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理普京訪華,中俄簽署了《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發射通報協議》,這標志著兩國在政治軍事領域互信程度的加深和提高。報刊媒體都是這么說得,“專家”“、“學者”也是這么諄諄教誨的。但是,我卻以為,這可不僅僅是標志,不僅僅只是中俄之間的信任,不能只做這樣簡單化的解讀。事實上,中俄簽署《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發射通報協議》,有深刻的戰略內涵,對當今世界的戰略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首先,這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有多個層面的內容,經濟上互惠、文化上交流等都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特別是有關中俄之間的能源與礦產貿易,對保障中國的發展來說更具有超越經濟的性質。但是,說到底,戰略協作最高層次的領域還是安全層面的,國家之間安全層面的關系,是國家關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要素。國與國之間的戰略聯系是否密切,不是看經濟貿易額有多少,而要看雙方在軍事安全方面做了什么。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中俄簽署的導彈協議比同時簽署的一系列經濟協議都重要得多。雖然近十多年來,中俄之間紛紛紜紜的發生了許多令人矚目的事情,但真正于戰略協作層面具有重大影響的為數寥寥,這件事卻可以看作是其中之一。我以為,中俄戰略協作從始至今,大致上有三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一是雙方共同推動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該組織越來越有活力,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第二個是中俄定期聯合軍演,意義重大;第三個就是這個協議。天下皆知,現在美國的戰略鑼鼓敲得最響的就是導彈防御,為加強美國戰略導彈防御體系建設,美國做的是加法,是拉攏越來越多的國家參加到美國構筑的反導體系中來,這個勢頭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有覆蓋全球之勢。美國這樣做,可謂一箭三雕,一是能利用盟國的國土和偵察資源強化美國反導體系的功能。誰都知道,反導最關鍵的是早期預警,早期情報支援是反導體系的核心,要建立覆蓋全球的情報支援體系,就算美國這樣的大腕也承受不起。于是,借雞生蛋、借船出海這種我們中國人熱衷的把戲美國人也來了個駕輕就熟;二是可以借此更深入地控制各參與國的戰略運作,這些國家核心軍事情報將變得對美國單向透明,只能越來越緊地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三是間接地起到了防止彈道導彈擴散的作用,參加導彈防御體系的國家資源有限,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加強了“反導”必然要削弱發展彈道導彈的能力與意愿。可以說,“無核”與“反導”,這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美國控制世界的兩根繩索。如何與美國過招?這是擺在中俄兩國面前的嚴峻課題。中俄必須協作起來,在如此重大的戰略問題上,中俄如果連相應的舉措都沒有,那可真是愧對“戰略協作伙伴”的稱號了。怎么協作?也做加法,中俄合搞一個體系,條件與基礎顯然并不具備。現在看來,做的可能就是減法了。何謂減法?中國在導彈警戒與防御中減去俄羅斯,俄羅斯也減去中國,減少了警戒與防御的對象,相應地就增加了各自反導預警系統的效能。如果說,中俄雙方宣布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戰略核武器互不瞄準對方,是優化了戰略進攻武器資源的話,那么,這次互相通報導彈發射,相應地就是優化了戰略防御的資源,使各自的反導資源得以集中于主要方向,使有限的資源能發揮功倍的效用。
其次,有效地擴大了中俄各自的戰略空間。戰略空間被不斷壓縮,是中俄兩國都面臨的尷尬局面。美國頻頻出招,中俄招架不迭,十幾年來這是一直的常態。在戰略領域能否主動出擊,能否打開一點空間,極大地考驗著中俄國家戰略指導者的智慧。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安全地“背靠背”,要互為安全的戰略后方(沒有中俄之間的安全,中國的戰略資源不可能更多地投到海洋方向,俄羅斯也是只有東輕才能西重)。這個目標不是空的,要靠一系列軍事戰略領域的具體措施來實現。比如,1994年雙方宣布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戰略核武器互不瞄準對方, 1997年簽署邊境裁軍協定,2005年開始兩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共同打擊三種勢力等。現在,在戰略導彈領域也有了具體的舉措,而且很實很具體。這樣,不僅中俄戰略協作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而且各自的軍事安全空間變得更大更有彈性,戰略“背靠背”的問題也就越來越扎實,效能也越來越具體和突出了。
