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人在校課程論文,未經修改,觀點未必恰當)
一、問題的提出
中華民族從一百五十年前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一代代前赴后繼的仁人志士的探索努力,終于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人民當家作主站立了起來,經過近六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國家已經成了一個繁榮昌盛、在國際上影響巨大的舉足輕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國家的以工業(yè)和科技為主體的綜合國力的提高必然也會要求在民族文化和精神上也得到繁榮。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旗號下,學習、傳播古典學術思想的熱情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現代化的民主、自由氣氛在中國也越來越濃厚了,思想多元化的時代讓曾經因循守舊的傳統(tǒng)學術研究多了一些“新”的氣象。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人們也越來越注意從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來發(fā)掘思想資源。新儒家以傳承儒家道統(tǒng)自居,經過百年的發(fā)展已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進入21世紀后,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xù),特別是網絡文化的興起,古代的諸子百家紛紛推陳出新,新墨家、新道家等紛紛出現,沉寂許久的思想界一片活躍。特別是新法家的出現,更是給思想界帶來了一股激動而清新的氣氛。新法家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他們在闡述自己的宗旨中寫道: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政治、經濟斗爭,面對引入西方法律條文越多離法治社會越遠的事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懂得,不能全盤西化,只有改變兩千多年儒家治國理念,復興法家——摶全國之力,以刑去刑,激賞興功,將全體國民打造成實現國家意志的利劍——國家才有希望。法家——她從人類文明最豐厚的文化礦床中開采出來,獻給中國的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和普通民眾——我們幸運自己能成為中華文化復興事業(yè)的一員,我們殷切希望您能加入這一人類文明史上最艱辛,也最激動人心的遠征。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關于“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指示為我們今天研究傳統(tǒng)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明了道路。新法家思想的出現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整理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其實,新法家這個概念的提出則不是今天21世紀的事了,那是早在上個世紀的民國三十年代了。因為資料收集的限制,我只能對這件歷史陳事做一簡單的介紹。這對新法家的建設是有一定意義的。
二、法家的演變及新法家的提出
法家文明源遠流長,后來的法家往往把人文始祖黃帝看成他們的鼻祖,并托他的名寫有《黃帝四經》等法家著作。法家經過夏商周三代的孕育發(fā)展,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適應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潮流而正式形成。2400年前,李悝在魏國變法, 作為戰(zhàn)國法家的先行者,李悝《法經》奠定了中華法系的基礎。李悝的變法改變了歷史力量的對比,真正將中國推入了大變革的戰(zhàn)國時代。從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到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的漢宣帝時代被一些學者稱為大黃金時代, 百家爭鳴猶如一座文明火山的爆發(fā),包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思想噴涌而出。