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世界的貧困﹑貧困化與資本積累(文集)

Samir Amin 等 · 2008-09-0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世界的貧困﹑貧困化與資本積累  

 文□Samir Amin  

 如今﹐認為貧困如不徹底消除也必須縮小其范圍的論調正大行其道。這是十九世紀式的慈善論調﹐以當前的科技能力本已足可消滅貧困﹐這種論調卻不試圖了解滋生貧困的經濟與社會機制?! ?/p>

  資本主義與新的農業問題  

  在現代資本主義時代之前﹐所有的社會都是農民社會。它們的生產由各種特定的制度與邏輯所支配──但與市場社會中的資本主義有所不同﹐支配資本主義的是資本最大利潤這樣的制度與邏輯?! ?/p>

  現代資本主義農業──包括富有的大規模家庭農業與農業公司──現在正對第三世界的農民生產大舉進攻。2001年11月WTO在卡達的杜哈﹙Doha﹚召開的會議上給這項行動開了綠燈。因此而受害者為數頗多──大多數是仍占人類一半人口的第三世界農民?! ?/p>

  資本主義的農業受資本獲利的原則所統治﹐幾乎都位于北美﹑歐洲﹑澳洲與拉丁美洲的南錐經濟體內﹐從事資本主義農業經營的僅有數百萬已非農民的農場主。由于機械化的程度與每位農場主管理的農場面積廣大﹐農場主的人均生產率介于1到2百萬公斤的谷物?! ?/p>

  對比懸殊的是﹐30億農人從事小農耕作。他們的農地在生產規模﹑經濟與社會特征﹑效率的水平上皆有極大的差異﹐可歸為兩種不同的類別。一類是能夠從綠色革命﹑得到的肥料﹑殺蟲劑﹑改良的種子獲益并有某種程度的機械化的農家。這類農民的生產率是每年可收獲1萬到5萬公斤不等的谷物。然而﹐無法享用新技術的農民﹐據估計其人均生產率是每年大約1千公斤的谷物?! ?/p>

  全世界農業中﹐最發達的資本主義部分與最貧窮的部分兩者的生產率之比﹐在1940年之前大約是10:1﹐如今則趨近于2000:1﹗這意謂農業與糧食生產部門的生產率發展比其它部門都不平等得多。同時﹐這樣的演變也使糧食產品相對于工業與服務業產品的價格下降到僅有50年前的五分之ㄧ。農業的新問題是上述不平等發展的結果?! ?/p>

歐美發展模式無法在第三世界重現  

  現代化總是結合了積極有益的方面﹙即資本的積累與生產率的提高﹚與破壞性的一面﹙把勞動貶低為在市場上出售的商品﹐經常摧毀生命與生產兩者的再生產所需的自然生態基礎﹐并在全球造成財富分配的兩極化﹚?,F代化也總是同時產生吸納與排斥的作用﹐在市場擴張創造就業時吸納了某些人﹐而另一些人則在喪失了原先體制內的工作崗位之后﹐沒有被納入成為新的勞動力﹐遭到了排斥。在資本主義的上升階段﹐它在全球的擴張過程中既排斥又同時吸納了諸多勞動力。但如今﹐在第三世界的農民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所排斥者眾而吸納者寡。這里引發的問題正是﹕對仍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農民社會中生產與生活的30億人民來說﹐這樣的趨勢會不會持續發生作用?! ?/p>

  的確﹐如果農業與糧食生產真的與其它形式的生產一樣﹐服從開放且解除管制的市場的競爭規則﹐按照2001年11月WTO在杜哈所決定的原則辦事﹐那會有么結果﹖WTO的原則會促進生產的加速嗎﹖  

  可以設想﹐今天由30億農民在維生之余賣給市場的食物﹐改由2千萬新生的現代農場主生產。實現這種改變的條件須包括﹕(1)良田沃土轉手給新興的資本主義農場主﹙這就必須從目前的小農手中奪走這些土地﹚﹔(2) ﹙用來購買食品與設備的﹚資本﹔(3)銷往消費市場的通路。具備這些條件的農場主當然可以贏過目前數以十億計的小農。但這數十億人民會有什么下場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同意WTO強加給農產品與糧食品的普遍競爭原則﹐就意謂贊成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消滅數十億沒有競爭能力的生產者。這數十億人大部分已是生計艱難的貧中之貧﹐他們結果會怎樣呢﹖在50年內﹐縱使依照純屬幻想的假設﹐持續每年有7%的經濟成長率﹐也無法吸收這數十億待業人口的三分之ㄧ?! ?/p>

  為WTO的競爭教條合理化的主要論點是說﹐19與20世紀的歐美國家產生現代﹑富裕﹑城市工業與后工業的社會﹐而與之并生的現代農業可以養活全國人口﹐甚至出口糧食。為什么這樣的模式不能在當代的第三世界國家重現呢﹖  

  這個論點沒有考慮到﹐有兩個因素使歐美模式無法在第三世界國家再現。第一﹐歐洲模式有150年是與勞力密集的工業技術一道發展的?,F代技術所使用的勞動要少得多﹐而新近工業化的第三世界工業輸出品若要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就必須采用現代技術。第二﹐歐洲在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的漫長歷程中﹐有大量過剩人口移民到美國﹐從而獲益良多。  

只有毛澤東了解第三世界的農業問題  

  認為資本主義在其發達的中心國家確已解決了農業問題的論點﹐為很大一部分左派所接受﹐卡爾‧考茨基﹙Karl Kautsky﹚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寫的名著《農業問題》就是個例證。蘇聯的意識形態承襲了這個觀點﹐并據此而運用史大林主義的集體化來推動現代化﹐結果成效不佳。過去老是忽視了﹕資本主義之能解決中心國家的問題﹐是用在外圍國家制造深重的農業問題換來的﹐而資本主義只有靠滅絕人類的半數才能解決外圍國家的農業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的傳統中﹐只有毛澤東思想才了解這一難題之艱難。因此﹐那些非議毛澤東思想是偏離馬克思主義正軌的農民社會主義的人正是自暴其短﹐顯示他們缺乏分析能力以理解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他們把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簡化為泛論資本主義的抽象論述?! ?/p>

  WTO及其支持者主張通過資本主義市場的自由化來完成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把本來必要結合在一起的兩個組成部分﹐分置并列﹕一方面﹐全球規模的食物由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場主生產﹐這些農場主大部分位于北方﹐但未來在南方的一小部分區域也可能會有這類農場主﹔另一方面則是第三世界的30億農民大多會邊緣化﹑工作無著﹑更加貧困﹐最終被隔離在某些保留區內。因此這樣的規劃把支持現代化﹑效率至上的論述和讓受害者在物質生活﹙包括生態﹚日益惡化的狀態下茍延殘喘的一套生態─文化─保留區政策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這個組成部分可能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沖突。  

  我們能設想出其它的方案﹐引發廣泛的討論嗎﹖這些方案既能在21世紀的可見未來維持農民的農業﹐但同時又能不斷推動技術與社會進步。這樣一來﹐農民就會循序漸進地轉換到離鄉離農的工作?! ?/p>

  這樣一套戰略性的目標必須要有兼含國家﹑地區與全球層次的復雜政策?! ?/p>

  在國家層次上﹐必須有宏觀的政策保護農民的糧食生產﹐免于遭受現代化的農場主與本地及國際農業公司的不平等競爭。這將有助于確??沙惺艿膰鴥燃Z食價格﹐與受到北方富國的農業補給格外扭曲的國際市場價格脫鉤。  

  這樣的政策目標也質疑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模式﹐主張工業與城市發展不該著重于出口導向﹙即為保持低工資而必須壓低糧食價格﹚﹐而該多措意于以社會分配均衡為基礎的國內市場的擴張?! ?/p>

  同時﹐這也必須要有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政策──這是一個國家在全球共同體中要作為積極主動的成員﹐享有自主與談判的必要余地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p>

  在地區與全球的層次上﹐必須要有擺脫支配WTO的自由貿易教條的國際協議與政策﹐即把特定的問題與具體的歷史﹑社會條件考慮在內﹐針對不同區域用富有想象力的特定解決方案來取代WTO的自由貿易原則?! ?/p>

新的勞動問題  

  現在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至少有30億人約占人類的半數﹐而農民則構成在統計上沒什么意義的另外一半人口。根據這些人口數據﹐我們可以區別出何者可稱為中間階級﹐何者為人民階級?! ?/p>

  在資本主義演進的當前階段﹐統治階級﹙正式擁有主要生產資料者與高階經理人﹚僅為全球人口的很小一部分﹐雖則他們從社會產出的收入中占有可觀的份額。在此之外﹐我們再加上舊有意義上的中間階級──非工資收入者﹑小企業主與中階經理人﹐這些中間階級并不必然在衰減中?! ?/p>

  現代生產部門中的大量工人由工資收入者構成﹐發達的中心國家的城市人口五分之四以上是這些工資收入者。這些工人群眾至少劃分為兩類﹐其間的界線既是局外觀察者明晰可見的﹐也真實地存在被劃分開的個人的意識中。  

  有一類我們可稱之為穩定的人民階級﹐他們的工作相對來說較有保障﹐這尤其是因為他們的專業資格賦予他們與雇主談判的權力﹐因此﹐他們﹙至少在某些國家﹚經常組成強有力的工會。這個群體具有政治影響力﹐加強了他們的談判能力。  

  另一類構成了不穩定的人民階級﹐這保括那些由于技術水平低﹑不具公民身份或受到種族﹑性別歧視而談判能力低的工人﹐也包括失業者與在非正式部門工作的窮人等非工資收入者。我們可稱第二類的人民階級為“不穩定的”﹐而不宜稱之為“未被納入的”或“邊緣化的”﹐因為這些工人完全被納入了支配資本積累的整體邏輯。  

  從發達國家與某些南方國家﹙我們由這些南方國家的數據推估出數據﹚可到手的信息﹐我們可得到上述兩大類人民階級在全球城市人口中所占的相對比例?! ?/p>

表一 全世界城市人口百分比
﹙統計僅是近似值﹐百分比的加總結果可能不一致﹚  

   

中心國家  

外圍國家  

世界  

富有與中間階級  

11  

13  

25  

人民階級  

24   

54   

75  

穩定的  

(13)  

(11)  

(25)  

不穩定的  

(9)  

(43)  

(50)  

合計  

33   

67  

100  

相關人口數
單位﹕﹙百萬﹚  

(1,000)  

(2,000)  

(3,000)  

  雖然中心國家只占全球人口的18%﹐但由于它們的人口有90%居住在城市﹐故有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是在中心國家。﹙見表一﹚  

  全球有四分之三的城市人口是人民階級﹐而全世界的人民階級中又有三分之二屬于不穩定類別﹙中心國家的人民階級約有40%﹐外圍國家的人民階級中則有80%屬于不穩定的類別﹚。換句話說﹐不穩定的人民階級至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外圍國家不穩定人民階級的比例更遠高于此。  

  半個世界來不穩定的人民階級人數躍升  

  檢視半個世紀前二次大戰后的城市人民階級的組成﹐顯示人民階級結構的特點﹐今昔之間有極大的不同。當時第三世界的城市人口不到全球10億城市人口的一半﹐而今天則占三分之二。今天所有南方國家的大都會﹐當時尚不存在﹐僅在中國﹑印度與拉丁美洲有一些大城市?! ?/p>

  在戰后時期﹐中心國家的工人階級迫使資本接受具有歷史意義的妥協﹐人民階級因而受惠于這個特殊例外的情勢。這項妥協使得大部分的工人在“福特制”工廠制度這種勞動組織下獲得穩定。在外圍國家﹐不穩定人民階級的比例總是大于中心國家﹐但在當時也不到城市人民階級的一半﹙今天則已超過70%﹚。另外一半穩定的工資收入者﹐一部分在新殖民經濟與現代化社會中工作﹐一部分靠手工業謀生。  

  二十世紀后半葉﹐主要的社會變遷的特點﹐可以用一個統計數字概括﹕不穩定的人民階級的比例﹐由不到全球城市人口的四分之ㄧ躍升至超過半數﹐而且這種貧困化的現象已經大規模重現在發達的中心國家里。在半個世紀內﹐生活不穩定的城市人口從不到2億5千萬增加到超過15億人﹐增長率高于經濟擴張﹑人口成長或城市化本身。貧困化──再也沒有更好的詞來稱謂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演進趨勢了?! ?/p>

  總之﹐這個事實本身已在新的流行用語中被承認與重申﹕“減少貧困”已經成了政府反復重彈的施政目標。但貧困問題只是被當做由經驗數據衡量的事實﹐非常粗糙地用收入分配﹙貧困線﹚或比較不那么粗糙地用綜合指標﹙像聯合國提議的人數發展指標﹚提出來﹐卻不提產生貧困的邏輯與機制的問題?! ?/p>

  我們要更深入地揭示這個同樣的事實﹐這樣就可以著手解釋貧困化現象及其演變。中間階級﹑穩定的人民階級與不穩定的人民階級全被納入同一個社會生產的體系﹐但在其中各自執行不同的職能。有些人實際上無緣享有繁榮的好處。被排斥者是體系中的一大部分人﹐而如果邊緣化是指沒有被納入體系執行職能﹐那就不能說他們被邊緣化?! ?/p>

貧困化是資本主義擴展的產物  

  貧困化是個現代才有的現象﹐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收入不足以維生。貧困化實則是貧困的現代化﹐在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都造成破壞性的結果。來自鄉村的移民在黃金年代﹙1945-1975﹚常能成為工廠工人﹐相對較好地納入了穩定的人民階級。如今那些新近入城的人與他們的孩子只能在主要的生產體系的邊緣謀生﹐這為用小區的團結取代階級意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婦女比男人更受經濟不穩定之害﹐導致她們的物質與社會處境更加惡化。若說婦女運動無疑在思想與行為領域已有長足的進展﹐從這些成果中獲益的幾乎都是中等階級的女人﹐貧困化的人民階級婦女當然無福消受。至于民主﹐由于民主無法制止越來越多的人民階級的生活條件惡化﹐其可信性從而其正當性已日益削減。  

  貧困化是與全球的兩極分化無法分割的現象﹐是實際存在的資本主義擴張的固有產物﹐因此我們必須按其本性稱之為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 ?/p>

  城市人民階級的貧困化與犧牲第三世界農民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第三世界的農民社會屈服于資本主義市場擴張的要求﹐支持了新形式的社會兩極化﹐使越來越高比例的農民無法利用土地。這些變窮了或失去土地的農民以高于人口增長的數量移向城市的貧民窟。但只要自由經濟的教條不受到質疑非難﹐而且在自由經濟的框架內沒有正確的政策能制止其擴散﹐那么所有這些現象都會每況愈下。  

