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于西醫學習中醫重要批示背景與影響
出處: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王振瑞
近代以來,中醫藥發展頗多曲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多次作出關于中醫工作的批示,特別是關于西醫學習中醫的重要批示,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了一股西醫學習中醫的熱潮,中西醫結合研究應用中醫藥呈一時之盛,其影響綿延至今。這一批示讓發展中醫藥在思想認識上更加明確,在政策措施上有了保障,在社會實踐上得到全面推進,是那一歷史時期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學習借鑒其做法和實踐經驗,對于當前推動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仍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同志1958年10月11日對衛生部黨組1958年9月25日《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的批示(簡稱“10·11”批示),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更深刻地理解這一重要批示的精神,本文對批示的背景與影響予以簡要回顧。
一、近代西醫學傳入,中醫學面臨嚴峻挑戰,廢止中醫論一度甚器塵上
隨著西醫學的傳入和發展,中國醫學界呈現出中西醫并存的格局,處理中西醫關系問題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構成了中國近現代醫學的重要側面。
近代西醫學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方法和醫學體系在中國的傳播,開始是通過西方傳教士和教會團體的努力而實現的。隨著中國引進西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西醫學作為西方文化的組成部分逐漸受到中國官方的重視,特別是進入民國時期,政府進一步加大了興辦西醫藥事業的力度,陸續在各地建立醫學院校和醫院,并向國外派遣了更多的留學生。傳入的西醫學憑借國外、國內兩種力量,在中國得到較快的傳播和發展。國內培養的醫科畢業生和學成歸國的醫科留學生形成了一支新的衛生隊伍,逐步占據了與傳統中醫學分庭抗禮的地位。
西醫學術的發展和隊伍的壯大,使中醫學和中醫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些具有進步思想的中醫學家開始思考中西醫關系問題,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中醫學的發展途徑,形成了中醫近代史上的“中西醫匯通派”。這一學術流派的基本觀點是:中醫、西醫雖屬兩種互有優劣的不同學術體系,但二者研究的客觀對象都是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因而是應該并能夠相通互補的。從認識論的原理來看,人們對于同一客體的認識,往往表現出層次的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認識,只要具有同一的研究客體,就有可能在交流過程中實現真實反映客體本質這一基礎上的統一,所以匯通派的主張具有合理性。
進入20世紀以后,中國新文化運動逐漸興起,以陰陽五行為說理工具的中醫學同其他中國傳統文化一樣,遭到了日益激烈的批判。一些文化名人否定中醫的評述,基本上不是對中醫認真研究的結論,而是為積極引進西學而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矯枉過正的偏見。一些西醫界人士以西醫學為標準力斥中醫學之“短”,甚至形成了以余云岫為代表的廢止中醫派,企圖通過政府立法消滅中醫于一旦。廢止中醫論的提出,是一定的教育基礎所決定的錯誤文化觀和錯誤科學觀的體現。廢止中醫派的言行激起了中醫界人士的憤慨和反擊,一大批中醫名家毅然參加抗爭和論戰,為維護中醫藥學的傳承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繼“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中國科技界的著名學者又發起了一次影響深遠的“中國科學化”運動?!爸嗅t科學化”就是在“中國科學化”運動中提出的一種改良中醫的學術主張?!爸嗅t科學化”的主張雖然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學的寶貴經驗,但沒有強調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科學價值,因而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二、建國初期,廢止中醫思想回潮,中醫面臨“科學化”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廣大民眾的健康狀況和醫療水平相當低下,單靠西醫或單靠中醫都不可能迅速改善人民大眾的醫療條件和衛生狀況,相對集中于大中城市的2萬西醫和散在于廣大農村的幾十萬中醫必須團結起來,傾力合作,才能完成擺在醫學界面前的艱巨而緊迫的任務。在毛澤東同志關懷下確定的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以及毛澤東同志為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的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明確了處理中西醫關系問題的基本原則。
然而學術界廢止中醫思想的回潮,對具體衛生政策的制定者產生了重要影響。1949年9月,余云岫以中華醫學會的名義在上海召集了一個“處理舊醫座談會”。根據座談紀要草擬的《處理舊醫實施步驟草案》,以“徹底解決舊醫問題”為宗旨,提出了速即革除任何方式的產生中醫的教育、9個月內必須完成現有中醫的全部登記、3年內完成所有登記中醫的西醫化訓練的主張。前中央衛生部副部長王斌發表文章,“稱中醫為封建醫,把中醫中藥知識看作是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筑’,應該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被消滅。這種論調得到支持,到處流傳,成為有些干部實行排擠和逐步消滅中醫的理論根據。”