但所有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諸子百家不過是中華法家原文明的大分裂和再組合而已——重新組合的法家以更強大、成熟的生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秦始皇采納法家思想富國強兵,統(tǒng)一了全中國,法家進入了全盛期。秦朝由于趙高和秦二世背叛了法家而亡,但漢承秦制,直到漢宣帝時代,西漢前中期實行的還是法家治國。以后尚未完全成熟完善的法家原生文明就被腐蝕儒化,失去了繼續(xù)發(fā)展的歷史契機。但法家的脈搏仍然存在,法家在許多重要歷史時刻都頑強地表現了自己,使歷史一次次向前邁進。中華民族頑強地生存到了今天,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發(fā)展到今天的原生文明。
法家的復興可以上溯到宋明理學失敗之時,隨著中國被外族入侵的加劇,國人開始深刻反思自己文明的本質,尋求濟世之道。早在明末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就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清朝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由于腐朽停滯的儒家思想的禁錮,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沒有取得像西方那樣的程度,最后在西方的殖民入侵下未能取得獨立發(fā)展的道路。隨著資本主義的緩慢發(fā)展,產生了像李贄那樣的哲學家,開始以較為客觀的心態(tài)看待法家。他強烈抨擊宋明理學對人的思想的束縛,主張發(fā)展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現實的物質生活。這代表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要求,頗有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味道。同樣大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學作品的出現更預示了新的時代的到來。
清朝末年,奄奄一息的儒化中華王朝在西方文明的入侵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甲午戰(zhàn)爭中中方的失敗和日俄戰(zhàn)爭中日方的勝利大大加強了國人全盤西化的決心。西方政治經濟理念幾乎被生吞活剝的引入,這時人們發(fā)現,相對于西方的法制文明,中國也有過主張法制的思想,那就是法家。如同今天相信中醫(yī),喜歡書法的人聲稱自己熱愛中華文明一樣,清末研究法家的學者只是把它當作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去弘揚。。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梁啟超,在20世紀初面對弱肉強食的國運和內外交困的時局,曾經大聲疾呼:法治主義是今日救時之惟一主義。這是令人心顫不已的呼聲,它其實是近代以來許多中國人,尤其是思想界和學術界人士都擁有的一個夢想:幾千年盛行“人治”的古老大國,迎合進步的時代潮流,走向現代的 “法治國家”。梁啟超1904年在《中國法理學發(fā)達史論》中指出:“故自今以往,我國不采法治主義則已,不從事立法事業(yè)則已,茍采焉而從事焉,則吾先民所已發(fā)明之法理,其必有研究之價值,無可疑也。”他們探索著,試圖找到中國通向法治之路。他們發(fā)現以商鞅和韓非為代表的先秦法家思想與西方先進的法治思想有許多相通之處,很有研究價值。
直到民國時期,“新法家”這個概念才被陳啟天和常燕生第一次提出——他們要參考法家理念用以治國。1935年8月,陳啟天、常燕生在同一期《國論》雜志上分別發(fā)表了題為《先秦法家的國家論》和《法家思想的復興與中國的起死回生之道》的兩篇文章。常燕生指出兩千年來法家和法家人物被攻擊、埋沒是“一件大冤獄,是我們必須要平反的”,齊法家重要人物“管仲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恩人”。在《法家思想的復興與中國的起死回生之道》一文的結尾他得出結論說:“中國的起死回生之道就是法家思想的復興,就是一個新法家思想的出現,對于這個結論,我可以毫不猶疑的向全國民胞保證”。
民國時對法家思想復興推動最大的學者是陳啟天,他甚至將韓非子同西方的亞里士多德并列,認為韓非子對中國古典政治學的貢獻有如亞氏對西方政治學的貢獻。陳啟天還著有《商鞅評傳》、《韓非子校釋》、《張居正評傳》、《中國法家概論》等著作。
