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論美元特權與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相互依存性

劉建江|袁冬梅 · 2008-11-0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論美元特權與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相互依存性

劉建江 袁冬梅

價值中國

摘要:美元特權與美國貿易逆差的產生和持續擴張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美元特權使貿易逆差成為美國輸出美元的主要途徑,其他國家追求貿易順差獲取美元的動機又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特權,進而擴大了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另一方面美元特權不僅使巨額貿易逆差的美國既不受外匯儲備短缺的制約,又免于金融危機,反而使美國獲得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實物資源和資金,并提升整體福利。從長期來看貿易逆差的繼續發展和未來的調整勢必影響美元特權地位,進而影響其巨額貿易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美元特權   貿易逆差   外匯儲備  可持續性

一、引言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美國政府對外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后實質性崩潰。同時在這一年美國貨物貿易首次出現逆差,此后除個別年份外,美國貿易逆差一直處于惡化的趨勢。到2004年貿易逆差已達到創紀錄的6171.7億美元,其與美國GDP的比率也達到驚人的5.7%。2005年高達7257.6億美元,與GDP的比率進一步上升到6%。圍繞著貿易逆差的成因、影響及其可維持性,學者們展開了眾多的討論。本文認為美國貿易逆差的產生及其持續與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是密不可分的。

不少學者在分析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時,也認識到了美元的作用,但他們要么是在羅列的眾多原因中提到了美元因素,要么是從美元匯率而非美元特權的角度進行分析,而較少關注二者的相互依存關系。例如,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Feldstein,1993)曾經認為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格瑞斯伍德(Griswold,2001)認為貿易逆差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內儲蓄不足以為所有可得的投資機會融得資金。儲蓄缺口由外國投資的凈流入得以彌補,這些外國資金使美國人在國際市場上對商品和服務買得比賣的要多,從而導致貿易逆差。他認為貨幣當局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不會為財政赤字融資,因此財政赤字會導致利率升高、外資流入、本幣升值,從而產生了貿易逆差。他們均較少涉及美元因素。麥金農(McKinnon,2001)將嚴重的經常項目逆差[1]歸咎于美國的不節儉和巨大的儲蓄缺口,而美元的特殊地位則是維持其持續性的重要支撐。

國內學者姚枝仲(2003)認為,美元匯率不是影響美國貿易逆差的唯一因素,美國的財政赤字政策、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地位引致的大規模證券資本的流入是造成美國大規模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施建淮(2005)從全球視角分析了美國經常項目,他將全球經濟分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兩個部分,認為美國經常項目巨大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儲蓄結構的巨大失衡。其他國家的儲蓄嚴重過剩在外貿上表現為順差,而美國儲蓄嚴重不足在外貿上表現為巨大逆差。王建(2005)的看法是,當前全球進入了虛擬資本時代,虛擬資本主義國家從資本項下輸出金融商品,并以其收入作為平衡貿易逆差的來源。美國由于已經逐步喪失了以國內物質產品生產滿足國內物質產品消費的能力,其貿易逆差已遠不是靠每年數百億美元資產在海外的沉淀所能彌補,每年為海外投資所支付的利息與股息甚至成為擴大貿易逆差的重要影響因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者通常認為,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是美國國內儲蓄存在巨大缺口和全球儲蓄結構失衡所致。但是美國為什么可以利用其他國家的儲蓄而自己不儲蓄,而其他國家卻要拼命儲蓄。根據國民收入的恒等式,在開放經濟下:X-M=S-I,貿易逆差等價于儲蓄缺口?;蛘哒f若一國既存在外匯缺口,又存在投資儲蓄缺口時,按照錢納里的兩缺口模型,逆差國必須引進外資(資本大量流入)才能保障國內經濟的持續運轉和不斷增長。但引進的外資具有借入資金的性質,一國不僅要創造優越條件吸引外資,而且還需擔心外資控制本國民族產業。尤其是,對于美國巨額貿易逆差而言,不管是財政赤字的解釋還是投資與儲蓄缺口的解釋,都難以解釋美國長期廉價使用他國儲蓄,也難以解釋其他國家為什么自愿將本國過剩儲蓄讓渡給美國使用,尤其難以回答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可持續性問題。本文認為,美元的特殊地位或者說美元特權,是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維持可持續性的根本原因。



