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爭議中,將漁民推上斗爭一線、將記者送上活動前臺是菲律賓當局南海侵權行動的又一新動向。近期,菲軍方高調宣布要以漁民為基礎組建“海上民兵”隊伍,并為此竭力造勢。曾經,菲律賓漁民是南海和平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如今,這個群體真的愿意成為菲律賓媒體口中的菲軍方對抗中國的“新型作戰力量”嗎?帶著這一疑問,《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菲律賓開展實地調查。在與漁民的交流中,記者發現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意愿參與所謂的“海上民兵”計劃,并反對被菲政府及軍方利用作為挑釁中國的手段。事實上,菲漁民尋求更多的是和平與合作。他們務實的心態與當地政客和媒體制造的反華敘事形成鮮明對比。
馬辛洛克鎮,“對抗中國”的新“大本營”?“我們不是敵人”
距離中國黃巖島約125海里的菲律賓北部小鎮馬辛洛克,本來是一座安靜祥和的海邊漁港。當地漁民一生中最大的“敵人”原本是洶涌的海浪與多變的天氣,但如今,他們被安排了一個新的“敵人”——中國。在西方及菲律賓媒體的敘事中,馬辛洛克成為在黃巖島方向“對抗中國”的新“大本營”。關于這里的一切似乎都變得不再平靜。
馬辛洛克港(拍攝:胡雨薇)
據美聯社報道,2024年年初,菲律賓漁民薩利甘向菲海岸警衛隊報告稱,中國海警驅離了在中國黃巖島周邊海域捕魚的菲漁民。他還為此專門前往馬尼拉出席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對一眾記者聲稱:“中國海警人員看起來很生氣。他們希望我們把捕獲的東西還給海洋。這是不人道的,因為那是人們不應該被剝奪的食物。”隨后菲律賓軍方及漁業管理部門相繼表態,稱要加大在馬辛洛克附近的巡航力度。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阿尼奧說,將安排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和漁業水產局的執法船在馬辛洛克定期輪換部署,此舉是為了“保護馬辛洛克的漁民”。
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輸入“masinloc”,介紹這座小鎮秀美風景的宣傳片已很難出現在顯眼位置,取而代之的是2024年年初菲律賓GMA等媒體制作的菲漁民與中國海警“對抗”的視頻報道。在西方及菲律賓媒體的敘事中,“馬辛洛克”已然成為中菲南海爭端的新“地標”,這里的漁民似乎成為菲律賓國內“對抗中國”最激進的群體之一。
事實真是如此嗎?《環球時報》記者走進這座小鎮后,起初惴惴不安的心情很快被當地漁民的熱情打消。那些菲媒報道中“與中國為敵”的漁民并沒有因為幾名中國人的到來而投以異樣的眼光。當記者架起拍攝的機器時,一些好奇的漁民聚上來圍觀,還面對鏡頭大方分享自己在中國黃巖島附近海域捕魚的經歷。很多漁民對記者表示,“我們不是敵人”。
馬辛洛克漁民Jessie Caasi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許多像她這樣住在港口附近的漁民通常每周出海3天,到黃巖島周邊捕魚。他們主要使用兩艘政府提供的漁船,每艘船可載15人左右,每次出??偣布s30人。Jessie Caasi稱,菲律賓漁民雖然現在無法進入黃巖島礁盤內,但依然可以在黃巖島周邊海域捕魚,“以前,中國漁民和菲律賓漁民可以在那里一起捕魚,我們像朋友一樣互相問候,相處得很融洽。中國海警對我們也很友好。但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的新聞報道一直在說‘中國想要占領黃巖島’,政府開始警告我們捕魚要小心。但除了提供船只外,他們沒有提供任何額外的支持。”Jessie Caasi強調,中國海警并沒有任何過激和傷害性行為。
馬辛洛克鎮上的魚販(拍攝:鄒志東)
在采訪中,馬辛洛克漁民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對當下緊張局勢的不滿。在他們看來,維持和平才符合自身利益。40歲的漁民Noli Balaga說,他的家人都以在黃巖島周邊海域捕魚為生,“我們都很希望中菲兩國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開展合作,也希望菲律賓政府能夠提供幫助,改善我們的生活”。Jessie Caasi也表達了自己和家人的難過與擔憂。“我們都希望今后能一直在黃巖島周邊海域捕魚,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方式,現在局勢如此緊張,我們的收入都變少了。”
《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曾在2016年11月的報道中描繪了中國海警和菲律賓漁民和睦相處的場景。報道援引當地漁民埃爾馬丁的話說,他在那年10月底赴黃巖島周邊海域捕魚時,遇到中國海警船靠近,但他們只是前來給漁民一些食物、淡水和香煙。漁民也與中國海警分享了一些漁獲。對于如今像Jessie Cassi這樣的漁民來說,這種記憶已經久遠,他們也為此感到遺憾。
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雷筱璐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中國從人道主義出發,允許菲律賓漁民在黃巖島附近海域從事小規模手工捕魚作業,盡量不影響他們的生計。2016年至2023年,中國一直堅守承諾,菲漁民的生計從未受到影響。但菲當局于2023年下半年開始向中國黃巖島領海派遣公務船后,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不得不作出反應,驅逐菲律賓公務船。今年以來,菲律賓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具有挑釁性,其公務船多次集結菲律賓漁船侵闖黃巖島附近海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警此前明確表示,驅逐行動針對的是菲公務船只。雷筱璐表示,這既表明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又反映出中國對菲漁民活動的善意安排。
誰把漁民推上“戰場”?“不乏美國的身影”
不僅是馬辛洛克,在菲律賓其他地方,一項更龐大的“對抗”計劃正被菲軍方和媒體付諸實施。有菲國內人士認為,這項計劃會將更多菲律賓普通漁民置于險境。
去年8月,菲律賓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布勞納公開稱,菲律賓武裝部隊將部署“海上民兵”部隊,這是菲律賓軍事戰略從“內部安全”向“領土防御”過渡的一部分。布勞納沒有透露詳細計劃,只是聲稱,菲軍方希望將菲漁民作為“后備力量”,教他們“如何捍衛我們的國家”。該計劃已經在實施過程中,目前只是在等待船只和其他“作戰平臺”。他強調,部署的進度取決于資金的投入。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觀察到的情況顯示,在南海的一些沖突現場,菲公務船或者有官方背景的大型漁船會扮演“補給艦”或者“指揮艦”的角色,在海上為參與挑釁行動的菲律賓漁民提供燃油、淡水、食物補給以及戰術安排,以這種形式鼓勵菲漁民參與“對抗行動”。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近幾次菲方組織的對中國南海島礁的侵權行動中,美國軍方的身影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環球時報》記者在菲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報道中發現,無論是在菲官方組織的對中國仁愛礁“坐灘”船只的非法運補行動中,還是菲方在中國鱟藤礁鄰近海域開展的非法“護漁”行動中,美國海軍的P-8A反潛巡邏機都會到場“站臺”。
菲律賓前情報和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班樂義在馬尼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菲律賓“海上民兵”計劃“不乏美國的身影”,“我認為‘海上民兵’計劃是美國給菲律賓提出的建議之一,尤其是考慮到美國要求現任菲律賓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必須行動堅決且增加透明度”。
相關計劃能否得到響應?“不會參與,這太危險了!”