1951年,衛生部相繼發布《中醫師暫行條例》、《中醫師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醫診所管理暫行條例》、《中醫診所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關于組織中醫進修學校和中醫進修班的規定》,不僅極大地限制了中醫執業,而且開始了改造中醫使之成為“科學醫”的中醫進修教育,使中醫學面臨著不能正常傳承和發展的危險。
1951年開始,各地根據衛生部的指示,紛紛建立中醫進修學校和中醫進修班,規定開設的課程為:“基礎醫學(包括解剖、生理、病理、醫史、藥理、細菌、寄生蟲學),預防醫學(包括公共衛生、傳染病學),臨床診療技術(包括內科、外科、急救學、針灸療法、組織療法),社會科學(包括社會發展簡史、新民主主義論、時事報告)等4種”??梢娭嗅t進修教育并不是“產生新中醫”的教育,而是改造現有中醫使之“科學化”的教育。
三、改進中醫工作,成立中醫研究院,舉辦第一屆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
1953年4月開始,毛澤東同志多次對衛生部的工作提出批評和指示。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中央文委對衛生部的工作進行了深入檢查,從而發現衛生部在貫徹“團結中西醫”的衛生工作方針方面,存在著輕視、歧視、限制中醫的嚴重錯誤。
1954年毛澤東同志指出:“重視中醫,學習中醫,對中醫加以研究整理并發揚光大,這將是我們祖國對全人類貢獻中的偉大事業之一。”并特別強調:“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醫學中醫,而不是中醫學西醫”。1954年6月,毛澤東同志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機構,羅致好的中醫進行研究,派好的西醫學習中醫,共同參加研究工作”。1954年7月,劉少奇同志向中央文委傳達了毛澤東同志對中醫工作的指示,其中提到要成立較高級的研究機構,除號召有名的中醫參加中醫研究機構外,有技術的西醫也應吸收參加進去。
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貫徹對待中醫的正確政策”的社論,指出:“號召和組織西醫學習研究中醫學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BR> 1954年10月26日,中央文委黨組呈遞了《關于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給中央的報告》,指出:“我們的衛生部門,首先是中央衛生部,過去在對待中醫問題上,確實是違背了中央的政策,掉進了宗派主義的泥坑。在醫藥衛生界,那種對中醫中藥不論有無真理一律予以排斥的粗暴的態度,正如主席所指出的,這是一種極端卑鄙的、惡劣的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主席對衛生部門中的這種錯誤給予嚴厲的指責,是完全應該的”。
中央文委黨組《關于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給中央的報告》建議:成立中醫研究院;吸收中醫參加大醫院工作;擴大和改進中醫的業務;改善中醫的進修工作;加強對中藥的產銷管理;整理出版中醫書籍;中華醫學會應吸收中醫參加,使之成為全國醫學界的群眾性的學術團體。《報告》強調了“改善中醫進修問題”,指出:“中醫進修學校,要真的擔負起提高中醫業務水平的任務,應以中醫各科課程為主,再加一些必要的生理衛生、傳染病、流行病學等基礎科學知識課程和適當分量的政治課。中央衛生部應本此方針,及早制定中醫進修學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逐步編印統一的教材”。原本以“中醫科學化”為宗旨的中醫進修教育從此改變了指導方針,以西醫學術改造中醫的教育開始向提高中醫整體學術水平的教育轉化。
中央文委黨組《關于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給中央的報告》,于1954年11月23日由中央批準執行,所提建議后來基本上得到了落實,對中醫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和中央文委黨組《關于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給中央的報告》的建議,中醫研究院籌備處于1954年10月成立,由魯之俊、朱璉、何高民負責具體工作?;I備處先后接收了原衛生部直屬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北京中醫進修學校、中央衛生研究院中國醫藥研究所、華北中醫研究所、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外科痔瘺小組和尚在籌備中的華北人民醫院籌備處。中醫研究院的專家隊伍,除所接收單位的原有名中醫岳美中、趙錫武、高鳳桐、李振三、于道濟、陳慎吾、王易門、趙心波、鄭毓琳、朱顏、段馥亭,中藥學家趙燏黃,醫史學家陳邦賢、龍伯堅等之外,還有從全國各地選調的一批著名醫家,其中有四川省的蒲輔周、王文鼎、冉雪峰、杜自明、王樸誠、葉心清;湖南省的鄭守謙、徐季含;江西省的趙惕蒙;江蘇省的錢伯煊、葛云彬、金昭文、沈仲圭、耿鑒庭;浙江省的韋文貴、謝仲墨;陜西省的黃竹齋;湖北省的楊樹千、黃堅白;上海市的姚和清、時逸人、余無言、唐亮臣、朱仁康、陳蘇生等。
在中醫研究院籌備過程中,衛生部先后向全國各有關院校及大醫院征調主治醫師、高年資住院醫師及高等醫學院校應屆畢業生,限期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報到,參加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或跟隨名老中醫臨診學習。
1955年12月19日中醫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由中醫研究院創辦的第一屆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同時開學。隆重的典禮儀式在北京市廣安門內北線閣舉行。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為中醫研究院建院親筆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中央黨政領導李濟深、謝覺哉、習仲勛、徐特立等到會祝賀,在京的蘇聯、越南醫學專家也應邀參加了典禮。衛生部任命魯之俊為中醫研究院院長,并兼任黨總支書記,朱璉、田潤芝為副院長,彭澤民為名譽院長,蕭龍友為名譽副院長。大會最后通過了“給毛主席的致敬電”。