[1] 本文中視貿易收支與經常帳戶收支基本等同,因為引起二者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相同。

二、貿易逆差是輸出美元、形成美元特權的基礎與途徑

所謂美元特權,我們把它界定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長期居于中心貨幣地位和美元獨一無二的儲備貨幣地位使美國獲得別國無法獲得的利益和權利,并使得其他國家長期以來形成對美元的依賴。

這種美元特權,開始于1944年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體系所建立的美元—黃金本位制,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賦予了美元中心貨幣的地位。美元因此承擔兩種角色:一方面是美國本國貨幣,同時又是世界各國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力的最主要來源。美國因此承擔了兩種責任:既要維持美元黃金官價,又要源源不斷供給世界各國所需的美元。針對美元特權,美國耶魯大學特里芬教授指出:如果世界經濟要以相當快的速度成長,就需要增加儲備貨幣的數量,以便融通隨之而來的貿易與投資[1]。從戰后初期實際情況看,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日本、西歐等地經濟的恢復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對美元的需求不斷增加,融通貿易和投資的儲備資產必然要隨著貿易和投資的增長而增長。這使得美國在面臨“特里芬難題”時選擇國際收支逆差滿足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需求,雖然最終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但美元的不斷輸出卻強化了它的國際結算與儲備貨幣地位,美國也樂此不彼。因此自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開始,貿易逆差就成為美國經濟生活的常態。

由此可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開始,美國就承擔了一項新的任務,如何滿足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需求。美國供應美元可以選擇貿易逆差、對外投資或者國際借貸等方式,這些方式要么引起經常帳戶逆差,要么引起資本帳戶逆差。如果美元只有輸出沒有流入,則美元持續貶值將在所難免,將影響美元的特權地位。因此,美元的輸出不可能在資本與金融帳戶、經常帳戶均為赤字的背景下實現。而對其他國家來說,通過貿易順差則是獲得美元的重要手段,因為他們需要美國市場擴大外需,而美國的對外投資最終會因美國資本市場的發達和美元的吸引力回流美國。所以說,從根本上看,各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國際收支盈余,其中經常帳戶盈余是更為可靠、穩定的來源,而來自資本帳戶盈余的新增外匯儲備則具有借入儲備的性質。在美國方面經常帳戶逆差則成了輸出美元的重要方式。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之后,并不意味著美元特權的消失。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元長期以來的儲備貨幣地位的慣性,且國際貨幣體系也需要一種中心貨幣來充當儲備貨幣。IMF虛設的特別提款權,因為其缺乏抵押資產的性質及其有限的量,難以充當中心貨幣,尤其解決不了清償能力問題。而英鎊與日元,因為其貨幣發行國的經濟實力有限,也決定了其難以取代美元地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卻給國際金融和貿易帶來了許多好處,節約了交易成本,產生了規模經濟效應,因而許多國家自愿將本國貨幣盯住美元這種關鍵貨幣,使之成為名義錨,來穩定本國幣值。但是,美元要成為絕大部分國家的關鍵貨幣,還必須保證能使其他國家得到足夠的美元。通常來說,其他國家獲取美元儲備有三條途徑,一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借貸來獲取美元,但這最終是需要償還的;二是通過吸引外資來解決,但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三是通過出口貿易來獲取美元資金,而且這也是償還國際債務的必經途徑。由此看來,從長期來看,通過貿易順差獲取美元儲備是世界上主要國家獲取外匯儲備以實現本國經濟戰略的途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儲備確實出現了多元化局面,但美元仍是儲備體系的中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相關數據折算,從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來看,截至2005年底,美元資產價值占全球外匯儲備資產價值的比重為67%,歐元資產為24%,日元資產和英鎊資產各占4%。對發達國家而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資產價值的76%;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資產價值的60%[2]。由此可見,美元仍然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貿易順差或者說經常帳戶順差是各國外匯儲備最可靠、最穩定的來源,追求貿易順差成為這些國家增加美元儲備的有力手段。

從全球視角的經常項目來看,美國的巨大逆差即負儲蓄則表現為其他國家等價的順差即正儲蓄。問題是其他國家為什么要大量儲蓄,既向美國出口實體資源,又把美元外匯投到美國市場為其經濟發展融資?