進步的社會運動必須驅除市場論的病毒  

  貧困化使經濟理論與社會斗爭的戰略都受到質疑?! ?/p>

  傳統的庸俗經濟學理論回避了資本主義擴張所引起的真實問題。這是因為庸俗經濟學把資本主義想象為簡單而持續擴展的交換關系﹙市場﹚﹐用這套理論來取代對實際存在的資本主義的分析﹐實則資本主義體系是以資本主義的生產和交換關系﹙不是簡單的市場關系﹚為基礎來運行并再生產的。這樣的取代很容易與視市場為自行調節且產生最佳社會效果的先驗概念配套﹐這種先驗概念不論是歷史或理性的論證都無法加以證實。于是貧困就只能被解釋為是人口增長或政策錯誤這類外在于經濟邏輯的原因造成的。貧困與資本積累過程的關系也就被傳統的經濟理論置之不理了。自由市場論的病毒污染了當前的社會思想﹐摧毀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更別提要改造世界了﹐這種病毒已深深滲入了二次世界大戰后組成的各式各樣左派人士中。目前致力于為尋求“另一種世界”與另類全球化而斗爭的社會運動﹐如果驅除這種病毒以形成扎實的理論辯難﹐就能產生重大的社會進展。只要社會運動還沒驅除這種病毒﹐即使有最好的動機﹐也仍然會陷在舊思維的鐐銬里﹐因而淪為高唱減少貧困這種無效的矯正主張的囚徒?! ?/p>

上述的概略分析重新建立起資本積累與社會貧困化現象兩者之間的聯系﹐應可促成展開這種辯論。一百五十年前馬克思首開先例分析了這種聯系背后的機制﹐卻鮮有人步武其后﹐更幾乎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形成風氣。﹙譯自Monthly Review 2003年10月號﹚ 

 

中國勞工的全球化及其對國際勞工的影響  

文□陳佩華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為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2004年3月12日∼13日主辦的“分享經驗和策略﹕勞工權益民間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非經作者授權﹐不能引用本文。作者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p>

  這幾年有不少學術性和非學術性的文章談到全球化和中國勞工問題﹐但這些文章多半偏重于全球化對中國勞工的影響。本文不僅要討論全球化與中國勞工面臨的困境﹐而且也試圖探討中國勞工的全球化對世界勞工的影響。全球化帶來的是一種連鎖式的反應﹐受到全球化沖擊的不僅僅是中國勞工。中國勞工反過來也影響國際勞工。因此本文內容包括兩大部分﹕﹙1﹚全球化與中國的勞動標準﹔﹙2﹚中國勞工對國際勞工的影響?! ?/p>

一﹑全球化對中國勞工的影響  

  嚴重的負面作用﹕  

  自從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國際市場以來﹐隨著較大規模的出口導向型產業的出現﹐中國勞工也成為全球化經濟的一部分。面對國內和海外競爭的雙重壓力﹐中國勞工必須增加產出和提高效率。其結果是﹕國有企業的職工人數大量減少﹐非國有企業的職工人數急劇上升﹐工人的跨地域流動大幅度增長﹐彈性勞動制度的采用﹐職工健康和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堆積如山﹐以及對工人的殘酷剝削等等。對中國出現的這種革命性的社會變化的評價總的來說是正面的——經濟快速增長并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而這正是中國為維持社會穩定而迫切需要的。持這種看法的人通常把上述現象看作是中國在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和政治強國的過程中一個“必須經歷的階段”。而馬克思的“資本原始積累”的概念﹐常常被用來當作普通老百姓為經濟發展而遭受苦難的借口。他們爭辯說﹐為了與國際勞動市場競爭﹐我們中國必須維持低工資水平?! ?/p>

  在這種表述中﹐“階段”一詞意味著下一個階段會更好一些。至少從歷史上看﹐事實似乎也確實如此。工業革命起始于西方國家。經過多年的工人斗爭﹐大多數西方國家都達到了福利資本主義的階段。這里我們姑且撇開這種剝削性的歷史階段是不是不可避免的爭論﹐在今天的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非常令人擔憂的現象﹕我們不僅沒有試圖超越這個可怕的歷史階段﹐相反﹐我們實際上是在向那種“免費的”或“幾乎免費的”勞動力階段退步。   

  中國出口導向產業的工人大多數是民工。至少有兩個明顯的指標表明﹐在中國勞工更多地被融合進世界經濟的同時﹐中國的勞動標準卻降低了﹙雖然這種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1﹚第一是工資水平的持續下滑。表面上看﹐因為官方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逐年提高﹐工人的工資也有所增加。但如果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以后﹐盡管白領工人的工資有較大幅度增長﹐廣東省民工的工資實際上卻下降了。劉開明﹙注一﹚和我們兩人分別做的研究﹙注二﹚都得出了這一結論。這也為最近對深圳的民工所做的訪談錄所證實。由于廣東是世界制造業的重鎮﹐因此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前景。中國實際上是在“向谷底賽跑”的過程中處于領跑地位?! ?/p>

  ﹙2﹚第二個更可怕的現象是拖欠民工的工資額一年比一年多。我從1990年代開始收集有關這一問題的剪報。在當時﹐有關媒體只是把拖欠民工工資的現象當作孤立事件報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事件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工資制度。甚至地方政府也開始覺得有必要進行干預。每年春節前夕﹐地方政府都要開展所謂的“追還欠薪運動”﹐然后得意洋洋地宣布為工人“討回”了多少萬元的拖欠工資。追討回來的欠薪一年比一年多﹙注三﹚。廣東省在1995﹑1997和 1998年“追討”回來的欠薪分別為2100萬﹑15億和56億元人民幣。根據這些報導所得出的印象﹐這些現象主要發生在出口導向的制造業﹐而受害者主要是女工﹙注四﹚。新聞報導的批評語氣后來也變得越來越強烈﹐例如有的報導抨擊拖欠工資已經成為一種“風俗”﹙注五﹚﹐需要“下猛藥”﹙注六﹚來根治等。   

  廣東省追回欠薪總額增長情況廣東省追回的欠薪總額﹙億元﹚ 1995 1997 1998 0.21 15 56   

  今年春節前的一月份﹐拖欠工資達到了空前的數額。全國各地關于拖欠建筑工人﹙幾乎全部是男性﹚工資的報導突然一下子大量涌現出來。據估計2001和2002年全國拖欠建筑工人工資的總額分別高達2787億元和3365億元﹙注七﹚。這還不包括拖欠制造業工人的工資?! ?/p>

  全國拖欠建筑工人薪金總額與銀行未償還貸款總額比較 2001 2002 2003 全國拖欠建筑工人薪金總額﹙億元﹚ 2787 3365 全國未償還銀行信貸總額﹙億元﹚ 9000 19000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一筆巨大的數額意味著什么。中國未償還的銀行信貸總額在2002年上半年為9000億人民幣﹐2003年上半年為1.9萬億元﹙注八﹚。也就是說﹐在 2002年﹐拖欠建筑業民工的工資款額超過了中國的銀行信貸總額的三分之一。在這個意義上﹐拖欠民工的工資可以被看成是向社會強行征收的無息貸款。更糟糕的是﹐這種強行征收的貸款可能永遠也不會被償還。拖欠的款項數額是如此巨大﹐以致于國務院不得不專門發文來解決此問題﹙注九﹚。今年3月在人大會議中﹐溫家寶總理指出200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在五年之內﹐取消農業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48億元﹙注十﹚。這個數額還不及廣東省在1998年追回的拖欠工資額﹙56億元﹚?! ?/p>

  從以上簡單的比較不難看出﹐如此巨大的拖欠工資數額可能會讓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本來就已經拉大了的城鄉收入差距失去平衡﹐而且還會對基尼系數產生影響。換句話說﹐千百萬民工為城市興建道路和高樓大廈﹐為“中國奇跡”提供了活生生的證據﹐并把中國建成了一個具有現代化景觀的國家﹐然而他們卻是在無償地工作﹙不是低工資﹐而是無工資﹗﹚。那些無法無天的雇主大多數并不是外國資本家﹐也不是本國的私營企業主﹐而是地方政府和國有的建筑公司﹗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數額還只是限于建筑業﹐只不過是整個拖欠工資問題的冰山的一角。而拖欠工資的后果﹐實際上相當于降低了工資標準。而這肯定對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工資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p>

  積極作用的跡象﹕  

  幸運的是﹐也有一些社會發展對這種勢不可擋的全球性現象起著遏制作用。  

  1. 更開放和具有同情心的中國媒體  

  與中國對世界的開放相伴隨的是中國媒體的自由化。有關民工問題的報導﹐特別是廣東省的報導﹐都非常同情民工的遭遇。這些報導不僅有助于讓人們了解民工所遭受的苦難﹐而且也為這一問題的討論確立了道德規范。去年各媒體對大學生孫志剛之死的廣泛報導﹐最終促使中央政府廢除了收容遣送條例﹐就是富有同情心的媒體能夠起積極作用的一個具體例子。   

  2. 國際反血汗工廠運動和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CRS﹚運動   

  反血汗工廠運動起始于1980年代的香港。1990年代初期﹐在“耐克觀察運動”的帶動下﹐反血汗工廠運動在歐美國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這一運動目前的參與者包括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眾多的非政府組織﹐例如學生社團﹑教會組織﹑環保團體﹑勞工組織﹑消費者團體和小區組織等﹐但運動的動力仍然來自發達國家。反血汗工廠運動的矛頭所向﹐主要是跨國公司和資本主義政府。它抨擊這些公司和政府對第三世界工人的奴役和剝削。它的主要使命和活動是﹐促使這些跨國公司向它們在發展中國家的供貨廠商施加壓力﹐要求它們提高勞動標準。反血汗工廠運動的動機是人道主義的﹐它的關懷是普適性的。然而﹐就我所知﹐在中國的媒體上尚未見到對這一基層群眾運動的任何報導?! ?/p>

  反血汗工廠運動相當成功地占據了道德上的高地。很多跨國公司現在已經公開承認它們有責任促使那些生產它們的品牌的制造廠商提高勞動標準。這些跨國公司不想因為反血汗工廠運動揭露出來的事實而被弄得聲名狼藉。很多跨國公司現在還雇有專人負責勞權和人權事務。到90年代中期﹐為確保勞動標準的改善而涌現的大量內部和社會監控﹙monitoring﹚﹑審核﹙auditing﹚和認證﹙certification﹚活動還導致了一種新的專門負責監督審查勞動標準的行業的誕生。例如﹐香港的一家監控公司每個月要對在中國境內的1000家工廠提供監控﹐可見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這里我要強調以下幾點﹕  

1.     要求跨國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背后的驅動力量來自社會而不是發達國家的政府。跨國公司只不過是因為害怕失去消費市場而對道德壓力作出反應。   

2.     由于跨國公司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有投資——亞洲﹑中美洲﹑南美洲﹑非洲﹐最近幾年還增加了東歐﹐反血汗工廠運動并不是專門針對中國的。也就是說﹐并不是特意要和中國過不去。   

3.     這一運動的動力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而不是出于政治考慮。其動機不是“保護主義”﹐更不是某些媒體所謂的“大棒”。因此在這方面不應該把反血汗工廠運動與西方國家政府的政治日程﹐或西方社會的保守勢力相混淆。   

  我希望從現在起中國的媒體能夠報導這一基層群眾運動﹐因為參與這一運動的人是中國民工的支持者。不要把這一運動與公司的社會責任相混淆﹐公司的社會責任是跨國公司的公關口號。在大多數情形下﹐跨國公司只不過是利用這一口號來抵擋反血汗工廠運動對它們的批評。也不要把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與“保護主義”相混淆。如果它們是保護主義者﹐它們就不會到發展中國家來投資和購買東西。恰恰相反﹐這些在發展中國家采購的跨國公司是反保護主義的。  

  除了少數幾個大公司的成功例子之外﹐推行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并沒有導致其供應廠商的勞動標準的提高。相反﹐在供應廠商建立起用以欺騙社會監督者的機制之后﹐違反勞動標準的行為已經轉入地下。而且﹐有些供應廠商已開始把訂單轉包給更小的廠家﹐這些小工廠遠離大城市﹐監督者尚無法對其進行監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監督行業日益擴大的同時﹐工人的實際工資水平卻在不斷下滑。這說明公司的社會責任運動對于提供勞動標準并沒有多大成效。  

  3. 企業民主工會選舉   

  由于監督的效果不大﹐一些專門設立了人權部門并比較認真地想要提高勞動標準的跨國公司決定嘗試其它的辦法。它們的方案是通過代表制度建立工人參與管理的管道﹐從而讓工人成為管理方的監督者。這種嘗試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其成效仍有待于評估?! ?/p>

  與此同時﹐從去年中期開始﹐一些中國的報刊突然開始報導廣東和福建有些私營企業的工會主席是由“直選”產生的新聞。據報導﹐杭州在3年以前就開始了工會選舉﹐已經有310家工廠舉行了這種選舉。其中有些報導承認﹐這些工廠的跨國公司客戶向它們施加壓力﹐要求它們遵循行為約章。管理方是響應跨國公司的要求才同意舉行工會選舉的﹙注十一﹚。隨后﹐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布在今后的幾年里將大力推進工會選舉活動。﹙注十二﹚  

  “直選”并不等于“民主選舉”。這些選舉是不是民主選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確認。但是討論企業工會委員會選舉中需要某種民主過程這一問題本身就足以使人感到樂觀。如果我們看一下中國的村民委員會選舉的發展過程就更有理由相信前景是大有希望的。中國最早的民主村民委員會選舉是于1980年底和1981年初在廣西的2個縣進行的。20年后的今天﹐盡管村民委員會選舉有不同的形式——有些是真正的民主選舉﹐有些部分受當局控制﹐還有一些完全是走過場﹐但村民委員會選舉在中國已經被認可為政治過程中的正常部分。因此﹐現在由全總開始的工會選舉運動是有望逐步實現工會結構的民主化的。   

  4. 國際勞工組織﹙ILO﹚的三方機制  

  作為這一由政府﹑雇主協會和工會聯合會三方組成的國際組織的成員﹐中國也需要設立類似的三方高峰組織﹙peak orgnization﹚﹐哪怕只是為了派三方代表到日內瓦出席國際勞工組織的年會。全總是工會組織的最高機構﹐但在計劃經濟下沒有雇主協會﹐所以在1999年成立了中國企業聯合會作為雇主組織的最高機構。然而迄今為止﹐其成員似乎仍主要是國有企業。國際勞工組織的三方機制本身是一個組合主義模式﹙corporatist model﹚﹐是多元政治制度的產物。三方是獨立的﹐并且都有權代表各自所屬的群體的利益進行實質性的“社會對話”﹙social dialogues﹚?! ?/p>

  在采用國際勞工組織的組合主義模式的時候﹐中國需要體制創新。這種新體制應該能夠潛移默化地融解國家組合主義模式的特質。目前三方之間的權力關系并不是平等的。全總是由黨—國家控制的﹐而中國企業聯合會仍處于襁褓階段。   

  為了表明自己有誠意促進三方的社會對話﹐中國于2001年設立了全國三方協商會﹐并開始推行在鄉鎮以上各級都建立相應的機構。半年以后﹐國際勞工組織派來的調查委員會在考察其進展情況后做出結論說﹕  

  ……按目前的方式建構起來的三方機制無論是現在或將來都不大可能達到所希望的標準。……然而﹐我們與全國性的和市一級的工會和企業家代表交談時發現﹐他們都很明確地愿意致力于提高他們所代表的組織的能力﹐使這些組織能夠獨立地代表其成員的利益﹐在社會對話機制中反應他們的要求和疾苦。﹙Clarke & Li, 2002:77-78﹚  