截至1955年12月19日開學,第一屆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共有來自全國的西醫學員計84人(開學后有幾人中途調離)。西苑醫院院長蘇厚潤兼研究班的班主任,王慈吾任班主任,曲嚴敏任教研室主任,祝諶予、楊樹千任教研室副主任。授課老師有著名中醫秦伯未、陳蘇生、陳慎吾、黃堅白、陳邦賢、趙錫武、于道濟、蒲輔周、楊樹千、徐季含、時逸人、錢伯煊、鄭守謙、祝諶予、劉渡舟、朱仁康、哈玉民、耿鑒庭、余無言、謝仲墨、趙心波、趙金鐸等。
西醫學習中醫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學習方法是亟待研究的課題。1955年12月21日《光明日報》社論《開展祖國醫學的研究工作》明確指出:“西醫學習中醫學術,必須是系統地學習,全面地接受,然后加以整理和提高”。這是幾十年來一直發揮著指導作用的“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理提高”十二字方針在媒體上的最早表述。1955年12月23日,《健康報》發表了社論《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重要措施——祝中醫研究院成立》,對西醫學習中醫的方法作了進一步闡釋。
西醫學習中醫的工作,在不斷克服困難、總結經驗的同時,逐漸擴大規模。1955年底到1956年初,廣州、上海、武漢、成都、天津也相繼成立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有的地區還組織了6—8個月的短期離職學習班。1955年底還廣泛組織了西醫學習中醫在職學習班。有些地區還挑選了一部分青壯年西醫,拜老中醫為師。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西醫學員一般都認識到了中醫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有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大有可學,而且是可以學懂、學通的。
四、西醫學習中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58年6月,中國產生了第一批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一一中醫研究院創辦的全國第一屆中醫研究班畢業了!畢業典禮于1958年7月3日隆重舉行,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張稼夫等領導同志為25位學習特別優秀的同學分別頒發了金獎、銀獎和銅獎,金獎獲得者有呂維柏、林平青、俞榮青3人;銀獎獲得者有張舜丞、陸天鑫等7人;銅獎獲得者有15人。張稼夫主任、衛生部部長助理郭子化發表了講話。衛生部徐運北、崔義田、伍云甫副部長以及有關局的負責同志參加了畢業典禮。
經過3年(1955-1958)的艱苦努力,西醫學習中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衛生部于1958年9月25日呈遞了《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
《報告》對中醫研究院創辦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的學員組成、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時間安排、學習成績和獎勵等情況,作了比較具體的匯報:
“這個班于1955年12月開學,共有學員76人,年齡都在40歲以下的青壯年西醫,中有黨員29人,團員23人。他們的學習成績良好。我們已將半數以上的學員分配在北京中醫學院和其他醫學院校,但他們目前尚集中在中醫學院跟有經驗的中醫在一起練習教學和臨床研究等工作”。
“這班的學習進程是:開始學習中醫政策和辯證唯物主義,接著即學習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即用現代語言編寫的《內經節要》、《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經》等講義,說明中醫的治療規律和原則),主要方式是聽取中醫老師講課和學員自己復習。共計6個月,使全部學員都具有讀中醫任何醫籍的能力;嗣即學習中醫臨證各科,此時以自學為主,結合課堂輔導和臨證見習共7個月;最后臨證實習1年零3個月,分散在北京、南京、蘇州等地,跟有經驗的中醫實習,部分學員在實習時曾到農村為群眾治病,效果和影響都很好。在學習基本理論結束時,每人寫過一篇論文,在結束課堂學習時發過一次獎。臨證實習結束時每人又寫一篇論文,畢業典禮會上又發過一次獎,這次獎是由學員和老師們共同評定學習成績和臨證效果,計獲一等獎3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15人。”
《報告》對研究班的總體成績進行了總結:“76人中除有個別人較差外,一般都能掌握中醫的理、法、方、藥一套治病規律。他們已經不同于一般西醫和中醫,基本上能運用中、西兩套技術進行臨證、教學和研究工作。這對創造我國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醫學,將起重大作用,證明黨的中醫政策和號召西醫學習中醫是完全正確的?!?BR> 《報告》肯定了針對學員曾經存在的抵觸情緒和懷疑態度所做的細致思想工作的成效:學員們“逐步對中醫發生興趣,覺得越學越有內容。特別經過他們親手以中醫的學術治好了不少病人,他們親身體會到,用中醫學術治病,確有較高療效。比如:有一黃疸患者,病勢危急,西醫治療無效,后由學員李經緯用中醫辦法治好了”。
《報告》中唯一提到姓名的李經緯,陜西咸陽人,1955年畢業于西安醫學院,同年奉調參加中醫研究院主辦的第一屆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學習。在南京市中醫院實習期間,南京市人民醫院有一位膽汁淤積性肝硬化病人,用西醫方法治療無效,轉請中醫會診。帶教的老中醫閻老師在望聞問切之后,以考驗學生的口吻問李經緯:“你認為這是什么病證,應該如何治療?”李經緯根據病人骨瘦如柴、面色黧黑、略顯腫脹、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臨床表現,診斷為濕重于熱的黃疸,確立祛濕清熱、疏肝利膽之法,遣用疏肝、利膽、滲濕之藥,佐以安神的茯神、消食的神曲等。閻老師看后頗為贊許:“可以!”遂在李經緯書寫的會診記錄和處方上簽了字。李經緯畢業后分配到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工作,歷任醫史研究室主任、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史博物館館長、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史雜志》總編輯,學術成果累累,成為著名的醫史學家。