在美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中,擁有貿易盈余的有兩類國家:一類是發達國家,主要包括歐盟和日本,這些國家的投資者購買大量由美國公司或者美國政府發行的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等)來保有美元資產。在發達國家中,歐元區國家由于內部市場的擴大和歐元的不斷堅挺,越來越出現“脫離美元”的傾向,他們儲備的美元外匯也趨于穩定(見表1),其經常帳戶順差有減少的趨勢。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順差國和債權國,2004年其經常帳戶盈余高達1718億美元,日本同時還是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大國。日本的持續順差如果說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得益于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政府的貿易立國戰略,而近10多年來則更多的應由國內需求不振和政府干預日元來解釋。日本銀行大量地買入和囤積美元來遏制日元升值。例如2003年1月-2004年3月,日本銀行共投入35萬億日元進行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2000-2004年,日本持有額由3177億美元增加到7118億美元,增加1.24倍,所占比重由31.3%提高到36.8%。這就人為地制造了美元需求旺盛的假象,從而在日本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順差的累積增加了日元升值的壓力,為了遏制日元升值,日本銀行不得不買入美元增加美元儲備以便于干預市場,對美元的需求會迫使日本企業進一步追求順差,而順差增加反過來進一步加大日元升值壓力。日本要打破這一惡性循環除非日本國內經濟出現大轉機,這在短期內很難實現,因此對美元的需求還將繼續增加。

表1  世界主要國家外匯儲備增加的情況(億美元)[3]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2004

世界合計

4520

4813

9540

15208

20648

25558

31898

38537

發達國家

美國

日本

歐盟各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2703

268

252

1765

528

275

310

2832

422

277

1515

480

135

297

6287

853

797

3171

726

368

409

7642

884

1845

3718

900

430

311

8933

685

3560

2605

620

446

415

10189

804

4624

2655

564

398

330

12056

885

6646

2431

564

424

352

n.a

759

8339

n.a

488

453

353

發展中國家

中國

臺灣省

香港

韓國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1817

-13

1981

26

227

128

50

23

51

7

3253

111

731

148

277

99

134

76

11

7566

736

880*

638*

327

687

239

361

139

66

11802

1656

1074

1075

961

801

296

321

286

134

15369

2864

1623

1119

1214

820

343

382

306

136

19842

4033

2066

1184

1553

957

446

412

351

139

6099

2417

1235

1990

1122

664

536

350

86

注:1.歐盟各國1990年前為歐共體各國的統計,德國1990年前為原西德的統計;

資料來源:1.<日>總務省統計研修所,2005年世界統計,2005.05;

2.<日>經濟產業省,2005年通商白皮書,2005.07;  3.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主頁:www.safe.gov.cn。

另一類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主要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其中東亞國家主要是執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國家,這些國家把美國作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通過經常帳戶順差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然后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保有這些儲備。根據表2的統計,2000-2004年,東亞7個國家和地區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額由5213億美元增加到11291億美元,增加1.17倍,占世界各國持有總額的比重由51.3%提高到58.3%。東亞國家,除日本之外,中國持有額由603億美元增加到1938億美元,增加2.21倍,所占比重由5.9%提高到10.0%;“四小龍”持有額由1295億美元增加到2085億美元,增加0.61倍,所占比重由12.7%下降到10.8%。而且對中國而,日本面臨的同樣的問題又降臨在人民幣向上,中國也差不多面臨日本一樣的問題。對于東亞國家而言,近年來經常項目順差明顯增長,外匯儲備迅速增加,進行著超過國內投資以上的過度儲蓄。