  該委員會還注意到“中華全國總工會作為保護其成員的利益和維持社會穩定的組織﹐是三方咨詢中最活躍的一方?!暴vClarke & Li, 2002: 77﹚作為隨行的觀察員﹐我同意該委員會的這一結論。全總的這一形象似乎與它在國內外的流行形象有點矛盾﹐但全總的高層官員在與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官員同坐在一張談判桌前的時候﹐的確流露出全國企業聯合會的代表所缺乏的自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位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官員曾兩次說全總“強大”﹐似乎他們很難迫使全總接受他們的決定。全總的這種特征與它在立法過程中堅定而自信的表現是一致的。全總的高層官員在處理勞動關系的政治舞臺上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在中央一級似乎已開始出現擺脫政府的嚴密控制的趨勢?! ?/p>

二﹑中國勞工對國際勞工的影響   

  絕大多數中國媒體和與勞動關系有關的報刊雜志都把中國描繪成全球化的犧牲品﹐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發達國家及其工會強迫中國遵守國際勞工組織的勞動標準是出于保護主義的動機。在這方面﹐美國被看作是欺負中國的罪魁禍首。幾年以前﹐曾有些美國人竭力反對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現在仍有人指責中國違反人權﹐因為中國政府不允許自由工會﹔還有人認為是中國害得美國工人失去了工作﹐而布什政府似乎正在向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屈服﹔中國是反傾銷法的最大受害者﹙注十三﹚﹐等等。面對這些被認為是敵視中國的指責﹐中國覺得發達國家是在故意和中國過不去。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剝削發展中國家的勞動人民﹐世界的貧富兩極分化都是鐵的事實﹙注十四﹚﹐但我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南—北兩極范式的看法。這種范式認為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是在富國與窮國之間。誠然﹐多年來制造業的工作一直在從北向南轉移。但目前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工資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于即使中國民工的工資加倍﹙也就是說達到最低工資標準﹚﹐或者不再拖欠工資﹐工作機會也不會重新回到北方。南—北兩極的范式已經無法解釋世界勞工問題。  

  這里我想引入一種新的范式——即南—南范式。換句話說﹐勞動市場的激烈競爭是其實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的。打個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是窮人在桌子下面搶面包屑。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在這一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隨著中國向世界開放﹐千百萬中國民工也進入了國際勞動力市場。這給其它發展中國家——從其亞洲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和柬埔寨等到墨西哥﹑中美洲甚至非洲——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注十五﹚。大量的中國工人進入世界勞工市場加劇了各國勞工之間的競爭﹐并迫使其它國家降低它們的勞動標準。這一現象被描述為“向谷底賽跑”﹙Race to the Bottom﹚。 這種現象與我在本文前面談到的兩個嚴重問題﹐即中國不斷下降的民工工資和越來越多的拖欠工資并不是沒有關系﹐因為它有可能導致世界上新一輪的向谷底賽跑。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工人惡意的要去搶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工人的飯碗﹐但這卻是客觀的事實。  

  幾個月以前我在澳大利亞參加了一次關于亞洲“移民”工人的會議。這里的“移民”一詞并不是指在另一個國家獲得合法的居留身份﹐而是指跨國界的“輸出勞工”﹐或人口走私的犧牲品。這些移民工人缺乏任何保障﹐他們以更低的價格與那些較富裕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如日本﹑南韓﹑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的便宜勞動力競爭。據估計這種非法與合法的亞洲移民工人的總數在2000年為9百萬人﹙注十六﹚。隨著亞洲的勞動力輸出國家﹙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的就業形勢每況愈下——這部分是由于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這些國家將以更低的價格向外輸出更多的廉價勞工。例如﹐在1998年﹐臺灣的家傭有83%是菲律賓人。但到2002年﹐菲律賓家傭的比例下降到18%。他們被更廉價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勞工所代替。中國勞工就是以類似的方式間接影響亞洲勞工?! ?/p>

  中國勞工也對世界上其它一些非常貧窮的國家有直接影響。如果你在互聯網上用“中國工人”+“非洲”搜索一下﹐出來的文章數目之多會令你驚訝不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但在納米比亞和萊索托等國家也有中國工人在為外國投資者﹙主要是來自亞洲的投資者﹚打工。搜索出來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有關中國工人抗議非人待遇和拖欠工資的報導﹙注十七﹚。其中一個網站在一篇落款為1998年的文章中抱怨說﹐“在毛里求斯﹐……盡管當地居民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卻雇傭了5000名中國工人到這個島國的自由貿易區工作”﹙注十八﹚。關于中國勞務輸出對這些貧窮國家的影響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勞務輸出按中國的人口數量可能無足輕重﹐但對非洲國家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現在都開始擔心“中國因素”﹙注十九﹚。孟加拉國——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正在憂慮﹐他們現有的300萬制衣工人到明年也就是2005年將有100萬人失業。中國政府也試圖安撫其亞洲鄰國﹐強調說繁榮的中國經濟意味著大家都有更多的商業機會。但事實上所有的政府對勞工問題都避而不談?! ?/p>

三﹑結論﹕十字路口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  

  簡言之﹐中國勞工的全球化不利于中國的民工和大多數中國工人﹔全球化了的中國勞工也對其他貧窮國家﹑甚至比中國窮得多的國家的勞工有不利影響。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但我并不假裝我自己有現成的答案。中國政府應該繼續壓低勞動標準來與國際市場競爭嗎﹖亞洲已經有3個國家﹙柬埔寨﹑越南和泰國﹚承認它們有責任提高本國的勞動標準﹙注二十﹚。但是﹐除非中國也加入它們﹐為阻止勞動標準繼續下滑設定底線﹐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我另一個比較遙遠的希望是﹐世界上受剝削的工人自己形成一個全球化的社群﹐起來為自己的權利而抗爭?! ?/p>

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工人階級  

文□戴建中(北京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本刊第四期曾轉載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劉實扼要分析當前大陸工人階級狀況的報告﹐本期我們收到北京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戴建中先生的未刊稿﹐這篇出色的論文結合理論分析與實際的調查材枓﹐深刻論述了二十多年來大陸經濟市場化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在客觀的政治﹑經濟﹑社會地位與主觀的階級意識上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值得細讀?!揪幷摺俊 ?/p>

  中國社會經濟轉型20余年來﹐工人階級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包括﹕內部結構的變化﹑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結構中的位置變化以及自身階級意識的變化?! ?/p>

  我在本文中將引用近幾年來我所參與過的訪談調查資料﹙注一﹚來加以論述。   

一﹑今天誰是工人  

1. 知識分子是不是工人﹖  

  1978年文革結束后﹐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摘去“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歸入“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注二﹚﹐當時對于從五十年代起一直承受思想改造﹑反右運動等無休止的政治沖擊﹐直至在文革中倍受迫害的知識分子來說﹐無疑是又一次政治解放。時至今日﹐“工人階級已經成為一個包括產業工人﹑其它工人﹑知識分子﹑管理干部在內的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注三﹚這是制定政策的依據和輿論宣傳的基調﹐知識分子已被公認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注四﹚﹐知識分子的社會﹑經濟地位已經大大提高。但是﹐這些是否就能夠證明工人階級“結構不斷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先進性不斷增強”﹐“是我們國家當之無愧的領導階級”﹙注五﹚呢﹖  

  一個根本性問題是﹕知識分子是不是工人﹖如果從社會學社會分層研究角度來看﹐至少有兩個主要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即﹕什么是知識分子﹖什么是工人﹖這兩個概念在那些方面可以重迭﹐那些方面不可以﹐概念中的本質性主干可不可以重迭﹖  

  在中國劃分階級往往要服從于政治斗爭的需要﹐是要使每個中國人都“對號入座”的﹐因此必須強調“可操作性”﹐例如把知識分子就定義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注六﹚。但是社會學的分層研究是基于不同的社會學理論來對社會成員進行分劃的﹐并不是簡單化的直接給人“貼標簽”﹐這就如同社會科學研究并不等同于社會政策制定一樣。  

  如果從以韋伯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學分層理論出發﹐普遍采用以職業為基本劃分依據的分層方法﹐知識分子是“白領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主要從事科技研究﹑教育﹑文化創作﹑經濟社會管理與咨詢等職業﹐以腦力勞動為主要工作方式。而工人從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中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職業。一些知識分子在研究中講到﹕現代社會中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知識經濟的降臨已經消滅了純粹的體力勞動??上Зo在今天的中國﹐大量存在的體力勞動是這樣明顯﹑這樣沉重﹐不是用理想化的未來描述就能掩蓋的了的﹐對于此類輕浮的論調﹐我只能借用一句工人的話來回答﹕“看人干活不腰疼﹗”  

  如果從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出發﹐知識分子和工人都不占有生產資料﹐都以工資為主要或唯一收入來源﹐但是他們在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地位和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工人從事直接的物質產品的生產﹑運輸和銷售﹐但在這整個運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而知識分子則復雜得多﹐那些與生產直接相關聯的工程技術人員﹐雖與工人有工作方式上的不同﹐但仍然可以列入馬克思所分析的“總體勞動”﹙注七﹚之中﹔而從事文化﹑藝術﹑教育﹑醫療﹑科研的知識分子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于工人﹐與物質生產沒有直接關系﹐工作內容屬于“上層建筑”﹐把他們歸入工人相當勉強﹐他們內心也已經很少會把自己視為“工人”﹐今天的工人也絕不會再像文革時那樣稱大學教授為“師傅”了?! ?/p>

  “新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強調了是否占有“組織資本”﹑“文化資本”等對于階級劃分的重要影響﹐從這個視角出發﹐知識分子與工人的差別就太明顯了。在經濟領域中﹐知識分子的作用越來越舉足輕重﹐他們不斷鼓吹和實施新“知識經濟”﹐負責高技術經濟的運行。資本不能不讓他們分享權力和利潤。各國知識精英正步入全球經濟的中心舞臺﹐迅速成為世界新貴的一部分?! ?/p>

  至于管理人員是不是屬于工人階級﹐也是一個需要正視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在原來計劃體制下﹐管理階層通過國家政權實施政治﹑經濟﹑社會管理﹐“工人階級主人翁”的領導權實際上是掌握在這個階層手里﹐這個階層也以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自居﹐當然自視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但是一個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如果這批工人階級“公仆”在得不到工人階級有效監督的情況下﹐一部分人蛻變為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新階級”時﹐他們到底是工人階級的代表還是對立物﹖90年代末前蘇聯﹑東歐的劇變不能不使人對此進行嚴肅的思考。  

  “其實現在大多數工人﹐包括社會上的很多人﹐就明白自己所處的地位。不是像原來那樣說咱們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工人階級處于領導地位。這是過去的說法。但真正來說﹐不可能。所謂領導你領導誰去﹖你怎么體現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哪個是你們家的﹖廠里的這么多東西哪個是你的﹖沒有。哪個說國有資產是你的﹖不可能。沒有。哪項工作你能做出決定﹐說這個企業的工作怎么辦﹐不可能。為什么﹖你的經濟地位和你的政治地位決定了﹐你不可能?!暴vR廠﹐W﹐分廠工會主席﹚  

  在中國發生市場經濟轉型后﹐新的私有制生產關系已經形成﹐原來的公有制經濟也發生了許多本質的變化。高級經理人員﹐在生產體系中仍然處于領導﹑支配地位﹐但是現在這種支配權力是資本所授予﹐運作目標是實現資本的收益﹐他們的高薪之中也分享了資本的利潤﹐他們是“總體資本”的組成部分。所以在歐美和日本﹐高級管理人員都是不能成為工會會員的。生產率提高的收益和不斷增長的利潤源源不斷地流入資本所有者和高層管理者的錢包。他們和廣大工人之間不斷擴大的工資福利差距正在形成一個兩極分化的國家——一個少數富裕的精英制的主流社會和一個越來越多貧困者﹑失業者組成的被排斥的邊緣社會?! ?/p>

  其實在企業的現實場景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差別早就是涇渭分明的了?! ?/p>

  R廠因積極改變分配辦法引進了工資談判制度而在當地非常出名﹐但工資談判并不是集體談判﹐而是廠方與受雇者之間進行個人談判﹕  

  “現在技術員的工資是一對一的談判。掃大街的不談判﹐就這么高﹐市場價。一般工人也不談判。你不干﹐我找別的人干﹐有的是人想干。   

  當時我們搞分房﹐正好是最后一次分房﹐那次分房是所有的骨干都分到房了﹐班組長以上差不多都分到房子了。原來我們制定了把有限的住房分給最困難的職工﹐后來我給它改成把有限的住房分配給貢獻最大的人。就這一個詞﹐分成專項打成分﹐其中職務高的人比低的那就是貢獻大﹔他當班長你沒當﹐他就比你大﹔他有職稱你沒職稱﹐他就比你大﹔學歷﹐他大學畢業你初中畢業﹐大學就比你高?!暴vW﹚   

  “工人干的活又苦又累﹐我現在穿的這身工作服算是干凈的﹐要是下班時你再看﹐后背就濕透了。夏天在船里焊接﹐又悶又熱﹐冬天船板冰涼﹐就先看這工作環境就比管理人員艱苦多了。但我穿著這身工作服﹐廠部大樓就進不去﹐只能跟接待室談?!暴vC廠﹐X﹐女工﹚  

  H廠是著名的私營企業﹐老板已進入高層政壇﹐這個廠的工會負責人告訴我們﹕  

  “我們發現這個企業里面﹐中層一級干部﹐他辦事情只對老板負責﹐對職工可以說是不負責的。為什么﹖他認為我這個干部是老板任命的﹐只要老板相信我就好了。有些職工同中層干部鬧矛盾﹐實際上這個事情是中層干部不合理﹑不公平﹐但是到了上面﹐老板還是會聽這個干部的﹐不會為了你這個職工同這個中層干部唱對臺戲﹐不會為了你把這個干部免掉﹐再把這個干部怎么樣﹐不可能產生這個情況的。那么職工想﹐我在這個企業里面﹐不能對這個干部提意見﹐要提意見﹐就要做好辭職的打算。你要打擊報復的啊﹐那我只有走了啊。職工在企業里面﹐任何人同企業兩者之間﹐職工是弱勢群體﹐沒有辦法跟這個企業較量啊?!薄 ?/p>

  C廠是國營大廠﹐T是工人﹐男﹐51歲﹕“現在提升很難﹐工人永遠是工人﹐就像印度電影《流浪者》里說的﹕法官永遠是法官﹐流浪人永遠是流浪人。”  

  從80年代初起把知識分子列入工人階級之內﹐泛化工人階級含義﹐在當時對于批判文革﹑解放思想曾經有過積極的政治意義﹔到今天只有意識形態上的作用了﹐對于分析中國社會結構造成了許多混亂?! ?/p>