《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總結了西醫學習中醫班的幾點經驗:第一,必須依靠黨的領導,加強思想教育;第二,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必須結合臨證見習,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第三,離職學習時間,2年左右可以學通;第四,學員對象,以大學畢業或相當水平,具有2~3年臨床經驗,年齡在30歲左右,擁護中醫政策的黨、團員青年西醫為適宜;第五,要解決中醫師資和教材問題,隨時改進教學方法。
《報告》建議,今后由各省、市、自治區自行規劃舉辦同類學習班,以使更多的西醫得到這種學習機會。
五、西醫學習中醫在全國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
《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很快被送到毛澤東同志手中。毛澤東同志于1958年10月11日在《報告》上寫下了如下重要批示:
“尚昆同志:此件很好。衛生部黨組的建議在最后一段,即今后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學習班,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負責辦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個省、市、自治區各辦一個70~80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們就有大約2000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此事請與徐運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寫個簡短的指示,將衛生部的報告轉發給地方黨委,請他們加以研究,遵照辦理。指示中要指出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發出后,可在《人民日報》發表?!?BR> 中共中央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將毛澤東同志批示的內容改寫成《中共中央對衛生部黨組關于組織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總結報告的批示》:
“上海局及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中央衛生部黨組關于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經驗的意見很好,現在轉發給你們,請你們研究執行。中國醫藥學是我國人民幾千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它包含著中國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豐富經驗和理論知識,它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必須繼續努力發掘,并加以提高。我們必須組織力量認真地學習、研究,加以整理。根據中央的方針,衛生部曾經舉辦了少數西醫離職學習中國醫藥學的學習班,經驗證明這種辦法很好。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凡是有條件的,都應該辦一個七十人到八十人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學生的條件,應該有大學畢業水平和二、三年的臨床經驗,最好能有看中醫書籍的中文水平。這樣,在一九六O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全國大約就可以有二千名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請你們積極辦理?!?BR> 《中共中央對衛生部黨組關于組織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總結報告的批示》,于1958年11月18日附以《中央衛生部黨組關于西醫學中醫離職班情況成績和經驗給中央的報告》下發,很快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1958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大力開展西醫學中醫運動》的社論,對《中共中央對衛生部黨組關于組織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總結報告的批示》進行了宣傳,并發出了更加強有力的號召。1958年12月3日,《健康報》發表社論《貫徹黨的中醫政策必須大搞群眾運動》。1959年1月25日《人民日報》又發表社論《認真貫徹黨的中醫政策》。這些重要文章都對黨的中醫政策進行了大力宣傳,對西醫學習中醫的群眾運動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59年2月以后,西醫學習中醫的群眾運動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多種形式的“西學中”教育,培養了一大批中西醫兼通的新型人才,其中不乏毛澤東同志所期待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或“高明的理論家”。多年來他們大都奮斗在中醫藥科研、教學、醫療的第一線,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為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擴大中醫藥學的國際影響和傳播發揮了巨大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