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幸福又因人而異,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前年年初南方遭雪災,股票指數連續下跌,腐敗尾大不掉,人們普遍期待平安健康,所以有關幸福不幸福就又有了新的版本。說是:“床上沒病人,手中沒股票,牢里沒親人,京廣線上沒熟人”,這就是幸福的內涵。所以,按照幸福的主觀體驗律,一句話可以貫總,叫“覺著幸福就幸福”!
在幸福這個概念中,有一個元素絕對不應回避,即欲望,因為人生的幸福是否能夠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和欲望能否滿足相關。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強調來世,認為幸福的實現就在現實實踐和生活的創造以及對勞動成果的占有和消費的過程中,所以畫餅充饑式地把幸福的實現寄托于來世,就是宗教哲學給人開出的進入天國的支票,但惟其虛幻,故凡夫俗子則視這一途徑為畏途。
但是,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個人能力因先天稟賦與后天條件及個人努力不同而是有所差異的,這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法權”,在市場經濟大昌其道的現階段,我們不能鏟冒掐尖,而必須尊重這種差別。所以在謀幸福的大道上做狼奔豕突狀的各色人等們,便會在實現幸福的方式和程度上現出分化。有分化不要緊,關鍵是要恪守兩個原則,其一是基本平等原則。即政府任由有能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從而在人生幸福實現上實行“上不封頂”之政策;但有能者也要看到,自己在極大化實現人生價值時是過多地利用了社會合作體系中產生的“社會資本”的,所以,理應對相對弱能者要予以反哺,即給人應得,所以這個社會又要打造利益均衡機制,必須做到“下要保底”,以滿足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這就是普世性的基本人權。其二是比例平等原則。按照善的等利害相交換的公平正義的原則,一個人的所獲必須與所創相一致,在此前提下,每個人因其能力的差異而在享受社會財富上出現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別就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因而優化“相對剝奪感”的出路應該主要放在自我加壓和積極進取以改變自己的弱勢地位上,而不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強化對差異的主體敏感性和彼此仇恨上。
同時要看到,康德所說的德福二律背反律是幾千年來就普遍存在的現象。猶太人馬斯洛也有和康德一樣的理論,這就是自我實現理論。正像周總理講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從來對物質待遇沒有過多的奢求,因為他們的目標可能更大,更形而上。惟其如此,才會給世人留下精神精品。所以李白就有了“古來圣賢皆寂寞”的佳句,杜甫也就有了“士窮文筆工,文章憎命達”的自我實現后的巔峰體驗。所以,那些為了實現較高級欲望的人,在低層次的物質欲望上有所收斂,也是人生的常態,“精神貴族”也不能說就不幸福。君不見那些“悶聲發財”(因為沒文化不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和“野蠻執法”(因為沒文化做不到文明管理)的農民企業家和城管們也不一定就幸福。還是寫出了《有閑階級論》的凡博倫說得好,有閑階級的優雅和尊貴并不需要多少金錢的包裝,然其發自內在的脫俗氣質又何嘗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而惹人注目!?
個人的欲望是渺小的,然而群體的欲望卻是無窮的。從質上劃分,可以把人的欲望分為兩個層面,一為“物的欲望”,二為“人的欲望”(即渴望被承認的欲望),胡錦濤所要構建的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以說應該是兩個欲望都能實現的社會。如果說在傳統主奴格局的社會里,到底是做一頭幸福的豬,還是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這的確是一個問題;那么,在現階段,我們就應該把物性需要的滿足和人性需要的滿足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有尊嚴的幸福。從展開的方式上看,欲望的實現又是從可能不斷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在市場經濟給每一個普通人展示著各種可能性的現階段,“無欲則剛”并不一定就能獲得幸福。因為正確反映當下現實基礎上的未來理想,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原動因素。而且許多人正是在這種積極進取中把一個個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這種通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就感往往能給當事人帶來深刻的幸福體驗。所以說可能的欲望作為一種“理想的意圖”,歷來和人的幸福體驗呈正相關性聯系,即理想愈大和愈正確,人就愈有可能獲得大的幸福。俚語云“志存當高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一旦可能的欲望通過奮斗獲得了實現,我們又要知足,從現實性上講,不知足或者“相對剝奪感”愈重,幸福感就愈少,所以,現實的欲望又和人的幸福成反比。在這個意義上,賈平凹等作家通過小說淡化人的相對剝奪感的良苦用心又是可以理解的。
在把可能的欲望轉化為現實的欲望滿足和幸福體驗的增長中,有以下四個元素的協同至關重要 ,這就是才能,努力,機遇和德性。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能力為本位,是每一個人獲取幸福的不二法門,但能力再高,天賦再好,如果不勤勉,則也一事無成。所以古人有詩云“游子常苦貧,力子天所富”就是至理名言。同時,正如孔夫子所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一個人即便有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可是時運不佳,沒有“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外在機遇,這個人也是實現不了人生幸福的。而且,德性作為一個人幸福生活可持續性發展的守護神,也是須臾不可或缺的,多少英雄豪杰猶如曇花一現,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德性這個守護神的惠顧,所以到手的幸福也會轉瞬即逝。
在反思GDP拜物教和科學發展觀的不斷指引下,幸福問題成了當今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政府也熱衷于最幸福城市的評選工作。這沒有什么錯,但在制定指標時不應忘記有關幸福實現過程中的基本公式。這個公式就是:幸福等于才能加努力加命運加德性除以欲望。當然這是一個復雜函數,如果一個人暫時沒有變化,要獲得幸福就誠如段聯合教授所言,有兩條便捷之道可循:一是擴大能力;二是降低欲望。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