2. 產業工人隊伍并未縮小  

  對上面分析的反對意見是﹕“如果還是把工人階級的定義局限在體力勞動工人﹐理論未免過于陳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體力勞動的成分將快速下降﹐豈不是工人階級很快就要消失了﹖”一些學者以西方國家為例﹐認為以知識分子﹑管理人員為主的“中產階級”已經成為社會的主體﹐工人階級已經萎縮﹐社會結構已經從金字塔型轉向紡錘型。前幾年﹐“中產階級”論也很在中國熱了一陣。不錯﹐任何階級都有自己產生﹑發展﹑衰亡的過程﹐對于工人階級也并不例外。但是﹐工人階級在中國的衰亡﹐仍是下一個歷史階段的事情。發達國家工人階級人數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計算機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生產工具改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二是在經濟全球化中﹐隨著資本的轉移﹐傳統工業已經從世界體系的“中心”地帶遷移到“邊緣”地帶。但也正是這兩條理由﹐使中國的傳統產業工人大軍還將長期維持下去。中國正努力在世界經濟“分工”中充當制造業的“世界工廠”﹐吸引外資的“優勢”正是勞動力的廉價﹐這就決定了正源源而來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重點不會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因此奢談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產業工人消失﹐不免過于性急。  

  試以制造業﹑建筑業﹑運輸倉儲業的從業人數為例列表說明﹙注八﹚?! ?/p>

  上面4個表的問題是無法把“從業人員”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去除﹐但他們畢竟所占比例不大﹐仍可看出產業工人人數并沒有大量減少﹐如果考慮到商業﹑服務業中體力勞動者的增加﹐整個體力勞動工人人數事實上還在上升?! ?/p>

  那么怎么解釋“下崗”呢﹖“下崗”的理由之一不正是“產業結構性調整”嗎﹖事實是傳統產業并未萎縮﹐但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發生了勞動力的重新分配﹐勞動力從工資﹑福利較好的公有制企業流向較差的私有企業﹐其結果是進一步減輕了資本的勞動成本而從總體上惡化了工人階級的經濟地位。當初“下崗”的理由之二是“減員增效”﹐這也不是事實。減員后企業真能增效﹖國有企業“三年扭虧增贏”并未總體見效就說明虧損另有原因。工人離廠“下崗”倒是為出賣國有企業掃清了障礙。從整個中國來說﹐既沒有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也沒有發生戰爭﹐又沒有大規模移民的機會﹐是不可能“減員”的﹐企業“減員”﹐就必然是社會負擔“增員”﹐而社會負擔歸根結底還是企業納稅和繳納保險金而來﹐人總是要吃飯的﹐只是原來從企業拿的工資多一些﹐現在從社會領取保險和救濟更少一些﹑更尷尬﹑更不穩定一些而已。  

3. 外出“農民工”正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80年代起﹐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他們逐步溶入工人階級隊伍之中。目前農村戶口的勞動力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城市里的農民工已有9820萬人﹐已占到第二產業從業人數的57.6%﹐占加工制造業從業人數的68.2%﹐占建筑業從業人數的79.8%占批發零售業從業人數的52.6%﹙注九﹚?! ?/p>

  許多打工仔﹑打工妹已進城多年﹐最長的已有十多年二十年﹐已成為“打工叔”﹑“打工嬸”﹐甚至下一代也快成新的打工仔了﹐時間已經磨去他們身上原來小生產者的散漫性﹐鑄造出大工業生產所必需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在工作方式﹑思想觀念方面逐步與城市工人階級殊途同歸。他們基本已經不回農村務農﹐工資已是主要或唯一收入來源﹐他們把土地只當作失業后的最后“保險”。他們中許多人逐步具備了工人階級的基本特征。現在他們與城市工人最大的差別是沒有城市戶口﹐在城市中仍然遭受文化排斥﹐從事的往往是最艱苦﹑報酬最低﹑最不穩定的工作。這也影響著進城務工者的階級認同感?! ?/p>

  C廠小W﹐23歲﹐自小從未干過農活﹐初中畢業以后一直務工﹐從農村來到大城市也有5年了﹐當談到認為自己是工人還是農民時﹐他說﹕“我是打工的﹐正式工是正式工﹐我們是臨時工。我也希望工會能管我們﹐但不可能﹐因為我們戶口不在這里。對于將來也想不了那么多﹐趁年輕多干點﹐實在不行回去做個小買賣?!薄 ?/p>

  原本在有城市戶口和沒有城市戶口的工人之間確實存在著勞動力市場門坎不一樣高﹑同工不同酬等問題﹐但資本的趨利性并不認識戶口﹐資本要沖破這些約束﹐要在這兩種工資水平中就低不就高﹐要用工資更低的“農民工”替代原來的城市工人﹐要用更加沒有組織的“新工人”替代對單位組織比較留戀的“老工人”﹐使得城市居民的優越性逐漸消失﹐進城務工者和城市居民在就業﹑生活方面逐漸同質化﹐這其實就是“下崗運動”的實質。今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也可以進一步滿足資本對勞動力 “自由”流動的要求﹐對于勞動者來說﹐可以增加在這個老板和那個老板之間的選擇性﹐但不會改變自己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根本位置。  

二﹑工人階級在不同層次上的變化  

1. 勞動權力的弱化  

  ﹙1﹚失業的威脅  

  保證有勞動的機會和有相對穩定的工作﹐是中國工人階級一百多年長期斗爭的目標之一﹐但這一曾經實現的斗爭成果隨著近十幾年破除“鐵飯碗”而被砸掉了。到底累計有多少“下崗”﹑失業工人﹐從未見到確切的數字﹐但從前面表1﹑2﹑3中的國有﹑城鎮集體企業職工人數銳減﹐可以知道其嚴重性。  

  失業有多種形式。一是“下崗”﹐2003年10月2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天宣布﹕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7個省市已沒有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已全部關閉?!边@也就是說﹐今后工人將不再有“下崗”這種緩沖形式﹐而要直接進入失業了。原來“下崗”中“內退”﹙先在企業內部退休﹐拿退休金或生活費﹐直到達到退休年齡轉到社會上去領退休金﹚和“提前退休”的算“終得正果”﹐雖然被剝奪了最后幾年工作的權力﹐但終其一生﹐總算生活可以有保障了﹐今后就不會有這種“幸運兒”了。二是廠內“待崗”﹑“息崗”等眾多名堂﹐這些人只能拿比社會救濟線還要低的生活費甚至連這都沒有﹐而且還享受不到對失業工人的一些優惠政策﹐處境往往比“下崗”﹑失業更慘。三是解除合同直接回家。四是新增勞動力“畢業即失業”﹐有報導說2003年大學畢業生到當年8月底還有一半人不能落實工作單位﹐曾經是“天之驕子”尚且如此﹐更遑論其它﹗  

  失業的陰影還深刻地影響著在業工人﹐使他們在勞資雙方的博弈中大大喪失討價還價的能力﹐更加難以保持勞動者的尊嚴。  

  “工人現在什么意見也不發表﹐怕下崗﹐不敢去爭?,F在就是一句話﹐你想不想干﹖不干下崗﹗一句話你就老實了﹐有理回家講吧﹗現在就這厲害﹐老毛﹙編按﹕指毛澤東﹚那時有這話嗎﹖”﹙Z廠﹐T﹚  

  ﹙2﹚勞動報酬的相對減少和絕對減少  

  社會經濟轉型的合法性在于﹐經濟發展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財富與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在現實中﹐工人階級在做大的“蛋糕”中分得的部分變小了。表5僅以比較有代表性的制造業﹑建筑業從業人員收入為例﹐與全體城鎮就業者收入相比﹐就可以看出“蛋糕”變小的比例?! ?/p>

  “那個北京市公布的數字﹐2001年我有。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是18092﹐企業的平均工資是17060﹐越來越少﹐然后國企是13521﹐而中央在京單位工資22850。”﹙R廠﹐W﹐原分廠廠長﹐現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  

  “社會平均工資全市是1200元﹐都讓總工程師﹑足球運動員給平均上去了﹐老山戰爭死一個當兵的﹐才補給3000元﹐奧運會得了金牌1萬塊﹐三條生命不值一塊金牌。一個足球運動員﹐工資就是上百萬﹑幾百萬﹐得多少個工人去背那個平均數﹐這社會現在很復雜?!暴vC廠﹐T﹐工人﹚  

  分得“蛋糕”的絕對量有沒有下降呢﹖這主要表現在進城“農民工”和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以及通過城市工人“下崗”逐步用進城“農民工”來替代城市工人﹐即便對于“農民工”個人來說可能收入比在農村有所增加﹐但對于整個工人階級而言﹐總體收入絕對減少了?! ?/p>

  “我們和正式工混崗干活﹐活是一樣的﹐正式工工資比我們高?!暴vC廠﹐小W﹐農民工﹚  

  “為何用農民工﹖就是為了省錢。如做衣服﹐有我們在﹐做一件兩塊﹐不能不一樣。沒我們了﹙指“下崗”了﹚﹐他們對農民工可壓到每件一塊半。人家拼命干﹐能掙六百多?!暴v下崗訪談對象29﹐女﹐47歲﹐下崗﹚  

  “廠里曾經加班連著干48小時﹐而且不給加班費。工人向廠長反映國家有規定工人加班每天最多不能超過三小時﹐可廠長說國家的規定下面有特殊情況也可以連續加班?,F在工人下崗﹐廠里又雇了100多農民工﹐都在生產在線。農民工每天可干12小時沒休息﹐掙一千多。像我們這種廠一般只有7-9月比較忙﹐其它時間農民工也不走﹐但工資較低﹐就每月給三百塊。正式工除工資外廠里要交各種保險﹐而農民工除了給工資外﹐其它一概不管。廠長說用一個正式工至少可以用2-3個農民工。另外他們愿意用農民工也是因為農民工都在廠里住﹐讓他們加班誰也不敢說甚么﹐他們認為農民工比正式工好管理﹑簡單。”﹙下崗訪談對象52﹐女﹐46歲﹐下崗﹚  

  此外拖欠工資在全國范圍內愈演愈烈﹐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重大問題﹐這一現象的本質是工人收入的絕對減少?! ?/p>

  2002年9月3日《工人日報》﹕“2000年全國共拖欠工資366.9億元﹐2001年的情況更為嚴重?!薄 ?/p>

  “蛋糕”做大以后﹐工人們的所得不一定也會變大。資本所有者認為生產率的提高是引進新技術的后果﹐高層經理認為是“加強管理”顯現出來的成績﹐這些收益只應該以增加資本紅利及高管人員薪水﹑福利來分配。工人們如果想增加工資或減少勞動強度總是被視為是“懶惰”的表現。工人對生產流程和公司收益的貢獻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工人爭取從生產率提高中增加利益似乎是不正當的權力﹐只能是資本與管理者給予“恩賜”﹐而這種“恩賜”往往是在工人流露出不滿后﹐作為一種不情愿的“影響公司發展潛力”的讓步來給予的。  

  ﹙3﹚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增加﹐勞動安全保護減弱﹐勞動保障缺失  

  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已經很多﹐我僅舉兩個近期報導的例子﹕  

  2003年9月25日《工人日報》﹕“在浙江樂清市﹐一些私企老板大量使用無安全保護裝置的劣質沖床﹐僅去年﹙2002年﹚一年就將5000多名打工者的手指軋斷﹐當地醫院每天要做10余例接指手術。然而這些受傷的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數被老板草草打發了事﹐根本沒有得到法律規定的足額賠償?!薄 ?/p>

  2003年9月19日《工人日報》﹕“湖南省統計局近日對全省51個縣市區的2000名失業人員生存狀況進行了專題調查?!{查顯示﹐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時間總體偏長﹐其再就業收入僅達到最低收入水平。從再就業人員在調查登記的前一個月的收入來看﹐平均為478元……。失業人員在社會保障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無論是失業保險﹐還是醫療﹑養老保險﹐失業人員的參保率普遍較低……。”  

  ﹙4﹚法律的失衡  

  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對于保護勞動者利益是相當有用的。但就是這樣一部“良法”﹐一些條例也能讓資本“用足”而反過來損傷工人的利益?!秳趧臃ā返?0條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對于勞動者來說﹐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更穩定一些﹐即便雇主要解雇也還要依法給予補償﹐而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到期解雇就沒有任何補償。但是﹐這一條有一個前提﹐需要“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而現在老板為了靈活用工﹑壓低工資﹐大多只定一年﹑甚至半年合同﹐有的根本不簽勞動合同﹐因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于工人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常聽法學家呼吁建立一個“法律至上的法制社會”﹐我以為未免天真﹐法律只是反映現實社會中各階級力量的對比﹐也是基于這種對比制定出來的﹐一個弱勢群體不會因為有了某一部法律就改變弱勢的地位?! ?/p>

  工人階級在這一層次上的變化還是最表面化的?! ?/p>

  2.組織權力的弱化和缺失  

  ﹙1﹚在企業層面上工會和職代會普遍失去參與決策的權力  

  我先引用同一個工廠行政領導﹑工會干部﹑工人對工會的評價﹕  

  C廠﹐一個國營大廠﹐解放前就有共產黨領導的工會﹐解放后一直是全國工會工作的一個先進單位﹐直到今天工會組織健全并開展工會工作。  

  ﹙Z﹐車間主任﹚“工會還必須存在﹐只要共產黨執政﹐工會就要加強。關心群眾是工會應該做的﹐文體活動是增強凝聚力﹐但一個中心點是經濟效益。我是生產領導核心﹐黨和工會是輔助﹐工人生活區﹑車間衛生﹑環境﹐行政指派工會主席去管?!薄 ?/p>

  ﹙X﹐車間工會主席﹚“從理論上講﹐工會要維護職工權益﹐事實上﹐工會工作圍繞生產轉。廠領導對我們說﹕別光種別人的田﹐忘了自己的地?,F在說什么都是虛的﹐抓效益才是實的?!薄 ?/p>

  ﹙T﹐車間工人﹚“這里黨﹑政﹑工﹐有事找行政老大。對于管理﹐工會介入不了﹐工會是擺設。和外國不一樣﹐我敢罷工啊﹖”  

  其它調查中還聽到﹕  

  “職工在企業當中的作用﹐跟過去比﹐應該說是小了。就是說在人們印象當中﹐好像發揮主人翁作用不突出了。工人階級是主力軍﹐但是現在不是了。為什么呢﹖隨著企業的發展﹐你職工要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但對一些重大決策的情況﹐你肯定不清楚。你的局限性就是你的位置決定了的﹐說你就是一工人﹐你要了解廠的大事﹐你沒有信息來源﹐你不可能知道。即使你有異議﹐你也肯定說不出不同意的理由。包括現在說什么股份制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其實他的崗位是一工人﹐他的作用﹐也只能聽﹐他不可能發揮什么作用?!暴vR廠﹐W﹐分廠工會主席﹚  

  “工人作主人﹐你生產去﹐你能生產多少臺﹐你說的出來嗎﹖你說不出來。一個工人成天在蹶著屁股干活﹐他能看你企業什么﹐你還老叫著把他當主人﹐……主人﹖主人都下崗去了。”﹙R廠﹐Z﹐原總廠人力資源部部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張靜教授對職代會基本功能的看法是﹕“整合職工對政體的支持﹐將不同的社會需求納入體制的掌握之中。”“它的基本目標在于﹐避免大規模沖突的醞釀和滋擾”﹐把基層充斥的大量沖突“局限在單位內”﹐因此職代會“不是社會階級利益的聚合組織”﹙注十﹚?! ?/p>