最后,這是有關國家核戰略的重大改變。導彈問題說到底還是核武器問題。戰術導彈有核與非核之分,戰略導彈從來都是核武器,世界上五大核國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那一家在戰略導彈特別是洲際戰略導彈上安裝常規彈頭。事實上,在戰略導彈方面,中國發射的頻度遠沒法與俄羅斯相比,俄羅斯能與中國簽署這樣的協議,是對中國的肯定,不但間接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戰略地位,更重要的是,中俄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無核”,形有核而實際無核,互相通報就意味著棄之而不用。進一步說,還有沒有相互之間的情報交換呢?既然都能把戰略導彈什么時候發射、向哪里發射告訴對方,那么第三方的動向是不是也可以互相知會一下呀,免得誤解?當然,這純粹屬于個人的瞎猜了。但是,協議的具體文本,什么時候公開發表,讓人一睹究竟?也許根本就不可能發表,哪個國家有興趣,哪個國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我們就用不著費心了。中俄之間在核武器領域達到如此信任與密切的程度,讓人嘆為觀止!更值得贊揚的還有兩點,一是中俄雙方想的很周到,因為俄羅斯在冷戰后開發了用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的辦法,以此招攬衛星生意,這就是所謂的“商用艦載火箭”,連這個都沒遺漏,很周全。二是這個協議可不知醞釀協商了多少時間了,從立意、論證、協商到定案,不知走過了多么復雜的過程,包含多少不為人知的內情,可在此之前居然滴水不露,實在是妙不可言。中俄簽署《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發射通報協議》,無疑是世界戰略發展變化的重要進程。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美國不能參與、不能控制、不能干預的重大戰略進程,這個事情本身就足以耐人尋味了。
現在,連我們老百姓都看出來了,最近一個時期的北京,各路神仙風云際會、興云布雨,一派縱橫捭闔的大好風光,好不熱鬧。看來,天下大勢還真有些大調整、大變化的味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中俄關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冷戰時期,中美蘇之間形成了戰略大三角,現在中俄美之間也正在上演戰略新劇目。竊以為,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十幾年來之所以作為不大(外交人士肯定不同意),或者說是雷聲大雨點稀,始終跳不出美國及西方給劃下的道道,一是經濟至上主義作祟,舍不得眼前利益,用貿易額的多少衡量關系的遠近;另一個暗行要素也在發揮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奔向西方的大潮之下,眾多中國人對美國趨之若鶩,美國及西方因勢利導,為中國培養出來了一大批精英,這些人有很多在掌權當政,他們往往有濃郁的西方情結,西方等于先進,西方等于正確的潛意識差不多已經在頭腦里扎根。這個因素對中俄關系深入發展的影響不可低估(所以今天中俄雙方都很注重文化與民間層面的交流)。面向未來,中國向哪里找出路?改革開放是一個方向開放還是多個方向開放?過去有這個問題,現在有這個問題,將來還是要有這個問題。就當前來說,中國的戰略空間與戰略局面在哪里打開?有一個時期,很指望在歐洲打開,以為可以用歐元沖擊美元,用歐洲的勢力平衡美國的霸權,結果兩件事擊碎了美夢,一是歐洲在美國的壓力下拒絕對華軍售解禁,一是奧運會期間歐洲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令中國心里洼涼洼涼的。現在又冒出了一個新的指望,“東亞共同體”的鼓噪粉墨登場了,有的人馬上就說什么“改變世界的時刻已經到來”,但仔細琢磨下來怕也是兇多吉少,前景也并不美妙。剩下的,指望美國誕生一個好總統,饒了我們嗎?美國總統奧巴馬是很出風頭,說的幾乎比唱的都好聽,而且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可人家就是不開眼,你中國越說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人家就越拿你的產品開刀,帶動全世界哄起一股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中國能怎么辦?還不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徒呼奈何?說實話,真正能打開戰略局面、極大擴展戰略空間的,俄羅斯這個戰略板塊價值最大(當然還有非洲、東南亞、中東、拉美等,但意義都比不上俄羅斯)。希望能真正抓住歷史的良機,不再左右搖擺,因為,再過幾天,那個能說會道的奧巴馬就又要翩翩而至了。
對于中俄關系,筆者曾發過議論,有興趣的可以一閱筆者的網文《中俄軍事演習:期盼演出好戲 演出戰略大戲》,需要強調一下,這可不是為了推銷自己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