三、民國新法家的主要觀點
這時人們研究法家的理由很簡單,春秋戰(zhàn)國時代法家就曾救民族于水火,在今天百國力爭的“新戰(zhàn)國”時代,也要復興法家中國才會真正有希望。陳啟天在《韓非子校釋》一書中這樣寫道:“繼覺我國自海通以還,已由閉關之國轉入國際競爭之局。在此局中之列強莫不內求統(tǒng)一,外求獨立,有若我國古代之‘戰(zhàn)國’然者,命之曰‘新戰(zhàn)國’亦無不可。舊戰(zhàn)國時代所恃以為國際關系競爭之具者,厥為法家思想,此不可爭之事實也。近百年來,我國既已入新戰(zhàn)國時代之大變局中,將何恃以為國際競爭之具乎?思之,重思之,亦惟有參考近代學說,酌采法家思想,以應時代之需求而已,因發(fā)憤研討法家歷史理論”。
常燕生也認為法家思想適應近代中國的時勢需要。常燕生指出:“中國現在正處在要從一個民族社會踏入國族社會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過渡期中 ,需要一種積極的進取的實證主義的理論來幫助社會的自然進化 ,在這個前提下 ,法家思想必然要復活起來”。所謂“國族社會” ,乃是“在心理方面成立了國族意識 ,在生理方面也成立了近代國家的機構”。那些想征服我們的,“都是些已經完成近代國家機構的國族社會的先進者”。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生活在現代 ,一切傳統(tǒng)思想都在應該重新估定價值的時候 ,對于舊日因襲的對于法家的誤解 ,不能不糾正一下 ,中國今日是一個戰(zhàn)國以后最大的變局 ,今日的世界又是一個新戰(zhàn)國的時代 ,我們將要從那一條路去挽救國家的頹運 ,是值得鄭重考慮的一件事。就事實上看來,并世各強國 ,沒有一個不是把統(tǒng)制的權力逐漸擴大 ,以期建設一個強有力的民族集團以備對外斗爭的。法家的思想確正是往這一條大路走的。[1]
陳啟天認為:“近代國家的特點,在對內方面是實行法治的民主主義,以求統(tǒng)一;在對外方而,是實行民族的國家主義,以求發(fā)展;在物質方面,是采用科學的物質文明以求便利;在精神方面,是信仰斗爭的進化學說,以求勝利”。在此情況下,近代國家的國際關系,可以說就是“新戰(zhàn)國”。近代以降,中國亦被迫加入并適應這一“新戰(zhàn)國時代”。對于中國而言,它面臨著與“舊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之國相同的一些境遇和選擇。他還詳述了“新戰(zhàn)國時代”與“舊戰(zhàn)國時代”的相似處與相異處。在相異方面,主要為舊戰(zhàn)國的范圍只限于亞洲大陸的一部分,新戰(zhàn)國則擴大至全世界;舊戰(zhàn)國主要是解決內亂問題,使其歸于統(tǒng)一,新戰(zhàn)國則解決外患問題,使其恢復獨立;舊戰(zhàn)國是從封建政治轉變?yōu)榫髡危聭?zhàn) 國則從 君主政治轉變?yōu)槊裰髡危慌f戰(zhàn)國的憑借沒有現代工業(yè)和科技,而新戰(zhàn)國則應有盡有;舊戰(zhàn)國時代的經濟中心問題是土地,新戰(zhàn)國時代則是產業(yè)問題,即如何發(fā)展產業(yè),以一面求國內的富裕與調節(jié),又一面求在國外伸張經濟的勢力。在相似方面,也談了四點:新舊戰(zhàn)國時代都是各國各求發(fā)展,互相斗爭,目的均在稱強爭霸,結果均演變成“強國務兼并,弱國務力守”的現象;新舊戰(zhàn)國時代各以國家主義為理想,只有國家思想發(fā)達的國家便一天一天的趨于強盛;舊戰(zhàn)國時代為求推翻貴族專制,新戰(zhàn)國為求限制政府權力,均發(fā)生法治的要求,以整齊國民行動,雖有一屬 于 君主,一屬于民主的差異,但在以法治國,保持國內的秩序,則完全一致;新舊法家均認為國家的堅固基礎必須建立在富強的實力之上,都主張一樣有軍事的及經濟的國家主義。[2]
對于如何實現法家的復興?陳啟天也曾從思想和實踐兩方面做了說明。在思想方面,就是對舊有法家思想的重新評價及借鑒近于中國法家思想的外國學說。陳對晚清以來的對法家的整理評價工作進行了梳理,他認為最有影響的著作有章太炎的《原法》和《論商鞅》、梁啟超的《中國法理學發(fā)達史》、梁啟超與他人合編的《中國六大政治家》、梁啟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等。而陳啟天本人對此的貢獻前文已敘述。陳對近于法家思想的西方學說則劃定為所謂“法治學說、軍國主義、民族國家主義”,認為其輸入中國“萌芽于英法聯(lián)軍以后,極盛于戊戌政變以后,中衰于五四運動以后,最近似又有復盛的傾向”。在實踐方面,陳啟天認為“英法聯(lián)軍至甲午戰(zhàn)役年間的自強運動,戊戌政變前后的變法運動,庚子聯(lián)軍至辛亥革命年間的維新運動與革命運動,民國以后若斷若續(xù)的學生愛國運動或救國運動,多稍許含有法家思想的傾向”。[3]