  ﹙2﹚在國家層面執政黨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變化  

  在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政治利益是階級利益的集中表現﹐工人階級的政治利益由自己的政黨來代表﹐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現在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要“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包括吸收私營企業主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什么是優秀分子﹖如果接受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那么是否放棄對剩余價值的占有﹖如果放棄﹐那就不是私營企業主了﹐如果不放棄﹐那么是否要對一部分人修改黨的綱領﹖在實踐中﹐如果資本家可以加入“無產階級先鋒隊”﹐那么能不能加入工會這個“工人階級群眾性組織”呢﹖如果能夠﹐那在全世界各國的工會中倒確實是開風氣之先了。在政策制定中﹐如果不能夠總是調和資本與勞動的矛盾﹐執政黨也會遇到一些難題﹐怎樣使“彼”滿意﹐又使“此”也滿意呢﹖  

  “誰都希望自己的單位好﹐希望自己的國家好。社會主義的宗旨就應該解放全人類﹐不能只為某些人謀幸福﹐要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幸福。這么多忠實于共產黨﹐跟黨走的國企職工都下崗了﹐拿著這點最低生活費找不到出路﹐還能叫為人民謀幸福嗎。解放前﹐窮人為甚么奮不顧身的跟著毛主席干革命﹐還不就是因為沒飯吃。解放了﹐革命勝利了﹐好不容易捧上鐵飯碗現在又非要把他的飯碗搶走﹐他能不急嗎。地痞流氓富了﹐貪污腐敗者發了﹐現在他們成了南霸天﹑北霸天﹐他們又在不斷的制造吳瓊花﹐吳瓊花要是太多了﹐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南霸天”是文革時樣板戲“紅色娘子軍”的反面人物﹐“吳瓊花”是貧苦農民﹐后來成為紅色娘子軍的戰士。﹚我們這一代人﹐對黨有深厚的感情。我們聽黨的話﹐讓上山下鄉就上山下鄉﹐好不容易回北京了又趕上下崗。像我們這樣﹐聽黨話跟黨走﹐工作兢兢業業老老實實跟黨走的都成了下崗的窮光蛋﹐這就是政策不好﹐不為老百姓著想?,F在是一把手說了算﹐這就是權力﹐下崗根本不通過職代會﹐根本沒有民主。企業虧損了﹐工人下崗了﹐連簽了無固定期合同都不管用﹐合同應該是受法律保護的﹐怎么下崗就沒人管了呢﹖領導為甚么不下崗呢﹖企業倒閉了﹐他們換個地方照樣當官﹐照樣撈﹐為甚么他們只有權力沒有責任呢﹖”﹙下崗訪談對象57﹐女﹐47歲﹐下崗﹚  

  “在整個社會﹑國家發展中﹐或者說咱們進行有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必然就有一部分人在改革當中﹐出現一些困難。這是正常的﹐特正常﹐也是不可避免的。咱們當時強調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只強調富了﹐沒強調不富的問題。實際咱們在改革當中出現的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的增長?!暴vR廠﹐W﹚  

  在這一層次上的變化更為本質?! ?/p>

  3.話語權的失落  

  根據我在調查中的信息﹐我感覺國營企業工人個人素質還是很好的。他們之中大多數人對于社會經濟地位的失落有相當清醒的認識﹐例如對于“下崗”﹐他們可以深刻﹑準確地講出許多原因。問題是面對困境﹐他們基本上是采用個體化的解決方式﹐靠自己想辦法﹑找關系﹑再學習﹑起來抗爭……。其實就是在“下崗”問題上﹐也有許多政策規定了職代會的權力和作用﹐但是很少有人想用一下這些權力或從這些組織中取得幫助。一個原因是對這些組織深感失望?! ?/p>

  “我找過工會﹐所以給我補助﹐就給過一次﹐沒有實際效果。沒有幫我找工作﹐就是要我轉變觀念﹐要有新思路﹐就是做思想工作。我說要是我坐在這我也會說﹐咱倆換換﹐你頭一個下﹐我第二個準下﹐他們和領導是一個模子?!暴v下崗訪談對象48﹐女﹐40歲﹐下崗﹚  

  “工會干部一樣的撈。工會在毛主席的時代就起作用?,F在它也替工人找工作﹐也不是完全不管﹐就看機會﹐順便時才管?!暴v下崗訪談對象5﹐男﹐48歲﹐內退﹚?! ?/p>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工人階級在主流的話語霸權面前﹐失去了自己的話語權。這些主流話語主要有﹕“必不可免論”﹑“個人能力論”等﹐對于相當一部分工人是有影響的。  

  “對下崗﹐肯定有部份人當犧牲品﹐我們就是?,F在是過渡階段。不走資本主義道路﹐國家絕對上不去。改制就是要補上這課﹐不補上資本主義這課﹐國家沒法發展?!暴v下崗訪談對象40﹐男﹐39歲﹐下崗﹚  

  “職工下崗不公平﹐單位不給你雙向選擇的機會﹐憑關系上崗﹐我永遠不服氣﹐我覺得我干活比上崗的還強。不公平沒轍﹐國企改革就是分流﹐社會就是這樣﹐家家企業都這樣﹐這是大趨勢﹐你覺得不公平也沒辦法。”﹙下崗訪談對象50﹐女﹐39歲﹐下崗﹚  

  “我覺得社會對下崗工人有歧視。但我沒能耐﹐就得給人打工去。有能耐﹐我還去當老板呢?!暴v下崗訪談對象24﹐男﹐40歲﹐下崗﹚  

  “我雖然很害怕下崗﹐但仔細想想倒是也能理解。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現在很多高科技的東西都應用到生產第一線﹐很多崗位都從手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化又發展到自動化﹐勢必要減少人員。像我這么大年紀就是被社會所淘汰﹐不下崗或轉崗在辦公室呆著干嘛呀。從社會發展的眼光看下崗﹐確實沒有甚么不對?!暴v下崗訪談對象56﹐女﹐47歲﹐下崗﹚  

  這里深深地充斥著無助與無奈﹗  

  失語其實就是沒有工人階級自己的意識形態﹐沒有對自己處境宏觀的科學解釋﹐因此也認識不到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的力量和必要性。工人階級的根本出路仍是組織和集體行動。工人階級不是大工業的天然產物﹐而是工人在參加了集體行動之后的伴生物。……階級覺悟產生于社會行動﹐也在社會行動中發生變化?! ?/p>

  因此我認為意識形態層次上的變化是最深刻的變化?! ?/p>

  我仍用工人的語言來對工人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的變化做出結論﹕  

  “我總感覺工人的政治地位低了。我入廠的時候是79年﹐那個時候的青年人大部分都想進工廠﹐現在他寧愿進服務行業站柜臺去﹐他都不想進工廠當工人﹐為什么呢﹖我了解下面的情況﹐這一線的小伙子比較多﹐搞對象﹐一句工人就不好辦﹐人家有的說﹕這小伙子長的也不錯﹐各方面條件都挺好﹐他要不是一工人就行﹐但他要是工人就不行了。”(R廠﹐X﹐分廠工會委員﹑職代會代表﹐班長)  

  “改革開放后﹐工人地位是到底了。以前工人是主人﹐現在則沒說話權利了?!暴v下崗訪談對象5﹐男﹐48歲﹐內退﹚  

  “對未來﹐就只有指望孩子了﹐在自己身上是沒有未來的了。我希望孩子有出息﹐以后孩子要邊工作邊上大專﹐我一定供養他。其它也沒甚么奢望。”﹙下崗訪談對象1﹐女﹐42歲﹐內退﹚  

  “孩子就得讓他上大學﹐要有文化﹐家里經濟情況不能影響孩子﹐一定要上大專。絕不能讓孩子當工人﹐要吃虧的。”﹙下崗訪談對象28﹐女﹐44歲﹐內退﹚  

  “孩子小學六年級﹐我要求他必須學習好。‘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暴v下崗訪談對象40﹐男﹐39歲﹐下崗﹚  

  我曾想用“中國工人階級的邊緣化”作為這篇論文的題目﹐但我斟酌再三。什么是“邊緣化”﹖它指的是“非主流化”。今日中國的“主流化”是以工業化和全球化為特征的﹐“非主流化”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被甩在主流社會變化過程之外﹐二是在前面兩種特征性變化中喪失發生影響的能力。但一般講到邊緣化時﹐總是指一部分個人﹑一部分群體﹐即便是講階級﹐也是講階級中的一部分﹐如“邊緣勞工”等等﹐可是我不認為現在被排斥的是一些個人﹐某些人因性別﹑年齡﹑文化等被主流社會排斥僅僅是表像。我所要強調的是一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失落。因此“邊緣化”這個概念并不是一個最好的概括范式。同時“邊緣化”總給人一個印象﹐社會結構的分化﹐只是在同心圓式的共同體中分成了核心和周邊﹐但目前中國社會出現的變化模型﹐更為形象和準確的說法是“斷裂”﹐北京大學孫立平教授已有一系列闡述﹐已經把這個問題講得相當深刻了﹙注十一﹚?! ?/p>

三﹑出路何在﹖  

  講到出路﹐確實還是不能不講“姓資姓社”的﹐比如講國營企業虧損﹐就有兩條出路﹕一是一賣了之﹐工人“下崗”甩掉包袱﹐資本可以越過原始積累階段﹐從此“輕裝”前進﹔另一條路﹐是在企業中建立資本和勞動的權力平衡﹐依靠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三個積極性﹐真正尋找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下公有制主體經濟的運行規律。這是不是21世紀的“烏托邦”﹖我想還是讓調查資料來啟發我們的思考。  

  “從這個R廠近一﹑二十年來看﹐最好的時期﹐大概是1988年前后那一段時間﹐那幾年就是廠長負責制嘛﹐從84年改的﹐一直到90年左右。當時就叫黨﹑政﹑工三架馬車。當時有這么三個條例﹐一個廠長負責制﹐一個職工代表大會﹐還有一個黨委。從84年開始經濟體制改革了﹐開始放權﹐這時候放的權是給廠長的。但是咱們又沒有擺脫過去傳統的經濟模式﹐那廠長拿了這個權以后﹐用的不恰當﹐用兩個制度來管他﹐一個是黨委管﹐另一個是職工代表大會來管。咱們非常直率的說﹐那是職代會﹑工會發揮的最好的時候﹐真是為職工說話﹐辦事兒。當時還建立在價值取向上﹐認為我們沒有太大的差距﹐仍然是我們毛主席那時候提的適當拉開差距﹐所以如果你超出了這個范圍﹐大家伙就可以對你提意見﹐罷免過中層干部。我覺得那個時候﹐從上到下有這么一種氛圍﹐從市總工會到機械局工會﹐以至于整個工會作用發揮的比較大。當然﹐我要客觀的說﹐我覺得和當時的環境有關系?,F在為什么不提了﹐現在社會上鼓勵這種差距﹐對不對﹖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人家就應該富﹐你還去指責人家﹐干嗎哪﹖所以這種監督力量就下來了?,F在這價值觀不一樣了﹐你既然規定了廠長可以年薪幾十萬嘛﹐規定了領導干部可以去住幾套房子﹐那人家出人頭地了﹐你干嘛還要去指責人家呢﹖”﹙R廠﹐S﹐分廠黨委書記﹚  

  在社會現實中﹐我們還調查了河南Z廠﹐它曾被私營企業兼并﹐因為私企沒有兌現兼并條件﹐這個廠的職工又要求退出兼并并占領了工廠﹐旋即遭到強力機關鎮壓﹐但最終被允許自己選出工會委員會。三年來﹐職工就在工會領導下慘淡經營﹐養活了一部分工人﹐保全了機器設備。目前這個廠生產并沒有走上正軌﹐未來變量很多﹐但它至少提供了一個試驗?,F在不是提倡“多樣化”嗎﹖既然農村改革可以留下像河南南街村﹑江蘇華西村這樣的“異類”﹐那么城市改革就不可以也多留下幾種備擇方案嗎﹖  

  現在不是我們“讓思想沖破牢籠”﹐開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時候了嗎﹖  

  2003.11. 初稿  

  2004.03. 修改◎  

表1 制造業從業人數﹙萬人﹚   

年份  

職工其中﹕國有企業 城鎮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鄉村從業人員  

合計  

1980  

3947 2449 1346  

   

916  

4863  

1985  

4620 2975 1608  

   

2741  

7361   

1990  

5304 3395 1773  

469  

3229  

9002  

1995  

5439 3326 1417  

1254  

3970  

10663  

2000  

3240 1415 519  

1933  

4109  

9282  

2002  

2907 979 346  

2135  

4506  

9548  

*職工“指在國有﹑城鎮集體﹑聯營﹑股份制﹑外商和港澳臺投資﹑其它單位及其附屬機構工作﹐不包括﹕﹙1﹚鄉鎮企業就業人員﹔﹙2﹚私營企業就業人員﹔﹙3﹚城鄉個體勞動者﹔……﹙7﹚在城鎮單位工作的外方濟港澳臺人員﹔……”  

*鄉村從業人員“按從事的主行業劃分﹐如以農業為主﹐兼營商業的﹐仍作為農林牧漁從業人員”。
九十年代以來﹐鄉村企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是鄉村集體經濟為主﹐以后相當大量的賣給了私人﹐但地處農村﹐仍被歸入鄉村企業﹔沿海地區許多“三來一補”外資企業﹐因為建立在農村集體的土地上﹐也稱為鄉村企業。  

   

表2 建筑業從業人數﹙萬人﹚  

年份  

職工 其中﹕國有企業 城鎮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鄉村從業人員  

合計  

1980  

710 475 235  

   

   

710  

1985  

900 545 354  

   

1152  

2052   

1990  

896 538 357  

23  

1523  

2442  

1995  

1053 605 427  

70  

2204  

3327  

2000  

744 372 261  

145  

2692  

3581  

2002  

756 302 218  

213  

2959  

3928  

   

表3 交通運輸倉儲業從業人數﹙萬人﹚  

年份  

職工 其中﹕國有企業 城鎮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鄉村從業人員  

合計  

1980  

714 498 216  

   

   

714  

1985  

823 585 237  

   

434  

1257  

1990  

895 660 232  

182  

635  

1702  

1995  

824 677 138  

419  

983  

2226  

2000  

659 549 56  

446  

1171  

2276  

2002  

613 498 39  

402  

1259  

2274  

   

表4 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從業人數﹙萬人﹚  

年份  

職工 其中﹕國有企業 城鎮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鄉村從業人員  

合計  

1980  

5371 3422 1797  

   

916  

6287  

1985  

6343 4105 2199  

   

4327  

10670  

1990  

7095 4593 2362  

674  

5387  

13146  

1995  

7316 4608 1982  

1743  

7137  

16216  

2000  

4543 2336 836  

2524  

7972  

15139  

2002  

4276 1779 603  

2750  

8724  

15750  

   