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全球外匯儲備主要集中于歐美日少數發達國家和少數石油出口國,發展中國家大都處于外匯不足的狀態。那么上世紀90年代以來,則表現為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在1996年末達8554億美元,首次超過了發達國家的8268億美元,占世界的50.9%。上世紀90年代后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更為迅速,1995-2003年發展中國家增加1.62倍,大大超過發達國家的0.58倍。2003年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各為19842億美元和12056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的62.0%和38.0%。東亞是世界外匯儲備增加最為迅速的地區,其中,日本、中國、臺灣省、韓國和香港是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5個國家和地區(見表1)。而巴西、墨西哥等西半球國家以及中東產油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明顯的增加也使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

表2 東亞各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金額與比重的比較情況(億美元、%)

2000年

2004年

2004/2000

 (倍)

持有額

比重

持有額

比重

日本

中國

臺灣省

香港

韓國

新加坡

泰國

7國、地區合計

3177

603

334

386

296

279

138

5213

31.3

5.9

3.3

3.8

2.9

2.7

1.4

51.3

7118

1938

588

527

690

280

150

11291

36.8

10.0

3.0

2.7

3.6

1.4

0.8

58.3

2.24

3.21

1.76

1.37

2.33

1.00

1.09

2.17

世界各國合計

10152

100.0

19359

100.0

1.91

資料來源:<日>財務省,2005年版通商白皮書,2005.07。

這些國家的過度儲蓄與美國負儲蓄形成鮮明對照,反映全球儲蓄結構的嚴重失衡,在這一失衡結構中,主要是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東亞各國居于一方,美國居于另一方,因為英國及歐元區國家近年經常帳戶差額較為穩定,外匯儲備變化也不大,顯然對美國巨額逆差的形成解釋不夠。如果說日本是因為干預市場的需要,東亞其他國家儲蓄美元則有多方面的用途。首先,這些國家大多經歷過外匯短缺時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貿易投資規模的擴大,他們需要儲蓄以保證國內投資和對外支付的需要;其次,這些國家絕大多數遭受過金融危機的損傷,從危機后他們的外匯儲備的變化也表明,他們深刻感受到由于本國貨幣不是儲備貨幣,不得不背負“原罪”。在“原罪論”的假說中, 原罪是指這樣一種狀況: 一國的貨幣不能用于國際借貸(外國銀行或其他機構不能用該貨幣提供貸款) , 甚至在本國市場上也不能用本幣進行長期借貸(Hausmann,Panizza and Stein, 2000; Eichengreen and Hausmann, 1999)。由于金融市場的這種不完全性( incompleteness) , 一國的國內投資不出現貨幣錯配(currency mismatch) , 便出現期限錯配(maturity mismatch)。因此, 企業面臨一種“魔鬼的選擇”(the devil’s choice) :要么借美元而招致貨幣錯配, 或者用短期貸款來做長期用途而出現期限錯配。這不僅僅是由于該國貨幣不可兌換, 而且更是由于該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全。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非常普遍, “原罪”的直接后果是一國金融變得脆弱(financial fragility)。貨幣和期限的錯配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對外債務必須用外幣來記值的國家, 無法進行對沖或者進行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的恰當搭配。按照“原罪論”者的說法,一國不管實行什么匯率制度,最終只有全部美元化才能擺脫這種困境。

東亞國家的困境反映了當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資本市場的缺陷。這一缺陷在當前被一些學者(Dooley et al,2003)所稱呼的“布雷頓森林II體系”中也得到了強化和集中表現。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亞洲國家維持本幣對于美元的相對低估,同時將貿易順差以及干預匯市得到的美元用于購買美元資產,促使美國資本賬目盈余,從而平衡美國貿易赤字。但是,美國的外部失衡遲早要調整,美元貶值的風險不可低估,這些國家的美元資產將不得不縮水。目前,東亞國家已意識到自己的困境,為擺脫這一困境,這些國家正在試圖加強貨幣方面的區域合作,不過這暫時還只能停留在理論上的討論之上。

