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經典劇所承載的東西往往會超過其本身。“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1月5日,當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極富特點的標志性歌聲首次回響在巴黎歌劇院(Palais Garnier)金色大廳時,收獲的不僅是巴黎人熱烈的掌聲;對于正漫天飛雪的中法關系來說,似乎也具有別樣的意味。
1964年,反映革命斗爭歷史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為中國國慶15周年而作。當時的中國人才剛剛認識芭蕾舞沒多久,中央芭蕾舞團便要對古典芭蕾來一次徹底的“背叛”———換下短裙和舞鞋,穿上軍褲與軍鞋,這樣的“芭蕾”不僅中國人沒見過,就連老外也無法想象。這極具中國特色的創作,不僅讓中國觀眾在初識芭蕾的同時就為之吸引,也如一聲驚雷般震撼了世界芭蕾舞壇。1964年10月8日,毛澤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觀看了該劇,并下了個斷語:“革命是成功的,藝術是好的,方向是對的。”從此,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經歷了一個從深受民眾歡迎到走上藝術“神壇”、最終又回歸大眾的過程。每每出現都會為演出市場帶來不小的波瀾。
首演前夕,針對法國媒體記者的提問,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衡表示,在中法關系緊張的當口,《紅色娘子軍》無意加載太多的內涵,“政治是上層的事情,中法兩國人民永遠是友好的,中芭和巴黎歌劇院的關系永遠是友好的。”帶有鮮明意識形態特點的《紅色娘子軍》是否已經過時?趙汝衡說,只要有觀眾喜歡我們就要把它演下去。迄今為止該劇國內外累計演出場次已超過三千場。
事實上,劇中的不少細節如今都已經過人性化的修改,符號式的生硬動作被減弱,女性的細膩情感被加強。
巴黎歌劇院負責人碧姬·勒法福爾(Brigitte Lefèvre)在談及引進該劇的原因時就說,世界上每個時代都有女性為各自的時代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巴黎歌劇院一年只有一個月會邀請國外團體來演出,中芭的舞蹈專業水平也是獲邀出演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歌劇院項目經理介紹,《紅色娘子軍》的3場所有演出票已在半年前售罄,他們所頭疼的是,每天如何應付訂票電話過多的煩惱。
另悉,1月9日至10日,中芭還將演出3場古典芭蕾舞劇《希爾薇婭》,這也是巴黎歌劇院版本“失傳”后,首次由外國劇團出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