表5 制造業﹑建筑業職工平均年收入與全體城鎮就業者平均年收入的比較  

年份  

全體城鎮就業者  

﹙元﹚  

制造業職工 與全體比較  

﹙元﹚ ﹙%﹚  

建筑業職工 與全體比較  

﹙元﹚ ﹙%﹚  

1985  

1356  

1112 82.0  

1362 100.4  

1990  

2695  

2073 76.9  

2384 88.5  

1995  

7418  

5169 69.7  

5785 78.0  

2000  

11749  

8750 74.5  

8735 74.3  

2001  

12983  

9774 75.3  

9484 73.0  

根據《2002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表5—22﹑表10—4計算。  

注一﹕這些調查包括1999—2000年對北京下崗工人的訪談﹔
   2002—2003年對以下企業的調查﹕
   R廠——北京一家生產印刷機的國營企業﹔
   J廠——北京一家中外合資汽車制造廠﹔
   H廠——浙江一家著名私營化工廠﹔
   S廠——福建一家臺資制鞋廠﹔
   Z廠——河南一家國營企業﹐幾年前被私營企業兼并﹐后又事實上推翻兼并﹐并在工會領導下維持至今﹔
   C廠——遼寧一家大型國營造船廠。
注二﹕《鄧小平文選》﹙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6頁。
注三﹕王兆國《在中國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3年9月22日。
注四﹕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2年10月12日。
注五﹕段若鵬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階層結構變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2頁。
注六﹕閻志民《中國新階段階級階層研究》﹐2002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172頁。
注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56頁。
注八﹕表1﹑2﹑3﹑4資料引自《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第130﹑414﹑146頁。
注九﹕《工人日報》2004年2月27日﹑3月5日。
注十﹕張靜﹕“城市社會的利益組織化——職代會案例研究”﹐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四期。
注十一﹕孫立平著《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充滿歧視的廣告  

圖□黃子明 文□劉文超  

任何一個菲律賓人看了12月23日臺灣某大報頭版半頁篇幅的廣告應該是笑不出來的﹐某電訊公司促銷手機撥打廣告是以相當歧視性的字眼大剌剌地刊登了如下醒目的標題﹕“老公打老婆﹑菲傭打小孩﹑小孩打噴嚏﹐不管怎么打......”。繼“愛滋天譴說”﹑“同志結婚亡國論”引起社會嘩然后﹐這種對菲勞以偏概全的指控竟然沒有激起太多的漣漪﹐臺灣人的自省能力未免太遜矣﹗同時﹐這些案例在在印證出臺灣社會充滿了偏見與歧視的病態事實?! ?/p>

  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加遽﹐更加深了第三世界廣大勞苦人民生活的窘迫與坎坷。新一波離鄉背井﹑出賣原始勞力浪潮成為貧窮者海外謀生寄望的救贖。上溯六零年代﹐西德開始引進大量南歐來的客勞﹙Gastarbeiter﹚﹐當人數邁進百萬時﹐該名幸運的土耳其人還接受西德政府贈送的金龜車??蛣诖蠖鄰氖麦a臟吃力的工作﹐法令的限制也使他們成為二等人民﹐但起碼的人道處遇如同工同酬﹑退休養老醫療等與德國人并無二致?! ?/p>

  臺灣三十萬以上外勞﹙保含陸勞﹚的處境與“勞奴”幾無區隔﹕昂貴的中介費用被剝削二層皮﹑同工同酬的原則不適用于外勞﹑沒有選擇雇主的權利﹑超時加班無法拒絕﹑不準結婚懷孕分娩﹑更不可為艾滋病帶原者﹑退休養老給付是遙不可及的夢……。外勞遭受凌虐的事件時有所聞﹐尤有甚者﹐因為職業的高危險與雇主的藐視人命﹐意外工殤的比例高的嚇人。如果今天我們還膽敢喊人權治國的話﹐身為“勞奴主”的政府與雇主﹐面對一樁樁﹑一件件違反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案例﹐能不汗顏﹖﹗  

  長期以來﹐臺灣人民并沒有學習到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基本態度﹐換言之﹐是持雙重標準的。與日本﹑美國西歐人士交往﹐是出奇的友善禮遇﹐往往也諂媚得過了頭。面對亞﹑非﹑拉第三世界人民﹐財大氣粗的我們﹐頓然又自大起來。不卑不亢應該是我們處世待人的基調﹐尤其是與我們有過相同歷史傷痕的第三世界人民﹐似乎更需要多給他們一份人道的關懷。  

德國刑法130條族群挑撥罪﹙Volksverhetzung﹚是本刑五年以下的重罪﹐凡對別種的族裔﹑族群﹑種族﹑膚色及宗教等群體以侮辱誹謗性文字語言加以攻擊﹐傷及其尊嚴者﹐均懸為禁令。筆者希冀吾人能以“平等待之”的胸襟﹐接納外勞成為臺灣社會的一份子﹐縱然他們是短期的過客﹐也應跟本地人一樣活的有尊嚴﹗隨著大選日期的逼近﹐更衷心期盼“中國豬滾回去”﹑“臺灣人選臺灣人”﹑及“臺灣第一”﹙有法西斯傾向﹚的夢魘口號不再重現?! ?/p>

   

美利堅帝國的吹鼓手們
美國新保守主義評介  

 文□汪立峽   

最近應臺灣有關方面之邀﹐來臺參加美日臺戰略對話會議的美方代表中﹐有一人格外值得注意﹐此人名喚威廉‧克里斯托﹙William Kristol﹚﹐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中堅份子。他在應《中國時報》記者郭崇倫的專訪中﹐公開聲稱320撤飛彈公投并不會動搖兩岸現狀﹐因為此舉并不涉及統獨與臺灣主權之爭。   

  陳水扁發動的公投明明是引據《公投法》第17條﹕“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這是說﹐僅僅遭受到外力威脅并不足以構成公投條件﹐必須同時"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才能據以發動公投。什么叫"主權改變之虞"﹐難道不就是統獨之爭嗎﹖   

美帝與臺獨的利害關系   

  克里斯托的見解是對此條文故意視而不見﹐還是別有用心﹐很需要探究一番。其實﹐在克里斯托來臺之前的一個多月前﹐即去年12月初﹐這位仁兄已經在他主編的新保守主義喉舌《標準周刊》 (Standard Weekly)上﹐寫了一篇《危險的對臺新政策》﹐抨擊布什總統在中國總理溫家寶面前反對320公投的談話﹐指稱﹕"等于是向北京磕頭﹐對臺灣生氣蓬勃的民主嚴重打擊"。   

  克里斯托會有上述的見解和發言﹐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他同美國現任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菲﹑副部長伍夫維茲﹐這些著名的美國新保守主義者﹐早在1997年就創建了一個名為"新美國世紀工程"(New American Century)的智庫﹐當時克里斯托是二名主任之一﹐另一人是羅伯‧凱根(R.Kagan)﹐目前克氏是該智庫的主席。   

  這個智庫在有"新保守主義之父"之稱的歐文‧克里斯托(克里斯托之父)和唐納‧凱根(羅伯‧凱根之父)的主持之下﹐于2000年9月提出了"重建美國國防"的報告﹐此一報告實際上是以1992年伍夫維茲執筆的《防務計劃指南》為底本而草就的﹐是一個要把美國建成新羅馬帝國的雄心勃勃的計劃。隨著"新美國世紀工程"的主要成員紛紛進入小布什政府擔任要職﹐此一計劃正在逐步付諸實施。   

  威廉‧克里斯托與伍夫維茲二人的地位有如"國師"﹐布什總統外交政策中的"單邊主義"﹑"先制攻擊"等想法和做法多出自此二人的政治哲學。他倆也是主張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最力的人??死锼雇幸约捌渌卤J刂髁x者基本上視中國大陸為美國的潛在敵人和未來的心腹大患﹐如能運用臺灣牽制中國大陸﹐絕對符合美國的利益。在他們看來﹐盡管陳水扁搞公投可能引發臺海的戰爭﹐把美國拖下水﹐但姑息中國大陸是比縱容臺獨"更大的邪惡"。   

新帝國主義論的出爐   

  公元2002年6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首次闡述了被西方世界稱之為"布什原則"的要點﹕美國擁有"先制攻擊" (Preemptive Strike)的權利﹐美國的價值觀普適全球(所謂"普世價值")。西方媒體甚至將"布什原則"稱之為"伍夫維茲—布什原則"﹐因為伍夫維茲早在1992年的《防務計劃指南》(Defense planning Guide)中就已經提出了今日"布什原則"的基本思想。   

  伍夫維茲于1972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政治哲學博士學位﹐他的指導教授是新保守主義大師阿蘭‧布魯姆(Allan Bloom)﹐而布魯姆則是新保守主義開山宗師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真傳大弟子。據說﹐布魯姆曾稱贊伍夫維茲是"現代性第四波"中最杰出的學生﹐因為施特勞斯曾將現代性區分為三波﹕第一波以馬基維利和霍布斯為代表﹐第二波以魯索為代表﹐第三波以尼采為代表。   

三種新帝國主義理論﹕   

  事實上﹐近年來新保守主義所鼓吹的新帝國主義論述甚囂塵上﹐據英國著名馬克思主義者佩里‧安德森的研究分析﹐此類論述大約可分三派﹕   

  第一種理論謂之"民主和平論"。主張民主制不會用戰爭的方式來對待另一種民主制﹐但民主制可以用發動戰爭的方法來對待非民主制。此派的代表人物是邁克‧多爾(Michael Doyle)和布魯斯‧魯瑟特(Bruce Russett)﹐他們的理論據他們說是源自康德的"永久和平"概念﹐康德主張共和制是代表人民的﹐由于人民不能從戰爭中獲得利益﹐所以在共和制下就不會有戰爭﹐而只會有和平。多爾和魯瑟特對康德理論做了重大修改﹐將"民主"概念取代"共和"概念﹐然后再把"民主"概念以西方特別是美國觀點加以絕對化和普世化。   

  第二種理論謂之"霸權論"。主張僅僅為了一個國家的生存﹐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尋求權力的最大化﹐因此﹐生存的唯一保證﹐不是國家權力的均衡﹐而是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霸權。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森(John Mearsheimer)﹐他的理論基礎是根據霍布斯的觀點﹐認為一個人的權力正好是對另一個人的權力的制約和抑制﹐因此權力本身就要不斷擴張﹐要超越另一個人的權力﹐由此﹐米爾森得出的結論是﹐"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換句話說﹐國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侵略性﹑擴張性的﹐所有的國家從它們的國際關系的性質本身來說﹐都在尋求霸權地位。   

  第三種理論謂之"后現代國家論"或"市場國家理論"。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羅伯‧庫珀(Robert Cooper)和菲利浦‧波比茲(Philip Bobbitt)﹐前者是英國首相布萊爾的顧問﹐后者曾任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顧問。庫珀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后現代國家﹐如北美﹑歐洲和日本﹔第二類是現代國家﹐即它們還是"民族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等﹔第三類是前現代國家﹐即"落后國家"﹐如伊拉克﹑阿富汗等中東國家及非洲國家。庫珀主張后現代國家首先要動用它們的國家力量包括軍事力量來制服前現代國家﹐同時要控制現代國家。   

  波比茲則主張國家已不再是民族國家﹐而轉變成了市場國家。這樣一種市場國家的對外職能﹐就是要通過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來保證其制度在全世界的所有地方能夠推行。市場國家可以通過發動戰爭和軍事干預的辦法來確保任何地區都遵守市場法則。   

赤裸直白的帝國夢   

  看了這些新保守主義者們的帝國主義"高論"﹐真會令人背脊直冒冷汗﹐可他們卻說得那么理直氣壯﹐那么赤裸直白﹗這些新帝國主義理論和一般帝國主義理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過去為人所熟知的帝國主義理論多半出自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和革命理論家之手﹐而且向來為右翼保守主義份子和反共份子所諱言避談﹐甚至堅決否認美國是帝國主義﹐而今﹐以美國知識菁英為首的一批新保守主義者公然高舉起帝國主義的大旗﹐為美利堅帝國的"宏圖大業"充實理論武器庫。歐文‧克里斯托早就不遺余力的鼓動美國建立"正式帝國"﹐他在1997年一篇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寫到﹕“美國人某一天一覺醒來會發現我們已經變成一個帝國國家﹐這并不是外交政策菁英的陰謀﹐而是因為世界向往美國帝國﹐需要美國帝國?!北葼?#8231;克里斯托甚至乖張地說過﹕“如果人家說我們(美國)是帝國主義力量﹐那很好啊﹗”真不知臺灣某些自稱臺獨左派的知識菁英和政治活動份子今后再怎么為自己不反美不反帝的古怪立場作自我辯解。      

新保守主義的系譜   

  一般而言﹐許多人承認政治與經濟分不開﹐其實﹐政治與哲學也分不開﹐因為自古以來政治哲學從來都在指導著政治思維和行動﹐下面我們將會從新保守主義的理論傳承中印證這一點。事實上﹐經濟上的新自由主義和政治上的新保守主義﹐連手吹響了新帝國主義的號角。   

  什么是新保守主義﹖新保守主義和傳統保守主義有何不同﹖"新保守主義之父"歐文‧克里斯托曾這么描述新保守主義﹕“新保守主義是一個描述性的詞匯﹐它描述了一批為數不多但智慧超群的學者和知識分子從自由主義轉向保守主義的過程﹐但這一保守主義在一些重要方面與傳統保守主義不同?!庇腥嗽鷦用璁嬤^這些新保守主義人士﹕“他們往往都是學者﹐往往居住在紐約﹐往往是猶太人﹐往往最初是左翼人士或自由主義者﹐他們經常隨身攜帶文學名著或政治雜志﹐而非《圣經》……”   

新舊保守主義的三點區別﹕   

  大陸學者崔之元曾歸納新保守主義不同于傳統保守主義的三點新意﹕   

  第一﹐新保守主義致力于將美國從"非正式帝國"轉變為"正式帝國"。   

  第二﹐新保守主義同美國南方新教原教旨主義建立了政治同盟?;蛘哒f﹐新保守主義是美國南方基督新教忠誠和中西部牛仔精神所綜合形成的"大美國主義"﹐布什總統可以說是他們的典型人物。   

  第三﹐新保守主義的哲學基礎不是伯克(Edmund Burke)式的傳統保守主義學說﹐而是列奧‧施特勞斯的"自然權利學說"。   

  既然如此﹐那么說到新保守主義的系譜﹐顯然就必須從施特勞斯說起﹐因為他是新保守主義在理論建構方面的開山祖師。施氏1889年出生于德國索林根的一個猶太家庭﹐在柏林大學讀書期間曾受教于著名哲學家胡塞爾和海德格﹐獲哲學博士學位后在柏林"猶太研究中心"從事歷史學和政治哲學研究。1937年為躲避納粹而流亡美國﹐1949年至1967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1973年逝世。   

施特勞斯—新保守主義的開山祖師   

  施特勞斯被西方不少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將歷史學和政治學結合起來﹐對人類文明特別是西方文明進行重新詮釋。施氏在芝加哥大學期間建立了他不可動搖的政治史學和政治哲學領域巨擘的地位。他的弟子甚多﹐前面提到的布魯姆教授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布魯姆與另一位施特勞斯的得意門生阿伯特‧烏爾斯泰特教授(Albert Wohlstetter)曾經共同指導過名叫保羅‧伍夫維茲和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的學生﹐正是這兩個人成為了將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帶進布什政府的主要推動者。   

