
那么,日本的位置到底應該在哪兒呢?說實話,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情愿被別人忽視,都想盡可能地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人之常情,國之常理。即或是為了這個目的搞點手段,用些機巧,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縱觀一百多年以至一千多年來的歷史,日本卻不是這樣一個常情常理的國度,在野心的驅使下,其國家行為總是小人行徑,總愛用卑鄙下作的手法撈取極端自私的利益,周邊國家凡與之交道者無不被其害,這種歷史記憶的沉淀能不影響深遠嗎?時至今日,還有哪個國家在戰略上會信任日本呢?當其經濟得勢之時,挾金錢萬能之惑,尚可呼風喚雨,一旦錢不如人,落魄途窮,就只能去隨波逐流了。命運的航船因此不知道將要飄向何方,不也是理之當然嗎?今天有一點失落和焦躁,還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開端而已。
實在地說,世界局勢正處在大變動、大調整的歷史進程中,展望未來,大多數國家將在新的機遇中獲得新的發展,這必將給以西方世界為主導的世界體系帶來巨大的沖擊,未來的世界格局必將重新擺位,這大概是全球的共識。但是,不管怎么設計,如何設想,未來的世界中還真就沒有日本的位置,日本的經濟實力將日趨下沉,曾經渴望的政治大國的目標將漸行漸遠,想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只能是奢望,多極世界不會有日本這一極,所謂建立“日美歐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不過是天方夜譚。在此,筆者很愿意奉勸一下日本的一些政客,當此天下板蕩之際,日本還當以洗心革面、老實做人為好,起勁鼓噪什么中國的不確定性,在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之間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指望拉上亞洲國家,妄想著應對中國的崛起,怕是做青天白日夢了吧。失落與焦躁之余,有空的時候,最好還是想一想將來怎么向中國人民交代歷史總帳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