陳啟天和常燕生都不是主張完全照搬古代法家思想的。陳啟天認為,“近代法家復興的傾向,并不是要將舊法家的理論和方法完完全全再行適用于現代的中國,而是要將舊法家思想中之可以適用于現代的中國的成分,酌量參合近代世界關于民主、法治、軍國、國家、經濟統(tǒng)制等類思想,并審合中國的內外情勢,以構成一種新法家的理論”。常燕生則認為,“二千年前的法家,他們的時代,他們的環(huán)境,他們的問題,和我們今日中國未必都一一相同。因此,他們的理論,不是絕對無條件一一可施行于今日的。然而他們的根本精神,——一個法治的權力國家——卻是今日中國一副最適宜的良藥”。
四、結語
在近代研究法家學說的主要有章太炎、梁啟超等人,他們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或改良派人士,在歷史上有其進步性。而研究法家并提出新法家概念的陳啟天、常燕生等人則在歷史上是很有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們都是中國青年黨的主要領導人物,是國家主義學說的信奉者。中國國家主義派的政治、社會活動從少年中國學會后期發(fā)生與共產主義者發(fā)生分裂時起,一方面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理論中來吸取養(yǎng)分,構建理論體系,出版發(fā)行了《醒獅周刊》,另一方面進行實踐和組織活動,建立了中國青年黨企圖實行他們所理想的國家主義。他們將國家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教育培養(yǎng)為國家犧牲的國民,建立以愛國為國民最高道德的社會。在經濟上強調國家力量的統(tǒng)制,以舉全國之力,發(fā)展近代工業(yè)與科技。國家主義派成立中國青年黨以后,既反對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專政主張,也不贊成國民黨的一黨獨裁,主張各階層的均衡,宣揚自己的理論體系以謀求掌握中國時代發(fā)展方向的主導權。國家主義派特別注重樹立徹底的理論體系。他們認為,中國應受新理論的指導,作為對日、對俄斗爭的理論準備,并圖謀以此得到人民的共識與支持。國家主義派早先是在19世紀的德國、意大利以及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民族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號召愛國心理與集體意識。這種改革的愿望,在國家危亡時期相當有說服力。但是共產主義者常抨擊說國家主義是一個法西斯主義或帝國主義的侵略理論。因此,國家主義派急于要跟德國、日本、意大利等軍國主義思想劃清界限,他們需要從中國歷史上尋找理論根據。而他們中國古代法家理論正符合他們進行理論構建的需要。
對民國時期新法家主義運動,我們今天要進行必要的研究的總結,對于他們政治上的錯誤當然要批判,但也不能采取簡單的斥為“法西斯主義”的全盤否定態(tài)度。他們有他們的局限性,但他們當時還是出于民族主義的考慮,是愛國的,對抗戰(zhàn)建國也有一定貢獻,這應予以一定的肯定。他們的經濟主張,也是一種近似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在當時和對今天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有一定的啟迪意義。今天,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對于歷史上的這些重要思想資源,有必要進行理性、科學的分析整理。這對于今天出現不久的新法家的文化建設也是有很大意義的,盡管今天的新法家和民國時期的新法家是很大不同的新世紀的新生事物。
參考文獻:
1. 陳啟天.《法家的復興》[J].選自《中國法家概論》,中華書局,1936年6月版
2. 陳啟天. 《韓非子校釋》[M].中華書局1937年版
3. [韓]孫承希.《析國家主義派的 “新法家主義”與 “生物史觀”》[J].復旦學報,2003年第3期
4. 時顯群.《常燕生論法家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復興》[J]. 政法論壇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 第25卷第4期,2007年7月
5. 新法家網www.xinfajia.net
[1] 常燕生.《法家思想的復興于中國的起死回生之道》.(《國論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二十四年八月號)
[2] 陳啟天.《法家的復興》(《中國法家概論》)
[3]陳啟天.《法家的復興》(《中國法家概論》)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