  《自然權利與歷史》(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一書被公認為是施特勞斯著作中"最為貫通而又完整地陳述自己觀點"的一本﹐表述了他的政治哲學的基本思路。施氏在此書中將自然權利(或譯"自然正義")與歷史主義對立起來﹐認為歷史主義的是非標準隨時間地點而轉移﹐必然導致相對主義﹐最終走向虛無主義﹐自然權利則是一種超歷史﹐跨不同社會的是非標準﹐可以作為一種批判能力。他的意思是﹐按照歷史主義﹐既然各民族﹐各國家的歷史過程變化萬端﹐紛繁復雜﹐正義和正當的準則必然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那么各種歷史觀念就無法提供客觀永恒的準則﹐從而導致了當下的嚴重危機。   

  施氏強調強者自勝的自然法則﹐認為西方應該贏得大多數沖突﹐而且"保持西方世界信心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敵對力量對西方的力量產生敬畏"。   

  不難看出﹐"布什原則"的普世價值觀與施特勞斯的"自然權利"學說之間﹐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難怪美國著名自由主義者霍姆斯(Stephen Holmes)會毫不遲疑地把施氏歸入"反自由主義傳統"的系譜之中﹐認為他的思想要點無非是以哲學家對于真理的壟斷來對抗民主制度下的平等。   

“先制攻擊”說的源頭   

  從一般的意義上講﹐新保守主義的"先制攻擊"概念甚至可以上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古羅馬的西塞羅﹐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人文主義者。亞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學》中有一段名言﹕“戰爭的藝術是獲取的藝術﹐它包括對野獸的打獵和對奴隸的占有。奴隸是依照自然的意圖應被統治的人﹐但他們卻反抗自然的意圖。因此﹐針對他們的戰爭是符合自然正義的?!焙茈y說精研古代政治哲學的施特勞斯沒有受到亞里士多德這種"自然正義"和"自然奴隸"觀的啟發。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在他的著作和演說中﹐多次強調潛在的威脅就足以構成"先制攻擊"的理由﹐他的名言是﹕"罪惡在萌芽狀態最容易被消滅"。西塞羅認為"共合國的光榮"(這是西塞羅著名的政治概念。此處"共和國"意指古羅馬共和時期)是可以發動"先制攻擊"的充份理由﹐因為"光榮"的定義在他那里已經是"通過征戰而達到不受危害的和平"。著名法國羅馬史專家保羅‧維恩(Paul Veyne)曾指出﹐按西塞羅對"光榮"的定義﹐任何其它獨立自主的國家在原則上都是對羅馬利益的威脅。最近(今年一月中旬)﹐美國前財政部長歐尼爾在媒體揭露稱﹐布什早在2001年上任之初就已決意攻打伊拉克﹐而非在911攻擊事件之后才做出決定。布什當年在白宮國安會議下達決心時﹐沒有官員敢質疑攻伊理由﹐因為布什只要大家﹕"去給我找出執行的方式﹗"。布什的動機決非突發奇想﹐而是前文所述的那幫新保守主義謀士的新羅馬帝國夢在對布什發生催化作用。   

形左實右的民主捍衛者   

  西塞羅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思想源頭﹐因為當時許多古希臘的哲學經典尚未重新發現﹐而西塞羅的作品卻一直廣為人知。16世紀著名人文主義法學家利普修斯(Justus Lipsius)即據西塞羅的思想而聲稱﹕"對野蠻人和其它與我們的習慣和宗教截然不同的人群攻擊是正當的﹐即使他們以前沒有對我們造成傷害"。這些論調在西方國家的航海大發現﹐以及隨后的殖民地掠奪和奴隸貿易活動中﹐提供了現成的理論武器。有名的近代國際法奠基人格勞休斯(Hugo Grotius)也在其著作中直接訴諸"自然奴隸"說﹐來論證荷蘭東印度公司暴力侵奪印度尼西亞的正當性。   

  另一個新保守主義的晚近源頭是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羰显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理論中﹐"先制攻擊"也起著關鍵作用。依霍氏之意﹐在"自然狀態"中﹐"好人"出于對部份"惡人"的恐懼而訴諸"先制攻擊"﹐是導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的緣由。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塔克(R.uck)曾指出霍布斯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先制攻擊"理論的集大成者﹐自有其道理。   

  其實﹐那位在臺灣學界大名鼎鼎的《正義論》作者約翰‧羅爾斯(J.awls)﹐據佩里‧安德森的研究﹐羅爾斯在其晚期著作《萬民法》中提出的正義觀與《正義論》的見解正好相反﹐也帶有濃厚的新保守主義色彩。羅爾斯在《萬民法》中主張美國和發達國家沒有任何道德的義務將"分配的公正"體現到它們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上﹐但是﹐發達國家卻有"道德的正義性"以維護人權的名義來對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干預。根據《萬民法》的見解﹐羅氏將世界劃分為民主的人民和不民主的人民﹐民主的人民的道德責任就是派軍隊到不民主的人民那里去推行民主。佩里‧安德森不無感慨的指出﹐包括羅爾斯自己在內的許多人﹐竟然至今還認為羅爾斯是屬于美國的極端左翼的學者﹗   

必須讓該離開歷史舞臺的人盡早離開﹗   

  前不久也來過臺灣參加研討會的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譚慎格﹐在臺期間與返美之后﹐都不遺余力為陳水扁的撤飛彈公投撐腰﹐聲稱除非布什政府宣布中國大陸才是兩岸緊張的元兇﹐并反對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才能避免亞洲民主國家的災難。這個人并不屬于新保守主義陣營﹐其論調雖與新保守主義者貌似雷同﹐但所據指導思想仍有很大分歧。他的顛倒是非論調不僅在國際也在美國本土﹐已不可能被有識之士接受和茍同﹐只會讓他自己和臺獨集團聽了"爽"而已。   

  就在譚慎格大放厥詞的同時﹐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在雜志撰文直指320公投問題表示﹐"民主不是一張允許魯莽行為的執照﹐陳水扁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人也不會讓自己的家人替一些錯誤的政治判斷白白送命"﹐又說﹕"臺獨正是陳水扁帶頭沖的方向"﹐認為布什公開斥責陳水扁"根本是陳水扁自找的"。容安瀾甚至說﹕"中國大陸也相信﹐除非美國能阻止這種(臺獨)趨勢﹐否則中國可能會被逼迫采取行動"。   

  與此同時﹐不具名的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公開表示﹕"美國不能容許臺灣誘使美國和中國大陸發生代價高昂的沖突"。本文起首提到的那位新保守主義帝國論大將威廉‧克里斯托﹐在接受臺灣記者訪問時﹐不僅支持320公投﹐而且得意的表示此事二﹑三個月之后就云淡風清了﹐對比容安瀾與美國政府官員的憂心忡忡﹐看來這些低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意志和決心的美利堅帝國主義者﹐未免過于自信與天真了。   

哈貝瑪斯與德里達發怒了   

  在美國侵占伊拉克之后﹐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帝國實踐驚醒了世界上許多為人類進步事業操心的杰出心智。去年五月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和法國《解放報》上﹐名聞全球的二位歐洲左翼大師哈貝瑪斯和德里達聯名發表了《歐洲的復興﹕首先在核心歐洲捍衛一種共同的外交政策》一文。此文系針對新保守主義要角美國國防部長倫斯菲所嘲諷的"老歐洲"﹐拍案而起的檄文﹐主旨在呼吁歐洲國家要盡早在政治上團結起來﹐設法避免分歧﹐以便用共同的外交政策抵制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資本擴張和軍事野心。   

  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哲學家理查德‧羅蒂(R.Rorty)響應哈貝瑪斯和德里達的登高一呼﹐發表《侮辱還是團結》一文表示﹕"無論在歐洲﹐還是在美國﹐許多人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美國人追求霸權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且全然不顧所做所為對于人類自由的影響。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已經醒悟過來的美國人有必要運用他們能夠得到的一切幫助﹐以便讓他們的同胞認識到﹐布什將他們的國家引上了一條歧途。"   

  連那位國際金融炒作家索羅斯都對布什及其新保守主義的同伙看不過去了﹐前一陣子他公開跳出來說﹕"目前念在的就是如何扳倒布什"。索羅斯說﹕"白宮的對外政策被美國至上主義所左右﹐因此布什執政后﹐美國成了世界的危險之源。"他還表示對日漸抬頭的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感到不安"﹐認為新保守派利用恐怖攻擊事件讓外界接受"先制攻擊"﹑"主宰世界"等觀點﹐"布什正領導美國與全球走向升高暴力的惡性循環"。   

  連系到臺灣的320大選和公投事件﹐布什及其新保守主義集團固然因不敢冒與中國開戰的危險﹐出而力阻陳水扁的臺獨公投﹐甚至期望陳水扁敗選﹐但只要新保守主義帝國主義勢力仍在美國掌權﹐肯定還會有這個或那個國家遭到無理欺負﹐世界將不得安寧。至于陳水扁實質上和后果上"反和平"的公投﹐若不負責任地執意搞到底﹐那就真須要套用羅蒂的話大聲疾呼﹕“已經醒悟過來的臺灣人有必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以便讓他們的同胞也認識到陳水扁把這塊土地引上了一條多么危險的歧途?!薄 ?/p>

   

美國帝國的野心  

 文□戴維‧巴爾薩米安﹙David Barsamian﹚ 訪問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譯者■林正慧/張玉兒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是語言學界的泰斗﹐以批判大眾傳播媒介與美國帝國主義聞名于世。多年來﹐他不遺余力地揭發美國恃強凌弱﹐窮兵黷武﹐在全世界進行侵略﹑暗殺﹑政變的無數罪行﹐直指美國是舉世最邪惡的頭號流氓國家﹐并積極參與反對美國侵略戰爭的活動。本文是今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后﹐喬姆斯基接受巴爾薩米安(David Barsmain)專訪的全文﹐原刊于美國《每月評論》(Monthly Rrview)2003年5月號?! ?/p>

□編者  

以侵伊戰爭確立美國霸權的新信條  

■請問﹐美國入侵并占領伊拉克對該地區的影響為何﹖  

□我覺得﹐不只是該地區﹐整個世界都正確地理解到是美國想以入侵伊拉克作為簡易的先例來頒布一個使用武力的新規范﹐這個規范的概要版本在去年9月就已經公布了。去年9月﹐美國政府發布了《美利堅合眾國國家安全策略》。這份文件提出了一個略稱新穎而且異常極端的在世界上使用武力的信條。我們很難不注意到﹐對伊拉克開戰的戰鼓頻催恰與這份文件的提出同時。這也正是國會選舉展開之際。這些事件都是彼此相關的?! ?/p>

  這個新信條不是所謂的“先制戰爭(preemptive war)”﹙譯注一﹚?;蛟S有人可以主張“先制戰爭”符合某種聯合國憲章的擴張解釋版﹐然而﹐美國政府的新信條是一種在國際法里連一點正當性都還沒有的作法──“預防性戰爭”。你應該記得﹐這個信條主張﹕美國以武力統治世界﹔如果美國認為有不服其統治者﹐它遠遠地感覺到對其統治有異議﹐不論這是它捏造出的﹐或是憑空想象出的異議﹐那么﹐它就有權在其成為威脅之前將之摧毀。這是“預防性戰爭”﹐不是“先制戰爭”?! ?/p>

  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想宣布一個信條﹐它有能力創造一種所謂的新規范。所以﹐如果印度為了終結一個慘絕人寰的事件而入侵巴基斯坦﹐這算不了規范。但是如果美國拿著一些不可靠的理由轟炸塞爾維亞﹐這就叫規范。所謂權力即此之謂。  

  想要建立一套新規范﹐就得干點事。最簡單的方法是選定一個毫無抵抗能力﹑可以被歷史上最強大的武力摧毀殆盡的目標下手。然而﹐為了師出有名﹐至少對自己國內人民有個交代﹐必須先嚇嚇他們。所以﹐這個毫無抵抗能力的目標必須被說成是發動911事件并即將對我們再次攻擊的兇手﹑是對人類生存的可怕威脅。自去年9月開始﹐美國當權者花了許多工夫有效地說服許多美國人﹕海珊不但是頭怪獸﹐還是對美國人生存的威脅﹐但全世界只有美國人這么相信。這就是10月國會決議和之后事態發展的具體內容。據民調顯示﹐直到現在還有一半的美國人相信海珊必須為911負責?! ?/p>

  這些事件總加起來﹐就宣布了美國的新信條。新規范借著一個簡易的案例建立起來了。美國人﹐而且只有美國人﹐被驅使到一種恐慌狀態﹑相信上述的那些神話﹐從而愿意支持以武力自衛。如果你相信美國政府的說詞﹐侵略還真的算是自衛。所以﹐這有點像是一個經典的侵略示范案例﹐目標在于擴張未來的侵略范圍。一旦簡易案例搞定了﹐就可以進而考慮較棘手的情況?! ?/p>

這就是全世界有這么多人一面倒地反對這次戰爭的主要理由。這不只是對伊拉克的攻擊。許多人正確地看到美國政府借著這次戰爭要傳達的強力訊息﹕你最好給我小心點﹐我們就要來了﹗此所以全世界可能絕大多數的人民會把美國看成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喬治‧布什在一年之內就把美國搞成一個極度被恐懼﹑厭惡﹑甚至憎恨的國家。  

侵伊戰爭的背景  

■1月底在巴西阿勒格雷港的世界社會論壇中﹐你稱布什及其同伙為推動“帝國暴力”的“極端國族主義者”。目前的華盛頓政權與之前的政權是否真有實質的差異﹖  

□歷史角度來看會更容易理解。我們看看政治光譜上能找到的另一個極端﹕肯尼迪的自由派。這些人在1963年宣布了一個與布什的國家安全策略報告差別不大的信條。這是在1963年。迪恩‧艾奇遜﹐一位普受尊重的資深政治家﹑肯尼迪的資深顧問﹐對美國國際法學會作了一場演講。在演講中﹐艾奇遜訓示該學會﹕當美國對任何威脅其地位﹑聲望與權威的挑戰做出反應時﹐不應該有任何法律上的質疑。他的措辭與布什政權極其相似。他意何所指﹖美國當時正對古巴發動恐怖攻擊和經濟戰。這個時機很重要。那是把全世界推向核子大戰邊緣的飛彈危機剛結束之后。而飛彈危機是由于美國為了──以現在的說法──“改換政權”而發動的國際恐怖行動所引發。正是美國的這些恐怖行動促使蘇聯飛彈被送到古巴去。隨后﹐肯尼迪更加強其國際恐怖行動﹐而艾奇遜則告知了國際法學會﹕我們有權對僅僅質疑我們的地位﹑聲望﹑甚至還沒威脅到我們生存的挑戰發動“預防性戰爭”。他的措辭甚至比去年9月的布什信條還更極端?! ?/p>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到底只是艾奇遜的講話﹐不是官方的政策宣示。而且這顯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這種性質的宣示。去年9月布什政府的宣示因此顯得特別不尋常﹐它不僅異常地露骨﹐而且是個正式的官方政策文告﹐而不僅僅是某高層官員的言論?! ?/p>