當然,這需要美國的赤字才能實現。因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解除維持固定匯率的責任,美元特權卻得以繼續保持,繼續成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手段的最主要來源。



[1]羅伯特.特里芬:《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何帆:《中國應對信用貨幣風險能力遠遜歐美》,《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06月21日。

[3]根據劉昌黎《從國際比較談我國外匯儲備過剩及其運用的問題》一文整理。

三、 美元特權成為美國利用貿易逆差獲取他國福利的途徑

          

美國成為世界范圍內美元供給的國際央行,享受發行權和鑄幣稅的多種好處,美國也樂此不彼地輸出美元,以鞏固美元霸權地位,獲取長期鑄幣稅的好處。盡管近年來歐元的地位在提高,但歐元區的高失業率與低增長率,難以支撐美元壟斷世界儲備貨幣供應的地位。美元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使得全球出現了美元化(dollarization)趨勢。美元化( dollarization )的基本含義如下:作為一種事實,它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過程,它是指美元在美國境外的貨幣金融活動中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均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政策,它是指一國或一經濟體的政府讓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貨幣并最終自動放棄貨幣或金融主權的行動(張宇燕,1999)[①]。而全球美元化趨勢,又進一步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首先,美元特權使巨額貿易逆差的美國不受外匯儲備短缺的制約。

外匯儲備是各國調節國際收支、調節外匯市場和進行國際支付的重要保障。外匯儲備的三項職能與其三個來源密切相關:商品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或外幣貸款,其他的渠道。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美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卻很低。美國不需要較多的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元可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直接用于對外支付,而且其他國家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的兩方面的反悖制約在美國也不存在。在當前的國際儲備體系中,盈余國通過國際收支長期盈余既緩解了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又積累了外匯儲備形成新的供給;而赤字國一方面增加了對國際儲備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外匯儲備流失,這是國際儲備體制面臨的重大困境。對美國來說,長期的持續逆差不會使其面臨這種雙重困境,通過發行美元不僅滿足國際支付(進口)的需要,而且獲得大量的實體資源,享受到鑄幣稅的好處。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淪為世界最大貿易赤字國、經常收支赤字國和世界最大債務國的過程中,為發揮外匯儲備支付進口、償還外債的基本功能,曾迅速增加了外匯儲備,1990年為853億美元,是1980年的3.18倍,占世界的比重也提高到8.9%。然而,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外匯儲備卻轉為減少,進入新世紀后也沒有多大增加。2000年,美國外匯儲備只為685億美元,2004年末也只為759億美元,分別比1990年減少19.7%和11.0%,占世界的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到3.3%和2.0%。

2004年末,美國外匯儲備只相當于當年月均進口額的51.6%,即只能滿足半個月多一點的進口支付,不僅大大低于日本22.5個月和中國13.1個月的水平,也大大低于上世紀80年代世界公認的3個月左右的水平。引人注目的是,目前美國貿易收支、經常收支赤字和海外純債務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2005年的貿易赤字和經常收支赤字已分別高達7257.6億美元和 8049億美元,后者占GDP的比重達到6.4%,海外純債務高達3萬多億美元,為當年末外匯儲備的40余倍。盡管如此,但由于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的地位,美國向世界發行和供給美元的情況下,就不用儲備較多的歐元和日元等外國貨幣,也不用擔心外匯儲備的短缺。

其次,美元特權使美國避免了巨額貿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卻通過貿易逆差獲得了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實物資源和大量資金。