盡管“海上民兵”計劃的前景尚不明朗,但菲律賓的宣傳機器已經啟動。《環球時報》記者在菲期間發現,在當地報紙上,諸如“我們不會被嚇得沉默——馬科斯”“中國試圖占領黃巖島”等煽動敵對情緒的言論及相關報道總是出現在最顯眼的版面上。即便在遠離南海爭議地區的菲律賓棉蘭老島,市場里的魚販也在關注著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進行“對抗”的新聞。
在遠離南海爭議地區的菲律賓棉蘭老島達沃市,海鮮市場中的商戶也在關注著菲海岸警衛隊在南海爭議地區的行動(拍攝:樊巍)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言人塔里拉公然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如果你是菲律賓人,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私營企業的人,無論政治立場如何,為中國的激進行為進行辯護或者找借口都應被視為不愛國,是菲律賓國家和人民的叛徒。”他將這條帖子長期置頂。
雖然煽動性十足,輿論氛圍緊張,但許多深知有可能被推向沖突一線的菲律賓漁民還是堅決對菲軍方的“海上民兵”計劃說“不”。
《菲律賓星報》去年8月報道稱,在菲律賓武裝部隊建議將菲漁民訓練成預備役軍人,以協助保衛“西菲律賓海(中國南海)”之后,中業島上的一個菲律賓漁民協會對此明確表示反對。該漁民協會主席拉里·雨果說,他們很難接受軍事訓練,更不愿意攜帶武器。
在馬辛洛克,當地漁民也對菲軍方的“海上民兵”計劃嗤之以鼻。29歲的Jorin Egana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絕不會參與,“跟隨菲軍方前往爭議海域實在太遠了,我寧愿就在附近海域捕魚,少賺一點錢。我不知道菲軍方為何要這么做,我感覺很少有人會愿意配合這個計劃”。漁民Dodong Mola直言,他們只是希望賺更多錢,不會考慮卷入軍事化前線沖突。不少馬辛洛克漁民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不清楚“海上民兵”計劃,“不會參與,這太危險了!”
前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說,目前看來,愿意配合菲政府部門參與南海爭議地區侵權活動的菲律賓漁民更多的是受到利益驅使,甚至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漁民,而是菲軍方人員假扮成菲漁民參與行動。
對于參與中菲“對抗”,《環球時報》記者接觸到的其他菲普通民眾積極性也不高。相比于一些菲媒刻意塑造的“敵人”形象,受訪的當地民眾更愿意將中國視為經濟上的伙伴。他們還對菲媒聳人聽聞的報道表示懷疑。
菲律賓商人Ana Liza Felix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相信中菲有著深厚的合作根基。“我們一直以友好與平等的方式互動。如果兩國之間的爭端導致游客減少,我會很難過。我不希望這些爭端影響自己的收入。只有友好的環境才能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位于菲律賓馬尼拉市的“菲中友誼門”。在采訪中,許多菲律賓民眾都對中國持正面印象,他們認為中菲在經貿上密切聯系顯著改善了菲律賓的民生(拍攝:樊?。?/p>
班樂義分析稱,在菲律賓,南海問題只存在于由西方敘事主導的報紙上。如果深入菲律賓民眾,就會發現普通人更關心的是抗擊通貨膨脹、改善經濟困境、提高就業率等話題。他們更需要火車、道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而中國可以提供這些。從現實角度出發,菲律賓需要與中國開展更多貿易。
“菲律賓人民對兩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寄予厚望,但他們的聲音被邊緣化了,這是菲律賓對華認知戰的部分結果。”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現任政府正在試圖通過將中國樹立為外部敵人來轉移因為執政不力而帶來的各種國內問題和尖銳矛盾。菲政府在國內誤導公眾,在國際上扮演受害者,這不利于解決南海問題。
在菲律賓多座城市走訪的短短幾天,從政府工作人員到街上的普通百姓,《環球時報》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和中國不是敵人。”究竟是誰在改變現狀、煽動南海爭端?也許菲律賓當局應該從本國人民的聲音中尋找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