■反戰群眾大會時常聽到的一句口號是﹕“勿以鮮血換石油”。石油的議題常被稱為是美國攻擊并占領伊拉克背后的驅動力。你認為石油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為何﹖  

□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懷疑這點。從二次大戰以來﹐波斯灣地區就一直是全球能源的主要生產地。估計這個狀況還會再維持一代人以上的時間。波灣石油是戰略權力和物質財富的巨大泉源。而伊拉克在其中占著絕對核心地位。它擁有第二大的石油蘊藏量﹐容易開采而且便宜??刂屏艘晾拴o就很容易能夠把世界石油的價格和產量控制在一個不太高也不太低的水平﹐可能可以削弱產油國組織的力量﹐并對世界各地發揮影響力。從二次大戰以來就是如此。開采石油并不特別重要。美國并不真的打算開采伊拉克石油。控制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是侵伊戰爭的背景。如果伊拉克是在中非洲某處﹐它絕不會被挑出來當先例。所以﹐石油議題是個重要背景﹐就如同在中亞等其它比較不關鍵的地區一樣。然而﹐石油問題不能說明美國這次行動的具體時機﹐因為對石油的關注是一直存在的?! ?/p>

下一波攻擊的目標  

■1945年國務院一份關于中東石油的報告將之形容為“戰略權力的巨大泉源﹐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巨大的物質財富之一”。美國從委內瑞拉進口15%的石油﹐還從哥倫比亞和奈及利亞進口﹐從華盛頓的觀點來看﹐這三個國家可能多少都有些問題。在委內瑞拉有吳果_查維斯﹑哥倫比亞有事實上已達內戰規模的嚴重國內沖突﹐而在奈及利亞有動亂﹐在在威脅著石油供應。你對這些因素有什么看法﹖  

□這些問題都是高度相關的﹐這些地區的油源都是美國意欲開發的。美國想控制中東﹐不過﹐至少根據情報規劃﹐美國想要依靠他們認為更可靠的大西洋盆地資源──大西洋盆地指的是西非和西半球──他們對這些地區比棘手的中東地區有更完全的控制。規劃是這樣的﹕控制中東﹐同時維持大西洋盆地的資源來源﹐包括你提到的那些國家。因此﹐只要該地區有任何的不順從﹑或是這樣那樣的不穩定﹐就會被認為是一個顯著的威脅﹐然后極有可能成為另一個伊拉克事件﹐如果伊拉克事態的發展符合國防部五角大廈那些文職規劃師所期望的話。如果美國可以輕取伊拉克﹐不用戰斗就建立一個所謂民主的新政權﹐也沒有造成太多災難﹐那么﹐他們就可以更大膽地走向下一步?! ?/p>

  關于下一步﹐我們可以想到幾種可能性。其中之一是安地斯地區。美國目前在該地區周遭設有軍事基地﹑派有軍隊。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特別是后者﹐都是石油的主要供應來源。還有其它更多的地方﹐像厄瓜多爾﹐甚至巴西。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一旦所謂的規范被確立和接受﹐預防性戰爭的下一步將是這個地區。另一個可能是伊朗?! ?/p>

■是的﹐伊朗。布什稱為“和平使者”的夏隆建議美國解決伊拉克的“第二天”就去攻打伊朗。伊朗怎么樣﹖這個被指為邪惡軸心﹐而且有豐富的石油蘊藏的國家?! ?/p>

□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伊拉克不是那么重要﹔它比較容易對付。伊朗卻不一樣。伊朗有較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多年來以色列就不斷要求美國攻打伊朗。伊朗對以色列來說太強大了﹐所以﹐他們需要美國老大哥來動手?! ?/p>

  戰事很有可能已經在醞釀。一年以前﹐據報以色列超過10%的空軍長期駐扎在東土耳其﹐也就是﹐在東土耳其巨大的美軍基地里。根據報導﹐他們在伊朗邊界進行偵察飛行。此外﹐還有可靠報導指出﹐美國﹑土耳其和以色列很努力地慫恿伊朗北方的亞塞拜然民族主義勢力﹐要求伊朗部分地區與亞塞拜然進行某種形式的連結。一個美國─土耳其─以色列所組成的軸心力量在該地區與伊朗對抗著﹐很可能最后會導致伊朗的分裂和發動軍事攻擊。當然﹐只有當他們認為伊朗基本上無力反抗時才會發動攻擊。他們不會去侵略任何有能力反擊的國家?! ?/p>

■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駐軍﹐在土耳其和中亞有基地﹐目前伊朗其實已經被包圍了。這個客觀現實難道不會推動伊朗去發展核武以求自衛﹐如果他們目前沒有的話﹖  

□很有可能。我們所有的少數但重大的證據顯示﹐1981年以色列對歐西拉克反應爐的轟炸很可能刺激而且啟動了伊拉克的核武發展計劃。他們當時在建造一座核子設施﹐不過﹐沒有人知道那個計劃的目的是什么。哈佛一位知名的核物理學家──我相信是當時哈佛物理系的主任──在轟炸后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他在重要的科學雜志“自然”里發表了他的分析。根據他的說法﹐那是一個核能電廠。他是這方面的專家。另一些流亡的伊拉克消息人士曾指出﹐雖然我們無法證實﹐該設施內根本沒有在進行什么重要的工作。在轟炸之前﹐伊拉克或許在半心半意地考慮發展核武計劃﹐但是以色列的轟炸的確刺激了他們發展核武的決心。我們無法證明﹐但是從證據看來歷史發展的確像是這樣的。這也是一種很高的可能性。這甚至不需要是事實真相。你所說的狀況是非??赡馨l生的。如果你跑出來說﹕“小心了﹐我們要攻擊你了?!倍@些即將被攻擊的國家知道自己無法以傳統武力自衛﹐你等于是在命令這些國家發展大規模毀滅武器以及恐怖行動網絡。清楚明白。這正是為什么CIA和其它人都預測伊朗會發展核武。  

布什的“和平路徑圖”更具侵略性  

■關于伊拉克的戰爭和占領對巴勒斯坦的意義為何﹖  

□    災難﹗  

■不是和平路徑圖﹖﹙譯注二﹚  

□有一個讀起來很有趣的新聞報導的規律──我不知道是如何建立起來﹐但是卻被嚴格遵守──當你在文章里提到喬治‧布什的名字時﹐標題一定要提及他的憧憬﹐文章一定要說到他的夢想??赡茉谖恼屡赃吘陀袕埶劬δ曔h方的相片。他的夢想和憧憬之一是在某時某地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家﹐在某個不確定的地方﹐也許是沙漠里。而我們好像非得崇拜贊美那是個宏大的憧憬不可。這已經變成新聞記者們的慣例。3月21日的華爾街日報有篇頭條文章﹐其中我想“憧憬”與“夢想”兩個詞就出現了十次以上?! ?/p>

  這個憧憬與夢想就是﹕美國或許可以不再整個破壞世界上其它國家長期來一致努力制定的可行的政治解決方案。直到現在﹐美國一直阻撓這類方案達25年到30年之久。小布什政府甚至變本加厲﹐有時后用很極端的方法﹐極端到不曾報導出來?! ?/p>

  例如﹐小布什政府去年12月在聯合國﹐第一次翻轉了美國的耶路撒冷政策。此前﹐美國至少在原則上依循1968年安全理事會的決議﹐該決議命令以色列撤銷在東耶路撒冷的并吞侵占與屯居的政策。去年12月﹐小布什政府第一次反對這個決議。布什多次蓄意破壞任何有意義的政治解決方案的可能性﹐這不過是其中一例。為了掩飾這項行徑﹐這被稱做“憧憬”﹐所作的努力則名之為美國的“創議”。事實上﹐對歷史稍加注意的人就明白﹐歐洲和阿拉伯國家長期來即致力于解決中東問題﹐美國的這些作法不過是要與之較勁﹐并貶損它們的方案﹐使之淪為空論罷了。過去五十年來﹐以色列總理夏隆﹙Sharon﹚是全世界指揮恐怖行動的主要人物之一﹐美國卻大加吹捧﹐視之為偉大的政治家﹐這是有趣的現象﹐這整件事顯示出美國宣傳的又一重大而危險成就?! ?/p>

  3月中﹐小布什對中東的阿拉伯─以色列問題第一次發表了重要的聲明。他發表了演講﹐上了頭條新聞﹐是多年來第一次重要的政治宣示。這消息除了一句話﹐其它都是陳腔濫調﹐這句話你如果留心的話﹐他的和平路徑圖出現了﹕隨著和平進程的前進﹐以色列應終止新移墾屯民計劃。那是什么意思﹖那是指在和平進程達到布什所認可的那一點之前﹐以色列可以繼續建立屯墾區﹐而要達到那一點可能是遙遙無期的。這是政策的轉變。直到現在﹐至少在官方的層次﹐美國一直反對以色列擴展非法的移民計劃﹐非法屯墾會使政治解決無法達成。但是現在小布什說反話了﹕“去吧﹗住下來吧﹗我們會繼續買單﹐直到我們認定這個和平進程已達到合宜的程度。”。所以說﹐這是重大的改變﹐變得侵略性更強﹐破壞國際法﹐破壞和平的多種可能性。和平路徑圖雖不是這樣畫的﹐但注意一下措詞?! ?/p>

反對美國帝國的野心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奉獻  

■你曾形容大眾抗議與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程度是“前所未所有的”﹕從來沒有在戰爭爆發前﹐就有那么高的反對聲浪。反戰運動將如何發展﹖  

□不知有何方法預測人類事務﹐它將朝向人民決定的方向。有許多的可能性。反戰運動會更強勁﹐任務現在比以前更重大﹐也更嚴肅﹐另一方面﹐也更難。從心理上說﹐起來反對一場軍事攻擊﹐比反對由帝國的野心策劃的長期戰略要容易﹐這次攻擊只是戰略計劃的一環﹐其它的攻擊還將接踵而至。所以說反對帝國的野心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奉獻﹑更長期的支持。其間的差異就在于決定長期參與其間或答應明天上街游行然后回家。所有這些參與的方式都是選擇﹐公民權利運動或婦女運動也是一樣?! ?/p>

■說說美國國內對異議人士的恐嚇與威脅﹐包括對移民和市民的拘留?! ?/p>

□像移民這樣脆弱的人﹐當然要去關心。當前的小布什政府要求一些前所未有的權利﹐在戰爭期間有些這類的要求﹐但齷齪得不得了﹐像是1942年對日本人的拘禁﹐或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爾遜總統的做法﹐可怕得不得了?,F在的政府要求的權利并無前例可循﹐甚至包括不經控告﹐未知會家人或律師便逮捕﹑居留公民。移民和其它易受害的人﹐當然理應小心謹慎。另一方面﹐像我們這樣的特權者﹐是有威脅沒錯﹐但相較于全世界大部分人面臨的處境﹐我們所受的威脅實不足掛齒﹐沒什么好為此煩亂不安的。我到過土耳其和哥倫比亞好幾次﹐和當地人民身處的威脅相比﹐我們簡直身在天堂。他們并不憂懼﹐顯然﹐他們確實也擔心受怕﹐可這并沒有讓他們就不干了?! ?/p>

■你認為歐洲與東亞在某種程度上正形成與美國強權抗衡的力量嗎﹖  

□他們正冒出頭來是沒錯。歐洲與東亞同北美的經濟力大體上相當﹐這是無庸置疑的﹐他們有本身的利益。他們的利益也不只是唯美是從﹐他們緊緊的聯系著。比方說﹐歐洲﹑美國和大部分亞洲的企業部門以各種方式串連起來﹐他們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益分歧之處﹐這就使得問題重生﹐特別是美國與歐洲?! ?/p>

  美國對待歐洲的態度總是矛盾的。美國要歐洲統一﹐對美國跨國公司而言﹐這樣的統一可擴大市場規模﹐成為更有利可圖的市場。另一方面﹐美國總是擔心歐洲會偏離方向﹐造成威脅。關于東歐國家正式加入歐盟的許多議題﹐與這點大有關系。美國極為樂見這樣的發展﹐因為美國希望東歐國家會較易受美國影響﹐這樣就可以削弱歐洲的核心﹐即法國與德國﹐法國和德國這樣的工業大國﹐會往較獨立的方向移動?! ?/p>

  美國長期對歐洲的社會市場體系的憎惡﹐也是美國對歐洲不信任的原因﹐這個市場體系提供適當的工資﹑工作條件和福利。這個制度同美國很不一樣﹐美國不要這個模式存在﹐因為這很危險。美國人很明白地表達過古怪可笑的想法﹕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后﹐因為工資低且壓抑工人等等﹐這可能會有助于削弱西歐的社會與工人的標準﹐對美國極為有利?! ?/p>

反侵略戰爭的運動應再接再厲  

■隨著美國經濟的惡化和越來越多解雇者﹐小布什政府將如何維持這個要打長期戰爭和占領無數國家的所謂駐軍國﹖他們怎么去善了這個局面﹖  

□他們得花大約六年的工夫來解決問題。他們希望到時已在美國國內確立極端保守的規劃。他們會陷美國經濟于嚴重的狀態﹐很像1980年代的債臺高筑﹐然后把爛攤子留給別人去修補。同時﹐他們也會希望把決策權從公共領域轉入私人手中﹐以破壞社會方案﹐降低他們所憎惡的民主的作用。他們會在國內留下只由多數人民承擔的痛苦而沉重的遺產。他們關注的那些人終將顯露出土匪本色﹐非常像里根時代﹐畢竟他們是一丘之貉?! ?/p>

  在國際政治上﹐他們希望通過武力和預防性戰爭﹐建立帝國統治的信條。美國現在的軍事花費大概超過其它國家的總和﹐它的武器較先進﹐并且往極為危險的方向邁進﹐像太空戰。我認為﹐他們以為不管美國經濟走向如何﹐只要有了所向披靡的武力﹐人們只有俯首聽命?! ?/p>

■對于長期來戮力阻擋美國入侵伊拉克而現在悲憤交加的和平活動者﹐你有什么話要說﹖  

□他們應該實際一點。廢奴論者奮斗了多久才有所進展﹖如果每次一沒有立即遂你所愿﹐便輕言放棄﹐你就正好給最糟的情況打了包票。斗爭是漫長而艱苦的。事實上﹐最近這幾個月的成就相當不壞﹐已為任重道遠的和平與正義運動打下了擴大發展的基礎。這也是這些運動要走的路子﹐這并不容易?!颉 ?/p>

譯注一﹕即預見敵方將對我攻擊時﹐先發制人?! ?/p>

譯注二﹕No roadmaps to peace! 直譯是沒有通向和平的道路途。Roadmap用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關系上﹐是指一個和平的計劃。然而這個字變成一種隱喻﹐是以巴兩國統治階級的談判妥協的工具。反對這個計劃者﹐提出“No roadmaps to peace!”﹙沒有通向和平的道路圖﹚﹐也就是要求以色列軍隊全面撤出巴勒斯坦。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3. 星話大白|越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6.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7.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8.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9.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10.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