貿易逆差主要源自于美國巨大的儲蓄缺口,這一缺口從表面看是美國高消費低儲蓄形成的,實質上是美國利用美元特權擴大本國需求,攫取別國資源的結果。

近年來美國私人儲蓄連創歷史新低。1982年個人儲蓄占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高達8.5%,而1998年這一比值降到0.5%,2004年這一比值也僅為1%。同時政府儲蓄嚴重不足,財政赤字不斷走高,小布什總統上臺以來,美國財政赤字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猛增至4150億美元,2005年為3190億美元。表3提供1998-2003年美國儲蓄、投資與經常赤字占GDP的百分比數據,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儲蓄占GDP的13%,而投資占GDP的18.4%,投資與儲蓄缺口高達-5.4%,而政府收入與支出缺口也有-0.27%(見表3)。根據宏觀經濟的國民收入恒等式,總儲蓄缺口必然引致對外貿易的逆差。美國自1971年出現貿易逆差以來,這一缺口在不斷擴大,而美國的高消費卻未得到收斂,反而愈來愈依賴大量進口實物商品滿足需要。因此美國不僅是世界最大貿易逆差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表3  1998-2003年美國儲蓄、投資與經常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單位 %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儲蓄占GDP的比例

18.3

18.1

18

16.4

14.7

13

投資占GDP的比例

20.3

20.6

20.8

19.1

18.4

18.4

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

1.96

1.97

2.06

1.96

1.77

1.67

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

1.89

1.83

1.82

1.84

1.92

1.94

投資與儲蓄缺口

-2.0

-2.6

-2.7

-2.6

-3.7

-5.4

政府收入與支出缺口

0.07

0.14

0.24

0.12

-0.15

-0.27

國內缺口

-1.93

-2.46

-2.46

-2.48

-3.85

-5.67

經常帳戶占GDP的比例

-2.39

-3.20

-4.21

-3.81

-4.52

-4.82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http://www.bea.doc.gov/bea/dn/gdplev.xls數據和《世界經濟年鑒》(2004-2005)第538頁、第583頁計算整理。

根據經濟學的常識和過去的經驗,其他非儲備貨幣國家隨著逆差和外債的累積先后都爆發了貨幣危機或債務危機,如阿根廷2001年危機爆發前經常帳戶逆差是GDP的3.1%,芬蘭1992年危機前經常帳戶逆差是GDP的4.7%,韓國1997年危機爆發前經常帳戶逆差是GDP的4.4%,墨西哥危機爆發前經常帳戶逆差是GDP的7%。雖然一國經常帳戶逆差占GDP的比重沒有統一的警戒線,但Mann(2004)認為這條線是在GDP的4%與5%之間,當然有時要考慮一國的償還能力。美國2003年底經常帳戶逆差已占GDP的4.9%,2005年這一比值進一步升為6.4%。但美國的經濟發展卻差不多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最好的。

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通過貿易逆差輸出美元獲得了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實際資源和物品,并滿足了國內的消費需求,維持國內物價的穩定。而這些輸出的美元又往往通過貿易盈余國購買美國國債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方式流回美國,保證正常的國內投資水平和國際FDI投資。美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三年時間,來自亞洲的資本流入占美國外資凈流入的40%,在2004年這一比率接近50%。因此可以認為,美國迄今為止之所以還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來自東亞及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資金的重新注入。換一種說法,即是美國大量地支取了全球其他國家的儲蓄,以彌補國內的儲蓄投資缺口。美國借錢消費卻因為美元特權使所謂“債務”實際上并不需支付等價資源償還。說得極端點,是美國幾乎在無償使用別國資源,用別國的錢買別國的產品供自己消費,還把這種現象當成了別國的貿易順差。

也有不少學者擔心過度的借貸會導致美國家庭和企業的信用下降,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McKinnon,2001),或者具體說是美國作為投資者和借款者的雙重軟約束會導致資本外逃,美國利率上升,從而動搖美元的國際地位(Mann,1999)。但美國的強大經濟實力和美元難以挑戰的國際地位還將繼續保持美國作為世界儲蓄的相對安全而又有利可圖的目的地,因而學者們的擔心在短期內是難以兌現的。

在我們看來,正是由于美元特權,加之美國市場巨大的容納能力,使得通過貿易逆差“出口”的美元又幾乎通過資本與金融賬戶“進口”。表4數據顯示,美國經常項目巨額逆差與其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大致相當,兩相抵消,1994-2004年,美國有360.6億美元的盈余,在1999-2004年間,美國有多達807億美元的盈余。這是美國保持巨額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美元的“出與進”的過程之中,美元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這也從另一側面解釋了美國巨額逆差與經濟增長長期并存的原因。(劉建江、袁冬梅,2005)

表4 1994-2004年美國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差額對照表   單位:億美元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經常項目逆差

1180.6

1094.7

1201.7

1359.8

2095.3

2968.5

4134.4

3857

4739.4

5306.6

6659.4

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

1199.9

950.9

1304.0

2212.6

817.7

2229.8

4765.89

4199

5726.5

5411.3

6140.2

資料來源:根據美國國際收支表(htpp://www.bea.doc.gov/di/home/bop.htm)計算整理。

四、結語  

從美元特權來分析當前的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了解美國逆差的成因,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成因。在我們看來,美元特權的建立,不僅使貿易逆差成為美國經濟生活的常態,成為輸出美元的重要方式,而且美元特權的存在使得美國沒有因為巨額經常項目逆差感到外匯儲備短缺,沒有因為巨額經常項目逆差而遭受債務危機或貨幣危機的威脅。因此美元特權不僅創造了貿易逆差,而且一直支撐美國貿易逆差持續發展并不斷擴大,同時美國還利用貿易逆差獲得國內高消費所需的大量物質產品,彌補國內巨大儲蓄缺口。最終的結果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實現了巨額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可共存。對于象中國這樣長期貿易盈余的國家而言,花費高昂代價對美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其實又以購買美國債券的方式重新回流美國,相當于對美國的貼息貸款,或者說是用我們稀缺的自然資源財富去交換美國的紙幣財富,意味著福利的流失。

當然,貿易收支差額對一國貨幣的影響在美國同樣存在,在貿易逆差依靠美元特權而不斷走高的同時,它也在不斷侵蝕美元堅挺的基礎,而且完全可能導致美元大幅度貶值,到時美元在全球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美元特權的維持也將遭遇艱難。對于持有美元儲備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迫于美元特權而不得不大量儲備美元資產,但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對美元幣值的威脅,使這些國家的美元資產隨時可能大幅度縮水。

參考文獻:

1.       姚枝仲.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J].世界經濟,2003(3):12-15.

2.         施建淮.怎樣正確分析美國經常項目逆差[J].國際經濟評論, 2005(7-8):5-10

3.       王建.美元霸權的終結與保衛美元的戰爭.工作論文,2004.

4.       [美]羅納德.麥金農、[日]大野健一:《美元與日元――化解美日兩國的經濟沖突》,王信、曹莉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1999年版。

5.       袁冬梅、劉建江:“巨額貿易逆差與美國經濟增長并存:美元因素及其隱憂”,《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6期,第107-111頁。

6.         Daniel T. Griswold,2001, “America’s Record Trade Deficit A Symbol of Economic Strength ”,theCATO Institute’s Center for Trade Policy Studies,No. 12,February 9,1-20.

7.       Dooley,M.D.Folkerts-Landau and P.Garber,2003,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NBER Working Paper, No.9971,September.

8.         Despres, Emile, Charles Kindleberger, Walter Salant, “The Dollar and World Liquidity: A Minority View”, The Economist, Feb 5, 1966. pp. 526-29.

9.         Eichengreen B.,R.Hausmann,1999,“Exchange Rat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 NBER Working Paper No.7418,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0.     Feldstein, Martin(1993):“The Dollar and the Trade Deficit in the 1980s: A Personal View”, NBER Working Paper, No.4325.

11.     Manne, Catherine L. Is the U.S Trade Deficit Sustainabl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1999.

12.     Ronald McKinnonThe International Dollar Standard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Brookings Panel on Economic Activity: Symposium on the U.S. Current Account,April,2001



[①]張宇燕:《美元化:現實、理論及政策含義》,《世界經濟》,1999年9期,第17-25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2. 星話大白|越南
  3.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6.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7.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8.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10.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